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亮;蒋雪峰;赵雯;李增鹏;张沁宏;卞修武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癌c-erbB-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c-erbB-2蛋白在青、老年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加以定量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62例中共有46例c-erbB-2阳性表达,而老年组32例中有15例阳性表达,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高表达与青年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但与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即分级高或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呈高表达;反之,则几乎均为低表达或无表达.与老年组对比,青年组分化程度低、浸润周围软组织或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c-erbB-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c-erbB-2蛋白的表达对于判断青年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病理学意义.
作者:朱武凌;范秉琳;崔静;赵卫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将62例Ⅳ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化疗合用艾迪注射液,对照组30例单纯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肿瘤疗效、骨髓功能的变化及艾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化疗后骨髓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肿瘤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是一个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药物.
作者:宋国红;邸立军;聂鋆;刘淑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99mTcO4-动态显像唾液腺定量测定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前、中、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与放疗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03年2月1日~2003年10月31日,分别对20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患者于放疗前、放疗至10、36~40、70Gy时进行99mTcO4-动态显像定量测定其唾液腺(腮腺、颌下腺)摄锝率(UR)、泌锝率(ER)变化,同时观察其口干程度进行临床分级.结果:20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剂量为10和36~40Gy时,其泌锝率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在放疗70Gy时降到低,P<0.01.与临床观察到的口干严重程度一致,而其摄锝率在36~40Gy照射以前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面颈联合野照射患者放疗前无明显唾液腺功能障碍,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唾液腺功能明显下降,其ER较UR下降明显,在确保患者放疗疗效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放疗技术,减少唾液腺照射剂量和放疗体积,保护唾液腺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珍;章平年;马胜林;朱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带芯套管针穿刺切吸活检技术,以其安全、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经济、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已成为临床获取一级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为评价带芯套管针穿刺切吸活检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1999年5月~2002年12月对13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进行了带芯套管针穿刺切吸活检进行诊断,临床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祚璋;许建波;谢琳;袁涛;李琳;李少莹;张晋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N)和LN受体(LN-R)的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LN和LN-R的表达.结果:L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1;LN在其他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R的阳性表达率有随肿瘤分化水平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组中的LN-R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结论:L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转移有关,LN-R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LN和LN-R可作为胃癌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张丽;田林;曹书芬;杜兴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单纯放疗及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探索其治疗可行性.方法:86例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组45例,放疗+化疗组41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组的鼻咽全消率、颈残留率分别为80%、25.81%和90.24%、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6.67%、20%和53.66%、2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化疗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比单放组明显,P<0.05.结论:放疗+化疗未必提高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老年鼻咽癌是否化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作者:梁荣;陈梓宏;余忠华;杨志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白血病细胞株NB4、K562、MOLt4的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数,并计算细胞生长率;细胞涂片经Wright-Giemsa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解析细胞周期.结果:1)As2O3能够抑制NB4、K562、MOLt4细胞的增殖.2)4μmol/LAs2O3能够使K562细胞发生M期阻滞.但NB4、MOLt4细胞未见明显改变.3)2、4 μmol/L的As2O3处理NB4、MOLt4和K562细胞48 h,NB4、MOLt4细胞株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但是,K562细胞未见明显改变.结论:As2O3不但对NB4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且对非t(15;17)的K562、MOLt4细胞也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诱导MOLt4细胞凋亡,使K562细胞发生M期阻滞.
作者:卢香兰;王萍萍;刘云鹏;李霞;侯科佐;刘静;岳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NF-κB p65和MMP-9在12例非癌胃组织和72例胃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NF-κB p65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12例非癌胃组织中均为0,在30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分别为40.00%和46.70%,在26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分别为73.07%和80.77%,在16例有淋巴结转移且伴胃外器官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分别为81.25%和93.75%.NF-κB p65和MMP 9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伴有胃外器官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6,P=0.007;X2=9.929,P=0.002,在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 66,P=0.013;X2=6.911,P=0.009.NF-κB p65与MMP-9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X2=6.030,P=0.014;r=0.72,P<0.001.结论:NF-κB和MMP-9表达的上调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有助于胃癌侵袭转移的判断.
作者:张东涛;杨力;郭新宁;胡建国;翟惠虹;张飞雄;赵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1997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胆囊癌22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萍;史大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定量检测11例NHL患者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TERT的表达水平.结果:NHL及健康人的hTERT mRNA的水平分别为0.924 7±0.115 5,0.546 6±0.098 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定量测定NHL患者的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是NHL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卓刚;王洪峰;矫德欣;宋秀娟;何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疗效(耐药或敏感)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1999年1月~2003年6月,从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卵巢癌病例中筛选出60例原发上皮性卵巢癌(primary epithelia ovarian carcinoma,PEOC)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6例宫颈癌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双卵巢为正常组织的病例作为对照.根据临床诊断、初治后复发时间等因素将60例卵巢癌患者分为化疗耐药组(30例)和化疗敏感组(30例).与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全部66例均有随访结果.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66例标本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COX-2蛋白的表达量化疗耐药组>化疗敏感组>正常卵巢组织,单向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化疗疗程数的增加及有淋巴结转移,COX-2蛋白的表达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蛋白的表达量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复发、发展及疗程有关,与化疗耐药呈正相关.
作者:冯继良;吴强;左连富;刘江惠;沈宗丽;张兰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和干扰素-α-2b(IFN-α-2b)诱导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凋亡的作用及凋亡相关基因p73 mRNA在凋亡前后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凋亡,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RT-PCR)检测p73 mRNA的表达.结果:4μg/mL MTX和600IU/mLIFN-α-2b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6、12和24 h,通过Wright's+Giemsa染色可见部分细胞染色质明显固缩.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清晰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MTX作用细胞6、12和24 h,细胞凋亡率(AR)分别为5.15%、14.70%和35.49%;而IFN-α-2b作用6、12和24 h,AR分别为2.33%、11.90%和35.15%.对照组AR分别为0.93%和1.09%.半定量RT-PCR测定表明,IFN-α-2b作用24 h组p73 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调(0.43±0.05 vs 0.66±0.11,P<0.05),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MTX、IFN α 2b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在MTX、IFN-α-2b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早期,p73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IFN-α-2b作用24 h,p73 mRNA表达下调.
作者:双跃荣;樊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KLT)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试验组:采用环磷酰胺(CTX)+多柔比星(ADM)+顺铂(DD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mL/d静脉滴入,21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单用CTX+ADM+DDP.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9.0%(23/39)和36.6%(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8.7%(19/39),而对照组为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0/39),对照组为48.8%(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体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明显增高,P<0.05.康莱特联合CAP方案化疗可提高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林育红;王芳;陈萍;张俊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45名住院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5岁.
作者:陈瑞生;张兴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1999年10月体检时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逐渐增大,于2000年4月17日入院治疗.无发热、消瘦、腹胀等不适症状.
作者:史继敏;桂律;叶宣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Ubiquit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80例大肠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芯片中Ubiquitin的表达.结果:80例大肠癌中Ubiquitin阳性27例,强阳性15例,总阳性率为52.5%.80例大肠癌中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38.7%、53.8%和40.0%;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浆膜外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50.0%、17.9%、47.2%和75.0%;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47.2%和29.6%.结论:本组实验显示Ubiquitin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无关,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仅在浸润至浆膜层和浆膜外的大肠癌中Ubiquitin高表达,提示Ubiquit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进展程度有一定关系.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作者:罗政;勾安伦;刘勇;路名芝;袁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体外对多种动物和人体肿瘤细胞具有抗瘤作用,对移植性动物肿瘤亦有确切的抑瘤效果,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调控细胞周期的某一关键性的蛋白可能是其作用的靶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不仅与传统化疗药不存在交叉耐药,而且能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通过深入研究其构-效关系及抗瘤作用机制,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价廉、广谱的抗癌新产品.
作者:曹培国;王肇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1996年2月~2002年10月,在肺癌术后化疗中应用恩格菲辅助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贵祥;龚海峰;郭杰;张海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human genome sequence project)的完成,产生了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研究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组成及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恶性肿瘤是一种多种基因和蛋白质参与的复杂疾病.综述了在肿瘤防治中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策略和技术,及其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肿瘤分类、预后、治疗效果的评价及肿瘤发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杨文理;覃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增生症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对根据Page标准分为3级的44例乳腺增生症(FCD)及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及5例正常乳腺组织(NMB)中的PCNA表达进行定量测定.结果:PCNA含量按NMB、乳腺增生症Ⅰ级(FCD1)、FCD2、FCD3及IDC的顺序递增,除FCD1与NMB组外,其余相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CNA含量增加是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一个重要特征;2)PCNA的定量测定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乳腺上皮的增生程度及良、恶性.
作者:崔明;刘武红;戴植本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