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联合热休克蛋白70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沈晓东;傅庆国;孟凡东;郭仁宣

关键词:肿瘤/治疗, 热休克蛋白质类70, 手术后期间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联合应用肿瘤来源热休克蛋白70 (HSP70)对荷肝癌HCaF的615系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液相色谱法纯化小鼠肿瘤细胞株中的HSP70,用SDS-PAGE及Western-blot对纯化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毛细管电泳鉴定其纯度.通过动物实验观察HSP70及手术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HSP70 10 μg组平均生存期[>(59.2±29.6)d]与对照组[平均生存期(17.8±3.8)d]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5.手术与HSP70 10 μg联合应用组平均生存期[>(82.0±17.9)d]与对照组及单纯手术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5、P<0.05.结论:HSP70能提高生存率,手术与适当剂量的HSP70联合应用使生存率更加提高,证明手术与HSP70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康莱特注射液加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1998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康莱特注射液(KLT)合并放疗(简称综合组)与单纯放疗(简称单放组)治疗恶性肿瘤40例,并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显示,KLT合并放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运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艾迪注射液防治大肠癌术后早期免疫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艾迪注射液防治术后早期免疫功能下降的作用.方法:大肠癌对照组30例,治疗组20例.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2、3周分别采用APAA法测定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治疗组于术前5 d和术后5 d连续使用艾迪50 mL+5% GS 450 mL静脉滴入.结果:大肠癌患者NK细胞活性及OKT3+、OKT4+明显低于正常组,而OKT8+则明显增加,P<0.05,术后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2周后逐渐恢复;治疗组术后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艾迪注射液对防治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万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年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类基因所编码的酶能将无细胞毒性或低细胞毒性的前体药转化成细胞毒性代谢产物,经靶向性转导或靶向性转录,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简要介绍该疗法的机理以及基因治疗载体、靶向性治疗和联合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黄元媛;黄宗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裸鼠人胃腺癌SGC-7901原位移植模型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反复接种传代于裸鼠皮下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建立的移植瘤组织块为材料,将其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壁,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原位移植成功率及局部浸润率为8/8,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8/8,肺转移发生率为5/8,肝转移发生率为7/8,腹膜转移发生率为7/8.结论: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可作为肿瘤转移机制及其抗转移治疗实验研究的理想模型.

    作者:许玲;陈亚琳;苏晓妹;魏品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柯里拉京抗肿瘤和致突变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柯里拉京药效和对人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生长作用.方法:对柯里拉京(Corilagin)进行了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对人癌细胞株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柯里拉京(312.5~5 000 μg/皿)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诱发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对CHL细胞(14~220 μg/mL)分别作用6~48 h的高畸变率为4%;对昆明小鼠(112~11.2 mg/kg,ip×1)的微核细胞率测定高<3‰;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鼻咽癌细胞(KB)、骨肉瘤细胞(OS-732)、人肺腺癌(A549)和人结肠癌细胞(HCT-8)IC50值分别为0.25、1.2、7.42、8.25及9.08 μg/kg.结论:Corilagin对A2780、KB、OS-732、A549和HCT-8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刘朝阳;王德昌;陈玉武;任丽娟;许建宁;李克明;王全凯;张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艾迪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加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1998年10月-2000年12月进行了艾迪注射液加化疗治疗NSCLC的研究.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化疗加艾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的近期客观疗效分别为63.6%和56.7%、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9.7%和40.0%、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54.5%和3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改善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对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有助于临床症状的进一步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蓓;胡丕丽;丘惠娟;陈徐贤;黄国贤;徐伯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食管胃一层连续缝合法吻合120例体会

    1993年2月-2002年2月,高唐县人民医院对12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采用食管胃一层连续缝合吻合法重建消化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贺臣;王学强;寇仁业;李虎庆;李伯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肿瘤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多种骨疾患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骨发育异常、某些骨肿瘤和异位骨化等,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就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王敏;韩金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疼痛4 d于2002年11月13日入院.5年前曾患脑栓塞,当时血压290/160 mmHg(1 mmHg=133.322 Pa),口服硝苯定,血压控制在170/120~160/110 mmHg,1年前患“糖尿病”,口服美必达.入院查体(已停服药物3 d):血压230/160 mmHg,心率80次/min,血糖13 mmol/L,腹部CT中下腹部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方,腹膜后可见5.0 cm×6.8 cm大小圆形高密度影像,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血供丰富,呈向心性增强,密度不均,与双侧肾及肾上腺无关系,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英;迟学成;赵炳林;高洪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四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价值的评价

    目的:探讨X线、B超、结肠镜、CT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资料,对4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B超、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CT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0%、90.0%、83.3%、3/6,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0.9%、92.0%、98.2%、93.7%.结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另选择B超或CT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周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1 肿瘤患者的心理分析一般患者悲观、焦虑、恐惧,甚至绝望,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化疗期间看到别人呕吐,自己就感恶心,甚至彻夜不眠,连用安眠药物都难以奏效.在悲观绝望之余,惦记着心里不放心的问题,计划今后有限的人生,考虑今后对工作、婚姻、家庭、子女等问题的安排.表情冷漠,沉默寡言,很少提出任何要求,感情多用非语言形式来表达,但也有的表现为心里烦躁、语言粗暴、行为怪异.

    作者:张东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双途径介入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8月-2001年10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65 例,其中单纯行 TACE 34 例(TACE组),行 TACE 和 PEI 双介入治疗 31 例(双介入组).全部病例定期做 CT 检查和 AFP 测定,观察肿瘤客观疗效.结果:TACE 组肿瘤客观有效率(CR+PR)35.3%,AFP 下降幅度 56.1%,2 年生存率 50%;双介入组客观有效率 64.5%,AFP下降幅度 78.6%,2 年生存率 61.3%:2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优于单纯应用 TACE.

    作者:李彩霞;曹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城疫病毒感染体外诱导胃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NDV在体外抗胃癌细胞活性,研究NDV感染诱导胃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细胞生长抑制状况,血凝试验检测NDV在细胞中的增殖状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中HSP70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NDV在体外可使BGC-823胃癌细胞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及生长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与肿瘤细胞被NDV感染后HSP70表达增加呈正相关.结论:NDV的抗BGC-823胃癌细胞活性显著,其杀伤机制之一为通过感染而诱导BGC-823产生过多的HSP70.

    作者:刘开扬;戴洁;刘春霞;孙黎;刘芳;郭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治体会--附31例报道

    1998年10月-2002年5月,我们共收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3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海;徐晓东;周志坚;徐鹏;邱道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贲门癌术前切除可能性的估计--附285例报告

    目的:探讨贲门癌,特别是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特点,术前较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贲门癌手术患者,在无术前化疗及放射介入等治疗的情况下,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X线表现、病理检查及胃切除术后再复发贲门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54岁以上者手术切除率较年轻者高,女性切除率达90%以上;吞咽困难时间在5个月以内者高;X线示贲门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中断、明显的胃体缩小、胃底广泛增厚、贲门或小弯部巨大的软组织阴影是晚期贲门癌的表现,切除机会少;病理诊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切除率越低;残胃贲门癌缺乏特异性症状,X线诊断困难.结论:提高切除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和术前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对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提高了5年生存率.

    作者:梁宝岐;李志刚;张宝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高效制备腺病毒质粒

    目的:应用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高效制备腺病毒质粒.方法:对细菌内同源重组法进行改进和简化,先构建含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的BJ5183细菌,筛选出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菌落,继而应用氯化钙法制作BJ5183pAdEasy-1感受态细菌.用PmeⅠ酶使转移质粒pAdtrack-CMV-TK线性化,和BJ5183pAdEasy-1感受态细菌混合进行转化,在含12.5 μg/mL卡那霉素的LB琼脂平皿上培养,筛选出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进行质粒抽提纯化,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结果: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有2种,一种是含pAdeasy-CMV-TK(约34 kb),另一种含pAdtrack-CMV-TK(约10 kb),两者可经琼脂糖电泳加以鉴别.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成功率达90%(9/10).结论: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高效的腺病毒质粒构建方法.

    作者:陈建发;黄宗海;黄元媛;汤福祥;杨文宇;车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残存灶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增大分割剂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脑胶质瘤术后残存灶的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5例脑胶质瘤进入三维放射治疗组,其中星形细胞瘤Ⅰ~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3例.2~3 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51~60 Gy.结果:除1例生存10个月死于局部复发外,其余全部生存6个月以上.其中5例接受3 Gy分割量,17次照射的患者生存11个月以上,无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结论:大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残存灶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无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玉林;王明智;金建荣;赵涤非;邹勤舟;丁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26例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1年手术治疗的合并MG的胸腺肿瘤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腺瘤19例,胸腺脂肪瘤6例,胸腺鳞癌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对MG的治疗有效率为84.6%,无效15.4%.结论:胸腺肿瘤伴有MG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会宁;王善政;何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氟化物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活性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作用改变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提取纯化PBR322质粒;将NaF与PBR322质粒37℃共同作用1 h,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1对PBR322质粒进行酶切3 h,同时将NaF作用的PBR322用层析柱纯化后再进行酶切反应;将酶切产物进行电泳,观察结果并拍照.结果:随着NaF浓度的增加,BamH1对PBR322的酶切作用减弱,当加入5 mmol/L NaF时,BamH1几乎无酶切活性,而对加入5 mmol/L NaF的PBR322用层析柱进行纯化,以除去NaF,再对其进行酶切,可完全切开.而且氟离子可导致酶切片段在电泳中显示拖尾现象.结论:氟化物可抑制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活性.

    作者:马道新;刘春生;李杰;孙建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青年胃癌28例临床分析

    对28例青年人胃癌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青年胃癌误诊率高达82.1%.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胃癌早期无特异性及首诊医生偏重胃癌的老年因素.

    作者:张新枝;张秀凤;徐红燕;王爱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