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阮展鸿;陈甲信;卢晓宁;谭祥干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鼻咽肿瘤/药物疗法, 综合疗法
摘要:我院1996年4月~2000年4月对15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切除术

    我院2002年8月22日~2003年12月26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肺癌切除术13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寇仁业;邹志强;袁耒;许世宁;尹立国;麻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组织中桩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桩蛋白(Paxillin)、 E-钙粘蛋白 (E-cadherin)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肺癌病理特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20例肺癌、80例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53例正常肺组织的Paxill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肺癌、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47/120)、81.3%(65/80)、83.3%(44/5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51/120)、87.5%(70/80)、96.2%(51/53),三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织中Paxillin和 E-cadherin 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有关系,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axillin、E-cadherin表达可能与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密切联系,可作为评价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张鑫;彭品贤;吕嘉春;梁建辉;吴建军;曾波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近几年来,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靶向治疗新药不断涌现,在临床试验或正式临床应用中取得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其中引人注目的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OSI774(Tarceva, erlotinib)、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 (cetuximab, Erbitux)和Bevacizumab(Avastin)等.

    作者:罗荣城;尤长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KAI1基因转染协同ATRA诱导对肺腺癌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抑癌基因KAI1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借助质粒表达载体(PCMV-NEO-XhoI),将抑癌基因KAI1转入肺腺癌A549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10 -6 mol/L ATRA 作用于转染及未转染KAI1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株, 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CD 82 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测定my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表达,放射免疫测定层连蛋白(LN)表达.结果:ATRA处理KAI1基因转染的肺腺癌细胞CD 82 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更多的细胞被阻止于G1/G0期,myc、MMP-1及LN表达下降, 比对照组及单纯转染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抑癌基因KAI1与ATRA对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增殖浸润转移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颖;谢娟;孙世良;李少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研究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研究,并与健康人作对比.结果显示,肺癌患者CD3+(68.88±11.80)和CD4+(38.83±10.30)以及CD4+/ CD8+(1.53±0.74)比例均比正常人(74.21±5.51,43.92±7.02,1.89±0.54)下降,CD8+(29.26±10.58)高于正常人(24.57±6.3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临床分期之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理类型中未分化癌与鳞癌之间CD4+和CD4+/ CD8+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与细胞分化类型有关.

    作者:王亚娟;王爱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术中氟尿嘧啶肝灌注对预防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

    探讨结肠癌术中氟尿嘧啶(5-FU)肝动脉灌注对肝转移的预防作用.术中从胃网膜右动脉置管至肝总动脉注入5-FU 500 mg/m2,观察疗效.结果144例肝灌注后肝转移发生率13.89%(20/144), 92例未行肝灌注肝转移发生率41.30%(3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结肠癌术中5-FU肝灌注可降低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

    作者:余新华;李毅刚;曾庆祉;刘丹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罕见颊部鳃裂囊肿--附一例报告

    鳃裂囊肿多来自于第二鳃裂 [1] ,位于颈上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附近,而发生于颊部者实属罕见.我科近期遇到1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隋丽萍;牟宝秋;姜慧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周边型小肺癌的几个临床问题

    我科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587例,包括周围型小肺癌49例,其中腺癌29例,鳞癌9例,腺鳞癌3例,大细胞癌2例,未分化小细胞癌6例.pTNM分期,Ⅰ期(T1N0M0)32例,Ⅱ期(T1N1M0)9例,ⅢA期(T1N2M0)8例.共实行52术次,(3例I期腺癌术后复发二次手术).结果鳞癌的5年生存率优于腺癌和其他组织类型肺癌;同组织类型小肺癌比较,N0优于N1,N1优于N2.既便是早期小肺癌,尤其是腺癌,预后也不全令人乐观.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小肺癌并不全是早期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仍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孟凡利;宋晓明;臧琦;王伟;赵强;朱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出血和肿瘤双重因素影响致使临床处理较为因难.以往多行急诊肝切除治疗,但存在着较高的病死率.

    作者:张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多维适癌治疗--由多维适形放疗想到的

    放射治疗技术由三维适形放疗发展到多维适形放疗,但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就多维适形放疗过渡到多维适癌治疗的设想予以介绍.

    作者:李宝生;于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鼻咽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我院1996年4月~2000年4月对15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阮展鸿;陈甲信;卢晓宁;谭祥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FasL和B7-1联合基因修饰的肺癌细胞诱导抗肺癌主动免疫

    目的:探讨FasL和B7-1联合基因转移是否具有协同的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FasL和B7-1基因导入人肺癌细胞A-549,G418阳性克隆筛选,流式细胞分析,RT-PCR显示FasL和B7-1的表达,并且通过Hoechst33342染色和DNA片段分析检测肺癌细胞的凋亡;将携带FasL和B7-1基因的肺癌细胞(命名为A-549/FB-11)接种于C57BL/6小鼠背部皮下,观测其致瘤性能;A-549/FB-11致敏的小鼠对野生型瘤细胞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用A-549和A-549/FB-11细胞分别经腹腔免疫小鼠,得到腹腔浸润淋巴细胞及致敏脾细胞,MTT法检测其体外杀伤实验.结果:FasL和B7-1基因在肺癌细胞中获得高表达并可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双基因转染的肺癌细胞的致瘤性明显下降; A-549/FB-11 诱导的CTL (cytotoxic T lymphocyte)对A-549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A-549诱导的CTL对相同靶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A-549 /FB- 11诱导的CTL对A-549/FB-11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野生型A-549的杀伤率,P<0.05.结论:FasL促进肺癌细胞凋亡,B7-1促进抗肺癌CTL的增殖、活化,在效应阶段两基因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作者:郑世营;赵军;葛锦锋;王志刚;王慧穆;李小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多学科治疗的新进展

    多学科治疗已逐渐成为肺癌的治疗原则,随着各种治疗方法疗效提高而不断改进,多学科治疗方案有了新进展,改善了肺癌的预后.对于Ⅰ~Ⅲ期适于手术治疗的NSCLC和SCLC患者适合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据围手术时间又可分为:1)诱导化疗(新辅助治疗):用于估计不可手术的Ⅱ、Ⅲ期SCLC和Ⅲ期NSCLC, 但目前仍属临床研究阶段,有待积累更多病例来说明;2)辅助化疗:术后用3~4个周期含铂方案可望提高生存率;3)术前后放疗未见有益于生存率,术后放疗只能减少局部复发;4)放化疗后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但死于非癌率高于单放化疗.非手术多学科治疗主要为不适手术的晚期肺癌,1)化放疗对象为局部广泛期(Ⅲ期)肺癌,倾向于同期应用为好;2)Ⅳ期肺癌以含铂化疗方案为主,可延长2个月生存期,二药联合优于三药和单药.新生物靶点治疗药物,以抑EGFR药物为主,如IRESSA现已上市,是NSCLC二线,三线药物,40%有症状改善,也可延长生存期,对女性,不吸烟,腺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肺弥漫性粟粒样转移灶效果较好.

    作者:廖美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

    近的研究肯定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但如何实践应用仍存在不同的看法.通过分析近年几个重要的术后辅助化疗研究,形成了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关于肺癌辅助治疗的共识.

    作者:吴一龙;陈刚;杨学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153例胃癌患者血清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CA119、CEA、CA125、C-42、Fer、AFP、CA153、HCG、PSA、NSE和HGH 11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9%(58/153)、24.2%(37/153)、20.2%( 31/153 )、20.2%(31/153)、19.6%(30/153)、15.0%(23/153)、13.1%(20/153)、4.6%(7/153)、4.6%(7/153)、1.3%( 2/153 )和1.3%(2/153);以任意2项标志物同时阳性为判断标准,则阳性检出率为47.1%,高于任何单项检测阳性率,但是特异性为90.9%;采用3项以上组合判断则敏感性明显下降.肿瘤标志物与胃癌分期关系中,CA199、CEA、C-42、Fer、CA153对Ⅲ和Ⅳ期胃癌均比较敏感;CA125和AFP仅对Ⅳ期胃癌敏感性高;而分型结果表明,管状腺癌CA199阳性率高(45.2%),黏液腺癌CA125高(38.7%),低分化腺癌CEA高(39.0%).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胃癌的病情监测提供了一系列较为敏感的指标,并对胃癌病理类型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玉萍;申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诱导性同步放化疗治疗侵袭性肺上沟瘤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CRT)在NSCLC外科治疗的地位.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1996年外科手术的30例累及胸顶部的NSCLC,单纯手术组10例,手术+放疗组(RT)9例,含铂方案化疗+放疗组(CRT)11例.结果:单纯手术组2、4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20%, RT组为22% 和11%,CRT组为73% 和53%.单因素分析根治性(是与否比较,P=0.027)和诱导性治疗(单纯手术和RT与CRT比较,P=0.0173)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仅诱导性治疗,P=0.023 8,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与诱导性放疗和单纯手术相比,CRT可提高累及胸顶部的NSCLC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冷冻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冷冻治疗对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效果,对97例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冷冻外科治疗,其中I期7例,Ⅱ期18例,Ⅲ期66例,Ⅳ期6例,无手术死亡.随访结果为局部复发9例,中位生存期29.2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4%、18.12%、1.13%.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的冷冻外科治疗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百江;杨瑞森;刘萍;王国范;宋平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流行病学和早期诊断新技术

    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00年美国新发病例达16.94万人,近年来通过采用控制吸烟及大气污染等措施,发达国家的肺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占据首位.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临床诊疗技术和先进仪器的使用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就低剂量螺旋CT、荧光支气管镜、CT-PET等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杨瑞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N2肺癌手术后肿瘤复发模式的分析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ncer,NSCLC)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模式,为手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96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N2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年内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1次,监测肿瘤复发情况.计算复发率,应用χ2检验比较手术后放疗及化疗对肿瘤复发模式的影响.结果: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率为37.5%(36/96),复发模式以转移性复发为主,占77.78%( 28/36 ),多数为脑和肺转移(64.29%,18/28).手术后放疗者的局部复发率为5.17%( 3/58 ),而未施行放疗者的局部复发率为23.68%(9/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5.69;手术后化疗者与未化疗者相比,局部复发和转移性复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复发是N2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模式,手术后放疗可以减少N2肺癌根治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

    作者:刘凡英;王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联合肺叶和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21例分析

    1996年5月31日~2004年3月31日,我们对累及叶间裂的Ⅲ期以上肺癌21例实施了肺叶肺段切除术,避免了全肺切除术,保留了有效的肺功能,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景涛;程思强;高德军;卢金修;荣林;刘子祯;董经光;秦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