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镜下经胫骨结节内固定治疗髁间嵴骨折

盛博;张晓磊;沈俊华

关键词:胫骨棘骨折,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经胫骨结节内固定治疗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8月许昌颈肩腰腿痛专科医院收治的8例meyers mckeever Ⅱ、Ⅲ型胫骨棘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后1~3天行膝关节镜下经胫骨结节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内根据tornetta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70~120分钟,手术平均时间96分钟,术中出血量225 ml。所有患者获6~12个月随访,平均访问时间8.6个月,愈合时间1.5~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钢针松动,针道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膝关节镜下经胫骨结节内固定治疗胫骨棘骨折能微创下复位并固定,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存在呼吸衰竭并予有创机械通气且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肠内营养治疗组)与B组(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探讨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升高,同时B组的变化明显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肠外营养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肠内营养治疗,指标改善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肖安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

    目的:评价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做内固定手术病人的回顾分析。骨折按Evans分类Ⅰ型1度2例,Ⅰ型2度39例,Ⅰ型3度10例,Ⅰ型4度5例。结果:全部病人均得到随访,除1例内固定折断外,均骨性愈合。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复位后,只要内侧结构稳定,DHS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孙广涛;常耀辉;拜高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疾病好转,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田林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该病患儿的临床分析。结果:46例该病患儿中40例病情痊愈出院,5例病情好转,1例转上级医院。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疾病应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主治医生的就诊率和救治率是该病的关键。

    作者:王薇;孙刚;谢丹;刘丽丽;韩秋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RP( 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庄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吉林省某乡镇老年患者口腔清洁习惯的调查

    牙齿是咀嚼的重要工具所以要保持清洁和不能缺失及疼痛,大限度的保持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现代口腔牙齿一致公认的标准是:牙齿美丽洁白,无口臭,运动等功能正常状态,事实上我国农村人口达到这样的标准还有一定困难。满足农村人群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健康需求,就要贯彻以预防为主让患者了解、掌握了口腔保健知识,就能逐渐地增强口腔保健意识,这就需要医生就要全面了解患病人群的特点掌握全面的患者信息【1】。为了解吉林省乡镇老年患者口腔清洁卫生习惯现状,培养乡镇老年患者良好口腔保健习惯,促进乡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在吉林省某乡镇进行了1次小规模乡镇老年患者口腔清洁卫生习惯调查。现将该次小范围调查结果简单报告如下。

    作者:董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相关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对该院近几年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出现情况的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出现问题的具体的处理办法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对该院从2009年~2012年的2000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通过对这2000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得出其中输血前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为20例,阳性率为1%。采用微柱凝胶法检出率为100%。其中男性8例,占阳性患者的40%。女性患者12人,占阳性患者的60%。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出率高,可以通过这一技术有效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抗产生的因素比较的多在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有着一定的可能性,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俊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65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的病因及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房颤的病因及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间住院的65岁以上房颤患者共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分析的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28%、22%、50%,冠心病为老年房颤常见的病因(38%),其次为高血压病(23.1%),老年性瓣膜病(11.1%),风心病(10.2%),肺心病(9.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5%),余为不明原因的孤立性房颤(1.9%)。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76.9%)为主,抗血栓治疗多以抗血小板为主(76.9%)。结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65岁以上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原因,风心病比例下降,甲状腺疾病需给予重视。老年房颤患者以心室率控制为一线治疗,相对于抗凝治疗的高风险,更易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许洋;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精心治疗,患儿均康复出院,极大的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论: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采取的治疗措施,使患儿均康复出院,因此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谢丹;孙刚;宋永辉;陈小娟;王爱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硬膜外利多卡因中枢镇静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静作用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其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骨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组( LC组,n=20):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400mg;氟比洛芬酯组(F组,,n=20):在LC组的基础上,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帕瑞昔布组(P组,n=20):在LC 组的基础上,给予帕瑞昔布40mg。在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2小时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OAA/S镇静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的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硬膜外穿刺间隙,感觉阻滞平面及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病人的HR均无明显的改变;麻醉后各组MAP均有所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3组BI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显著,3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F组和P组后BIS、OAA/S警觉镇/静评分均降低和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增加,其中BIS均在90%左右,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上(OAA/S警觉/镇静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5)。而F组和P组间没有差别。结论: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显著降低镇静评分,具有镇静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加强其镇静作用,但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没有区别。

    作者:刘世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与MRI影像诊断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平片与MRI影像表现和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30个膝关节骨关节炎X线与MRI表现,比较分析两者特点。结果:X线平片显示骨质改变较好,不能显示软组织病变。 MRI显示骨质改变不如X线平片好,对软骨病变、韧带及半月板的退变损伤、滑膜增厚、关节积液、软骨下骨质改变、软组织肿胀、关节内游离体显示优于X线平片。结论:MRI比X线平片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提供更多的阳性表现,准确性更高,联合两者,可更好服务于临床。

    作者:陈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连续血液净化人性化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人性化护理干预正确措施,为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41例ICU危重疾病患者均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41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平均分为92.54±2.38分,且未出现任何护患纠纷情况(发生率为0.00%),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型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于神经功能缺损型脑梗死的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患有神经功能缺损型脑梗死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23.87±4.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30.78±4.64分,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功能缺损型脑梗死的患者来说,运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喜炎;钟丽明;钟永芳;何元增;余彧;志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百草枯含量、肾及肺功能指标对其预后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择10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血尿的百草枯含量、肾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浆百草枯含量、尿液百草枯含量分别为9.54±1.13 mg/和423.23±63.43 mg/L均高于存活组;血肌酐、血尿素氮、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141.8±18.2mmol/L、11.4±2.2mmol/L和1.32±6.32mmHg,均高于存活组,氧分压(PaO2)、实际碳酸氢盐(PCO3-)和剩余碱(BE)分别为79.44±10.42mmHg、14.82±2.45mmol/L和(-14.56±3.42) mmol/L,均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百草枯含量、肺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百草枯含量、血肌酐、血尿素氮、PaCO2、剩余碱可提示患者的存活情况。

    作者:朱文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27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对患者术后进行加强基础护理,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抗凝药物应用、指导饮食、功能锻炼等),有效地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无1例肺栓塞发生,预后良好。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患者预后极其重要,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李红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使用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多次皮下注射的方式。2组患者的FBG,2hPG的对比,胰岛素的用量,治疗前后低血糖情况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FBG以及2 hPG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胰岛素用量,达到标准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的概率方面,观察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对血糖值有较为有效的控制,使血糖达标的速率加快,操作简单易。

    作者:马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和介入治疗方法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以及2者的优点及区别。方法:对120例经临床明确要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分别为60例。对于2组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治疗和气管插管介入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和介入治疗方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在120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中,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组60人,感觉效果好者占89.00%,效果差者2.00%,效果一般者9.00%。介入治疗方法组60人,感觉效果好者占76.00%,效果差者3.00%,效果一般者21.00%。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2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为0.038)。结论:在对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来说,无论是采用介入治疗方法的方式,其两者的治疗效果均非常可靠,但是,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的治疗方式较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55例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伤人毁物的暴力行为。患者能学会自我调适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得以改善,并且患者能够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处理挫折、紧张、愤怒的感受。结论:通过本院的精心护理患者能改变认知和行为,恢复社会功能。因此本院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并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并抑郁的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患者,54例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黛力新治疗,46例冠心病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非致死心肌梗死发生次数、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因症状再发血运重建次数)。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间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并抑郁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用于治疗冠心病并抑郁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尹喜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膝外伤X线检查阴性MRI影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目的:膝外伤X线检查为阴性,研究MRI图像征象,分析MRI检查的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由于外伤在我院进行膝关节检查的患者80例,进行X线、MRI检查,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80例患者,膝关节损伤进行X线检查,全部为阴性。进行MRI检查,阳性为73例,阴性为7例。结论:对膝关节受损情况,MRI可以清晰的显示,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准确性较强,优于X线检查,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奇勒莫格;杨峰;赵骞;何颖;王斯若;胡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