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漏斗胸矫形中年龄与术式选择关系的探讨

江伟富;雷学锋;孙劲松;田俊严;刘志强;贺延儒

关键词:小儿漏斗胸, 矫形, 不同年龄组, 不同术式, 现报告如下, 生理特点, 胸病
摘要:1991年以来我们对不同年龄组的漏斗胸病儿进行了不同术式的观察,以比较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对矫形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憩室合并巨大结石1例

    病人男,47岁.间断性进食发噎20年,加重月余,伴呕吐、胸痛.上消化道X线造影发现食管中下1/3交界处食管右后壁有一约4.5cm×4.5cm类圆形囊状致密影,密度不均,似有钙化,相应内壁处显示不规则龛影、僵硬.

    作者:林桦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1992~1993年为9例复杂先心病病人行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均在心脏跳动下作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1例作上腔静脉近心端与右肺动脉侧侧吻合,8例作右房上腔静脉开口与主肺动脉端端吻合.心房内管道置入5例,复合性内通道2例,心房内分隔2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30分钟,平均心肌温度10℃,全部心脏自动复跳,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复杂的先心病,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姑息性效果较其它改良Fontan术式要好,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作者:秦斌;颜江瑛;解士胜;万士杰;Daenen W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为提高房室管畸形手术疗效,总结1982年1月至1994年12月纠治房室管畸形130例,其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PAVC)88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CAVC)42例.PAVC手术方法采用间断缝合二尖瓣裂缺,心包补片关闭原发孔缺损;本组PAVC手术无死亡,1例术后3年发生二尖瓣重度反流,再次手术时死亡.CAVC采用单片心包补片方法;本组CAVC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2.4%,死因为重度肺动脉高压;远期死亡2例,均为二尖瓣反流,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结论:PAVC如无明显二尖瓣反流,手术可在3~4岁时做,而CAVC为了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应该在6月龄内手术,迟不要超过1岁.

    作者:丁文祥;苏肇伉;徐志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动脉瘤1例

    病儿男,10岁.2个月前偶然发现腹部肿块.查体:脐周可触及约9cm×8cm搏动性肿块及震颤并闻及收缩期杂音.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示:腹主动脉中下段一直径约6cm球样扩张,左肾动脉2cm×1cm梭状扩张.1994年10月手术,术中见肾动脉3.5cm以下腹主动脉8cm×6cm瘤样扩张,左肾动脉1.5cm×1cm、左髂总动脉起始部5cm×3.5cm及右髂总动脉末端1cm×0.5cm梭状扩张.剖开腹主动脉瘤其内无血栓,瘤壁厚薄不均,累及血管全周;左髂总动脉瘤内少量血栓,瘤体累及前外2/3周血管壁.管腔均通畅.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及左髂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成形术.术后15天顺利出院.

    作者:李跃华;宋惠民;苏润毅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周围动脉阻塞的外科治疗

    1991年以来,我们对11例肢体动脉和1例内脏动脉阻塞者行外科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77岁.急性发病7例,慢性病程5例.风心病房颤4例(1例并发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1例合并风心病房颤)、大动脉炎、肱动脉断裂吻合口狭窄血栓形成、宫颈癌术后盆腔种植肿瘤转移血管受侵、颈总动脉受肿瘤浸润、脾动脉栓塞各1例.共手术16例次.

    作者:张喜清;杨秀峰;云昆仑;折占飞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CT引导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周围型肺部肿块

    为了提高周围型肺部肿块的活检阳性率,我们自1995年3月以来,采用CT引导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做肺活检(CT-TBLB)共24例,辅以毛刷、针吸和灌洗,使活检的阳性率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凌方;刘铁;邱东华;叶莲莲;崔恩海;毛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颈静脉扩张的外科治疗

    1988年1月至1995年2月采用人工血管包绕术治疗3例颈静脉扩张病人,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志福;姚震;高尚志;夏军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连续5例Cabrol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

    自1993年9月至1995年6月,连续治疗5例马凡综合征病人.其中1例在住院期间瘤体破裂,严重心包填塞、休克,急诊行Cabrol手术获得成功.采用带瓣人工血管作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替换(经典Bentall手术),冠脉移植采用一根中介人工血管,两端分别与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作端-端吻合,中介人工血管再与置换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作侧-侧吻合(Cabrol手术).5例病人均手术成功,心包纵隔引流总量710~1470ml,平均948ml.无二次开胸止血者.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3~22个月,平均10个月,心功能均为Ⅱ级,心电图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心胸比率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较术前明显缩小.病理结果均为中层弹力纤维严重断裂,重度粘液变性.结论:Cabrol手术是治疗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特别适于冠状动脉开口移位较小的病人.

    作者:张健群;孙衍庆;陈英淳;裴金凤;杨禁非;程沛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幼儿节细胞神经瘤致腹泻1例

    病儿男,2岁.体重9kg.反复腹泻水样便1年余,每日4~5次,无腹痛及恶心呕吐,治疗无效;近2个月咳嗽、憋气.X线胸片及CT片示右后纵隔软组织5.7cm×4cm阴影,中央有少许钙化,包膜光滑与脊柱右侧缘关系密切.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赵春燕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卡托普利对心肌组织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观察含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的停搏液及再灌注血液对心肌组织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用杂种犬16条,随机分为对照组(St.Thomas改型停搏液)、卡托普利(cpl)组(含cpl 4.6μmol/L的St.Thomas停搏液改型及再灌注血液).测定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肌酸肌苷(CP)、丙二醛(MDA)含量、股动脉及冠状静脉窦血气及乳酸值,计算心肌氧摄取率.结果表明,心脏复跳后cpl组ATP、ADP、AMP及CP的恢复率、心肌氧摄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肌组织MDA含量、冠状静脉窦与股动脉的血乳酸含量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含4.6μmol/L cpl的停搏液及再灌注血液可改善心肌组织氧的供需平衡,增加心肌组织氧摄取率及乳酸利用率,增加ATP的合成,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及心功能.

    作者:郭向阳;徐守春;罗爱伦;王明山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心衰后胶原网架结构变化与左旋精氨酸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左心衰后心肌胶原网架结构的变化及左旋精氨酸(L-Arg)对心肌细胞及间质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心衰机制及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方法.方法:16只犬随机均分为两组,通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制造急性左心衰模型,离心泵行左心辅助120分,辅助期间实验组加L-Arg300mg/kg,分别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心肌超微结构、血浆ET-1.结果:实验组在辅助循环期间室颤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ET-1心衰后明显高于心衰前,辅助后实验组有所下降.心肌超微结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肌胶原网架在急性心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L-Arg对急性缺血心肌及间质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奇;李功宋;李佳春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羟乙基淀粉对兔心肺联合保存的作用

    应用Kaneko兔异位心肺移植模型[1],在晶体心肺保存液中添加5%羟乙基淀粉(HES)以研究胶体物质HES对兔心肺联合保存的作用及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罕凡;廖崇先;陈道中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电子加速器治疗致缩窄性心包炎1例

    病人女,38岁.1994年2月左乳腺癌行根治术后,左胸骨旁第4、5肋间用12Mev电子加速器照射治疗,剂量为每次500cGy,共9次,总量为4500cGy.

    作者:陈忠堂;宋惠民;宋义;陈庆伟;杨苏民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应用自体肺动脉瓣替换主动脉瓣3例

    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期间我们共完成3例自体肺动脉瓣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例病人中男2例,女1例.年龄14~49岁.心功能Ⅱ~Ⅳ级;心胸比率0.51~0.68;超声心动图均表现为心脏扩大,左室明显增大,射血分数0.28~0.74;心电图均示左室肥厚,ST-T段改变明显.术前诊断:1例为主动脉瓣及瓣上狭窄,2例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作者:程沛;周其文;陈英淳;韩玲;曹嘉湘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支气管隆凸血管成形术治疗肺癌96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支气管、隆凸和血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对96例中心型肺癌分别施行支气管、隆凸和血管成形术64、20和30例次.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1%、48%;接受支气管、隆凸、血管成形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0%、31%.结论:支气管、隆凸、血管成形术可以扩大肺癌的手术适应证、大限度地保存肺功能,疗效不亚于单纯肺切除术.

    作者:马富锦;史宁江;高昕;滕洪;曲家骐;侯维平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左室功能变化

    评价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主动脉瓣替换术后2年左室功能的变化.将80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替换病人分为2组,50例(年龄69.3±9.3岁)应用Toronto SPVTM瓣;30例(年龄71.6±7.7岁)作为对照组接受支架人工瓣膜替换.术前、术后1、6、12及24个月间记录M型及Doppler超声心动图,采用计算机图像数字分析,定量测定左室功能的变化.随访期间,Toronto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为0.8±0.6kPa(6.0±4.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2.3±0.9kPa(17.3±6.8mmHg);术后1个月,左室心肌质量下降25%,左室+Vcf及-Vcf明显增加(2.0±0.8/1.4±0.3s-1,P<0.01;2.8±1.2/1.8±0.7s-1,P<0.01).术后6个月,左室功能进一步改善,心室肥厚的消退更趋完全,该变化在其后的随访期间保持稳定.结论:与支架瓣膜相比,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具有较大瓣口开放面积及低跨瓣压差,这促进了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及病理性肥厚的逆转.

    作者:张中明;Jin XY;Gibson GD;Pepper JR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FK506与心脏移植

    FK506是土壤链霉菌属提取的抗霉素代谢物.日本学者[1,2]首先做了基础研究报道;多项体外实验表明FK506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效应,其免疫抑制有效浓度(IC50)为0.1nmol/L,是环孢素A(GsA)IC50(10nmol/L)的1%[3];动物实验证实FK506能有效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4].1994年FK506在美国获FDA批准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用药.

    作者:孟旭;陈宝田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左臂丛神经鞘瘤误诊左肺上沟癌1例

    病人男,43岁.左上胸部疼痛10天.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一1cm×2cm大小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左腋下可触及一2cm×3cm×2cm大小肿块,质硬、界清、不易活动、无压痛.X线胸片示左上肺叶尖段一3cm×4cm×5cm大小半月形肿块,左第1前肋破坏.胸部CF疑诊左肺上沟癌.

    作者:楼正龙;崔健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高压气体冲击致食管破裂2例

    例1男,15岁.救生圈破裂高压气体冲击头面部,致胸闷、呼吸困难6小时.查体:颈部增粗,右皮下气肿,右肺呼吸音低.X线胸片示纵隔气肿、右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24小时后发现有食物残渣,口服美蓝证实食管破裂.1990年7月行剖胸探查,术中见胸中段食管右侧壁有一长5cm纵形裂口,分层缝合修补,并用周围胸膜覆盖.行高位空肠造瘘,术后维持胃肠营养.切口一期愈合,进食无不适感,1个月后钡餐检查食管扩张好,无异常.

    作者:马胜军;乔以泽;尹刚;邹胜鲁;董铭锋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止血环酸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术后渗血原因复杂,其中血小板功能损伤及数量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血小板的保护一直受到临床研究的关注[1].本研究旨在探讨止血环酸抑制纤溶酶活性,从而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马松峰;乔峻;张立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