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李功宋;李佳春
为提高房室管畸形手术疗效,总结1982年1月至1994年12月纠治房室管畸形130例,其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PAVC)88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CAVC)42例.PAVC手术方法采用间断缝合二尖瓣裂缺,心包补片关闭原发孔缺损;本组PAVC手术无死亡,1例术后3年发生二尖瓣重度反流,再次手术时死亡.CAVC采用单片心包补片方法;本组CAVC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2.4%,死因为重度肺动脉高压;远期死亡2例,均为二尖瓣反流,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结论:PAVC如无明显二尖瓣反流,手术可在3~4岁时做,而CAVC为了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应该在6月龄内手术,迟不要超过1岁.
作者:丁文祥;苏肇伉;徐志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病人男,47岁.间断性进食发噎20年,加重月余,伴呕吐、胸痛.上消化道X线造影发现食管中下1/3交界处食管右后壁有一约4.5cm×4.5cm类圆形囊状致密影,密度不均,似有钙化,相应内壁处显示不规则龛影、僵硬.
作者:林桦 刊期: 1998年第02期
改良Fontan手术是治疗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术式,尤其是近年全腔-肺动脉连接术的应用,使其手术方法及效果得到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但临床中仍有部分Fontan手术高危因素病人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我们自1991年11月以来,采用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9例不适合Fontan手术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斌;李晓辉;郭权;石静;张毓平;崔宏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1984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47例,其中34例施行了手术治疗.病变原因为纵隔肿瘤12例、纵隔炎症7例、静脉炎14例、良性病变12例和异位升主动脉压迫及原因不明各1例,同时伴下腔静脉病变8例.手术方法包括:各种转流术,肿瘤切除加上腔静脉重建或松解术,经右房、经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术和上腔、无名静脉内血栓内膜切除加心包补片等.术后平均随访32.5个月,显效58.6%,改善24.1%,无效3.5%,复发率为3.4%,死亡10.3%.结论:手术的选择以病变切除和经胸转流优于经皮下转流;带外支持环PTFE人工血管经胸骨后行颈静脉-下腔静脉转流对缓解症状前景颇好.双侧大隐静脉-颈内静脉转流优于单侧.伴下腔静脉阻塞时,解决单侧病变,可能达到病人可接受的效果.而上腔静脉、无名静脉血栓内膜切除加补片移植和大网膜静脉与颈内静脉吻合为疑难病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汪忠镐;谷涌泉;汪秀杰;王仕华 刊期: 1998年第02期
为探讨支气管、隆凸和血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对96例中心型肺癌分别施行支气管、隆凸和血管成形术64、20和30例次.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1%、48%;接受支气管、隆凸、血管成形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0%、31%.结论:支气管、隆凸、血管成形术可以扩大肺癌的手术适应证、大限度地保存肺功能,疗效不亚于单纯肺切除术.
作者:马富锦;史宁江;高昕;滕洪;曲家骐;侯维平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病儿男,2岁.体重9kg.反复腹泻水样便1年余,每日4~5次,无腹痛及恶心呕吐,治疗无效;近2个月咳嗽、憋气.X线胸片及CT片示右后纵隔软组织5.7cm×4cm阴影,中央有少许钙化,包膜光滑与脊柱右侧缘关系密切.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赵春燕 刊期: 1998年第02期
我们从1968年1月至1995年3月手术治疗证实肺包虫病34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6例,女159例.年龄3~69岁,14岁以下小儿肺包虫病101例(29.28%).均有3年以上居住于包虫流行区史.
作者:马彦清;王存;李旭东;祖农;努尔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病儿男,10岁.2个月前偶然发现腹部肿块.查体:脐周可触及约9cm×8cm搏动性肿块及震颤并闻及收缩期杂音.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示:腹主动脉中下段一直径约6cm球样扩张,左肾动脉2cm×1cm梭状扩张.1994年10月手术,术中见肾动脉3.5cm以下腹主动脉8cm×6cm瘤样扩张,左肾动脉1.5cm×1cm、左髂总动脉起始部5cm×3.5cm及右髂总动脉末端1cm×0.5cm梭状扩张.剖开腹主动脉瘤其内无血栓,瘤壁厚薄不均,累及血管全周;左髂总动脉瘤内少量血栓,瘤体累及前外2/3周血管壁.管腔均通畅.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及左髂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成形术.术后15天顺利出院.
作者:李跃华;宋惠民;苏润毅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病人男,46岁.体检X线胸片发现右肺占位病变.查体:右肺上部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CT示右肺上叶一8.6cm×10.2cm×6.8cm大小囊状、低密度块影,边界清楚,CT值为30.5Hu.X线电视透视示该肿物与纵隔呈锐角关系,胸腔加压试验可见病变形态改变,对食管及气管无压迫迹象.
作者:雷衡阳;马小槟;徐辉栋 刊期: 1998年第02期
1962年1月至1995年10月间我们共收治气管、支气管管腔内良性肿瘤21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定中;高成新;周允中;黄偶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1984年5月至1995年7月我们对10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下:
作者:耿希刚;李兆志;黄庆恒;孙立;侯立业 刊期: 1998年第02期
1991年以来,我们对11例肢体动脉和1例内脏动脉阻塞者行外科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77岁.急性发病7例,慢性病程5例.风心病房颤4例(1例并发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1例合并风心病房颤)、大动脉炎、肱动脉断裂吻合口狭窄血栓形成、宫颈癌术后盆腔种植肿瘤转移血管受侵、颈总动脉受肿瘤浸润、脾动脉栓塞各1例.共手术16例次.
作者:张喜清;杨秀峰;云昆仑;折占飞 刊期: 1998年第02期
我们于1980~1995年间应用上海产GF~Ⅰ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共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300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崔刘保;张挽强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病人男,43岁.左上胸部疼痛10天.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一1cm×2cm大小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左腋下可触及一2cm×3cm×2cm大小肿块,质硬、界清、不易活动、无压痛.X线胸片示左上肺叶尖段一3cm×4cm×5cm大小半月形肿块,左第1前肋破坏.胸部CF疑诊左肺上沟癌.
作者:楼正龙;崔健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病人女,26岁.咳嗽胸闷、心慌1个月.近2年来有间断心悸史.查体:心界向左右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二尖瓣区有3/Ⅵ级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及胸部CT均示左下纵隔有一密度均匀的巨大阴影,心脏向右移位.超声心动检查示纵隔内占位性病变,心脏明显受压,收缩舒张功能受限,二尖瓣少-中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心室扩大,左胸腔少量积液.初步诊断:左下纵隔巨大肿瘤.
作者:董绍安;孙玉鹗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病人男,34岁.反复咯血6个月,曾疑诊支气管扩张.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发现隆凸上方4cm处气管左侧壁有一直径为0.5cm带蒂球形肿物,表面有出血.诊断气管息肉并出血.
作者:韩荣兴;陈炳文;张平;冉德春;张国起;万发义 刊期: 1998年第02期
13只犬肺切除后支气管残端采用液氮行冷冻处理,观察7天~7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见冷冻的支气管残端均有坏死,随观察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纤维瘢痕.全组均未发生残端破裂或支气管胸膜瘘.其原因是冷冻坏死发生缓慢,纤维组织对冷冻的耐受性较强,使坏死组织不致很快脱落;肺切除手术污染轻,冷冻的支气管残端无感染溃烂;覆盖支气管残端的胸膜因冷冻而较快发生粘连和纤维组织增生.
作者:路作新;程波;叶明福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病人女,38岁.1994年2月左乳腺癌行根治术后,左胸骨旁第4、5肋间用12Mev电子加速器照射治疗,剂量为每次500cGy,共9次,总量为4500cGy.
作者:陈忠堂;宋惠民;宋义;陈庆伟;杨苏民 刊期: 1998年第02期
自1993年9月至1995年6月,连续治疗5例马凡综合征病人.其中1例在住院期间瘤体破裂,严重心包填塞、休克,急诊行Cabrol手术获得成功.采用带瓣人工血管作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替换(经典Bentall手术),冠脉移植采用一根中介人工血管,两端分别与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作端-端吻合,中介人工血管再与置换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作侧-侧吻合(Cabrol手术).5例病人均手术成功,心包纵隔引流总量710~1470ml,平均948ml.无二次开胸止血者.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3~22个月,平均10个月,心功能均为Ⅱ级,心电图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心胸比率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较术前明显缩小.病理结果均为中层弹力纤维严重断裂,重度粘液变性.结论:Cabrol手术是治疗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特别适于冠状动脉开口移位较小的病人.
作者:张健群;孙衍庆;陈英淳;裴金凤;杨禁非;程沛 刊期: 199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左心衰后心肌胶原网架结构的变化及左旋精氨酸(L-Arg)对心肌细胞及间质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心衰机制及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方法.方法:16只犬随机均分为两组,通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制造急性左心衰模型,离心泵行左心辅助120分,辅助期间实验组加L-Arg300mg/kg,分别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心肌超微结构、血浆ET-1.结果:实验组在辅助循环期间室颤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ET-1心衰后明显高于心衰前,辅助后实验组有所下降.心肌超微结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肌胶原网架在急性心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L-Arg对急性缺血心肌及间质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奇;李功宋;李佳春 刊期: 199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