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成形术围术期影响输血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代儒;张晟;姚粤峰;解笑宸;韦良臣;辛风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输血,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探讨在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围手术期中,影响患者输血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实施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3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输异体血的多少分为≤2单位( U)组和>2U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因、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浓度、术前血小板(Plt)计数、术前血红蛋白(Hb)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Hct)、麻醉方式、手术入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植入物类型、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是否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组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输血量≤2 U共有患者109例,>2U有21例;术后输血量≤2U共有患者92例,>2U有38例。2组中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在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在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BMI可能是通过多方面共同作用来影响围术期输血。结论:影响术中输血量的因素有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而影响术后输血量的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术前红细胞比积、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予盐酸氨溴索全身麻醉,对照组予常规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心率变化、不良症状以及呼吸音清晰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后30、60分钟以及术毕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呼吸音清晰阳性率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行盐酸氨溴索全身麻醉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宋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个体强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强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实施糖尿病的一般护理常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个体强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血糖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指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达到100%,而对照组仅达到86.21%,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强化护理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指标的良好控制,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健康,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朱文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4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Ⅱ期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行Ⅰ期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2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发现,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年内生存率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行经上盏与经中盏入路PNL术治疗的效果对照

    目的:对比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行经上盏与经中盏入路PNL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采用PNL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中盏入路,研究组予以经上盏入路,对比2组的手术疗效。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与建立通道时间无明显差异( P>0.05),但研究组碎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胸膜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持续血尿、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上盏入路PNL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时间较短且结石清除率高,但其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增加,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申长发;张海芳;谢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特征,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8月来我院收治的106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ATB法测定病原体对主要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06例患者中痰液细菌定量培养阳性者63例,阳性率为59.43%。共培养阳性菌株6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0.29%)、肺炎链球菌5株(7.35%);革兰氏阴性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27.95%)、肺炎克雷伯杆菌10株(14.72%)、大肠埃希菌8株(11.76%),鲍氏不动杆菌7株(10.29%)、流感嗜血杆菌4株(5.88%),阴沟肠杆菌3株(4.41%);真菌5株:白色念珠菌3株(4.41%),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2.94%)。结论:AECOPD患者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同时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应根据病原学、药敏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刘学英;滕军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丹红注射液在急诊救治脑梗死患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急诊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各指标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恢复了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降低了血液的黏稠度,有效的扩张血管,消除自由基,提高血流速度,在短时间内控制了患者的病情,缓解了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严庆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培养的MDRO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前、后的MDRO检出率和医院感染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MDRO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MDRO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诊治的脑血管后遗症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1:1抽样调查法平均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干预,分析2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SDS、SAS及MMSE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SDS、SAS评分值、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以及MMSE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血管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认知功能。

    作者:李唯一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治疗后进行1年随访,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对患者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了95.00%,对患者进行Majeed评分,优良率达到了97.50%。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所有并发症经针对性治疗,均痊愈。在整个治疗和随访的过程中,无发生钢板断裂脱出、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结论: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是较为严重的骨盆损伤,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骨盆稳定性,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骨盆稳定,促进患者的康复锻炼。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阿里木江·阿布力米提;何松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进展与展望

    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对于胃癌而言,若在患者发病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极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在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是一种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文章讨论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进展以及展望。

    作者:赵林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和短程化疗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胸腺肽α1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D4、CD4/CD8均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其实验组指标变化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6%,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韩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以上100例患者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及患者本人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好,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小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气分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联合布地奈德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气分析的影响,并评价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的胎龄<33周、出生体质量<1500 g、出生6小时内发生ARDS的早产儿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实验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mg/kg+布地奈德0.25mg /kg(男8例,女6例)气管内滴入配合机械通气,治疗组单独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00mg/kg(男9例,女5例)气管内滴注配合机械通气,药物滴注时间在出生60分钟内。监测2组的血气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与治疗组第1、6、12、24小时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 Pa O2)、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aDO2)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用PS联合布地奈德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ARDS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改善呼吸困难,缩短吸氧时间,有利于早产儿尽早停氧,降低了肺损伤,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红娟;任秀伟;刘俊影;王会悦;宋思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胸部CT检查与冠脉造影术检查,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狭窄程度<50%或无明显狭窄患者23例( A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30例( B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EA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β(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Ep(弹性模量)、AI(膨大指数)、AC(顺应性)、PWV-β(脉搏波传导速度)等进行测量。结果:A组患者IMT(颈动脉中膜厚度)、β、Ep、AC、PWV-β以及左心室长轴测定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A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分析得出,冠状动脉患者IMT、β、Ep、PWV-β以及左心室长轴测定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AC值呈负相关关系,其中AI无明显差异,无关联性;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总动脉的IMT、β、Ep、PWV-β为正相关关系,与AC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越严重,其心外膜脂肪层厚度越大,颈总动脉弹性越低,在超声下对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进行检测,可准确判断患者病变程度,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侯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把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西医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之后,研究组总有效高达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红;万亚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60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术前护理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术前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术前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术前1天和麻醉开始前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1天均存在明显焦虑情绪,2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系统性的术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对保证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推动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金嗓开音丸与金嗓散结丸联合治疗声带小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嗓开音丸与金嗓散结丸联合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分析两者结合治疗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80例声带小结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服用金嗓散结丸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服用金嗓开音丸与金嗓散结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金嗓开音丸与金嗓散结丸联合治疗声带小结,两者相辅相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周晓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0例患者采用经直肠腔内超声的检查,对照组70例患者则采用经腹超声检查,将两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存在9例前列腺癌,对照组患者存在11例前列腺癌,而实验组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8例前列腺癌,而对照组的经腹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6例前列腺癌,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的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患者存在前列腺重度增生伴钙化的有21例,对照组患者存在有22例,而实验组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20例,而对照组经腹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15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患者存在前列腺严重钙化24例,对照组患者存在有25例,实验组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显示有22例,而对照组经腹超声显示有18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准确率,明显强于经腹超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窦新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刊首语--浅谈伤残医学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黄体酮胶丸联合坤泰胶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体酮胶丸联合坤泰胶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84例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本研究中所有不孕症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坤泰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经期停药,服药期间避孕。治疗组于排卵后给予黄体酮胶丸200mg,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5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观察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类型和厚度。治疗1疗程后,统计1个月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率。结果:治疗前2组间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内膜形态的比较,治疗后,A型子宫内膜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妊娠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胶丸联合坤泰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作者:吴宏;杜婷;谭晓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