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要伟;闫玉敏;夏银峰
目的:探讨采取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通过采取微创切开手术对胫骨远端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患者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按照Johner和Wruhs膝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21例,良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对胫骨远端骨折,采取微创切开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俊义;倪晓辉;张卢;朱兴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全面梳理手术室腹腔镜设备使用的流程规范,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以核心流程、辅助流程和质控流程为指导,对腹腔镜设备的使用维护全过程进行监控,加强设备的有效利用。结果:规范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的使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医生满意度由84%上升至96%。手术时间缩短,腔镜设备维修次数降低及配件购买费用降低。结论:构建规范、流程的腹腔镜设备使用流程,可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赵洁;陈质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明显,且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19%,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受患者信赖,保证了患者健康水平。
作者:张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通过对52例就诊于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的符合ICD-10广泛性焦虑诊断的患者,使用GSR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前后皮电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测试后广泛性焦虑患者的HAMA分数和疲劳因子显著下降,同时放松、注意力、记忆力等因子显著上升(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SR脑电生物反馈对广泛性焦虑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淄;余银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9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9例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45例患者得到满意的治愈效果,3例患者有效,1临床患者无效。结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快且急,护理过程存在一定难度,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整体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实施人性化和整体化的护理干预是治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关键。
作者:张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GDNF)在不同时间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方法:在损伤大鼠周围神经后不同时间段予以修复,同时给予GDNF注射治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轴突计数、石蜡切片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寻找佳治疗时机和治疗剂量。结果:免疫组化、HE染色等结果显示,相对手术组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5天修复组治疗效果佳。结论:GDNF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佳的治疗时机是在损伤后第五天。
作者:冯明萌;江斌;郑志达;糜佳伟;华龙昂;王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力衰竭是指心输出量下降,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多种心血管病的末期阶段。老年人群中慢性心衰更为常见和多发。升降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阐述中医生理病理,也是制定中医治法和遣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升降学说认为,气机的升降平衡失调,人体就会发生病变。所以从升降理论角度探讨老年慢性心衰的中医病机,并注重以升降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对临床治疗有参考意义。
作者:陈红;张丛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妇科盆腔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180例,都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并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良性肿块145例,恶性35例,良性超声表现以囊性为主,形态规则、包膜完整。恶性可见较多实性区域,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新生血管杂乱排列。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3%和96.9%。结论: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应用能很好鉴别良恶性肿块,同时密切结合临床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措施。
作者:庄韬;施彦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儿科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684例儿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2例,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5号头皮针常规穿刺护理,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儿的护理过程基本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护理后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在护理期间,对照组患儿除每次输液穿刺外,2次穿刺56例(16.4%),32例(9.4%)患儿发生3次穿刺以上情况。观察组患儿发生6例留置针脱落,原因为患儿自身活动幅度过大造成,2次静脉穿刺留置后情况正常。2组之间的穿刺1次成功率及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无局部或全身感染现象,无静脉炎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对静脉穿刺情况、健康教育效果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危重儿童、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又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焦虑,在儿科临床实际工作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作者:任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大力碎石钳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膀胱结石患者使用大力碎石钳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注意事项。结果:69例1次治疗成功率为94.20%(65例)。结论:大力碎石钳治疗膀胱结石是一种操作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作者:肖克强;隋士宇;何兵;赵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椎管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胸椎管后外侧入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对全部患者随访1~2年,根据Otani分级方评价疗效,优7例,良10例,一般3例,优良率达85.0%。结论:后方入路椎间盘的切除术显露清楚,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薄超刚;薄晓巍;赵法章;于文斌;张喜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疾病好转,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田林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2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连续腰麻,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与BMS 3分出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高锐痛阻滞平面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实现良好麻醉效果,经济实用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小立;陈莉;陈家华;何志权;谭婉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难治性迁移性腹泻与免疫功能关系。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4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6例难治性迁移性腹泻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6例患儿均诊断为迁移性腹泻,血IgG、IgA均降低,给积极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脱水,同时补充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3天(0.5g/Kg.d),患儿治疗7~10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难治性迁移性腹泻,免疫功能低下是一主要的难治原因。
作者:濮永传;赵应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鳞状细胞癌( CSCC )中Klotho和c-myc的检测,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lotho及c-myc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lotho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 CSCC组织,其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宫颈癌FIGO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myc在C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Klotho与c-myc的表达呈负相关(rs =-0.486,P<0.05)。结论:Klotho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myc与宫颈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Klotho与c-myc对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成慧;宋明芮;张晓云;张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于神经功能缺损型脑梗死的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患有神经功能缺损型脑梗死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23.87±4.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30.78±4.64分,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功能缺损型脑梗死的患者来说,运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喜炎;钟丽明;钟永芳;何元增;余彧;志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的中枢神经该内容临床治疗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方法:2010年~2012年我院共接受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其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结果:导致神经外科术后出现中枢系统感染诱发的因素主要有:脑外伤、自发出血、以及脑室打开等;分离细菌主要有: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是由于脑外伤所引起临床中需要对该类患者给予关注,经过研究表明:革兰阳性球菌和格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感染致病因素。
作者:王魁先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1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肢使用止血带,采用膝后内侧直切口显露骨折用空心螺钉术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 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13例,良1例。结论:后内侧入路复位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显露方便,操作简单,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作者:刘世峰;崔文波;廖志峰;赵小泉;张炯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的致伤因素、临床表现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眼外伤病人的基本信息、致伤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前后视力等资料。结果:眼外伤病人中,职业主要是以工人、农民工比例高,学生及干部比例较少,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视力有显著提高,视力>1.0患者比例为23%,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5%,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眼球前段损伤患者预后好于眼球后段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预防眼外伤以及有效的治疗眼外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杨仕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9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定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治疗的98例非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定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男性患儿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剖宫分娩、宫内窘迫、分娩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胎数、脐带绕颈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剖宫分娩、宫内窘迫、产程窒息6个因素均与NRDS发病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剖宫分娩、出生窒息、宫内窘迫均是足月NRD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彭宇波;叶志其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