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张万钧

关键词:院前, 院内急救, 一体化模式, 危重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1876例危重症患者,给予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结果:1876例患者中,有60.5%~87%的患者在见到急救医生后90分钟内收住院。其中交通伤成功率92.2%,坠落伤成功率93.5%,刀捅伤成功率92.2%,脑出血成功率97.5%,心肌梗死成功率97.1%,心衰成功率90.1%,感染成功率95.5%,一氧化碳中毒成功率96.4%,药物中毒成功率92.5%,消化道出血成功率92.3%,宫外孕成功率96.4%。结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维吾尔药对70例盆底脏器脱垂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维吾尔药对盆底脏器脱垂的治疗疗效。方法:70例盆底脏器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组和结合治疗组,各35例,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组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结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吾尔药自制丸剂,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组总有效率54.29%,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维吾尔药可有效防止盆底脏器脱垂的不良发展。

    作者:热汗古丽·热西提;吾日也提·热西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与七氟烷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2种麻醉方式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唇裂患儿30例分为2组,每组15例。 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6u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S组:吸入七氟烷,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手术开始即刻、术中30分钟、拔管后1分钟时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麻醉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诱导前相比P组术中30分钟MAP、HR均明显降低,S组拔管后1分钟MAP、HR均明显增高,2组BIS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比较拔管后1分钟MAP、HR、BIS均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P组术后躁动1例,S组有8例;恶心呕吐S组有1例。结论:异丙酚TCI组术后清醒质量高;七氟烷组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二者均能安全有效应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

    作者:李艳清;杨狄;商春梅;骆龙坤;赵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探讨

    目的:加强和规范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加强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实施严格地监督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学校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广大学生的饮食安全。结论: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郑继红;丁贵善;侯光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整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自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0例直肠癌患者,医师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然后随机将4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20例患者,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病情康复情况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实施护理是治愈疾病的关键,这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及其安全性的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纳洛酮应用。将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动脉压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组PaO27.32±0.82 kPa,PaCO27.52±0.82 kPa,PASP6.41±0.98 kPa;观察组PaO27.31±1.21 kPa, PaCO27.58±1.03 kPa,PASP6.36±0.97kP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O28.24±0.95,PaCO26.48±0.92 kPa,PASP5.62±0.35kPa;观察组PaO210.72±1.22 kPa,PaCO26.02±0.40 kPa,PASP9.83±1.89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8%,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禹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口腔溃疡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口腔溃疡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变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口腔溃疡患者102例,年龄69.1±11.6岁。选择体检健康人26例作正常对照,年龄66.3±6.4岁。血清TNF-α含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8例重型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老年口腔溃疡血清TNF-α含量(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6.1±11.7 vs 25.3±10.4,P<0.01),重型(n=14,53.7±19.1,P<0.01)和中型(n=53,43.1±10.5, P<0.01)明显高于轻型(n=35,34.1±9.6,P<0.01),即重型TNF-α含量>中型>轻型。8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5例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炎症,3例是炎症伴有增生。结论:老年口腔溃疡血清TNF-α含量可明显增高,病变越重增加越明显,且病理改变是炎症或伴增生,疾病发生发展与TNF-α变化有关。

    作者:毛明;周桂龙;韩静;黄二江;胡祥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种不同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止血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止血方法,探讨减少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渗血的方法。方法:将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200例)与对照组(91例),用2种不同的方法止血。统计2组出现的渗血情况、脱管例数和患者满意度,采用R ×C表的x2检验和2×2表的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发生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渗血的构成比差异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0级渗血、Ⅰ级渗血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菌方形纱布制作成方形纱球,接着用无菌胶带固定成方形纱球置于穿刺点,后采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的止血方法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作者:林真凤;吴温玉;朱彩兰;陈莲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弹性排班模式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实际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弹性排班模式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2种不同排班模式一种传统三八班模式,另一种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弹性排班各统计24个月。结果:弹性排班模式在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等方面优于传统三八班模式。经检验及x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弹性排班模式符合内科护理工作需要,切实可行。

    作者:黄金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后路椎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在单节段腰椎融合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分析后路椎间融合术和后外侧融合术在单节段腰椎融合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2013年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抽取资料完整的44份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I 组(后路椎间融合术式)21例,II组(后外侧融合术式)23例。分析并对比2种术式术中失血量、术后临床疗效的JOA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植骨融合率的不同,评价2种融合方法的治疗差异。结果:椎间融合组术中出血量较后外侧融合组术中出血量为多。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在术后的JOA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椎间融合组改善更显著。2组病人术后腰腿痛均有明显缓解,但是椎间融合组缓解率相对较高。在植骨融合率方面,到随访结束时后路椎间融合组融合率95.24%,后外侧融合组融合率86.96%,后路椎间融合组具有更高的融合率。结论:2组均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手术方式,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出血量相对增多,但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植骨融合率更高,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更好,疼痛缓解更明显。

    作者:沈茂;尚显文;张皓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在我国临床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比较常见的一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受到晶状体引起瞳孔阻滞的影响,该类疾病患者多合并有白内障,临床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本文出于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青光眼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及局限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机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的进展及选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杨新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围产期缺氧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的变化

    目的:根据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的变化的对比,分析其引起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收治的围产期缺氧40例,及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对其心肌酶谱的变化予以对比。结果: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缺氧对心肌损害较大。

    作者:陈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胃炎伴痉挛性腹痛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组54例,联合硫酸镁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30分钟后NRS、缓解时间、显效率分别为2.9±2.6分、28.3±21.8分钟、81.48%优于对照组3.4±2.0分、38.1±18.9分钟、69.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疗效较单纯应用间苯三酚更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英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微结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微结石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对45例睾丸微结石超声影像分析。结果:45例睾丸微结石( TM)患者中,42例双侧睾丸同时受累,3例一侧睾丸受累;25例分布稀疏,22例分布密集;其中42例有合并症者。结论:TM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和特征,其超声特征主要为睾丸内多发点状强回声,因此超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元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0例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与预后。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治疗组先行剖宫产后再行剔除肌瘤,对照组不剔除肌瘤。结果:所有产妇都顺利完成手术,胎儿均能够成活,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4±0.34天,术后住院天数5.32±1.76天,恶露干净时间34.09±3.09天;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6±0.39天,术后住院天数5.44±1.45天,恶露干净时间33.78±3.11天,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有利于产后恢复与恶露排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个月于本院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例110例,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110例患者手术时间40~85分钟,平均62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 mL,平均138.9 mL;12~20周骨折愈合,平均15.4周。全部患者使用拐杖,行动较方便。按Sande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优79例,良15例,中8例,差8例。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牢靠,微创,使用安全,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刘洋;李卫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苏醒的影响

    目的: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不同时间点应用对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甲状腺肿物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中静吸复合麻醉,A组在开皮前给予地佐辛5mg。,B组于手术近结束时给予地佐辛5mg。观察2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5分钟的VAS评分、改良OAA/S评分。结果: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时间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5分钟的VAS评分A、B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A组改良OAA/S评分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近结束时给予地佐辛会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建议地佐辛在全身麻醉中镇痛时尽量早期使用。

    作者:孙艳才;田春梅;高瑞英;徐静;赵丽;李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固定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与人工关节置换3种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9月~2014年3月,分别选择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各30例,分别接受DHS、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下地承重所需时间、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结果: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但下地承重所需时间比置换组较长,3组住院时间、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满意,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更适合于高龄患者。

    作者:张志奋;雷晓宇;雷云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妇科护理中应用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妇科所收治的孕期妇女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孕妇40例,干预组孕妇40例。对照组40例孕妇进行孕期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孕期健康教育。观察对比对照组、干预组孕妇分娩方式以及分娩前孕妇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孕妇自然分娩率为85.0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娩前SAS、SDS评分分别为38.2±5.6分、40.1±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护理中通过对孕妇实施孕期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前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妇科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盛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免疫抑制剂实施治疗,观察组(25例)实施免疫净化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实验室指标水平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对宫内节育环异位的诊断及预防

    目的:深入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及 X线、超声的诊断,以及预防节育环异位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在门诊诊治的8例患者节育器异位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对本组8例节育器异位都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选择技术好的医生放节育器,选择合适类型与合适型号的节育器,是防止节育器异位的关键保证。

    作者:丛秀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