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超;韩斌;庞志刚
目的:研究分析急救护理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6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76例患者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组。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患者死亡率比对照组低,其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x2=6.94、6.94,t=3.49,P<0.05)。结论: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急救一体化护理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能够提升现代化急救护理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对其康复起到促进效果,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
作者:于春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医用口罩在喉癌患者气管造瘘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次性口罩在13例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气管造瘘口的应用优点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等。结果:13例全喉切除患者均愿意接受一次性医用口罩作为造瘘口覆盖物,且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一次性医用口罩过滤效果良好,且无毒无害佩戴舒适,是气管造瘘口理想的覆盖材料。
作者:姚永红;沈翠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类型,主要发生群体为老年人。临床表明,股骨颈骨折具有病理复杂、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上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较多,且缺乏对医疗知识的了解,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容易采取不正确的自我护理行为,因此,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就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进行简单的分析。
作者:何玉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出血或皮下血肿发生例数多10(11.11)例,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少1(1.11)例;干预前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后(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洪书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于我院长期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7例,对照组40例,2组病例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例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估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长期血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2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长期血透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张宇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其中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固定组(P<0.05)。 Harris评分示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固定组(P<0.05),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显著低于固定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洪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初次鼻内镜手术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修正性鼻内镜手术与45例初次鼻内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2种不同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效果。结果:初次鼻内镜手术组治疗有效率为93.3%(42/45);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组治疗有效率为95.6%(43/45),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熟练的技术,同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2种手术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常尚揆;李玉华;刘瑾;夏静;史月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针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对其完成急诊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44例。对所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洗胃以及纠正呼吸等相关的综合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配合实施护理干预,终获得的护理效果显著。临床治愈患者43例,临床治愈率达到了97.73%。对生存的43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终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结论:针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研究有效方法对其实施急诊护理,终获得的护理效果肯定,患者的临床疾病获得了快速康复,有效表现出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网球肘的诊断价值以及定期随访的重要临床意义,以提高网球肘的治愈率。方法:选择80例网球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不行超声检查,观察组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后对症治疗;2组均采用SAS做出评估以判断2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第1次治疗后,再将观察组40例分为定期随访组与非随访组,定期随访组每2周做1次肘关节的超声检查,共随访4次,依超声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非定期随访组4周后做1次肘关节的超声检查,指导临床治疗,2组也采用SAS做出评估以判断2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后对症治疗,较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定期随访组较非随访组SAS评分也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网球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定期随访对于网球肘的治疗及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2种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地应用普及。
作者:孙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坠积性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老年坠积性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给予鼻饲能全力营养剂。治疗2周后对比2组疗效、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对照组83.9%(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6.5天,较对照组21.4天明显缩短(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坠积性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
作者:罗慧洁;杨庆春;孙宏伟;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2月间的84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4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治疗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比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2组在时点T0~T4的MAP和CV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对于食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可取的良好的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朱峥晖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1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生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安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ICU护理分析。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88例,实验组给予ICU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ICU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生存率高、死亡率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现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发展方式是内科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方式。本文镶嵌治疗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镶嵌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2组均无死亡患儿。镶嵌治疗与对照组治疗相比,患儿恢复较快,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段相比镶嵌治疗是更为安全,创伤小,治愈率高的临床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尹记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0例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以数字表为依据随机分2组,观察组施行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施行传统胃癌根治术,并对比观察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中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83.23±12.15小时、97.42±15.26天,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02.56±15.25小时、133.64±18.87小时,住院时间分别为11.41±1.56天、16.30±1.53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9/40)、47.5%(19/40),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率分别为22.5%(9/40)、87.5%(35/40),胆囊病变率分别为27.5%(11/40)、77.5%(31/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降低了术后胆囊病变的机率,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陈文超;韩斌;庞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267例肝移植患者病例,通过B超及x线检查胸腔积液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B超检查提示有213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占79.8%;x线检查提示有19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占71.5%,B超及x线检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腔积液主要发生于右侧。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病种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B超与x线的检查诊断率相差不大;少数影响呼吸功能的胸腔积液患者需及时行穿刺插管抽液;术前临床合并疾病与胸腔积液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建斌;陈国勇;孙建军;魏思东;汤高枫;袁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针对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治疗后进行1年随访,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对患者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了95.00%,对患者进行Majeed评分,优良率达到了97.50%。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所有并发症经针对性治疗,均痊愈。在整个治疗和随访的过程中,无发生钢板断裂脱出、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结论: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是较为严重的骨盆损伤,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骨盆稳定性,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骨盆稳定,促进患者的康复锻炼。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阿里木江·阿布力米提;何松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使用骨牵引护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08~2012年接收的78例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接受了治疗以及护理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治疗效果优秀。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接受骨牵引护理具有比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中的并发症几率较低,患者的病程短,痛苦少,治疗效果优秀。
作者:秦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不同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2种疗法对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也优于治疗3个月后的对照组,经t检验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BVND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4种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以及乙肝病毒载量之间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不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袁春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索儿科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患儿家长的效果。方法:选择240例住院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2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90.83%)、用药知识(85.83%)、预防知识(91.67%)和护理知识(93.33%)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113例,94.17%)高于对照组(92例,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51,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王璞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