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梅;李晓江;李作仙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在我国已有迅速普及推广的趋势,为了规范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指征及技术,介绍了此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自己的临床经验.
作者:于金明;李建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新的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基因在人鼻咽癌高分化上皮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2Z中的转录和表达.方法:分别提取2种细胞总RNA,用逆转录PCR检测Survivin基因的转录;同时制备2种细胞的蛋白质样品,经免疫印迹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人鼻咽癌高、低分化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Survivin的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但Survivin基因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闵玲;周克元;张月飞;梁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阴鳞癌组织中MDM2 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在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31例外阴鳞癌组织中MDM2 mRNA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并与31例癌旁正常外阴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在外阴鳞癌组织中MDM2 mRNA表达率为2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M2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外阴鳞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1%,明显高于对照组.突变型p53在低、中、高分化外阴鳞癌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7.5%、64.3%及22.2%,其表达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低分化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MDM2基因扩增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DM2基因过表达是外阴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较常见的分子事件;p53基因突变在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53蛋白可能对估计外阴鳞癌的预后有所帮助.
作者:欧阳玲;林蓓;张淑兰;张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8-2001年新诊断的原发性肺癌病例445例按性别、年龄1∶1配对选取445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32个暴露因素与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肺癌有9个主要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他们是:1)吸烟OR及95%CI为3.19(2.18~4.67);2)被动吸烟来源于父亲OR为2.43(1.51~3.90);3)被动吸烟来源于配偶OR为2.33(1.26~4.30);4)肺结核病史OR为2.36(1.13~4.94);5)家庭用煤为燃料OR为3.44(1.38~8.57);6)常食用腌、酸菜OR为3.83(2.34~6.27);7)常食用咸鱼OR为4.49(2.86~7.06);8)经常下厨用猛火炒菜OR为4.45(3.03~6.56);9)职业接触金属类毒物OR为8.76(2.28~33.64).10)经常体育锻炼OR为0.59(0.33~1.06),可能是一个候选的保护因素.结论:肺癌的发生与多种暴露因素有关,从其病因学来看,肺癌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
作者:吕嘉春;施侣元;吴中亮;王云南;曾婉明;陈永辉;廖永德;曾波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应用康赛迪联合表阿霉素(EADM)、长春新碱(VCR)、环磷酰氨(CTX)、泼尼松(PRED)治疗恶性淋巴瘤 25 例,至少 3 个周期,CR 32%(8/25),PR 56%(14/25),CR+PR 80.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康赛迪对肿瘤有直接治疗作用;与化疗药合用有增效减毒作用,尤其对骨髓有保护作用.
作者:武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评估肿瘤药物敏感性和指导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以ATP-TCA法在体外分别检测了59例5种实体瘤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结果:5-FU、MMC、DDP等6种常用化疗药物的耐药率>75%.胃肠肿瘤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泰素、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对肝癌的敏感率分别为91.7%、60.0%、50.0%和42.8%;诺维本、博莱霉素对食管癌敏感率为85.7%、42.9%.结论:ATP-TCA法用于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较为可靠,可作为指导实体瘤术后序贯性化疗的药物筛选手段.
作者:周载平;胡泽民;季明芳;余元龙;常晓健;陈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对肝癌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 OM 对 VEC、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增殖及 SMMC-7721 细胞诱导 VEC 增殖的影响.结果: OM 浓度为 2.5~10 mg/mL 时,对 VEC 增殖的抑制率为 4.6%~36.4%;OM 浓度为 0.313~10 mg/mL 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 2.53%~88.61% ;经浓度为 1.25~10 mg/mL OM 作用后的肝癌细胞培养液对 VEC 增殖的抑制率为 7.69%~38.46% ;OM 浓度为 0.625~10 mg/mL 时,对肝癌细胞培养液诱导的 VEC 增殖的抑制率为 3.57%~57.54%.结论: OM 对肝癌细胞诱导的 VEC 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兵;王国俊;蔡雄;张大昕;姚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6年3月-2001年10月共做胸外科手术118例,其中男98例、女20例;41~50岁74例,51~60岁25例,61~70岁12例,>70岁7例.118例中ECG术前有改变34例,术后有改变6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49例、房早8例、室早2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6例、房颤2例、室速1例、心力衰竭2例.
作者:高尚海;高慧霞;裴庆英;李颖;张丽;王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基层医院也大量开展了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分析我院45例Ⅲ期以上肺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就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作者:王军;徐靖;周键;王敬东;孔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对病灶实施分次聚集照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4月16日-2001年10月28日采用SRT系统,对47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近期效果较好,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房吉旺;龚立鹏;李建宁;徐长明;刘玉玲;侯勇;侯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肺癌Ⅱ、ⅢA期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持续内放疗的适应证.方法:将80例中心型肺鳞癌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于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在原瘤床或局部转移处置入 32 P同位素球持续内放疗;对照组40例单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两组术后治疗相同,经5年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8.07,P<0.01,取得了良好的手术综合治疗效果.结论:对中心型肺鳞癌手术切除时,在瘤床或局部转移处置入 32 P同位素球持续内放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京峰;于松青;孙毅;武玉兵;代丛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MOD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随机将43例难治、复发性MM患者分为两组,MOD组(治疗组)22例,采用MOD方案治疗;VAD组(对照组)21例,采用VAD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总有效率(CR+PR)MOD组为68.2%,VAD组为47.6%,MOD组高于VAD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间各种主要疗效指标比较,MOD组明显优于VAD,MOD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VAD组,P<0.05,但加用G-CSF后,均在停药2周左右恢复,未见永久性造血干细胞损伤,髓外副作用轻微.结论:MOD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疗效可靠,副作用可以耐受,是目前治疗MM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崇安;卢香兰;李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安康安瘤乳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放疗增效作用.方法:2001年5月-12月,采用随机分组对74例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放射治疗,38例同时加服安康安瘤乳(治疗组),36例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36/38),对照组为77.8%(28/3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81.6%(31/38),对照组58.3%(21/36) 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安康安瘤乳配合放射治疗食管癌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韦光胜;杨新华;钱明;常威;王传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对54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接受常规放疗前,采用顺铂进行肿瘤基底部注射.同期治疗的 52 例同期别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在接受放疗10 Gy 时,局部化疗组及对照组的外生肿瘤体积平均缩小为98.70%及 32.51%;放疗剂量达 30 Gy时,研究组全部外生肿瘤消退,对照组肿瘤消退者占30.77%.局部化疗未增加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在接受常规放疗前配合局部顺铂化疗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轻.
作者:蒋兆香;周菊英;黄奕;孙淑华;陈劢;何克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牛精子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机理.方法:选用KB细胞及其耐长春新碱的耐药株(KB/VCR)测定其蛋白激酶C活性及PKCI的影响,用MTT法测药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对罗丹明123的蓄积及外排.结果:耐药细胞细胞膜的蛋白激酶C活性是亲本细胞的2.9倍,耐药性是亲本细胞的172倍.经PKCI作用后,罗丹明123的蓄积量增加了6.8倍,外排明显延缓,外排后潴留增加了4.3倍,耐药性被逆转了10倍.PKCI对亲本株的蛋白激酶C活性和耐药性影响不大.结论:PKCI可明显地逆转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比PKC的相对特异性抑制剂H7作用略强.
作者:王士勇;杨振君;何安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组织块培养图象分析技术测定鼻咽肿瘤活检组织2 Gy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 at 2 grey,SF2)的可行性.方法:取初发鼻咽肿瘤新鲜活检标本65例,用组织块培养图象分析技术测定SF2和3例肿瘤组织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的细胞存活分数,描述剂量-反应关系.结果:65例中60例成功测得SF2值,分布于0.12~0.99,标准差0.053~0.190,变异系数0.096~0.442.3例肿瘤组织的存活分数和照射剂量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用L-Q模型能良好拟合其结果.结论:该方法可以测定出不同患者鼻咽活检肿瘤组织间SF2值的差别,简便快捷、有效可行.
作者:江浩;夏云飞;钱剑扬;崔念基;梁永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手术,B组为LF+手术,C组为LOF+手术.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核素释放法测定NK细胞活性,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AI)与增殖(PI)及二者之比(AI/PI).结果:B、C组与A组 AI、PI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AI/PI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化疗前、后及术后3组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化疗后及术后,B、C组较A组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对手术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抑制NK细胞活性.
作者:宋传健;张洪伟;王为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多原发癌与上消化道重复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32例多原发食管癌与上消化道重复癌,采取不同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结合化疗等综合性治疗经验.结果:全组随访时间8个月~6年,其中1年内死亡6例,1~2年死亡12例,2~3年死亡9例,3~6年死亡4例,生存6年以上者1例.结论:经综合性治疗后,较好地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梁宝岐;李志刚;刘月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用HCPT+DDP+CF/5-FU方案治疗22例晚期胃癌患者(不伴腹水),HCPT+CF/5-FU+DDP腹腔灌注治疗10例晚期胃癌患者(伴腹水).结果全组患者近期有效率56.25%,其中CR为93.7%,临床受益反应率为81.25%.本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临床受益反应好,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萍;路志丽;张恩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 岁.因左颈根部、胸前及阴囊皮下多发肿块 16 个月,增大 2 个月,于 1997 年 5 月 27 日入院.查体:左锁骨上及胸壁多个皮下肿块,均为质硬,固定,边界清楚,无压痛,部分融合,大 10 cm×10 cm×6 cm.左侧阴囊表面呈结节状,凸凹不平,皮下多个肿块,大为 12 cm×9 cm,小为 2 cm×2 cm,质硬,固定,与表面皮肤粘连,无压痛,睾丸触诊不清.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增宽,右上肺野内带可见结节影,双肺门淋巴结肿大.
作者:孙瑞梅;李晓江;李作仙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