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洁
目的:研究局部转染Ngn2基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4月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假手术组)、B组(实验组)、C组(对照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只咬除T8~T10棘突及椎板、不损伤脊髓,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造T8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向B、C 2组损伤脊髓节段持续注射Ngn2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各5μg。于术后1、2、3、4周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系统检测大鼠运动功能,术后1周应用RT-PCR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组织Ngn2基因表达,术后4周HE染色脊髓病理学检测及SP染色检测Nestin+细胞数。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BB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gn2mRNA有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实验组单个视野Nestin+细胞为(14.25±2.37)个,对照组单个视野Nestin+细胞为(2.54±1.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gn2基因能够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诱导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白登彦;张海军;袁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文针对阿莫西林的化学性质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化学性质、抗菌作用、吸收、分布与排泄、临床应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阿莫西林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作者:杨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手术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共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作为麻醉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联合麻醉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插管时和拔管时的SBP和HR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保持患儿在麻醉过程中的血流水平的稳定,并且术后的苏醒和恢复时间较短。
作者:郭江;孙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产后抑郁症[1]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作者:张金玲;李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ET-CT评价结合早期康复对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康复组在外科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PET-CT评价。3个月后分别通过格拉斯哥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程度。以CT和PET-CT分别预测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中处于植物状态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苏醒的可能性,评价两种预测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的GS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MBI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PET-CT可提示颅脑损伤区域的脑功能状态并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处于植物状态的患者苏醒可能性。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PET-CT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康复进展,并且对判断病情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张荣国;张俊;刘大立;杨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治。方法:研究自09年2月~13年1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有18例并发胎盘早剥,其为观察组;对照组为22例非胎膜早破而并发胎盘早剥的产妇。比较2组胎盘早剥的发生率。结果:导致胎盘早剥首位诱因是胎膜早破,占45%。在胎膜早破组产妇中,并发胎盘早剥概率为2.97%(18/606);而非胎膜早破组的产妇并发胎盘早剥概率为0.30%(22/739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胎膜早破患者要密切注意其异常临床表现,对其进行早期诊治。
作者:沈倩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Desarda修补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1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仕兴(通信作者);季平;刘平;陈开斌;余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活血化淤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配合活血化淤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2.2%,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4%,2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活血化淤汤治疗异位妊娠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韩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12月200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80例高龄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得到2个月~6年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85%。结论:尽早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高龄患者的并发症及恢复功能活动。
作者:李敬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心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影响,评估其疗效。方法:选择34例确诊为高血压1级且未曾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10mg/d,每天1次口服,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空腹血糖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心率、血压下降,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血糖影响较小。
作者:刘东霞;谷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患有前列腺及膀胱疾病的患者,在术后留置导尿期间,常常会出现尿道出血或溢尿的症状,常将裤子及盖被弄脏、弄湿,护士就要及时为患者更换,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1次性成人尿垫可以防止裤子及盖被弄脏、弄湿,便于随时更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美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规律,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方法:对2008~2011年吉林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报告的453例接种一类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3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病例中一般反应378例,异常反应53例,无疫苗事故;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例数多为213例,占47.0%;≤l岁组异常反应例数为216例,占总例数的82%,2~6岁组72例,占15.9%;就医后痊愈者136例,占30.0%;好转者312例,占68.9%。结论: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8年使用AEFI监测系统以来,AEFI检测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异常反应的防治效果显著。由于异常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还应从加强疫苗质量的监管、提高接种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入手,进一步降低异常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冯磊;王艳玲;范学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非心血管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安全隐患,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分析31例非心血管科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原因,制定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流程。结果:非心血管科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占全院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13%降至5%。结论:应高度重视非心血管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安全,规范其使用流程,加强风险防范。
作者:王海荣;刘永胜;高艳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常乐康(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70例予常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预防组80例在常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常乐康,观察治疗3~8天内2组继发腹泻病例数。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9例,发病率为11.2%,对照组继发腹泻22例,发病率为3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常乐康能降低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冯淑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1]。能补充需要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压,改善循环,增加血浆蛋白,能供给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直接挽救病人的生命。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应当注意其存在的潜在危险,有3%~10%的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地给予预防和处理。
作者:蔡美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要在常规性的护理之下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之后,心理状态和康复结果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系统新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陈爱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40例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同时选取同期甲状腺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观察患者甲状腺大小及血流分布情况,测量血流量及流速。结果:甲亢组PSV值左侧为1.12±0.15,右侧为1.17±0.17,高于对照组0.38±0.07、0.39±0.08,差异显著(P<0.05);甲亢组动脉内径左侧为1.91±0.21,右侧为1.90±0.33,高于对照组2.17±0.39、2.20±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快速无创,可用来鉴别甲状腺类疾病,并能准确测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管径和收缩期大流速Vmax,利于定性及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希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82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给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外侧融合术,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术后12周、16周及24周的ODI评分及ODI改善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联合或不联合后外侧融合术对其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桂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1984年由法国Galibert等首先运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后经证实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治疗方面也取得显著疗效。我科2011年~2012年经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取得显著疗效,现探讨其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比了不同西药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胃溃疡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2组都给予克拉霉素胶囊与甲硝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80.0%,组间显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后并发症都比较少,组间治疗后感染与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胶囊治疗胃溃疡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