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柴艳红;薛海丹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为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2012年采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1250名体检人员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统计不同组别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250名体检人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2.16%,按性别分组,男性阳性率为64.88%、女性为60.73%,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青年组感染阳性率为61.17%、中年组为63.66%、老年组为58.73%,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岗位分组,医疗组阳性率为63.81%、护理组为62.15%、后勤组为26.31%,医疗组和护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医护组和后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罹患不同上消化道疾病医护人员 Hp感染阳性率为72.88%,3种疾病间H 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罹患上消化道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作者:李航;马春燕;李相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选择更适合用于器械预处理浸泡的多酶清洗剂。方法两种不同多酶清洗剂按照说明书进行配置,分别浸泡相同数量、类型的器械,浸泡时间相同,使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测定不同时间的浸泡液中的相对光单位(RLU),以及浸泡过后的器械上的RLU,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浸泡液中的RLU检测值差异明显,普通多酶浸泡液中的RLU随着时间的延长迅速增长,60min内检测ATP得到的RLU<600,但是90min后检测得到的RLU数值迅速增加至>1000,240min时RLU数值已经>2000;ANIOSYMEDD1多酶浸泡液的增长缓慢,240min内检测ATP得到的RLU值均<600;ANIOSYMEDD1多酶浸泡液使用240min内,浸泡的器械RLU均<2000。结论ANIOSYMEDD1多酶清洗剂是一种理想的预处理清洗剂,既能提高终的清洗效果,有效避免器械间的交叉污染,又能保障人员的安全。
作者:陈静;尹灼;宋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门诊及住院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菌株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4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236例尿液标本,培养阳性301例,阳性率24.4%;共检出病原菌323株,革兰阴性菌212株占65.6%,革兰阳性菌103株占31.9%,真菌8株占2.5%;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6.5%和41.3%,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出率11.8%;M RS A和M RS N E检出率分别为80.0%和65.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4%和40.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12.5%;检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1株、泛耐药株2株;检出耐伊曲康唑假丝酵母菌2株。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为主,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肾病科和IC U ,加强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彦民;孟存仁;毛菊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5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试验菌株均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5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检出1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占70.83%,革兰阳性菌40株占27.78%,真菌2株占1.3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低为1.96%,其次为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92%、13.73%,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0%、80.00%、77.50%。结论及时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有效治疗方案,不仅可降低老年患者感染的发生及病死率,而且能够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周云芳;丁汀;王双虎;叶菊芬;邹晓华;吴明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968例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968例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发生感染116例,感染率为12.0%;共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35.83%、革兰阴性菌72株占60.00%、真菌5株占4.17%;患者住院时间长、合并有其他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呼吸机以及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开放性损伤出血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高,临床医护工作人员应根据开放性损伤出血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控制医院出血患者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忠鸣;朱静静;钟梅芳;夏正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和整合子分布,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2月医院各种标本5208份,使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1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协同试验,使用PCR技术检测blaNDM、blaIMP、blaIMI、blaVIM、blaGES、blaKPC、Ⅰ~Ⅲ类整合酶及整合子可变区,并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1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为71.42%,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及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00%;14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有13株表现为阳性,阳性率92.86%;亚胺培南-EDTA纸条法协同试验检测均表现为阴性;PCR检测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KPC-2基因和Ⅰ类整合子;7株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出dfrA12-aadA2基因。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基因和Ⅰ类整合子,耐药机制与KPC-2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作者:李智伟;韩艳;莫红梅;马慧霞;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后感染及其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进行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30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对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7%;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的有9例,占81.82%;感染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7例占63.64%;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5.46%,革兰阳性菌占27.27%,真菌占27.27%;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24 h输血浆量等是引起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且以呼吸道感染常见,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需要密切注意无菌操作及对感染的及时处理。
作者:张超;高致炳;高建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主要原因以及相关防护措施实施,以提高其防范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9月135名血源性感染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资料,分析其感染疾病类型以及感染途径,并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设计的职业暴露调查问卷并结合医院的相关实际情况,设计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调查问卷。结果13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途径中,110人被锐气割伤、刺伤,占81.4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的主要疾病,分别占61.48%、20.00%、10.37%;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中大多数未重视日常工作的防护措施,严格戴手套进行操作的人员少14人,占10.37%,而偶尔戴手套甚至不戴手套的医护人员约占70.00%。结论血源性感染是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中主要的感染,预防血源性感染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勤;陈静;李群;刘贵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治疗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72例脑出血行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6例行全身给药+腰穿后鞘内注射为A组,25例行全身给药+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为B组,11例行全身给药+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为C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差异,治疗期间不同时点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脑脊液各项指标平均值恢复正常,颅内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341,P<0.05),C组氯化钠含量较 A、B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21,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均为高,C组明显低于 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中B组时间短,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鞘内抗菌药物注射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治疗颅内感染,其中腰大池置管引流比多次腰穿更能保证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赵修敏;周蕾;吕涌涛;孙先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研究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4)3种炎症细胞因子和血钾浓度以及血液中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对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为S T EM 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月随机入选行冠脉造影患者120例,其中STEMI患者3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42例、正常冠脉对照组患者40例,分别采用Elisa方法检测CRF、TNF-α、IL-4以及常规检测血液血钾浓度及观察白细胞计数,对STEMI患者均于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观察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 STEMI患者血 CRF、TNF-α、IL-4水平显著高于SA及正常对照组患者;且入院时STEMI患者白细胞显著升高、血钾浓度显著降低,与SA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入院时炎症因子和白细胞水平升高,血钾浓度降低可能表明STEMI的发生,对于早期STEMI的辅助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刘晓晨;刘东升;姜立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积累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25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对感染患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ASS6.12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50例川崎病患儿共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率为17.60%;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33例占75.0%;共检出病原菌70株,革兰阴性杆菌40株占57.14%,革兰阳性菌28株占40.00%,真菌2株占2.86%;年龄、住院时间延长、长时间应用激素及抗菌药物是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结论川崎病患儿住院期间应强化医院感染的控制,若患儿出现医院感染,应积极进行细菌学监测,同时关注危险因素,并积极进行治疗。
作者:徐华英;徐康;周正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提高对儿童呼吸道感染产ESBLs菌的认识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诊治的14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分离的产ESBLs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运用PCR技术对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分离的71株产ESBLs细菌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2株、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分别为47.06%、52.70%;分离的产ESBLs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100.0%;71株产ESBLs细菌检出耐药基因 SHV型9株、TEM型17株、CTX-M型13株、SHV+ CTX-M 型8株,分别占12.68%、23.94%、18.31%、11.27%。结论产ESBLs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具有多药耐药表型特征,大部分菌株同时携带≥2种ESBLs基因型。
作者:邢金芳;贾莉婷;张霞;赵德华;泰淑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在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疗效观察,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需要进行腹膜透析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膜炎及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的发生,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鼻拭子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率分别为8.33%和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和1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鼻拭子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常见,革兰阴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常见,且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76.6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在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透析患者腹膜炎、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率。
作者:张宛哲;舒礼良;王建生;赵瑛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感染因素,指导控制和治疗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685例,记录发生感染患者的病例数;对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病原菌;采用K-B琼脂试验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并研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85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10.9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33%,其次为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及皮肤感染,分别占17.34%、12.00%、8.00%及5.33%;共分离出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43.90%,革兰阴性菌39株占47.56%,真菌7株占8.54%;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真菌对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大、化疗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护工作人员应采取措施控制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高守宝;台庆阳;怀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医院收治的96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96例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1.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6.4%,其次为尿路、血液及肠道感染,分别占27.3%、18.2%及12.1%;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55.6%、革兰阳性菌17株占37.8%、真菌3株占6.6%;住院时间、狼疮活动性、器官损伤程度、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应用、白细胞含量、补体C3含量、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是 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免疫力,以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库尔班江·依麦提;武丽君;古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临床使用消化内镜消毒存放后细菌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监测,了解内镜存放后细菌学指标以及不同存放环境对内镜细菌数的影响。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6月对消毒后胃镜、肠镜进行采样检测;随机放置于镜房、镜柜内,存放15、63 h后,再次对内镜进行采样检测;同时,监测镜房、镜柜内温度、湿度,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结果存放后内镜共采样174份,细菌超标9份,超标率为5.17%,超标9份均为存放63 h后内镜,存放15 h内镜全部合格,未检出致病菌;镜房空气、物体表面、内镜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3.60%、97.80%、96.59%,镜柜空气、内镜表面合格率均为100.00%,内镜合格率为93.02%。结论消毒后内镜存放15 h细菌超标率极低,使用前不用再次消毒;若存放时间≥63 h ,则存在细菌数超标,建议使用前应进行消毒,镜房、镜柜均可用于内镜存放,但应对存放条件进行监控。
作者:陶西萍;薛卫宁;庄贵华;魏晨波;陈蕾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经验性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美国德灵Autoscan4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细菌作鉴定和药敏分析,药敏试验判断标准和结果解释参照CLSI标准,使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009-2012年共分离病原菌80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82株占73.3%,革兰阳性菌2147株占26.7%;2009-2012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7.8%、56.9%、59.5%、55.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5.4%、41.0%、36.7%、41.8%;M RS A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34.6%、34.3%、35.3%、40.8%,M RC N S的检出率分别为80.9%、83.9%、84.6%、79.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0%。结论医院临床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药菌株的检出率虽较2012年Mohnarin报告的数据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趋势明显,应加以重视。
作者:罗柳荣;韦柳华;周定球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 IC U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从而更合理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入住SICU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标本,使用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ICU 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由2008年的39.3%及27.9%分别增加至2011年的89.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由3.3%增加至20.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由68.9%增加至97.5%,阿米卡星由70.5%增加至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亚胺培南(R=0.619,P=0.011)、美罗培南(R=0.644,P=0.007)、头孢哌酮/舒巴坦(R=0.448,P=0.008)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R=0.699,P=0.003)的耐药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阿米卡星无显著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增加与大量使用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有关。
作者:潘熠平;汤展宏;胡军涛;张弛;江家树;陈显峰;覃金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7月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中29例发生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2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2.22%;共检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48%、革兰阳性菌占24.77%、真菌占2.75%;年龄>60岁、GCS评分、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抗菌药物及激素应用、休克是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充分做好入院相关准备且积极预防治疗可降低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娜;张风江;郭敏;程根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为规范口腔诊疗操作行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口腔医疗感染,监测聚维酮碘浸泡法对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的消毒效果。方法2012年1-12月随机选取日常技工室制作的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上颌)30件,用1000~2000 mg/L聚维酮碘浸泡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3 min ,于义齿佩戴时消毒前与消毒后,分别进行采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30件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消毒前每件义齿菌落数范围为16~51 CFU/件,均值为(31.07±10.97)CFU/件,消毒后细菌未检出;共培养出病原菌932株,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22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检出率为6.33%、2.68%、2.36%、1.29%,其余均为非致病菌;检出的病原菌分为5大类,革兰阴性杆菌占53.86%,革兰阳性球菌占40.56%,革兰阴性球菌占4.51%,革兰阳性杆菌占0.75%,真菌占0.32%。结论聚维酮碘浸泡法对全口金属基板式义齿表面的消毒方法达到临床消毒灭菌的要求,可有效控制义齿戴入前的潜在细菌污染,保证了医院和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景娟;晋兴;饶国洲;耶小伟;洪毅;曹义战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