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杜曾庆;倪林仙
洗胃是口服药物中毒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小儿洗胃时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1997年6月-2002年2月我院儿科急诊经插管洗胃316例,其中28例出现洗胃并发症,本文对其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
作者:武西贵;周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男,10个月。因发热、面色苍白、腹胀2d,加重1d于2001年6月10日入院。
作者:刘纯义;黄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尼美舒利对儿童高热的退热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个月~7岁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热儿童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尼美舒利、布洛芬、静脉用阿司匹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h、6h体温,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在1h内使体温下降幅度比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大,且维持时间长.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所致的高热较布洛芬、静脉用阿司匹林的退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三药不良反应均小,使用较安全.
作者:黄建宝;祝益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了解沙眼衣原体(CT)在兰州地区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率,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呼吸道疾病中CT的检出率;CT感染者所患呼吸道疾病是CT原发感染,还是CT感染后/时继发/混合感染等问题.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金标法对15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CT抗原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其检测结果相似;兰州地区呼吸系统疾病中,CT的检出率13.25%;反复呼吸道感染中CT的检出率高,其次为哮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患儿中≤3岁组CT检出率高于>3岁组;CT感染者红霉素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做为早期诊断手段,特别是金标法,更有利于在临床中应用、推广.CT感染是引起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作者:董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分析6例儿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结果 6例患儿年龄3个月~12岁,男女各3例,均为家庭密切接触发病,潜伏期2~12d,发病后未再感染其密切接触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腋温热峰38.3~40.3℃,均持续1周以上.多为不规则高热.伴轻度咳嗽,入院时外周血WBC总数多低于5.0×109/L,以淋巴细胞分类为主;全部患儿胸部X片均有肺部不对称性、多叶局灶性浸润性阴影,多出现在发热后3~5d,多为双侧者,也可先为单侧,后发展为双侧,病变随病程进展而加重,多在病程7d左右达高峰.全部患儿在未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1~5升/分氧流量吸氧下达97%~100%.经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出院,发热持续时间平均8d;胸片肺部炎症阴影明显吸收好转平均2周.结论本组儿童非典均为家庭密切接触感染,感染后再传染给他人的传染力低;临床症状体征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与成人患者比较,病情较缓和,较少发生呼吸衰竭和侵犯呼吸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预后良好;临床上应注意与传统的儿童非典型肺炎鉴别.
作者:刘丽;曾华松;卢惠珍;王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EB病毒感染时表现多样,临床上常见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EB病毒脑膜脑炎文献报道不多。我科于2002年10月收治1例以颅神经损害和神经定位症状为主,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宇伟;周传新;熊嗣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二例患儿均男性,足月顺产。起病时间生后7d、11d。症状:哺乳差、消瘦、神萎、嗜睡、尿少。1例伴发烧。
作者:李笑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小于14岁,GCS评分3~8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h以上。由于小儿有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故重型颅脑损伤亦有其独特性,笔者根据本科收治的88例患儿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尹康;彭余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2年来,我们对11岁以上头痛小儿作脑血流图检查,以探讨小儿头痛时应用脑血流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急性炎症累及心肌组织的广泛性及严重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及结局差异甚大.多数普通型病例预后良好,但少数危重病例,起病急骤呈暴发型,可导致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后者导致阿-斯综合征,预后严重,本文重点讨论暴发型心肌炎所致阿-斯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治疗.
作者:钱永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巨细胞病毒(CMV)是小婴儿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儿自发性颅内出血并不少见,且病情危重.现将我院PICU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颅内出血的17例重症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妍;赵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手段.方法对142名经尿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测定确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用FQ-PCR法反复多次检测尿中CMV-DNA,利用ELISA法检测血中CMV-IgM抗体诊断CMV感染.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以肝脏损害多见,以神经系统缺陷为严重,还可累及周身各脏器;FQ-PCR法及ELISA法诊断CMV感染方便、敏感、有效.
作者:赵继顺;阮强;孙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色谱法对97例各种中枢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了血降钙素原(PCT)检测,同时检测5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4例,PCT阳性14例,阳性率100%.病毒性脑炎(病脑)72例,仅19例阳性,阳性率26.4%,且这19例均为病脑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1例全部阴性.结论 PCT可作为区别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一项重要指标,能指导对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预后监测.
作者:李波;杜曾庆;倪林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暴发型心肌炎又称急性坏死性心肌炎。多因严重心律失常致阿-斯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作者:吴晓方;韩松;贾凤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围生期常见的危重症,常继发于新生儿窒息、败血症,是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部分.现将本院1999年以来诊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31例报告如下.
作者:林希平;杨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并以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血清GAS、血浆MTL各组均数差异有显著性(F=9.55,P<0.01;F=20.13,P<0.01),不同危重程度组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的升降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衰竭组患儿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升降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20,P<0.01;F=53.99,P<0.01).结论小儿危重症时GAS、MTL参与了危重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且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有关.
作者:陈永前;宁淑敏;王爱华;董湘玉;张庆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儿,男,8岁,以胸闷、气短、心悸3d、抽搐1次为主诉入院。一周前,患儿发烧、咳嗽。
作者:于宪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os tachycardia,PSVT)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作骤然,病情危重,需尽快转复.近年来,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断改进及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深入开展,对该病的诊断处理有了很大进展.本文通过对45例小儿PSVT的临床治疗观察及部分病例的随访结果,对药物、食道调搏、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PSVT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马路一;王鸾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6例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分层随机分配,在上呼吸机的同时,治疗组(34例)予沐舒坦针剂(每次7.5mg/kg),对照组(32例)则予生理盐水,两组输注时间均大于5?min,均每6h一次,连用7d.实验观察期达28d,期间观察用药后24、36、48、60、72、84、96h,各研究对象MAP、PaO2/FiO2的变化以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MAP在开始用药后60?h、72h、84h、9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aO2/FiO2在60h、72h,84h,96h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及对照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SHE-IVH)发生率分别为29.41%、56.25%,χ2=4.861,P<0.05,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47.72%,需治疗人数(NNT):3.7;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气胸、死亡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其RRR、NNT均提示有临床意义.结论沐舒坦在用药60h后能显著改善NRDS的肺换气功能及降低机械通气时的平均气道压力,显著减少NRDS患儿中SHE-IVH的发生率,降低BPD、死亡、气漏的发生率.
作者:杨建生;吴本清;吴俊;李志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暴发型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综合治疗.因内源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致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因此,在急性期提供外源能量,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和有助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制剂.
作者:于宪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