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破坏泛素依赖的蛋白水解通路对p53转录激活的抑制作用

姚继红;朱千政;崔秀云;Wani AA

关键词:蛋白质p53, 蛋白酶体, 转录
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泛素化及蛋白酶体水解过程对p53转录激活的影响.方法:通过瞬时转染报告基因法,测定内源、外源性p53或p53转录活性片断的转录能力(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内p53及其靶蛋白p21waf1的表达水平.结果:抑制蛋白酶体水解过程,细胞内源、外源性p53及p53转录活性片断的转录能力均降低;泛素化途径缺失时,p53转录能力被显著抑制,虽然细胞内p53蛋白堆积,但其下游靶蛋白p21waf1的表达却无增加.结论:p53泛素蛋白酶体水解途径与其转录激活过程存在功能性联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误诊分析

    对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1月首诊误诊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燕惠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高效制备腺病毒质粒

    目的:应用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高效制备腺病毒质粒.方法:对细菌内同源重组法进行改进和简化,先构建含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的BJ5183细菌,筛选出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菌落,继而应用氯化钙法制作BJ5183pAdEasy-1感受态细菌.用PmeⅠ酶使转移质粒pAdtrack-CMV-TK线性化,和BJ5183pAdEasy-1感受态细菌混合进行转化,在含12.5 μg/mL卡那霉素的LB琼脂平皿上培养,筛选出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进行质粒抽提纯化,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结果: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有2种,一种是含pAdeasy-CMV-TK(约34 kb),另一种含pAdtrack-CMV-TK(约10 kb),两者可经琼脂糖电泳加以鉴别.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成功率达90%(9/10).结论: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高效的腺病毒质粒构建方法.

    作者:陈建发;黄宗海;黄元媛;汤福祥;杨文宇;车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回顾性调查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入院治疗期内发生肺炎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桂莲;张文卿;赵爱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裸鼠人胃腺癌SGC-7901原位移植模型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反复接种传代于裸鼠皮下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建立的移植瘤组织块为材料,将其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壁,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原位移植成功率及局部浸润率为8/8,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8/8,肺转移发生率为5/8,肝转移发生率为7/8,腹膜转移发生率为7/8.结论: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可作为肿瘤转移机制及其抗转移治疗实验研究的理想模型.

    作者:许玲;陈亚琳;苏晓妹;魏品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贲门癌术前切除可能性的估计--附285例报告

    目的:探讨贲门癌,特别是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特点,术前较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贲门癌手术患者,在无术前化疗及放射介入等治疗的情况下,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X线表现、病理检查及胃切除术后再复发贲门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54岁以上者手术切除率较年轻者高,女性切除率达90%以上;吞咽困难时间在5个月以内者高;X线示贲门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中断、明显的胃体缩小、胃底广泛增厚、贲门或小弯部巨大的软组织阴影是晚期贲门癌的表现,切除机会少;病理诊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切除率越低;残胃贲门癌缺乏特异性症状,X线诊断困难.结论:提高切除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和术前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对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提高了5年生存率.

    作者:梁宝岐;李志刚;张宝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食管胃一层连续缝合法吻合120例体会

    1993年2月-2002年2月,高唐县人民医院对12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采用食管胃一层连续缝合吻合法重建消化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贺臣;王学强;寇仁业;李虎庆;李伯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颌窦癌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山东省肿瘤医院2000年对26例上颌窦癌患者术后给予相关护理,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杜娟;王东梅;王永刚;王福德;赵琳萍;徐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治体会--附31例报道

    1998年10月-2002年5月,我们共收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3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海;徐晓东;周志坚;徐鹏;邱道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植物雌激素抗睾酮诱导小鼠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抗雄激素诱导的小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对小鼠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7.5 mg/(kg*d),同时分别给予大豆异黄酮15、25、35 mg/(kg*d),连续10 d,第11天处死小鼠,分离前列腺及睾丸,称重,计算前列腺指数,检测血清GPT.结果:大剂量异黄酮组前列腺指数为2.38±0.41,睾酮组前列腺指数为3.53±1.00,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植物雌激素对雄激素诱导的前列腺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海平;徐忠;李会庆;金世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破坏泛素依赖的蛋白水解通路对p53转录激活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功能性泛素化及蛋白酶体水解过程对p53转录激活的影响.方法:通过瞬时转染报告基因法,测定内源、外源性p53或p53转录活性片断的转录能力(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内p53及其靶蛋白p21waf1的表达水平.结果:抑制蛋白酶体水解过程,细胞内源、外源性p53及p53转录活性片断的转录能力均降低;泛素化途径缺失时,p53转录能力被显著抑制,虽然细胞内p53蛋白堆积,但其下游靶蛋白p21waf1的表达却无增加.结论:p53泛素蛋白酶体水解途径与其转录激活过程存在功能性联系.

    作者:姚继红;朱千政;崔秀云;Wani AA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康莱特注射液加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1998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康莱特注射液(KLT)合并放疗(简称综合组)与单纯放疗(简称单放组)治疗恶性肿瘤40例,并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显示,KLT合并放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运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口径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研究小口径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狭窄的疗效.借助X光插入导丝,内镜直视下放置小口径记忆合金带膜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狭窄,术后可给放疗或化疗.结果:本组病例放置成功率90%,术后与术前比较,吞咽困难明显改善达2个级别以上,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且无食管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初步研究结果示,经胃镜直视下食管上界定位法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是治疗高位食管狭窄的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效果更佳.

    作者:袁魁;柏新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大鼠肺鳞癌中p16INK4a和p19ARF基因的缺失研究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19ARF基因的缺失与大鼠肺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显微切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10例正常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16例癌前病变细胞和34例肺鳞癌组织分别检测p16INK4aE1α和p19ARFE1β的缺失.结果:10例大鼠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均未发现有p16INK4aE1α和p19ARFE1β的缺失.在16例癌前病变中发现p16INK4aE1α和p19ARFE1β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12.50%(2/16)和6.25%(1/16);p16INK4aE1α或(和)p19ARFE1β总缺失率为18.75%(3/16).34例大鼠肺鳞癌中p16INK4aE1α和p19ARFE1β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32.35%(11/34)和41.18%(14/34),其中有9例两者同时缺失,p16INK4aE1α或(和)p19ARFE1β总缺失率为47.06%(16/34).肺鳞癌的p19ARFE1β的缺失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P=0.012.结论:在诱发性大鼠肺鳞癌的发生发展中,p16INK4a基因的缺失可能在早期已起作用,p19ARF的生物学活性可能强于p16INK4a.p16INK4a和p19ARF基因的同时缺失损伤了Rb和p53 2条肿瘤抑制途径,这可能有助于大鼠肺鳞癌的恶性进展.

    作者:陈洪雷;刁路明;梁素美;江曼;杨飞;刘铭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四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价值的评价

    目的:探讨X线、B超、结肠镜、CT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资料,对4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B超、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CT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0%、90.0%、83.3%、3/6,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0.9%、92.0%、98.2%、93.7%.结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另选择B超或CT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周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双途径介入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8月-2001年10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65 例,其中单纯行 TACE 34 例(TACE组),行 TACE 和 PEI 双介入治疗 31 例(双介入组).全部病例定期做 CT 检查和 AFP 测定,观察肿瘤客观疗效.结果:TACE 组肿瘤客观有效率(CR+PR)35.3%,AFP 下降幅度 56.1%,2 年生存率 50%;双介入组客观有效率 64.5%,AFP下降幅度 78.6%,2 年生存率 61.3%:2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优于单纯应用 TACE.

    作者:李彩霞;曹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青年胃癌28例临床分析

    对28例青年人胃癌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青年胃癌误诊率高达82.1%.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胃癌早期无特异性及首诊医生偏重胃癌的老年因素.

    作者:张新枝;张秀凤;徐红燕;王爱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年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类基因所编码的酶能将无细胞毒性或低细胞毒性的前体药转化成细胞毒性代谢产物,经靶向性转导或靶向性转录,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简要介绍该疗法的机理以及基因治疗载体、靶向性治疗和联合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黄元媛;黄宗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是恶性肿瘤形成和生长时,促使肿瘤及周边毛细血管大量增殖并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的因子.因此,TSGF可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而为临床应用.我院于1999年9月,选用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TSGF试剂盒,初步应用于临床诊疗对比,检验结果如下.

    作者:杜君兰;张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26例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1年手术治疗的合并MG的胸腺肿瘤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腺瘤19例,胸腺脂肪瘤6例,胸腺鳞癌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对MG的治疗有效率为84.6%,无效15.4%.结论:胸腺肿瘤伴有MG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会宁;王善政;何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诊剖腹造成结肠癌漏诊的分析

    结肠癌患者在急腹症情况下误诊时有发生.我院1996年4月-2001年8月共收治此类患者29例,均为术前造成误诊,但术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及回顾临床表现均有许多可疑之处,如对结肠癌的诊断有足够的重视皆可避免.

    作者:董林;苗朝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