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频;陈县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患右肺腺癌10个月脑转移2个月,于2000年4月7日住院。4月10日行脑磁共振强化检查时静脉推注马根维显(德国先灵公司生产)15 mg,5 min后患者突感胸闷、气急、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全身皮肤发痒、继之出现广泛皮肤荨麻疹、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出汗、血压8/5 kPa(60.0/37.5 mm Hg)。考虑为药物过敏所致。立即行氧气吸入、平卧、保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建立静脉通道等抢救措施,20min后患者面色转红润、呼吸正常、血压14/10 kPa(105/75 mn Hg)、心率80次/min、律规整。1 h后送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作者:蒋兴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化疗加中药治疗肺癌术后病人生存率。方法:术后两年内以CDDP、CTX和ADM联合化疗5个疗程,口服自制中药康复丸3~4年。结果:40例肺癌术后病人1年5年和1O年生存率分别为80.00%、60.00%和47.50%;鳞癌分别为90.91%、72.73%和59.09%;腺癌分别为69.23%、38.46%、38.46%;小细胞肺癌分别为60.00%、60.00%和20.00%;Ⅰ期分别为100.00%、78.86%和71.43%;Ⅱ期分别为80.00%、73.33%和46.67%;Ⅲ期分别为54.55%、18.18%和18.18%。结论:化疗加中药能明显提高肺癌术后病人生存率。
作者:刘昌俊;李岩;刘文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89年至1998年,我科共经治淋巴管瘤28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就其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8个月~43岁,平均13.6岁,12岁以下者占82.1%。部位:胸腹壁12例,臀部5例,四肢4例,颈部3例,腋窝1例,腹膜后2例,小肠系膜1例。瘤体大直径2.5~20 cm×10 cm。
作者:江克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15岁。因咳嗽、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左肺下叶占位。患者10年前在外院行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肝母细胞瘤。术后未行放疗及化疗。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左肺下野叩实,呼吸音低。右上腹见10 cm长陈旧手术疤痕。胸部CT示左肺下叶中心性包块,约8 cm×7 cm×6cm,于2000年5月23日在全麻下行左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肺下叶背段8 cm×7 cm×6 cm,质地硬,肺门无肿大淋巴结。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肿瘤呈腺样分化,细胞大小一致(图1),细胞中度异型,易见核分裂(图2),结合临床符合肝母细胞瘤肺转移。
作者:庄振利;巴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诊断方法与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5年手术治疗食管(贲门)恶性肿瘤3 4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肉瘤15例,发生率为0.44%。X线表现为食管腔内巨大充盈缺损,食管镜检报告多为鳞癌。病理特征为癌与肉瘤两种成分并存,无鳞状上皮癌与肉瘤之间的过渡形态。结论:尽管术前诊断率低,但胃镜检查仍是有价值的术前诊断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手术切除率高,极少转移,预后较好。
作者:杨钟波;郭启祥;洪庆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方法:65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按术后病理分类,分别进行超声图像分析。结果:脾脏囊肿、血管瘤与肝囊肿、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一致;脾梗死超声图像呈现楔形、不规则形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脾脏恶性淋巴瘤呈现弥漫性、局限性低回声或呈蜂窝状回声;脾脏转移瘤呈现四种不同表现的回声:无回声型、低回声型、高回声型及牛眼征。结论:超声扫描对脾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作者:赵月环;钱静;李嫚;焦方莲;李爱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86~1995年,我们为45例肺癌患者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术,占同期肺癌切除术的13.5%,占同期全肺切除的55.6%,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中,男36例,女9例;年龄32~75岁,平均56.4岁。根据胸片及CT检查均诊断为中心型肺癌。术后病理诊断:鳞癌34例,小细胞癌7例,腺癌3例,大细胞癌1例。PTNM分期:Ⅱ、Ⅲa期27例,Ⅲb期15例。
作者:姜福胜;谢亦山;杨国榜;张广亮;宋雨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学功能。综述了DC分离、体外扩增、鉴定和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DC与肿瘤免疫的关系,以及DC抗肿瘤治疗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宇清;曾波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88年10月~1998年10月,我科共抢救猝死恶性肿瘤患者4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4例中,男38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6.3:1;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为58.8岁。其中肺癌16例,胃癌10例,肝癌6例,胰头癌3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2例,急性白血病2例,胆囊癌1例,头颈部癌2例。
作者:王颖;孙晶华;刘月伟;李志宏;胡细毛;许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复发的措施。方法:对33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10年随访。结合文献对其中复发的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Duckes分期、病理类型、大体形态、淋巴结转移程度、肿瘤距切缘距离及术中操作因素有关。结论:准确的手术方式及无瘤操作是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对策。
作者:黄黎明;胡伯年;陈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4例大肠癌患者来源均为住院患者,男65例,女39例;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59岁。均经病理证实,有可测量的病灶。大肠癌按Dukes分期,其中B期19例,C1期37例,C2期31例,D期17例。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Ka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
作者:庞德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免误诊、误治。方法:对山东省莱阳中心医院20年间收治的12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术前误诊为混合瘤,1例误诊为腺样囊性癌,1例误诊为淋巴瘤。2例做了穿刺活检,3例做了术中快速病检,皆得以确诊。术中保留面神经的10例,虽然术后出现面瘫,但于术后6~12月恢复,切除面神经颅外段2例,面瘫未见恢复。本组5例肿瘤来源于面神经总干,3例来源于上、下颊支,2例来源于颧支,2例来源于下颌缘支。肿瘤镜下分型:囊状型9例,网状型3例。术后随访5~10年,无1例复发。结论:此瘤极易误诊,确诊有赖于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术中应尽力保留面神经,虽然术中刺激、牵拉面神经等致术后面瘫,但大多数患者可自然恢复。
作者:牟宝秋;吕日旭;王秦宁;战文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因子(VEGF)的表达来明确它与大肠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采用VEGF多克隆抗体测定55例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标本及17例大肠腺瘤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果:大肠癌VEGF的阳性例数为36,表达率(65%)高于大肠腺瘤,差别显著(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大肠癌VEGF的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差别显著(P<0.0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大肠癌VEGF的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差别显著(P<O.05),结论:VEGF的过度表达揭示大肠肿瘤恶变及其转移能力的增加。
作者:杨明智;陈汝福;陈积圣;毛伟征;张敬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Bcl-2蛋白能抑制细胞调亡,与肿瘤的发生、转化及转移有关。50%~80%的滤泡性淋巴瘤,10%~25%的弥漫性大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中有Bcl-2蛋白的表达。EB病毒(EBV)与免疫缺陷相关性BCL密切相关,而与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的相关性较小。EBV在体外可以诱导B淋巴细胞表达Bcl-2蛋白。该病毒可能通过LMP-1诱导Bcl-2的表达参与了免疫缺陷相关性BCL的发病。
作者:唐文台;郭瑞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比较32例健康成人与67例胃癌患者术前的血液流变学。67例胃癌患者分为根治手术组与姑息手术组,观察两组术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根治手术组术前术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姑息组显著高于根治组,根治组术前显著高于术后。结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可早期发现复发,在胃癌治疗中辅以抗凝治疗可减少转移和提高患者生存期。
作者:张波;李鲁传;李占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上较少见,破裂出血者更为少见,报告1例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因腹痛半个月,加重8 h于1996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纯痛,曾行对症治疗无好转,于8 h前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心慌、尿少,腹痛呈持续性,无恶心、呕吐,无发烧、血尿。查体:T37.2℃,P 89次/min,BP11/6 kPa(82.5/45.0mmHg);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颈软,心肺正常,腹稍胀,肝脾未触及,上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不明显,轻度腹肌紧张,腹水征阴性,肠鸣音较弱,右肾区叩痛,余无异常。血分析:WBC16.5×10+/L、RBC 2.54×1012/L、Hb 80 g/L。B超检查示:肝脏体积稍小,向前上移位,实质回声光点尚均质,胆囊稍大,张力高,囊内透声好,胆囊底部探及巨大混合性回声包块,10 cm×10 cm×9 cm,包块内部回声高低不均,以高回声为主,兼有正常肾皮质回声,其下探及胆囊底部与包块相连,肝肾隐窝内及盆腔内探及少量液性回声,子宫正常,未探及右肾,符合右肾肿瘤破裂,不完全除外肝肿瘤破裂。入院后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右肾肿瘤破裂出血。急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上腹部腹膜后有巨大血肿,20cm×16 cm×20 cm,右肾实质破裂。腹腔内有少量渗血,术中输血400ml,术后恢复好,切口Ⅰ期愈合。术后病理检查示: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现随访1.5年,身体健康。
作者:孙自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L-精氨酸预防大剂量顺铂急性肾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适合用大剂量顺铂(100mg/m2)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顺铂加精氨酸周期)和对照组(单用顺铂周期),两组形成自身对照(即1例患者的2个周期进行自身对照)。L-精氨酸的用法为1O g/(m2·d),在用顺铂的当天给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化疗后24 h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38例对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显效23例对(60.5%),有效12例对,总有效率92.1%(35/38)。加L-精氨酸周期化疗后的尿β2-MG值(x±s)明显低于不加精氨酸周期的尿β2-MG值(x±s),两者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O.005。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CR 3例,PR 12例,总有效率50%,疗效较好。结论:L-精氨酸可显著预防大剂量顺铂的急性肾毒性,而不影响顺铂的抗癌活性。
作者:王京芬;刘秀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从编辑学角度对医学论文的属性及写作要点进行讨论,介绍了提高投稿成功率的点滴见解,简述了《肿瘤防治杂志》编辑部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来稿内涵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防范措施。期望对初次写作医学科技论文的作者有所帮助。
作者:左文述;刘翠玲;钟伟;边莉;刘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的止吐效果。方法:对57例接受顺铂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剂盐酸格拉司琼和盐酸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组,采用交叉对比的方法,比较单剂盐酸格拉司琼和盐酸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联用的疗效。结果:单剂盐酸格拉司琼对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68.5%,盐酸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联用则为87.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盐酸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联用可显著改善顺铂引起的急性呕吐。
作者:史周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放射性食管炎临床放射治疗中常见,治疗上往往缺乏有效方法。1997年以来我们用硝苯地平联合思密达治疗60例放射性食管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食管癌、中央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男45例,女15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食管癌55例,中央型肺癌5例。
作者:丁涤非;吴霞;陈玉明;李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