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效果

武海莲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口服给药, 直肠给药, 缩宫素,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116例,按照不同给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8例产妇予口服给药,研究组58例产妇予直肠给药,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第3产程及宫缩恢复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治疗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且第3产程及宫缩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比对照组27.59%低(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具有积极影响效果,利于产妇产后身体健康恢复。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4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Ⅱ期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行Ⅰ期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2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发现,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年内生存率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内科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总结内科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101例行内科胸腔镜手术,同时加强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结果:并发胸痛23例,发热3例,胸腔出血2例,皮下气肿2例,气胸复发1例。结论:加强内科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爱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高频超声检查对网球肘的诊断价值及定期随访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网球肘的诊断价值以及定期随访的重要临床意义,以提高网球肘的治愈率。方法:选择80例网球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不行超声检查,观察组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后对症治疗;2组均采用SAS做出评估以判断2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第1次治疗后,再将观察组40例分为定期随访组与非随访组,定期随访组每2周做1次肘关节的超声检查,共随访4次,依超声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非定期随访组4周后做1次肘关节的超声检查,指导临床治疗,2组也采用SAS做出评估以判断2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后对症治疗,较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定期随访组较非随访组SAS评分也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网球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定期随访对于网球肘的治疗及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2种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地应用普及。

    作者:孙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初次鼻内镜手术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

    目的:分析初次鼻内镜手术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修正性鼻内镜手术与45例初次鼻内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2种不同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效果。结果:初次鼻内镜手术组治疗有效率为93.3%(42/45);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组治疗有效率为95.6%(43/45),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熟练的技术,同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2种手术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常尚揆;李玉华;刘瑾;夏静;史月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目的:对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通肝素微量24小时持续泵入治疗,用量为18U/( Kg· h),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高龄(年龄>75岁)患者出现局部牙龈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均在24小时内消失,且所有病例经MRI或CT检查均无颅内出血情况。结论:普通肝素微量持续静脉泵人治疗应用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王金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需要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2例本院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0例)和开腹手术组(42例),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组( P<0.05),并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所花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 P<0.05),2组在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上差别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更加安全、经济,且创伤更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大欣;吴瑶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股骨是人体中长的管状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骨干。股骨干为3组肌肉所包围。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凸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股骨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远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近年来,由于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骨折治疗观念的改变,股骨干骨折现多趋于手术治疗。骨折手术治疗,除了必须从骨折的部位、类型、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有无合并伤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因素考虑外,还需根据2个原则来选择:⑴要有足够强度的内固定材料,使固定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而不至于骨折愈合前发生内固定器材断裂及失效;⑵骨折固定方法上要提倡微创,尽量减小骨折局部血运的破坏及内固定器材不应有应力集中及符合生物固定原则,以促进骨折愈合。所以此类患者除了给予有效的手术治疗外,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来说也至关重要[1]。本文选择我院3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观察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现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发展方式是内科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方式。本文镶嵌治疗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镶嵌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2组均无死亡患儿。镶嵌治疗与对照组治疗相比,患儿恢复较快,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段相比镶嵌治疗是更为安全,创伤小,治愈率高的临床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尹记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立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立生素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同时肌注立生素针,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立生素针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时,其退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消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立生素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时效果好,临床症状消失快,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志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2月间的84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4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治疗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比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2组在时点T0~T4的MAP和CV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对于食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可取的良好的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朱峥晖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治疗后进行1年随访,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对患者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了95.00%,对患者进行Majeed评分,优良率达到了97.50%。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所有并发症经针对性治疗,均痊愈。在整个治疗和随访的过程中,无发生钢板断裂脱出、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结论: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是较为严重的骨盆损伤,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骨盆稳定性,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骨盆稳定,促进患者的康复锻炼。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阿里木江·阿布力米提;何松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探讨。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0例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中,患者的刚果红染色都显示阳性,确定属于心脏淀粉样变患者。有9例患者是属于病变累及肾脏,有3例患者是属于病变累及腹部脂肪组织,有6例患者是属于病变累及直肠粘膜,有2例患者是属于病变累及口腔黏膜。同时在本次检查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血清常规检查和尿液常规检查游离单克隆轻链的含量发生了明显上升,有3例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游离单克隆轻链的含量发生了明显上升,剩下的2例患者尿液检查中发现发现游离单克隆轻链的含量发生了明显上升。结论:心脏超声检查对于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诊断过程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在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了心室肌肥厚以及心内膜下心肌出现了颗粒样的反光增强现象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在症状进行合理考量,从而进一步做好确诊和治疗过程实施。

    作者:韩昕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方式及生存质量影响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方式及生存质量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NIHSS、MMSE及HAMD评分、FAM和BI指数、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NIHSS、MMSE及HAMD评分、FAM和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理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及心理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食物补钙率均有提高,而饮酒和吸烟率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病情康复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和生存质量。

    作者:康秀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左心衰竭患者108例,5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54例观察组加予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的CO和LVE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2小时后的HR与MA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值得积极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ICU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ICU护理分析。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88例,实验组给予ICU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ICU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生存率高、死亡率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0例患者采用经直肠腔内超声的检查,对照组70例患者则采用经腹超声检查,将两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存在9例前列腺癌,对照组患者存在11例前列腺癌,而实验组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8例前列腺癌,而对照组的经腹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6例前列腺癌,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的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患者存在前列腺重度增生伴钙化的有21例,对照组患者存在有22例,而实验组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20例,而对照组经腹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15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患者存在前列腺严重钙化24例,对照组患者存在有25例,实验组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显示有22例,而对照组经腹超声显示有18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准确率,明显强于经腹超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窦新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冠心病患者应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目的:对于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4例患者发生咳嗽、氧饱和度下降,占16.67%;34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占40.48%;25例患者共济失调,有睡眠障碍,震颤,占29.76%;7例患者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占8.33%;发生其他不良反应4例,占4.76%。经对症护理均消失。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胺碘酮并给予对症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奥美拉唑联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奥美拉唑二联治疗为对照组,奥美拉唑四联治疗为研究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四联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王立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予盐酸氨溴索全身麻醉,对照组予常规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心率变化、不良症状以及呼吸音清晰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后30、60分钟以及术毕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呼吸音清晰阳性率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行盐酸氨溴索全身麻醉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宋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3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患者,对其进行术后随访,以了解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的临床满意率。结果:根据Neer评分标准对30例患者进行评分,其中优秀患者21例、良好6例、可1例、差2例。其整体优良率为90%。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脱位和骨折的复位愈合,可提高临床满意率及生活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在治疗选择方面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作者:晋世康;刘聚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