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菊;刘学政;汪功文;周莉;谢良才;陈铭
产褥感染的全身表现主要为发热,可高达>39℃,并伴有疼痛及恶露异常.严重的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经治疗无效有可能切除子宫,导致患者再也不能生育.因此,掌握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积极进行治疗和预防是减少和控制产褥感染的关键.
作者:朱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针对麻醉机细菌污染与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分别使用环氧乙烷与含氯消毒液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的效果,分析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采用环氧乙烷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经细菌培养检验,附着在机体及其配件上菌株阳性率为1.67%,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过的麻醉机及其配件阳性率为1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675,P<0.01).结论 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对降低应用麻醉机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重要价值.
作者:俞国灿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藻酸盐敷料在预防微插管鞘技术(MST)辅助超声引导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行MST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在穿刺点覆盖藻酸盐、对照组采用小纱布按压的方法预防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率为17.0%,对照组为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PICC后穿刺点采用藻酸盐敷料止血,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第3天,预防出血效果好,是预防MST辅助超声引导下行PICC后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昌兰;黄叶莉;李琼;谭敬华;张俊莉;王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监测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的耐药性.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出的18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K-B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 临床分离菌株的主要来源于痰,占56.08%,其次为尿液、血液、伤口脓液及无菌体液,分别占23.28%、11.11%、5.29%及4.23%;临床分离菌株的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占53.44%,其次为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分别占22.22%、14.29%、10.05%;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2.28%、33.33%、19.58%、16.4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应及早进行细菌药敏试验,临床应加强控制,防止多药耐药菌的传播.
作者:宋成华;陈旭;张淑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引入一种新方法对尿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方法 留取患者24 h尿液标本,离心,收集沉淀,并从中提取DNA,用晶芯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剂盒对样本DNA进行检测.结果 5例尿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被基因芯片检测出,用以辅助抗痨治疗.结论 用基因芯片方法对尿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检测是可行的.
作者:刘智勇;王丽馨;夏涵;张波;府伟灵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胃癌手术后280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0例胃癌术后患者中,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10.71%;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0.0±4.2)d,未感染者(18.0±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全胃切除手术感染率为20.00%,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感染率为5.29%;年龄>65岁、肥胖、营养差、手术使用电刀、围手术期未应用抗菌药物者切口感染率高(P<0.05),术前吸烟、由助手缝合者切口感染率高(P<0.01).结论 改善患者营养、术前预防抗菌治疗、术后避免剧烈咳嗽、关腹前切口清创、提高手术医师的水平、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作者:刘秀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预防控制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1年9月神经外科病房68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共分离71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1.9%,其次为尿标本,占15.5%;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及管理,多药耐药菌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结论 加强MDROs感染患者的监测,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李晓微;朱丽娟;巴华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一种适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快速检测blaKPC与blaNDM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根据Gene Bank提供的序列,人工合成blaKPC与blaNDM基因模板以及多重PCR反应的引物;利用产KPC的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对照,对新构建的多重PCR反应进行验证,并且对临床15例临床分离鉴定的疑似产KPC与NDM的耐药细菌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了用于检测blaKPC与blaNDM基因的多种PCR反应体系,可以筛查出产KPC的大肠埃希菌;检测的15株临床分离鉴定的细菌均为阴性.结论 构建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临床产KPC与NDM细菌进行检测,以用于临床疑似细菌的进一步确认.
作者:陈栋;陈冠伊;杨志;刘智勇;杨媚;夏涵;黄庆;府伟灵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学员护士开始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只注重技术操作,忽视对身体危害因素的防护,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我院加强学员护士职业防护岗前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作者:孙丹红;张素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收集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以期为健康教育管理与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实施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结果 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感染39例、54例次,感染率为45.3%、例次感染率为62.8%;检出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变形菌属,分别占28.6%、22.9%及17.1%.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管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监测,开展好健康教育等工作.
作者:徐宾;时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随着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逐渐增多,饮酒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因饮酒致头孢类抗菌药物双硫仑样反应16例报道如下.1病例1.1 一般资料 16例系我院2007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7~73岁,平均57.3岁.16例均为静脉滴注头孢类抗菌药物者,其中头孢哌酮6例、头孢唑林4例、头孢噻肟3例、头孢曲松2例、头孢拉定1例.用药2 h~10 d(平均3.35 d)后饮酒,症状发生在饮酒后30 min~6 h(平均2.08 h),以1~3 h居多.
作者:揭晓明;陈许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导致重症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特点,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3月-2010年9月所收治重症肝炎患者208例,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其感染情况.结果 208例患者中,4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2.12%;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比值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感染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以腹腔感染居高,占57.89%,其次为呼吸道,占22.81%;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占77.14%;导致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诊疗操作、肝肾综合症等.结论 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并发症较多,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情会发生恶化,且预后较差,临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找出感染因素,加以预防及治疗,降低感染率.
作者:刘牧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回顾性分析128例ICU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进一步采用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患者中,发生VAP41例,发生率32.0%,呼吸机通气时间1~57 d;VAP患者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3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联合用药、插管次数与持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均为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插管次数与持续时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科学有效地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玲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5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有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140例,非感染组380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及年龄≥65岁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COPD及意识障碍的影响大,其OR值为16.25、8.36.结论 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COPD及意识障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蒋中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荆州市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荆州市10所综合性医院4528株肺炎克雷伯菌(KPN)的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操作;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纸片确证试验.结果 4528株KPN主要分离自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及冠心病监护病房,分别占34.9多、11.1%、8.3%、8.1%及7.2%;感染标本主要为痰液、咽拭子、尿液和分泌物;KPN产ESBLs检出率为36.0%;KPN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7.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为17.8%~22.4%;未检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KPN.结论 KPN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卫生行管部门及各医院应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积极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并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柳文菊;刘学政;汪功文;周莉;谢良才;陈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影响清洗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清洗效果验证的方法.方法 利用目测、ATP检测、清洗监测卡监测、温度验证及过程参数确认的方法,对清洗机程序的清洗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清洗剂浓度、清洗温度和时间对终清洗效果产生影响;不同品牌清洗机使用同一清洗剂,达到合格清洗效果要求的浓度、温度、时间也可能不同;同一台清洗机使用不同清洗剂,达到合格清洗效果要求的浓度、温度、时间也可能不同;同一型号使用年限相同的老机器,使用同一清洗剂、同一程序,到达合格清洗效果要求的浓度、温度、时间也可能不同;新设备出厂验证设置与消毒供应中心实际情况不一致,清洗效果测试不合格.结论 当清洗消毒器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清洗程序选择发生改变时需要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应加强清洗消毒机的日常管理和监测.
作者:张青;高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耐药谱,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及鉴定细菌,K-B法检测非发酵菌的药敏率.结果 736株病原菌中非发酵菌17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占37.36%,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占13.22%、11.49%及10.92%;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50.57%,其次为引流液及血液,占24.71%、9.77%;科室分布主要为普外科、胸外科和ICU,分别占41.37%、14.37%和12.64%;胃肠道肿瘤、食管癌和肺癌患者的分离率较高,分别为26.45%、23.56%和20.11%;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9%、13.2%、16.7%及16.1%.结论 肿瘤患者的非发酵菌感染率高于综合性医院患者而耐药率低于综合性医院患者;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下呼吸道是感染的主要部位;外科手术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内科化疗的患者.
作者:周健;祖璎玲;宋永平;赵霞;张小琴;房佰俊;魏旭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明确职业危害,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加大防护力度,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的目的.1 常见的职业危害1.1 物理性损伤 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及噪音的环境中,对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者:冯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湖州市中心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2384株,主要来自ICU,其次呼吸科;大部分来自痰液标本,占84.0%;分离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 1082株,分离率为45.4%,2007-2010年IRPA的分离率依次为44.1%、55.9%、46.8%、31.3%;对14种抗菌药物全耐药菌株89株,分离率为3.7%;IRPA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耐药率均>50.0%,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3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出现多药耐药,甚至出现全耐药菌株,临床治疗非常困难;应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与医院感染的综合管理.
作者:童照威;李晓峰;宋群;王伟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对实体肿瘤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92例实体肿瘤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感染分布状况、菌株分布、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收治67 207例实体肿瘤患者,其中192例合并真菌感染,感染率为0.3%; 21例患者同时发生两个部位感染,12例同时发生3个部位感染;深部感染者147例,浅部深部同时感染者15例;共分离真菌237株,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1.9%;192例患者中短期内接受放化疗治疗者178例,手术者2例,广谱抗菌药物使用者180例.结论 实体肿瘤合并医院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
作者:施勋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