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芳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住院分娩产妇132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7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于出院前自我护理能力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比较,进行Orem自理模式护理的观察组在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病房应用Orem自理模式能大限度的发挥产妇自我照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健康知识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对产妇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在产科是较好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作者:卢彩萍;陈全红;张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研究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执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在治疗后的3天、1周、1个月中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天、1周、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全面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无患者有致残、致死情况出现,对照组2例患者症状恶化死亡,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致残,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降低脑水肿的发生,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涛;肖龙坡;陶志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平均寿命得到了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老年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越过老龄化标准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进入老年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组织形态和脏器功能也不断发生退行性变化,病患增多,老年患者也成为医院病源的主要人群,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不仅病例数不断增加,而且年龄也日益增高。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低下,且常并存合并症等病理、生理特点,麻醉手术意外相对较高,高龄患者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是年轻人的3倍,麻醉手术的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护理成功的经验,对老年人麻醉手术中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对老年患者在麻醉前、中、后采取的护理方法进行阐述,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于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4例患者发生咳嗽、氧饱和度下降,占16.67%;34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占40.48%;25例患者共济失调,有睡眠障碍,震颤,占29.76%;7例患者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占8.33%;发生其他不良反应4例,占4.76%。经对症护理均消失。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胺碘酮并给予对症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观察补肾益气针刺法治疗30例脑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脑卒中患者60例,按其住院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30例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气针刺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4周后,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2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用补肾益气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脑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患有糖尿病的103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实验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学营养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疗效。结果:经有效治疗后,2组孕妇在胰岛素使用率、孕产妇并发症、胎儿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的病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慧芸;李北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临床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对68例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心内科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猝死病因。结果:经过分析68例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扩张型心肌病。其中患者猝死发生时间60.29%集中在晚上。结论:合并心脏基础疾病的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加强心源性猝死预防,尤其是晚上,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有效性。
作者:黎昌安;丁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肝硬化门脉高血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5.45%,对照组患者为12.7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血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勤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8.13±0.76cm,手术时间平均88.3±4.50分钟,术中出血平均364±78 ml,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258±22ml,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术后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微创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不必要的软组织损伤和术中出血量,且手术切口小,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恢复快,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好,患者临床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晖;马超;秦泗通;王涛;许永;那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出血或皮下血肿发生例数多10(11.11)例,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少1(1.11)例;干预前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后(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洪书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女性盆腔CT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CT扫描来分析100例女性盆腔疾病患者的盆腔情况,根据相关的判断标准来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等级的划分,从而找出女性盆腔CT护理的有效对策。结果:通过总结护理工作可知,有79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17例患者的护理工作水平一般,其余患者的护理工作水平较差。除了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外,其余的患者都不需要再次扫描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确认。结论:在CT检查后,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让CT扫描影像的清晰度得到提升,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前患者的治愈周期。
作者:佟灵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科疾病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临床护理效果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260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周期为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出院时统计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以及2组患者在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预见性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5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2.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15%,其中115例表示非常满意,约占88.46%,其中10例表示比较满意,约占7.69%,5例表示不满意,约占3.8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0.77%,其中96例表示非常满意,约占73.85%,其中9例表示比较满意,约占6.92%,25例表示不满意,约占19.23%。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对于采取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疾病的预见性护理具有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诊疗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歆;于金华;刘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267例肝移植患者病例,通过B超及x线检查胸腔积液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B超检查提示有213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占79.8%;x线检查提示有19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占71.5%,B超及x线检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腔积液主要发生于右侧。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病种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B超与x线的检查诊断率相差不大;少数影响呼吸功能的胸腔积液患者需及时行穿刺插管抽液;术前临床合并疾病与胸腔积液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建斌;陈国勇;孙建军;魏思东;汤高枫;袁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培养的MDRO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前、后的MDRO检出率和医院感染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MDRO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MDRO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选择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26例选择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0.77%。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减少出现并发症,减轻病痛,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陈承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经治疗后再发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等,以便指导今后预防工作及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于我院儿科的肺炎并发院内感染患儿74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时间、症状、炎症指标、调整治疗方案、病原体检测及转归情况。结果:3285例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率为2.25%,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年龄越小,院内感染率越高,以婴幼儿期多发。住院时间为5~10天,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高。74例院内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7株,检出率50%,主要病原菌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72%)、肺炎链球菌(13.51%)、肺炎克雷伯菌(13.51%)、金黄色葡萄球菌(8.11%)、鲍曼不动杆菌(8.11%)、卡萨奇病毒(8.11%)、白假丝酵母菌菌(5.26%)、大肠埃希氏菌(5.41%)、溶血性链球菌(2.70%)、腺病毒(2.70%)。结论:肺炎患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患儿年龄、住院天数均会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仍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在治疗小儿肺炎原发病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2月间的84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4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治疗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比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2组在时点T0~T4的MAP和CV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对于食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可取的良好的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朱峥晖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小儿脑瘫患儿进行Bobath爬行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将30名不能爬行的小儿脑瘫患儿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分为3组,进行爬行训练,比较3组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康复训练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结论:对于小儿脑瘫患者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进行康复治疗。
作者:王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使用凉血化瘀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1~2013年我院的38例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患儿20例,使用凉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有患儿18例,使用西医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6.7%。结论: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采取凉血化瘀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高,相比西医治疗更加有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璐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0例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以数字表为依据随机分2组,观察组施行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施行传统胃癌根治术,并对比观察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中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83.23±12.15小时、97.42±15.26天,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02.56±15.25小时、133.64±18.87小时,住院时间分别为11.41±1.56天、16.30±1.53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9/40)、47.5%(19/40),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率分别为22.5%(9/40)、87.5%(35/40),胆囊病变率分别为27.5%(11/40)、77.5%(31/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降低了术后胆囊病变的机率,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陈文超;韩斌;庞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