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精神病人猝死11例临床资料分析

毕明娟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 猝死, 临床资料, 死亡, 回顾分析, 预期性
摘要:猝死是指死亡之前24小时内无任何死亡迹象的非预期性的突然死亡.本文对我院2004年10月30日~2009年10月30日期间住院的5257例精神病人中发生猝死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温哥华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目的:总结温哥华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4年2月~2009年8月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温哥华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人12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钢丝环扎固定2例,普通接骨板固定1例,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4例,钢板结合钛缆固定1例,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1例,生物型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2例,骨水泥型加长柄假体置换1例,术中植骨4例,术后结合石膏外固定1例.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8个月,平均15个月.11例病人骨折获得骨性愈合,1例股骨假体翻修术中出现骨水泥外溢,随访未出现假体松动临床症状.Harris 评分单纯行骨折固定未行股骨假体翻修的病人Harris 评分无明显影响,同时行翻修的病人Harris 评分明显升高.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以Vancouver B型骨折多见,术前应根据此型骨折特点全面计划、准备,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术中仔细操作,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陈劲松;周业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成功治疗的体会

    老年重症肺炎常因症状不典型或并发基础病、合并症而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本例病人成功救治过程中我们体会到:(1)及时正确诊断,(2)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3)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并辅以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志坚;张明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巴士员工体检情况分析与保健对策

    随着城市交通运输压力的增加,公交员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解他们的真实健康状况,本次研究对269名在职公交职工的全面体检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依据体检情况指出保健对策,旨在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对策,探索适合公交员工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邱丽君;邹坤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致深度昏迷抢救的护理体会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等特点,如果人误服后,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出现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等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在短时间可导致死亡.

    作者:杨淑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足母)短伸肌岛状肌瓣修复胫骨下端软组织缺损6例报告

    目的:报告伸(足母)短肌岛状肌瓣修复胫骨下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4年9月~2008年1月,应用伸(足母)短肌岛状肌瓣修复胫骨下端软组织缺损6例,男4,女2.年龄23~44岁平均31岁,切取的肌瓣面积为2.5cm×3.5cm至3cm×4cm.在肌瓣上行1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足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的肌瓣完全成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结论:该肌瓣具有的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而且较薄,适宜修复胫骨下端软组织的缺损.

    作者:王勇;袁伟东;王天学;安永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系统康复教育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认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接受系统康复教育和训练与未接受系统康复教育和训练不同后果的现实,强调系统康复教育和训练在该群体对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方法:系统评估、个体化康复计划制定、系统康复教育和训练的落实,对132例SCI患者进行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心理特征和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接受系统康复教育和训练与未接受系统康复教育和训练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几率、心理、功能状态方面都存在显著地差别(P<0.01).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均应接受系统康复教育及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合并病的发生,有助于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

    作者:刘大立;范永春;王庆锁;张俊;施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98例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治疗分析

    我们对2001~2007年度收治的98例阑尾周围脓肿按手术组和保守组随机进行治疗,并观察2组的优缺点,我们认为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仍需根据病人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希望本文的治疗经验能为临床处理该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杨青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0例病人应用安全型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不但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而且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避免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针刺伤.我科从2008年3月开始应用安全型留置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韩淑花;安建华;张淑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OCT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病变的应用价值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对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横断面层析成像.OCT的分辨率为l0μm~15μm,是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10倍,因而有助于诊断各种早期的临床疾病,例如视网膜病变、早期肿瘤和皮肤癌等,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1- 2].

    作者:郝刚;于熙滢;李晓光;刘洋;魏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肝性脑病与肝硬化合并精神的鉴别与护理

    肝硬化病人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常合并精神症状.首精神症状的出现往往使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肝性脑病.而在临床上事实告诉我们,肝硬化出现肝性脑病虽有精神症状,但是,有精神症状的肝硬化病人并非仅仅是肝性脑病的表现,有些肝硬化病人的精神异常是与肝病毫无关系的精神反应.

    作者:李清珠;邱碰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加强法律意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法律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精神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病人和处于精神不稳定的状态且对精神病缺乏认识的家属,势必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也就潜在着许多的法律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使精神科护理人员能依法从事护理服务,保证护理工作的稳定性及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在护理工作范围内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付丽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早期良肢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艳;徐克;鲍金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护理工作中常见差错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

    医疗护理差错事故是指由于治疗护理工作不当造成病人组织器官损伤,而致功能障碍,造成患者不应有的痛苦、甚至残废、死亡.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否及其频度如何标志着一个医院的护理质量的高低,护理人员素质的好坏.结合多年来临床工作实践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差错,缺点进行剖析,并针对其主要发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曲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医疗纠纷的策略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深化和逐步开放,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增加.受市场经济因素驱使,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并且呈逐步上升趋势,同时各医疗机构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管理缺陷,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如何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新证据规则等法律、法规,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管理者应该根据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和修正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作者:何丽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加强急诊科护患沟通

    急诊科是救治生命的前沿阵地,接治的患者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症患者,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因为患者往往是起病急、患者家属心情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纠纷,许多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急诊科护患沟通,提高急诊护士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院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彩燕;袁琳;赵蕊;许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议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科技日新月异,医学技术也不断进步,随着医学的和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也迅速上升,同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率也随之增加.疤痕子宫妊娠易发生子宫破裂,威胁母婴安全.如何更好处理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越来越受到产科医生的关注.本文就此问题结合临床病例做一简要阐述和分析.

    作者:曲金香;宋丽君;宋宏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脑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波;王柏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通过对某一局部集中发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了解2008年5月手足口病爆发以来患儿发生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的情况以及患儿是否感染EV71型肠道病毒,向幼托机构提供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措施,提醒医院加强病区、门诊管理,防止手足口病的交叉感染.方法:对患儿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结果:2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均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但无外出史,未饮用不洁水源,实验室检测均为病毒性脑膜炎,咽拭子和肛拭子检出肠道病毒阳性率高,急性期血分离出EV71型肠道病毒.讨论:幼托机构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医院内部需加强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医疗机构与疾病控制机构的密切配合.

    作者:李梅;陈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氯诺昔康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确立氯诺昔康滴丸的佳成型工艺和研究建立氯诺昔康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药物与基质的用量,药料温度和冷却液上部温度进行了优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滴丸中氯诺昔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根据实验所确定的工艺,制备3批样品,符合中国药典关于滴丸的规定.氯诺昔康可以用HPLC法测定含量,氯诺昔康的线性范围在 4.01μg/ml~16.03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2.0%(n=6).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标准能检测和确定制剂中氯诺昔康的含量,且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

    作者:魏凯;李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雷贝拉唑联合西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28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雷贝拉唑和西沙必利140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140例(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2组治疗前后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嗳气、餐后饱胀症状评分观察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FD疗效肯定,在治疗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与奥美拉唑用药效果相近,而在治疗嗳气、餐后饱胀症状优于奥美拉唑,而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FD首选用药.

    作者:徐克达;田德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