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嘉;侯利
目的:探讨床边交接记事本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床边交接班时,以床边护士交接记事为切入,对病人病情、以及特殊治疗、各种管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当场记录。结果:应用床边护士交接记事本科学管理改进了工作流程,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增强,避免了护士之间发生问题由于当时没有记录没有依据而引发到相互扯皮,以及护士对自己接班后需要解决问题的一个提示,更重要的是有效的解决了风险源头,保障了护理安全,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结局,病人投诉及纠纷减少,满意度增加。结论:床边护士交接记事本是临床护理安全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护理风险,进而影响护理质量,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
作者:向彩仙;米冬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固定桥修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78例需要接受固定桥修复的患者,采用固定桥修复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固定。结果:入选的78例固定桥修复中,修复成功率为88.5%,其中修复效果优秀有60.3%。结论:注意修复固定桥的义齿设计,以及基牙的准备,能够提高固定桥修复的质量和修复成功率。
作者:刘春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3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实验组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生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总结针刺配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细火针烧至发白局部点刺并结合围刺。结果:痊愈30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火针疗法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尤其在改善疱疹时程和即刻镇痛持续时间上,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宫嘉;侯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1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结果:出血量多组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出血量少组( P<0.05);重型组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轻型组( P<0.05)。结论:血尿酸的测定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怀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治疗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因创伤性休克来院急诊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2例是由急救车送入院,并给予院前急诊治疗,94例是由患者家属送入院,未施行院前急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急诊入院组抢救成功率93.8%,高于家属送入院组的74.5%;MODS发生率5.4%,低于家属送入院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治疗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MODS发生率。
作者:陈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用闭合手法和手术开放整复跖跗关节骨折以及脱位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42例,其中进行闭合手法整复的有20例,进行手术开放整复治疗的有22例,对患者治疗后走访1~2年,对患者的足形、功能等进行对比评定。结果:采用闭合手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60.5%,采用手术开放治疗的有效率为75.3%。结论:除了少数轻微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在复位之后,通过石膏外固进行治疗可以痊愈,在临床上应该对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徐海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实验室临床检验项目研究相关评价指标在医学检验中的质量识别意义。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选取与检验科相关的临床检验项目资料信息,制定一套适合本院化验室的《医疗机构临床化验室各专业医学检验质量考评细则表》,建立一套省级医疗机构化验室评价标准,对本省三级、二级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质量考评和检验项目进行准入的分级管理。对本院检验科素有临床检验项目包括临床化学、临床血液、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临床体液等项目的化验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对比所指定的评价指标标准,分析质量评价水平。结果:参加调查的项目中所申报在《医疗机构临床化验室各专业医学检验质量考评细则表》准入范围内的三级项目在260~560之间,二级项目在200~420之间,均明显低于规定拟定的分级管理标准数量。结论:目前国内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先进性、安全性并能用标准化数据完成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以达到日益复杂化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需求,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国际医疗研究实验水平。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SIR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CRRT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血液透析方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Bun、Cr、Lac、CRP治疗72小时后分别为11.56±3.25mmol/L、201.54±12.88ummol/L、4.01±1.28mmol/L、76.04±10.81mg/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72小时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发生MODS及死亡率分别为7(35.0%)、3(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可有效地清除各种炎症介质,对抢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念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针对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采用慢速扩大上颌牙弓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混合牙列以及早期恒牙期患者38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慢速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给予治疗。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实施扩弓前以及完成扩弓后,两侧Cs与Go到ANS之间的距离。完成治疗后,Cs-ANS之间的距离差有所减小,Go-ANS之间的距离差有所减小,组间差异明显(P<0.05)。表明偏斜度出现了降低的情况。完成治疗后,Cs-Go长度差同准备进行治疗前进行比较,表现为下降,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完成治疗后,Cs-Me长度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完成治疗后,Go-Me长度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选择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给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下颌不对称的情况,针对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的早期纠正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沈延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过程中给予护理措施,随机分组,实验组46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舒适度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6.5%,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治疗中,给予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并使患者身体的舒适度得到提高。
作者:马正颖;管清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我国器官移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器官移植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况不容乐观。通过道德、伦理、经济等多方面来阐述我国移植器官困境来源,从而为缓解器官移植的严峻现状提供研究之理论基础。
作者:陈晓凡;单鸿剑;邱娜;刘婉;董洁;王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AHF)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病情需要,实验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加托拉塞米20~80mg静脉推注,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加呋塞米20~80mg静脉推注,2组治疗时间均为7天;比较2组治疗7天后总有效率、尿量、血K+及pro-BNP的差别。结果:⑴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66%,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7天后实验组尿量和血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应用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冬;王鸿庆;林学堂;白美龙;谢群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与传统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分别于治疗1疗程(30天)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作者:王延伟;王学建;崔俊芳;崔国良;程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个月于本院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例110例,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110例患者手术时间40~85分钟,平均62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 mL,平均138.9 mL;12~20周骨折愈合,平均15.4周。全部患者使用拐杖,行动较方便。按Sande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优79例,良15例,中8例,差8例。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牢靠,微创,使用安全,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刘洋;李卫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期综合保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Altman分期基础上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4期,针对不同分期患者分别采用股四头肌等长功能锻炼、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小针刀松解及中药熏蒸治疗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80例。本组患者Ⅰ期31例,Ⅱ期68例,Ⅲ期193例,Ⅳ期8例。其中男113例,女167例。年龄40~79岁,平均64岁。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优160例,良116例,差4例,优良率98.5%。结论:分期综合保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李永军;刘明勋;王广超;吕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与预后。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治疗组先行剖宫产后再行剔除肌瘤,对照组不剔除肌瘤。结果:所有产妇都顺利完成手术,胎儿均能够成活,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4±0.34天,术后住院天数5.32±1.76天,恶露干净时间34.09±3.09天;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6±0.39天,术后住院天数5.44±1.45天,恶露干净时间33.78±3.11天,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有利于产后恢复与恶露排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96位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药物+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观察30天后所有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严格按照要求服药及严格执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72例,其中65例(90.3%)患者收缩压下降≥10mmHg,未按照要求服药及执行健康生和方式的患者24例,其中15例(62.5%)患者收缩压下降≥10mmHg。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3%对62.5%,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严格规律服药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作者:张莉;余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2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78.0%),退烧时间2.10±1.12天、疱疹消退时间2.56±1.34天,以及住院时间3.45±1.45天,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正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鞘管内麻醉及联合止血带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通过2004年12月~2012年12月79例96指末节手指离断再植应用此种麻醉及止血带方法,分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后果,分析原因,改进措施。结果:麻醉效果及止血效果良好,96指断指成活93指,成活率96.8%。结论:鞘管内麻醉及联合止血带应用于手指末节离断再植安全,方便、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于书友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