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 EB 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杨辅直;李伟生;张倩;周敏芳;苏格炘

关键词:EB病毒, 小儿, 感染,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旨在加强对小儿EB病毒(EB V )感染特点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5年10月120例EB病毒感染患儿血浆EBV-DNA或VCA-IgM 抗体阳性,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按诊断分为IM组43例和普通EB病毒感染组77例,比较两组患儿特点,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患儿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共43例占35.8%;发热、扁桃体红肿及渗出物和淋巴结肿大三联征是IM典型临床表现,眼睑水肿、肝脾肿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EBV感染组(P<0.05);IM 组中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和转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各1例,余均临床治愈,普通EBV感染组77例均治愈,无1例严重合并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 Real-time PCR法检测血浆EBV-DNA有助于EBV感染患儿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非该病毒感染所致的唯一疾病,混合感染多见,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诊断意义下降,加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效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对血小板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 T h1/T h2比值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对血小板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 T h1/T h2比值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住院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74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63例定为对照1组,同期感染性肺炎患儿80例定为对照2组,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经7d治疗,观察组以总有效率89.19%低于对照1、2组98.41%、97.50%( P<0.05),3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LT、PDW、TNF-α、IL-6、Th1细胞、Th2细胞均高于对照1、2组同期(P<0.05),治疗前后MPV、IL-12、Th1/Th2比值低于对照1、2组同期(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与血小板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 T h1/T h2比值关系密切,常规治疗可改善免疫状态、血小板指标及炎性因子,但疗效并不满意;治疗过程中,如注重检测或改善此指标,有可能成为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新指标,也有可能改善治疗效果及结局。

    作者:吴彪;庄探月;程东良;刘昆洋;郑焕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96例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9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人员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 T 淋巴细胞为(33.2±3.4)%,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CD19+ B淋巴细胞为(16.8±2.9)%,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IL-6、IL-8、TNF-α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存在炎症反应和肾功能损害,临床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可以给予综合调节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亚丽;陈香娟;赵岩;黄金珠;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综合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特点及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MDROs)特点及患者直接经济损失。方法回顾性调查综合医院2015年1月—12月出院患者中,被诊断为医院感染并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上报的病例1161例及目标性监测MDROs的相关资料,分析MDROs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MDROs中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为主,共63株,占38.41%;MDROs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4 d ,较非MDROs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延长了5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Os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67456.25元,较非MDROs医院感染患者增加了26310.2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Os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MDROs感染可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

    作者:姜雪锦;孙吉花;邢敏;王琳;张霞;邱会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医院感染暴发预警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挖掘临床微生物数据早期预警医院感染暴发的方法,使感染控制工作更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以某种病原菌一周累计检出数的P95作为预警阈值(若P95<3则以3作为阈值)。若累计检出数超过阈值则产生预警信号,SAS程序自动绘制时序图,再人工对时序图进行甄别,然后对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判断是否属于暴发。结果基于某医院2013年微生物数据,通过本方法共产生126个预警信号,经过图形甄别筛选出8次疑似暴发信号,回顾性调查确认其中5次属于暴发。结论本方法具有简单、高效、成本低等特点,是一种预警院感暴发的有效工具。

    作者:肖德才;罗丽娟;徐蔓妮;张双玲;尹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肿瘤医院 ICU 患者多药耐药菌定植的监测研究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ICU多药耐药菌(MDROs)定植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IC U 168名患者经鼻前庭拭子和肛拭子采集标本,进行多药耐药菌的筛查。结果47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多药耐药菌116株:其中产 ESBLs大肠埃希菌114株,占98.2%,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2株,占1.7%。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 时APACHEⅡ评分及入ICU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患者入ICU前合并MDRO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视MDROs的定植的高危因素,加强MDROs的预防控制,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杨勇;杜云霞;刘琳娟;王新朋;王宏志;王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对应的处理措施,为临床预防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入排标准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1049例消化道肿瘤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选定相关因素变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术后感染76例,感染率为7.2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 h、术前白蛋白水平<30 g/L、ASA分级<Ⅱ级、术前化疗是患者发生消化道肿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增加患者术前的机体和心理准备,改善手术室人员管理,增加科室间配合,通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小儿 EB 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旨在加强对小儿EB病毒(EB V )感染特点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5年10月120例EB病毒感染患儿血浆EBV-DNA或VCA-IgM 抗体阳性,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按诊断分为IM组43例和普通EB病毒感染组77例,比较两组患儿特点,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患儿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共43例占35.8%;发热、扁桃体红肿及渗出物和淋巴结肿大三联征是IM典型临床表现,眼睑水肿、肝脾肿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EBV感染组(P<0.05);IM 组中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和转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各1例,余均临床治愈,普通EBV感染组77例均治愈,无1例严重合并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 Real-time PCR法检测血浆EBV-DNA有助于EBV感染患儿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非该病毒感染所致的唯一疾病,混合感染多见,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诊断意义下降,加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杨辅直;李伟生;张倩;周敏芳;苏格炘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儿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调查医院儿科患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情况、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为儿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儿科收治的患儿3222例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并鉴定患儿的病原菌种类,对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22例患儿样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7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78株占59.02%;鲍氏不动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占16.56%;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是患儿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 P<0.05);鲍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高,为97.44%。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导致儿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临床上应根据上述结果指导实施诊治。

    作者:蒲海波;邱立志;杨乐;李海涛;薄延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重症监护病区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病区(IC U )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IC U优化环境清洁流程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7月—2016年3月采用棉拭子法从医院5个IC U随机采样102份样本进行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测定。并对从平均菌落数超标的样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种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02份物体表面样本经培养48 h后平均菌落数超标的共有70份(>5.0 CFU/cm2),总体合格率为31.37%;70份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超标的样本中共检出细菌7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0株占54.05%,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达100.00%。结论 IC U内环境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程度较高,需进一步优化和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清洁消毒的流程,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切断病原菌交叉传播的风险。

    作者:陈炜;陈雪娥;金浩龙;张鸿;胡田雨;吴厚肜;张金海;舒逸平;刘玉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多镇痛模式联合术后干预对高龄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及疼痛状态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多种镇痛干预联合术后干预对高龄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及疼痛状态的影响,为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及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关节置换术患者196例,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96例,观察组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局麻模式镇痛,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外自控镇痛联合局麻镇痛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术后1、3、7、14 d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期间各部位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3、7、14 d关节活动情况随着时间延长,均呈增高趋势(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自控镇痛、局麻镇痛联合术后干预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降低术后疼痛状态,提高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娇;曹海;王世强;母永亚;杨胜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稳定期 COPD 患者呼吸道潜在致病微生物特点及对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道潜在致病微生物(PPMs)的特点及其与气道炎症、COPD急性加重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留取合格痰液,进行痰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随后进行随访,随访间歇为3个月,共随访3次,每次随访均取痰液行痰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结果总PPM s阳性率为37.3%,其中常检测到的PPMs为流感嗜血杆菌(HI),阳性率为17.8%;4个时点均完成痰液检测的患者共有163例,PPMs阳性率、1次PPM s阳性率、2次PPM s阳性率、多次PPM s阳性率分别为45.4%、23.3%、18.4%、12.9%。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道有较高的PPMs阳性率,尤其是流感嗜血杆菌持续存在于呼吸道中,并且与COPD气道炎症关系密切。

    作者:陈敏;徐海虹;戚国勇;陈明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功能的关系,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医院临床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5例,为感染组,选取心力衰竭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5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的BNP、IL-6和TNF-α分别为(453.45±32.94)ng/L、(2.73±1.53)ng/L、(29.46±5.35)ng/L ,均高于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LVEF为(44.62±2.28)%,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LVEDV和LVESDVI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可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免疫功能和心肌功能受损加剧,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作者:宁国强;项志雄;汪炜;于海胜;邱模昌;雷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者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 )及内毒素在革兰阴性(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6年2月医院IC U病房收治确诊脓毒症患者112例,根据患者血样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组(G+)29例组和G —组83例,对两组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G —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都高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G—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内毒素与PCT、CRP与PCT及内毒素与CRP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G —、G+组特异性、曲线下面积以及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G —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PCT、内毒素、CRP水平高于G+血流感染者,3项指标在早期诊断G —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海琪;裴颖皓;陈明祺;戴林峰;王醒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发热门诊标准化分诊流程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为有效缩短传染病患者暴露时间,确保患者就诊安全有序高效,落实传染病防控四早原则,建立发热门诊标准化分诊流程。方法总结完善医院发热门诊分诊流程,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结果以传染病防控为主线,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化分诊流程,经历了SARS流行期、甲型H1N1、H7N9、埃博拉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考验,有效缩短了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时间,杜绝了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提高了诊疗效率,减轻了患者就诊及治疗的心理压力,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此流程切实可行、效果良好,不仅实现了发热门诊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功能,又体现了人性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值得推广。

    作者:田琳;祝伟秀;李莉;陈同金;赵婷;刘刚;刘运喜;肖红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胃肠外科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通过对医院胃肠外科患者体液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分型检测,探究胃肠外科室内的耐药基因流行特点。方法收集300例在2015年8月—12月住院患者样本,通过VIT 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筛选高耐药ESBLs大肠杆菌;通过PCR技术对耐药基因鉴别和扩增;将耐药基因亚型测序,通过序列比对方法对耐药基因亚型进行确认。结果筛选发现120株耐药ESBLs大肠杆菌菌株;其中14株高耐药ESBLs大肠杆菌PCR鉴定发现ESBLs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主要类型是CTX-M 型,测序发现其亚型主要为CTX-M-14(64.3%)、CTX-M-15(28.6%)和CTX-M-123(7.1%)。结论本研究发现胃肠外科住院患者体液内存在的大肠杆菌超广谱耐药基因 ESBLs主要为CTX-M 型,其亚型为CTX-M-14、CTX-M-15和C T X-M-123。

    作者:许晓东;朱萌华;付鑫焱;过湘钗;郝珂;李凯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015年曲靖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调研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2015年3—7月曲靖市医院感染监测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中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医疗物品、消毒剂、血透室透析用水进行现场采样监测,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样259家医疗机构,合格率73.36%;同时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中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采样的合格率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三级医院合格率高,二级医院优于一级医院,村卫生所合格率低。结论曲靖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不容乐观,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所的监管势在必行。

    作者:沈亚萍;吕庆排;黄敏;陈所仙;孙红娟;胡松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 CD64指数的检测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64指数及相关临床指标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继发感染,将患者分成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61例,比较两组患者CD64指数及免疫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PCT、IL-6、TNF-α等指标为(7.73±1.92)、(0.78±0.21)ng/mL、(65.32±21.34) ng/L、(29.93±10.34)pg/mL ,均高于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等免疫指标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CD8+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助于掌握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

    作者:李海剑;刘慧;陶雅非;王建刚;李玉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脑脊液穿透率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脑脊液穿透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11例开颅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计算穿透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患者万古霉素平均血清药物浓度为(9.89±2.97)mg/L,脑脊液浓度为(2.34±1.98)mg/L,穿透率为(0.22±0.16)%;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体重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及血肌酐水平不相关;而万古霉素脑脊液穿透率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可能相关(P<0.05),与脑脊液糖浓度及蛋白浓度不相关。结论常规剂量万古霉素在血及脑脊液中浓度较低,建议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给药剂量并监测万古霉素血和脑脊液浓度。

    作者:蔡艳;张熙;权俊杰;周乐;张莉;王锦秋;张旭霞;张抗怀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HPV 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相关性及 Ki-67、p21、COX-2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相关性及 Ki-67、p21、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分析其在NIP发生中的所起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8月手术并病理确诊80例NIP患者病变标本为NIP组,同期鼻息肉行手术切除80例患者鼻息肉标本为对照(鼻息肉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感染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组织中Ki-67、p21、COX-2的表达。结果 NIP组46例检出HPV ,感染率为57.50%,鼻息肉组21例检出HPV ,感染率为26.25%;NIP组Ki-67、p21、COX-2阳性率均高于鼻息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NIP关系密切,随着 NIP恶性程度及分期增高感染率明显增高,Ki-67、p21、COX-2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NIP发病过程。

    作者:魏珍星;范崇盛;薛柯凡;王红洛;张杨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