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巨细胞瘤中 nm23 和 ras 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田英;廖瑛;贺丽萍;周秀田;龙石银

关键词:巨细胞瘤, 骨, 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 nm23 和 ras 基因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 GCT 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 S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nm23 和 ras 在 52 例 GCT (GCT 按 Jaffe 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21 例 nm23 表达阳性,阳性率 40.4%,7例 ras表达呈阳性,阳性率 13.5%.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nm23 和 ras 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9.2%、30.8%和23.1%、10.3%.nm23 过表达与 GCT 复发有高度相关性(P<0.05).而 ras基因表达无相关性.结论:nm23 和 ras 表达均与 GCT 病理分级无关.nm23 表达与肿瘤复发有关,而 ras 表达与复发未见相关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CF联合5-FU治疗恶性胸腹水32例疗效观察

    恶性胸腹水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控制,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1997年8月~1999年8月,我们应用醛氢叶酸(CF)联合5-FU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腹水,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忠卫;付爱芹;仲昭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 CYFRA21-1 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 3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4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 4周及 56例乳腺癌术后随访患者的血清 CYFRA21-1 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疾病无1例阳性;乳腺癌术前阳性率仅21%,但两者血清 CYFRA21-1 水平有明显差异;47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与术后 4周血清 CYFRA21-1 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5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 8例转移复发者中 6例阳性,无转移复发者均阴性,转移复发者血清 CYFRA21-1 水平较无转移复发者明显增高,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血清 CYFRA21-1 检测对乳腺癌特异性高,但对乳腺癌术前诊断价值不大,对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监测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鹏;韩炳生;梁永平;韩向群;朱红成;张文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体部伽玛刀照射正常脊髓所致放射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照射(SRT)对正常脊髓放射损伤的效应.方法:按不同剂量分3组照射新西兰家兔腰段脊髓:①高剂量组,总量 36 Gy/6次(6 Gy/次,隔日1次);②中剂量组,总量30 Gy/6次(5 Gy/次,隔日1次);③低剂量组,总量24 Gy/6次,(4 Gy/次,隔日1次).同时设3个相应常规分割组2.0 Gy/(次·d),5次/周,60Co治疗机照射,总量分别为 36,30,24 Gy.结果: SRT高剂量组 4个月时出现截瘫,其他2组及3个常规组均未出现.于 4个月、8个月解剖病理发现 SRT高、中低组分别出现脊髓重度变性、中度变性和轻度变性,而3个常规组未发现异常.结论:总剂量相同情况下,SRT对正常脊髓的放射损伤大于常规分割照射组.

    作者:于金明;孙新东;杨新华;陆海军;卢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T4期乳腺癌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 T4 期乳腺癌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的效果.方法:43例 T4 期乳腺癌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5-氟脲嘧啶、阿霉素联合药物经尺动脉插管和全身静脉化疗.结果:尺动脉插管化疗组与全身静脉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4%和47.6%;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33.3%,尺动脉插管化疗组毒副反应相对轻.结论:T4 期乳腺癌患者经尺动脉插管化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彬;成苏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重建的改进

    1997年3月~2000年5月,我们在传统胰腺空肠套入吻合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简易安全的吻合方式,治疗壶腹周围癌患者42例,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石学涛;李胜;张毅;程红梅;张鑫;程序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无模拟定位机乳腺癌60Co切线照射治疗计划的设计

    1 乳腺癌60Co切线照射理论依据由于胸壁的弯曲,为改善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必须加组织补偿.对60Co线或高能 X 线,为保护皮肤,一般用合适角度的楔形板作补偿(通过TPS来确定).如果不做组织补偿,由图1示,设MPD和MPD′分别位于两切线野中心轴00′和射野基底线AA′的中垂线,60Co γ线8 cm×15 cm在MPD和MPD′两点的百分深度剂量PDDMPD、PDDMPD′见表1,靶区剂量的给定位置是在 MPD 点或 MPD′点,60 Co γ线两点的肿瘤剂量相差,分别为30%和43.5%,因此必须加楔形板进行组织补偿.

    作者:孙晓东;贾星;赵红;马安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套管针在卵巢癌术后腹腔穿刺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1998年1~3月我科为19例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套管针穿刺给药腹腔灌注化疗,共34例次,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董玉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多发性脑膜瘤合并星形细胞瘤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因头痛2年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无力1个月入院.查体: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病理征阳性.头颅 CT平扫示左额及右顶大脑凸面有4 cm×3 cm×3 cm、2 cm×1 cm×1 cm 2个圆形高密度灶,均与脑膜相连,局部硬脑膜增厚.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左颞见5 cm×4 cm×4 cm 边界不清低密度影,中线结构右移.经手术切除治愈出院.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Ⅱ级,内皮细胞型脑膜瘤.

    作者:王玉明;王继仁;李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大肠癌 p53 抑癌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目的:探讨 p53 基因突变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 PCR-SSCP 技术检测 135 例大肠癌患者 p53 基因第5、6、7、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153 例大肠癌患者 p53 基因的突变率为54.07%,p53 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年龄均有关.结论:p53 基因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有明显的关系.检测 p53 基因突变既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方法,也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判定指标.

    作者:马恒;王磊;孙现军;胡德蓉;刘岩松;李永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后多脏器转移化疗完全缓解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以右乳腺癌根治术后7年,右胸部肿块4年于2000年3月24日入院.查体: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好,表浅淋巴结未及,右乳根治术后状态,原手术疤痕部位肿块15 cm×13 cm×6 cm,红肿,中间溃疡10 cm×9 cm×6 cm,有白色分泌物.

    作者:赵付芝;刘辉;胡德蓉;李宝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薏苡仁提取物治疗晚期肝癌26例临床疗效分析

    1997年5月~2000年8月,我们应用抗癌中药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何耿劲;邱少敏;张全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活检枪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济、实用、有效的早期诊断乳腺肿块的方法.方法:对56例乳腺肿块进行自动活检枪取材病理检查,结合手术后病理切片进行分析对照.结果:活检枪取材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16/16),对一般良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总的诊断符合率达98.2%(55/56).结论:活检枪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取材成功率高,正确诊断率高,尤其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更有价值.

    作者:张贵德;宋希江;李斌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爱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肝动脉化疗栓塞目前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1].本院自 1997年 10月以来采取中药制剂爱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取得较好疗效.现就随访达 1年以上的 67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葛信国;徐定满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nm23、p21ras、VEGF及E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nm23、p21ras癌基因、VEGF和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988~1995年在本院手术的乳腺癌患者8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 28 例.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合术后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m23、p21ras、VEGF、ER在乳腺癌阳性表达分别为77.9%、87.2%、86.0%、68.6%,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ER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临床分期Ⅰ~Ⅱ期高于Ⅲ~Ⅳ期(P<0.05).nm23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 nm23 阴性者,ER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 ER 阴性者,VEGF 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 VEGF 阳性者(P<0.05).p21ras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乳腺癌的nm23、p21ras、VEGF和E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nm23、ER阳性,VEGF阴性的乳腺癌预后较好.nm23及ER、VEGF可以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云飞;林进令;曾健;廖清华;凯依塔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不同月经周期行乳腺癌根治术对预后影响的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手术对预后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对月经周期进行不同分期(分别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及围排卵期和围月经期),并分别测定血清泌乳素、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了解其与3,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孕酮高者3,5年生存率均高;围排卵期手术者生存率高于围月经期.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月经不同时期血液性激素水平呈现不同的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因素.

    作者:孙靖中;戴勇;曾庆东;杨其峰;余之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腹膜后巨大恶性神经鞘膜瘤手术切除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5岁,因腹部包块4个月于1998年1月20日入院.患者自发现腹部症状以来,无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入院后查体,发现腹部脐下可见隆起包块,无腹壁静脉怒张,触诊可扪及直径约20 cm 的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不活动,可触及血管搏动,包块叩实,听诊有血管杂音.

    作者:李广收;王光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白血病患者心脏解剖结构的彩超改变及意义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对50例白血病患者的心脏改变进行了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了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耀;高冬梅;葛芙蓉;王景霞;张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 36 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 例良性乳腺病变,6 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6 例乳腺癌组织中,有 33 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 例癌旁组织中,有 2 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 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 1 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 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潘立峰;王立华;周宝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72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体会

    我院1998年5月~2000年3月共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72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祝爱峰;闫向远;吴希诗;任军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中心型肺癌临床观察

    我院1997年3月以来对21例中心型肺癌进行放疗配合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光玉;李囡;张德荣;刘东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