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

刘立新

关键词: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和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年龄、肥胖及手术时间等原因有关,经过有效治疗后本组30例患者均1期愈合,无继发感染患者。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原因复杂,术前对伴发基础疾病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护理,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对切口的牵拉和挤压,术后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干预,发生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护理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工业发达地区,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死因中占居首位,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占居第2位。特别是在某些空气污染较重的工业区或矿区,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高居榜首。常见于45~75岁的男性,女性次之,7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70岁以上略有下降。

    作者:王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速涡轮钻法在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应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患者190例,随机分为骨凿劈冠组和高速涡轮钻组各95例,分别采用骨凿劈冠法和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观察2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骨凿劈冠法(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骨凿劈冠法(P<0.05)。结论: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近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住院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单纯肺结核住院患者9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痰菌阳性率、排菌量、空洞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速度慢、肺部病灶吸收慢、空洞闭合少、抗痨疗程长。2个月末痰检阴转率低于单纯肺结核,但5个月末痰检阴转率均为100.00%;2个月末X线病灶吸收率78.89%(71/90),5/6个月末X线病灶吸收率82.22%(74/90)。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两者相互有不利影响,但需适当延长疗程,只要严格控制血糖,早期、规则抗痨治疗到疗程结束,其疗效及与单纯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作者:潘家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96例退休老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预防

    随着年龄增长,活动量减少,身体各器官功能退化,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肺部疾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老年人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其健康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具有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的重要意义[1]。今年5月份,我院对我矿96例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提醒我们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在不断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同时,更要重视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宣教,可明显减少老年人常见病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详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娥;谢五民;井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四联疗法治疗慢性小肠炎46例

    目的:观察和讨论补脾益肠丸、连蒲双清片、乳酸菌素片、艾司唑仑4联疗法治疗慢性小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慢性小肠炎患者予补脾益肠丸3次,每次6g,连服1个月;连蒲双清片3次,每次3片,连服半个月;乳酸菌素片3次,每次3片,连服1个月;艾司唑仑每晚1次,每次2mg,连服1周;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愈16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结论:补脾益肠丸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连蒲双清片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乳酸菌素片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艾司唑仑抗焦虑,缓解精神紧张。4药联用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小肠炎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注射美容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与日俱增。一种无创且快捷的整形方式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即所谓的微整形。微整形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且见效快的特点。其中注射美容是微整形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注射美容是指通过型号不同的注射器将注射剂或注射材料注入机体内以达到除皱、填充、轮廓改型等美容效果。其中注射物的选择是注射效果的重要因素。经过近年来医药公司的发展和整形医生的原则,若干种人类自体及其衍生物、异体提炼或生物合成的材料相继使用于临床。

    作者:杨登文;肖敏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147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47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组。 A组(曲美他嗪),B组(单硝酸异山梨脂)。观察曲美他嗪抗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的改变及副作用。结果:(1)抗心绞痛:显效率A组75.5%;B组73.4%,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心电图的改变:A组61.7%;B组3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副作用:A组1.0%;B组36.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曲美他嗪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志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指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手指末节断指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结果:手指末节断指再植132指,成活100指,坏死20指,局部感染12指,术后断指再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指末节断指再植可以恢复患者手指伤处的功能与外观。

    作者:项飞;潘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接收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病患者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新生儿黄疸病患者7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我院蓝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这些护理措施在新生儿黄疸病治疗中的意义。结果:76例患儿均康复出院,其中61.84%患儿1次治愈,28.95%患儿2次治愈,6.58%患儿3次治愈,28.95%患儿4次治愈。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5%,7.89%黄疸消退后在4.0~7.6小时有轻微黄疸反弹,在2天后消退。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病治疗中,蓝光照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性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精心护理,对于新生儿身体健康及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动静脉瘘的准确率为92.15%,25例动静脉瘘发生血栓2例,瘘管血管旁软组织血肿1例,静脉瘤样扩张1例,21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动静脉瘘患者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和术后血管监测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卓;申志扬(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肛肠外科术后早期护理对患者二便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肛肠外科手术中对患者的排尿排便效果。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接收肛肠外科手术患者120名,将这些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一组是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他们经过护理后排尿排便障碍明显要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患者出现的排尿排便困难度,让患者的身心处于佳的恢复状态。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32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给予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1周后颅内感染基本治愈,未发生脑疝等;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启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采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采血器采集血标本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76例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疾病组成等相近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静脉采血方式。观察2组皮肤血管损伤程度、疼痛程度分级、护理满意度。结果:皮肤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1%VS 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总体较低,0~1分居多,占78.41%,与对照组(6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分居多(83.75%),显著高于实验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3、4分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在输液前及封管期间采血安全可靠,所得标本不仅不影响化验结果,且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2组间疗效的差异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2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作者:张金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量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SHSAS)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从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SHSAS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量化康复训练方案,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案,对比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在实施康复训练之前,2组患者ADL及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别(P>0.05);在分别实施康复训练3个月后,2组患者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量化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和运动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梁旺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双轨路径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轨路径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名,对照组按带教临床路径对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实施传统带教,实验组在带教临床路径基础上,按专科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带教,实习结束时调查护生对带教方法和带教老师满意度,并对2组护生进行考核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2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方法满意度、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轨路径对实习护生进行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带教可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李玉珠;吴赛芬;赵翠兰;莫心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低视力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指导

    目的:通过助视器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尽可能恢复阅读、书写能力,基本做到生活独立,参加社区活动,享受晚年。方法:对132位低视力患者佳视力眼进行研究和跟踪,根据患者个人需要,分别使用单眼望远镜、放大望远镜、显微镜、视频放大器等训练项目。(1)视觉刺激练习、空间定位练习、手眼协调练习;(2)各种阅读方法识别和训练;(3)认知功能如视觉记忆或逻辑推理等诱发训练。结果:指导和训练后73例视力增加了1行以上(55.3%)41例(31%),能借助助视器进行有效的阅读工作,18例(13.6%)保持不变。结论:通过开发低视力周边的视觉功能进行视觉功能康复,助视器配合功能训练,可以提高低视力患者的部分视觉功能。

    作者:许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5分(5~10分),术后平均为12.8分(7~15分);接受手术后JOA平均改善率为58.59%(14.9%~81.6%);末次随访时JOA平均改善率为60.25%(17.94%~84.7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爱彬;张勇;李智;吕晓峰;任静;朱明雨;朱庭标;刘峰;顾浩;张金鹏;范永红;宋家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玻璃酸钠与熏洗方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同时采取玻璃酸钠和熏洗方的治疗手段,探究这种联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0名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人采用玻璃酸钠加熏洗方联合治疗,对照组40人仅用单纯的玻璃酸钠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5周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理膝关节疼痛缓解人数为40(100%),超过对照组的25(62.50%)人,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膝关节功能正常的患者有35(87.50%)人,对照组仅有21(52.50%)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与熏洗方联合应用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比单用玻璃酸钠具有更好的效果,且经过治疗后膝关节在功能使用方面更灵活,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赵良虎;黄金;刘典峰;陈志强;杨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6例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6例(16个膝)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近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显示,所有患者骨折都临床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49分提高到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T-1000测定优15例(93.8%),良1例(6.2%),差0例(0%),平均移动度1.2±0.2mm;复查X线片或CT片示,所有患者骨折线均消失,达到骨性愈合,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松脱、断裂。结论:应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膝关节稳定性好,近期临床疗效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作者:高锋;乔巨峰;汤奇;高飞;李铭章;杨海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