学术投稿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何玉娥

关键词: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围手术期, 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 医疗知识, 生活质量, 身心健康, 临床表明, 老年患者, 护理行为, 护理进展, 护理干预, 骨折类型, 老年人, 发生率, 并发症, 群体, 疾病, 从性
摘要: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类型,主要发生群体为老年人。临床表明,股骨颈骨折具有病理复杂、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上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较多,且缺乏对医疗知识的了解,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容易采取不正确的自我护理行为,因此,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就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进行简单的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胸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食管癌胸腹腔镜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食管癌胸腹腔镜术后80例患者术后出现包括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胃瘫、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并发症和病人的年龄、术前的营养状况,术中时间、出血量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有密切关系,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预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可有效减少食管癌胸腹腔镜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为临床解决此类问题找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途径。

    作者:王根柱;王亦茹;金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探索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凝血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凝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B类评定方法对不确定度分量及其来源进行评估,评定本实验室若干常规凝血项目,如PT和APTT以及FIB的测量不确定度,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即uC),从而计算扩展不确定度(即U)。结果:常规凝血项目不确定度测定结果不尽相同,PT和APTT以及FIB的A类不确定度为0.1251、0.0732、0.1281;而B类不确定度分量uB1为0.0657,0.1477,0.1222;uB2都为0.0071;而uB3都为0.0002;uB4都为0.0077;uB5都为0.0176。计算uC(PT)和uC(APTT)以及uC(FIB)为0.0732、0.1661、0.1268,U(PT)和U(APTT)以及U(FIB)为0.1465、0.3325、0.2537。结论:本研究应用A、B类评定的方法对凝血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行评估,以此为临床凝血检验工作不确定度相关研究的探索,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更加客观和可靠的依据。

    作者:许仁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57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应用范围、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跟踪随访6~24个月,对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56例1次栓塞成功,其中43例动脉瘤100%栓塞,6例95%栓塞,5例90%栓塞,2例85%栓塞,1例患者栓塞不成功转为开颅手术治疗,无术中再出血及死亡病例,临床随访3~24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无术后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患者预后状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宗锦;刘保华;张建永;袁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经尿道前列腺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7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72例,均予以经尿道前列腺联合手术治疗,分析本组临床疗效。结果:72例手术均获得1次成功,手术时间为21~95分钟,平均52.08±28.50分钟,切除的前列腺平均重量为27.63±5.70g,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情况。治疗后患者IPSS评分、RV、Qmax与PSA等临床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张保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肺炎患儿院内感染7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经治疗后再发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等,以便指导今后预防工作及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于我院儿科的肺炎并发院内感染患儿74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时间、症状、炎症指标、调整治疗方案、病原体检测及转归情况。结果:3285例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率为2.25%,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年龄越小,院内感染率越高,以婴幼儿期多发。住院时间为5~10天,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高。74例院内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7株,检出率50%,主要病原菌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72%)、肺炎链球菌(13.51%)、肺炎克雷伯菌(13.51%)、金黄色葡萄球菌(8.11%)、鲍曼不动杆菌(8.11%)、卡萨奇病毒(8.11%)、白假丝酵母菌菌(5.26%)、大肠埃希氏菌(5.41%)、溶血性链球菌(2.70%)、腺病毒(2.70%)。结论:肺炎患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患儿年龄、住院天数均会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仍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在治疗小儿肺炎原发病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83例晚期胃癌患者均采用SOX方案化疗,同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83例患者CR13例,PR28例,SD19例,PD23例,有效率达49.3%。结论:对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作者:王玲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ICU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ICU护理分析。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88例,实验组给予ICU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ICU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生存率高、死亡率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肥胖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 BMI≥30kg/m2),年龄18~66岁,ASAⅠ-Ⅲ级。将患者随即均分为2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法,B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2组均采用中路(胸锁乳突肌三角)的路径。记录2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评价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应用效果。结果:A组完成穿刺置管所需时间为3.5±1.5分钟,明显短于B组的7.0±3.5分钟(P<0.05), 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100%vs 70%),A组损伤动脉和穿透颈内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0 vs 10%和3%vs 33%)。结论:实时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能够提高穿刺操作的精确性;缩短操作时间。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刘浩东;李文娟;胡西会;杨祎;张茂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外科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置留置针的护理

    目的:探讨外科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于外周浅静脉置留置针,并加强留置针期间的心理护理、操作护理、导管护理、封管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留置针的使用,6例患者发生导管阻塞、导管不畅和脱管的不良反应,但均及时处理,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平均留置针时间为4.5±0.6天。结论:加强对外科老年患者静脉置留置针的护理,对提高留置针安全,确保其发挥留置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英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用于髋臼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用于髋臼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骼腹股沟入路治疗,对试验组的40例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优良率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经我院研究分析,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少,并且术后优良率方面也明显较高,且上述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实施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以及安全便捷的特点,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髋臼骨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艾克白尔·吐逊;努尔买买提·阿木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效果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116例,按照不同给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8例产妇予口服给药,研究组58例产妇予直肠给药,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第3产程及宫缩恢复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治疗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且第3产程及宫缩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比对照组27.59%低(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具有积极影响效果,利于产妇产后身体健康恢复。

    作者:武海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低频超声探头在椎动脉走形异常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探头在椎动脉走形异常疾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可疑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288例,用低频超声探头进行检查,结果与DSA相比较。结果:低频超声探头对椎动脉走形异常的诊断结果与DSA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超声探头在椎动脉走形异常的疾病诊断方面较高频超声探头更有优势,更准确。

    作者:贺瑶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策

    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方法:将2009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鳞癌37例,腺癌12例,未分化癌3例,腺鳞癌1例。有2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不同表现的并发症。结果: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者4例,心律失常者2例,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5例,肺部感染6例,应激性溃疡1例,乳糜胸1例。术后1年生存率83.5%,3年生存率39.7%。结论:生理年龄和心肺功能是影响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彭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关节成形术围术期影响输血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在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围手术期中,影响患者输血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实施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3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输异体血的多少分为≤2单位( U)组和>2U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因、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浓度、术前血小板(Plt)计数、术前血红蛋白(Hb)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Hct)、麻醉方式、手术入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植入物类型、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是否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组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输血量≤2 U共有患者109例,>2U有21例;术后输血量≤2U共有患者92例,>2U有38例。2组中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在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在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BMI可能是通过多方面共同作用来影响围术期输血。结论:影响术中输血量的因素有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而影响术后输血量的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

    作者:代儒;张晟;姚粤峰;解笑宸;韦良臣;辛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分阶段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实施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实施,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金艳;李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传统的保肝、降酶、退黄,及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加用复方甘草酸苷。2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不论在肝功能改善或者是肝纤维化逆转指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 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作者:邵新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凉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使用凉血化瘀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1~2013年我院的38例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患儿20例,使用凉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有患儿18例,使用西医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6.7%。结论: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采取凉血化瘀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高,相比西医治疗更加有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璐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分析人性化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

    目的:分析人性化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入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整体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27.26±2.25、26.98±2.43,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访视质量评分分别为5.13±0.59、5.27±0.31、5.39±0.44,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中予以人性化整体护理,可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王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浅谈门诊西药房的优化与管理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医学工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医院中门诊西药房的工作强度在不断增加,从而也就导致了门诊西药房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新世纪,要想对门诊西药房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对门诊西药房的管理进行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在避免医疗纠纷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作者:丁伟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以上100例患者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及患者本人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好,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小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