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家属的健康教育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研究

宋洁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患者家属, 健康教育, 复发率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方法:选择1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对照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再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院后的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主动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复发率。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李妙洪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36例为观察组进行回顾分析,正常剖宫产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对比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手术前后HGB差值、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子宫复旧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HGB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2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及子宫复旧等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妙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10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共100例,上述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患儿共30例,中度患儿共55例,重度患儿共15例。本组患者均实施脑电图检查,均在患儿自然睡眠下呼吸均匀情况下进行描记。把脑电图监测结果和临床确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诊断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脑电图的诊断情况。结果:本组100例患儿中,脑电图显示异常患者共81例,正常脑电图为19例,脑电图异常率为81%;其中30例轻度患儿中,脑电图异常共16例;55例中度患儿中,脑电图异常50例;15例重度异常患儿中,均为脑电图异常。结论:脑电图检查有助于不但能较好的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脑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损伤程度评估,且具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借鉴。

    作者:游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在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新疆巴州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63例分期子宫脱垂Ⅲ~Ⅳ度伴不同程度阴道壁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盆底重建术组(重建组)25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阴宫组)28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复诊以POP2Q分度疗效评价指标。结果:重建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低于阴宫组(P>0.05),重建组术后住院日少于阴宫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治愈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可保留子宫,能够恢复和增强盆底支持结构及功能,术后近期疗效肯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中远期疗效需继续随访。

    作者:刘静;孙文红;吴凤英;邓朝红;王华;张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针灸疗法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和活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评价针灸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在疼痛和活动功能方面的疗效,寻找帮助急性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日康复的治疗手段。方法:于2010年1月~2012年10月,将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刺、艾灸治疗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疼痛强度进行量化,应用胸廓扩展度、Schorber试验、晨僵时间、ESR(血沉)、CRP(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来评价患者的在疼痛和活动功能方面的改善程度。依据患者疼痛和活动功能改善程度及需要的时间长短,评价患者康复情况。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测,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胸廓扩展度、Schorber 试验、晨僵时间均明显改善,ESR、CRP指标显著下降,康复周期显著缩短。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药物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度、降低其实验室炎症指标,并且能使其康复周期明显缩短。为患者尽早摆脱病痛提了可行性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高焱;李飞霞;郭会卿(通讯作者);周子朋;张依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儿童1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6.3%,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种都无肝功、肾功、心电图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我院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有很好的疗效,安全性良好,不过要继续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张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倍他司汀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50例疗效观察

    眩晕[1]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映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临床上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前者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临床上多以急性眩晕发病,多合并耳鸣、听力障碍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后者主要由前庭神经系统以外的病变引起,临床上多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而无外界或自身旋转或摇摆感很少伴恶心、呕吐。本文所提及的均为系统性眩晕。近年来,我院内科应用倍他司汀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50例,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宫腔填塞纱布术与宫腔球囊止血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术与宫腔球囊止血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2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分成宫腔内填塞纱布术组12例和宫腔球囊止血组28例,分别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术和宫腔球囊止血治疗。结果:宫腔内填塞纱布术组手术时间为144±72分钟,术后阴道流血量为10~30ml,发热3例,腹痛3例,感染2例;宫腔球囊止血组手术时间为96±66分钟,术后阴道流血量为50~300 ml,无发热、腹痛例及感染病例发生,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宫腔球囊止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优于宫腔填塞纱布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秀琴;白翠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与护理管理浅析

    目的:探讨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与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我院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结果:2011年~2012年期间,我院现代化手术室共开展手术2万余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5047例,有5034例(占99.74%)患者伤口为甲级愈合,无1例患者因手术造成切口感染。结论: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能够保证手术环境处于洁净状态,避免手术操作感染发生;加强现代化手术室日常管理与维护,是保证系统运行于正常状态的基础。

    作者:尼玛永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分娩的剖宫产孕产妇中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和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行剖宫产,术中分别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和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9.3%;观察组各项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分娩,其麻醉结合硬麻和腰麻两者的优势,同时能够避免两者的不足,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对于剖宫产无痛分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光辉;张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康复治疗和康复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临床路径模式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04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患者100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乙组患者10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的功能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采用Banhel指数,乙组Banhel指数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治疗的配合度,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宜临床广泛应用治疗。

    作者:王素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临床资料,探讨了解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使用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25例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随访半年~1.5年,对比2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技术辅助下治疗内踝骨折创伤小、复位准确、术后恢复快、效果佳,应以推广。

    作者:高立;彤军强;张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治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治。方法:研究自09年2月~13年1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有18例并发胎盘早剥,其为观察组;对照组为22例非胎膜早破而并发胎盘早剥的产妇。比较2组胎盘早剥的发生率。结果:导致胎盘早剥首位诱因是胎膜早破,占45%。在胎膜早破组产妇中,并发胎盘早剥概率为2.97%(18/606);而非胎膜早破组的产妇并发胎盘早剥概率为0.30%(22/739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胎膜早破患者要密切注意其异常临床表现,对其进行早期诊治。

    作者:沈倩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50例,2组患者术前均采用状态一特质性焦虑调查表作为焦虑评价指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术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前STAl评分和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疼痛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STAl评分大约都是52分和51分,在进入手术室前干预组STAl评分分别下降至36.50分和35.07分,而对照组STAl评分在常规护理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显著提前,住院时间缩短,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前焦虑,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陈惠玲;刘新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合活血化瘀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活血化淤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配合活血化淤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2.2%,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4%,2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活血化淤汤治疗异位妊娠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韩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1984年由法国Galibert等首先运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后经证实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治疗方面也取得显著疗效。我科2011年~2012年经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取得显著疗效,现探讨其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冠状动脉窦瘤破裂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9例冠状动脉窦瘤的病变部位、血流状态,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9例中患者右冠状动脉窦瘤7例,无冠状动脉窦瘤2例,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室流入道5例,破入右室流出道2例,无冠状动脉窦瘤均破入右房。1个破口6例,2个破口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造影及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方法,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新问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与艾滋病、吸毒和酒癖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肥胖症患者也在中国正逐年增加,据2004年卫生部公布的第4次全国营养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北方35%以上的人群处于超重状态,全国超重人数、肥胖患者分别为2亿和7000万[1]。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在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中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尽管穴位埋线疗法仍有其不足,但其疗效确实毋庸置疑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总体上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应被推广应用于肥胖,但仍有改进的地方。

    作者:廖建琼;李燕惠;宋翔;邹宇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的肝囊肿患者共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外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的出血量等均要显著性少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1);另外,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肝囊肿的开窗手术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者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作者:克比尔多来提;努尔买买提·努尔克热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宿迁市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Rh(D)阴性血型库,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减少稀有血液资源的浪费,合理开发利用稀有血液资源,保证临床Rh稀有血液的有效及时供给,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从2008年起对该地区所有无偿献血者的Rh血型分布状况进行筛选调查,给经筛检为Rh阴性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资料。结果:建立起宿迁地区173人的Rh(D)阴性稀有血型库,形成了一支Rh(D)阴性稀有血型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结论:Rh(D)阴性血型库建立,确保稀有血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稀有血液供需矛盾,2008年~2012年共向临床发放Rh(D)阴性血液1339.5U,为稀有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提供了可靠保证。并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稀有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特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波前像差技术引导的人工晶体Tecnis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ecnis人工晶体在眼科的应用,研究Tecnis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佳矫正视力、暗视力、色觉、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6月拟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例192只眼,将所选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0例。其中一组行Tecnis人工晶体植入;另一组行普通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量术后佳矫正视力、色觉、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植入Tecnis人工晶状体的患眼具有更好的佳矫正视力,Tecnis人工晶状体具有明显的高视觉质量;与普通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Tecnis人工晶状体可显著改善对比敏感度;植入Tecnis人工晶状体的患者在视网膜影响对比和视觉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改善。结论:Tecnis人工晶体可显著改善人工晶体眼的视觉质量,与传统的球面人工晶体相比,其可提供更好的功能性视力并改善视觉行为。

    作者:杜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