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高洁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 暴力行为, 防范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55例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伤人毁物的暴力行为。患者能学会自我调适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得以改善,并且患者能够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处理挫折、紧张、愤怒的感受。结论:通过本院的精心护理患者能改变认知和行为,恢复社会功能。因此本院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是值得推广的。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科就诊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激光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9例,无效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1.5%,观察组治愈13例,无效1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6.3%,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中,采用平阳霉素联合激光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杜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关于人们对优生优育的误解问题探讨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深化,因而达到育龄家庭则把优生优育作为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优生优育相关知识在我国家庭中的不断普及,加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优生优育显然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误解。笔者通过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对优生优育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方式和措施。

    作者:黄安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应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观察组(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8例,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平均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2个月2组间Harris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的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股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更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小儿急性腹泻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25例急性腹泻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患儿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照组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等其它微生态制剂,2组重者均加用蒙脱石散口服,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必要时给予同时给予其它对症支持治疗。对2组腹泻患儿的大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及总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天后,2组大便次数均较前明显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6天后,2组大便次数均较前进一步减少和好转,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恢复快,腹泻持续时间短,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显著,较其它微生态制剂更佳,能显著减少患儿大便次数,缩短病程。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外感风寒发热病人使用升降散擦浴佳时机的研究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程阶段使用升降散擦浴物理降温的效果,探索急诊外感高热患者的佳擦浴时间。方法:77例体温≥38℃的外感高热的患者均用升降散进行擦浴,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34例)为在发热病程24小时内进行升降散擦浴的患者;对照组(43例)为在发热病程24~48小时之间进行升降散擦浴的患者。分别比较擦浴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的降温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降温处理后的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降温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降温幅度大,反弹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升降散擦浴降温方法均有效果,但病程早期(24小时内)进行擦浴降温的效果更好。

    作者:陈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谈谈对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深入探讨对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14例急性肠梗阻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电视腹部透视和拍片进行检查和诊断。结果:对1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都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并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临床结合X线电视腹部透视和拍片检查诊断急性肠梗阻效果好,诊断率高。是首选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黄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2.53±7.64分和22.42±6.83分,治疗后分别为9.34±2.34分和14.5±2.08分,治疗后评分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尼莫地平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超声和CT结合对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超声和CT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240例,术前分别使用CT、超声及CT-超声结合对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患者的检查结果按检查方式分为CT组、超声组和联合组,根据检查结果对这三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T检查与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均显著低于CT-超声联合检查(P<0.05),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与CT-超声联合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符合率明显低于CT-超声综合判断( P<0.05)。结论:超声与增强CT结合可提高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纳络酮辅助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辅助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2组都给予常规保守支持治疗,然后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7%和73.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GO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大剂量纳络酮辅助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低温下原位肾动脉阻断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探讨开放性手术低温条件下采用肾动脉阻断治疗复杂肾结石患者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肌苷2.0 g,原位低温下阻断肾动脉后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术前经CT、KUB、IVP等检查诊断鹿角形结石或(和)多发结石。平均年龄48(19~65)岁。左肾24例,右肾8例。病史6个月~20年。结石大直径2.5~7.0 cm,平均为3.5 cm。,术后随访。结果:本组均采用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血流阻断时间15~40分钟,平均25分钟,术中出血量80~300 ml,平均180ml,肾实质切口大小3~5 cm,平均3.5cm,手术操作时间90~150分钟,平均110分钟。术中无大出血及血管损伤。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再次手术缝合止血顺利出院,3例术后肉眼血尿2~3个月,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原位低温下阻断肾动脉配合静脉注射肌苷行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具有方法容易掌握、出血少、创伤小、肾功能损害小、手术安全等特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易于在无条件行微创手术的医院开展。

    作者:乙从亮;杨登伦;任春凯;朱巍;余秋健;陈令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预防性护理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明显,且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19%,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受患者信赖,保证了患者健康水平。

    作者:张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为心血管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家属陪护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优质护理服务后满意度达97%,家属陪护率为23.3%,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满意度为73%,家属陪护率为86.7%,2项参数对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显著,为使患者尽快康复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权开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与MRI影像诊断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平片与MRI影像表现和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30个膝关节骨关节炎X线与MRI表现,比较分析两者特点。结果:X线平片显示骨质改变较好,不能显示软组织病变。 MRI显示骨质改变不如X线平片好,对软骨病变、韧带及半月板的退变损伤、滑膜增厚、关节积液、软骨下骨质改变、软组织肿胀、关节内游离体显示优于X线平片。结论:MRI比X线平片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提供更多的阳性表现,准确性更高,联合两者,可更好服务于临床。

    作者:陈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于门诊以原发性高血压为诊断而就诊的患者1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跟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对照组则仅应用卡托普利治疗,随访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2个月内显效28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90.00%。2组通过药物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且治疗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结论: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有效率高,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降压方案,在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金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和介入治疗方法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以及2者的优点及区别。方法:对120例经临床明确要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分别为60例。对于2组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治疗和气管插管介入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和介入治疗方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在120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中,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组60人,感觉效果好者占89.00%,效果差者2.00%,效果一般者9.00%。介入治疗方法组60人,感觉效果好者占76.00%,效果差者3.00%,效果一般者21.00%。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2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为0.038)。结论:在对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来说,无论是采用介入治疗方法的方式,其两者的治疗效果均非常可靠,但是,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方法的治疗方式较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住院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片口服,1次5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4天。治疗组采用厚朴排气合剂口服,1次50ml,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对比观察患者腹胀、便秘症状改善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0%( 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出现的少。结论: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呼吸机使用患者腹胀、便秘是安全、有效、实用的。

    作者:郭淑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2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采用2种术式后,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调查显示,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29±14分钟,较对照组48±25分钟明显缩短;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5±11ml,较对照组72±13 ml也明显减少。此外,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缩短宫外孕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硬膜外利多卡因中枢镇静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静作用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其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骨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组( LC组,n=20):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400mg;氟比洛芬酯组(F组,,n=20):在LC组的基础上,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帕瑞昔布组(P组,n=20):在LC 组的基础上,给予帕瑞昔布40mg。在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2小时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OAA/S镇静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的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硬膜外穿刺间隙,感觉阻滞平面及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病人的HR均无明显的改变;麻醉后各组MAP均有所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3组BI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显著,3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F组和P组后BIS、OAA/S警觉镇/静评分均降低和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增加,其中BIS均在90%左右,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上(OAA/S警觉/镇静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5)。而F组和P组间没有差别。结论: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显著降低镇静评分,具有镇静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加强其镇静作用,但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没有区别。

    作者:刘世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入住手术室患者56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地舒适护理。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SAS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2.1%,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王菲;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TAP测定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TAP是否可作为分子水平上判断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倾向程度的独立指标,从而在临床工作上起到较明确的指导作用。方法: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胃窦腺癌,4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双盲法检测末梢血TAP。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窦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结论:TAP检测可用于判断胃窦腺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倾向程度的早期实验室诊断,特别适用于健康人和高危人群肿瘤普查。

    作者:吴永梅;张霁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