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段食管癌联合切除的麻醉处理

潘灵辉;温文钊;钱卫;黄冰;黄宇;黎阳

关键词:食管癌/颈段, 外科治疗, 麻醉
摘要:食管或咽喉食管联合切除、食管重建术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根治性手术.手术涉及颈、胸、腹部,范围较大,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总结我院135例颈段食管联合切除和食管重建术的麻醉处理资料,报告如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六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观察,加做组化嗜银染色及免疫组化NSE、CgA、Keratin染色.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内分泌癌其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有区别.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不同的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张伟;陶可胜;王美清;雷复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扶正祛邪和疏肝理气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孟宪斌;张宁;罗晓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患者血清CA125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CA125与食管贲门癌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测定10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和73例健康成人血清CA125水平.结果:①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01);②食管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在肿瘤不同分段间或大体病理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与鳞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无关,接受根治术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接受剖胸探查术者,CA125阴性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切除率(94.6%)显著高于阳性患者(70.6%,P<0.02).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与食管贲门癌的生长浸润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较高的CA125水平提示肿瘤较大、浸润较深及分期较晚,且肿瘤可切除性明显降低,可为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刘联;邹雄;赵健;王善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癌nm23基因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mn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nm23-H1探针,原位杂交检测2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NM301)SP法检测131例胃癌及60例非胃癌胃粘膜nm23/NDPK表达.结果:原位杂交阳性率57.1%(12/21);免疫组化阳性率为87.8%(115/131),其中非转移组阳性率为97.1%(34/35),转移组阳性率84.4%(81/96),P<0.05.结论:胃癌nm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呈负相关,与PCNA分级呈正相关.

    作者:姜惠峰;姜颖君;吴荣;王振;孙桂青;丁守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矽肺伴恶性肿瘤误诊肺转移二例报告

    1 病例报告例1:男,50岁.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无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并活检示胃低分化腺癌,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小点状高密度影,分布均匀,诊断为胃癌并双肺转移,行FEPC方案化疗3个周期,化疗期间复查胸片仍无变化,重新询问病史,有矿山井下作业接尘史10年,考虑双肺病灶为矽肺结节表现.于1996年8月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术后3年仍健在.

    作者:陶德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妇科恶性肿瘤皮肤纹理类型分析

    我院1995~1997年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皮肤纹理学调查,以了解妇科恶性肿瘤与皮肤纹理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方法本组恶性肿瘤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皮肤纹理检查,对指纹、掌纹、脊纹总数和ATD角四项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电子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术后均经病理确诊.

    作者:吴继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康莱特加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晚期肺癌完全缓解一例报告

    作者:刘德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37例胃良性病变标本,42例胃癌标本行粘液化学染色,胃癌单克隆抗体MG7、ras癌基因蛋白p21、突变型抑癌基因蛋白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在粘液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可根据其形态分为两种类型(Ⅰ型和Ⅱ型).43例不典型增生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MG7抗原表达明显增强;p21蛋白阳性率39.4%,均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阳性率9.7%,均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发生发展过程中p21蛋白与p53蛋白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Ⅰ型不典型增生与膨胀型胃癌有关.Ⅱ型不典型增生与浸润型胃癌有关.

    作者:张建平;杨庆媛;刘晓玲;王艳;刘文君;闫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鼻咽癌二次放疗后21年软腭继发癌一例

    作者:刘增刚;田世禹;陈延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原发性食管腺癌4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45例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食管单纯腺癌32例,腺鳞癌1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53.1%和47.0%.结论:因食管腺癌粘膜下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有早期扩散和转移倾向,预后差,手术是其首选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胸段食管全切、食管胃端侧颈部吻合术为宜,同时应大限度的清除区域淋巴结.

    作者:张兴国;李道堂;张百江;张为迪;王国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聚金葡素联合铂类腔内灌注治疗癌性胸/腹水的疗效观察

    癌性胸/腹水为晚期癌症的严重并发症,常可加剧病情进展,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我院1992年5月~1995年10月采用顺铂(DDP)或卡铂胸/腹腔内灌注及1995年10月~1998年5月采用高聚金葡素+DDP或卡铂胸/腹腔内灌注治疗胸/腹水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明亚;莫谷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拉网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检测食管拉网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食管癌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30例食管拉网细胞标本及相应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进行检测.结果:30例食管拉网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3.3%(25/30),相应癌组织中阳性率为96.7%(29/30),14例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率为14.3%(2/14).拉网细胞和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与正常组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食管拉网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高于拉网细胞学癌细胞检出率(73.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食管拉网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结合细胞学检查将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杨瑞森;单春;魏树臻;邹德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围领式缝合的临床应用体会

    食管癌、贲门癌首选的治疗是外科手术.在食管重建方面手工缝合方法众多,虽然不断改进,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仍较高,约为3%~5%,胸内吻合口瘘的死亡率约50%左右,目前仍是胸外科医生颇感棘手问题.我院1993~1998年,用GF-I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加围领式缝合,已连续79例未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春燕;闫慎民;蒋加柱;李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新城疫病毒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杀伤作用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对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利用MTT方法检测NDV对人胃癌细胞株的杀伤性.结果:NDV作用后的人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活性比对照的细胞活性有显著下降(P<0.01),且NDV血凝效价值显著升高,表明NDV能杀死肿瘤细胞.结论:NDV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可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生物制剂.

    作者:李小军;尹致良;田伏洲;赵铁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西咪替丁提高胃肠癌区域淋巴细胞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运用西咪替丁(CIM)对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49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前者围手术期服用CIM,后者不用此药.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术.常规HE染色,取肿瘤边缘组织,每高倍视野下≥100个淋巴细胞称为反应明显,<100个淋巴细胞称为反应不明显.结果:镜下观察发现25例治疗组中17例(68%)出现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反应,24例对照组中有6例(25%)出现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反应(P<0.01).治疗组的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对照组中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与TNM分期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在Ⅲ、Ⅳ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IM拮抗肿瘤局部组织胺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淋巴细胞反应,可能是CIM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的机理之一.

    作者:王坤;杨国樑;袁宏银;李雁;白德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和nm23-H1基因蛋白在人食管癌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结合观察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45.1%,23/51),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P<0.01),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Ⅰ级66.7%(14/21),Ⅱ级34.8%(8/25),Ⅲ级14.3%(1/7);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关.nm23-H1的阳性率为60.8%(31/51),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癌的阳性率(18.8%,3/16)显著低于食管癌原发灶(P<0.01).p16与nm23-H1的表达无关.结论:p16蛋白在食管癌的低表达提示有频发性的p16基因失活,且与肿瘤分化有关.nm23-H1与食管癌的浸润,转移相关.p16和nm23-H1的失活在食管癌的形成及发展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作者:刘黎明;王万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胸中下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比较95例胸中下段食管癌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结果:右进胸的切除率为98.4%,左进胸为86.6%,总切除率为93.6%,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2%,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1%.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以做右胸、上腹切口为佳,胸下段食管癌行左胸切口,一层缝合法效果良好.

    作者:高宗礼;林擎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回顾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1997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外科10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7例成功切除肿瘤,3例因肿瘤广泛侵犯心脏周围组织仅作局部活检.1例术后第2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较为罕见,一旦诊断成立应尽快手术,其积极意义是确定无疑的.

    作者:陶宝华;周运乾;邱兆昆;刘捷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癌穿孔20例诊治体会

    胃癌穿孔是胃癌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1989年3月~1998年3月青岛胶州中心医院共收治胃癌穿孔20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耀明;宋广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主要恶性肿瘤对山东省居民寿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主要恶性肿瘤对山东省居民寿命的危害.方法:利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分析指标对山东省1990~1992年全死因调查中的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恶性肿瘤减寿年数(PYLL)及减寿率男性高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女性依次为胃癌、白血病和肝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及肺癌男性寿命损失量明显高于女性.肺癌和食管癌PYLL及减寿率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肺癌及胃癌是我省需要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

    作者:金世宽;张爱华;王士惠;周开学;李会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