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春;刘昆强;孙春杰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相当[1],但目前食管癌仍然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而且术式逐渐向微创化发展.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改变了常规的手术入路,小切口术式虽然符合外科美容的效果,但临床却少有报道探讨该术式是否对患者的机体、长期生存率等存在影响.我们从临床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生存率等角度对比传统开胸术式与小切口术式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探讨小切口术式的推广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占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为术后予以肠内免疫营养疗法的观察组和行全素营养疗法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以及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营养干预后,观察组不仅营养状况指标而且微型营养评估法(M NA)、体重指数(BMI)、血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G)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予以肠内免疫营养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静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DOC)联合洛铂(LBP)组成的DL方案与单药DOC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2名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分别采用DL方案和DOC单药化疗.DL方案组患者61例,采用LBP 30 mg/m2,静滴,第1天,DOC75 mg/m2,静滴,第1天;DOC单药组患者71例,DOC 75 mg/m2,静滴,第1天.上述方案每21 d重复,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 DL方案组和DOC单药组的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9.5%(18/61)和67.2% (41/61)以及11.3% (8/71)和45.1% (32/71),LD方案组RR和DCR明显高于单药组(P <0.05);DL方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37个月,单药组PFS为3.1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可逆性骨髓抑制、乏力和脱发,其他毒性少见,DL方案组不良反应高于单药DOC组(P<0.05).结论 DOC联合LBP组成的DL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邬麟;王倩之;曹军;蒲兴祥;汪安兰;刘立宇;许彦;徐芳;李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金因肽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52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放射治疗+漱口液+金因肽口腔喷雾,对照组患者为放射治疗+漱口液.结果 急性口腔黏膜炎反应程度在放射治疗第5周、7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放射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贫血及体重下降>2.5 kg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时使用金因肽口腔喷雾,不仅可以降低急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反应级别,而且可以间接降低贫血发生及维持患者的体重,有利于放射治疗顺利进行及保证疗效.
作者:吴红革;程晶;于丹丹;陈胜;伍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威麦宁胶囊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威麦宁胶囊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完全缓解率(CR)和总有效率(ORR)分别为16.6%和77.8%;对照组患者化疗结束后1个月,完全缓解率(CR)和总有效率(ORR)分别为13.8%和72.2%.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降低.结论 威麦宁胶囊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减轻了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提高了中晚期肺癌的化疗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猛;高众;杨秋吉;钱永;李迪;谭桂芳;张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6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6例患者,肿瘤全切55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病理检查,垂体瘤38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12例;术后32例发生尿崩,18例出现低钠血症,3例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54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术前视力下降45例,术后视力恢复好转38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肿瘤残留11例,术后行γ刀放疗6例,肿瘤复发3例,1例鞍区并发眶内脑膜瘤.结论 在经翼点入路行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和局部显微解剖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保证.
作者:许春旺;雷霞;钟浩;鲁福元;尤启昶;赵涛;王玉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6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者(新辅助放化疗组)62例,直接进行手术切除者(单纯手术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根治切除率、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新辅助放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61.3%,新辅助放化疗组手术根治切除率为87.1%,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67.2%,P<0.05);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56.5%,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的62.5%和31.3%(P<0.05);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可提高手术根治切除率和生存率,安全性好.
作者:吕德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与重建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的21例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Johner-Wruh评分结果和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Johner-Wruh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周、4周的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4周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效果相对更佳,且患者的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的高表达也为其重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作者:孔德群;朱剑;叶峥;朱志军;孙思鑫;朱宁;刘宏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88例T1期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并进行Kirwan分级,观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肛门括约肌功能和5年生存率.结果 88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8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4.3年,其中随访5年以上者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3.4%),吻合口狭窄4例(4.5%),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1.1%).随术后评估时间的延长,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改善,Kirwan分级水平不断减低;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5年生存率为75.0%.结论 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超低位直肠癌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术后根治效果良好,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满意.
作者:胡廷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甲状腺癌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中年人,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生长缓慢,其又分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癌(FTC)[1].近年来研究发现,在DTC中,存在着RET/PTC、P21-RAS和BRAF蛋白,与DTC的发生、发展有着特定的联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RET/PTC、P21-RAS和BRAF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分类及临床价值之间的关系.
作者:郝智;崔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与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1例)采用复方苦参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43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1个疗程为14 d,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分别为43.9%和32.6%(P=0.034),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41.5%和30.2% (P =0.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2.4%和2.3% (P=0.124),KPS评分有效率分别为65.9%和32.6%(P=0.012).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神经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随访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7.1%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结论 复方苦参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预后改善.
作者:周景祥;何培生;马亚玲;周小平;何东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41例乳腺病变者进行回顾分析,9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4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灶的特征.结果 研究组检出钙化灶78例,检出率为84.8%,对照组检出钙化灶3例,检出率为6.1%,研究组Ⅱ~Ⅴ型钙化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密集细颗粒型、密集混合型及稀疏细颗粒型钙化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颗粒型钙化灶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94.2%,敏感度为98.3%,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结论 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患者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检出率高,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有效诊断措施推广,以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胡晓春;刘昆强;孙春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SP方案)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方案(F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SP组)患者25例,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替吉奥4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 ~ 14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FP组)患者25例,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顺铂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800 mg/(m2·d)静脉滴注24 h,第1~5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SP组患者总有效率(RR)为56.0%,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 13例;FP组患者RR为48.0%,其中CR1例,PR 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CBR)为84.0%,优于FP组患者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及口腔黏膜炎为主.其中FP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显著高于SP组.而SP组出现了较高的腹泻发生率,与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慎晓明;练炼;陶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化疗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我们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5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并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的5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包括术后复发或首诊时即有远处转移,至少有一处可测量病灶,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所有患者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均正常,无化疗禁忌证.PS评分为0~1分,按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均为Ⅳ期.
作者:章阳;肖天林;刘晓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螺旋CT分期和手术预后评价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胆囊癌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相关手术与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经过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17例表现为胆囊肿块边界不清晰,21例表现为胆囊壁向腔内突出.侵犯肝脏30例,侵犯十二指肠22例,侵犯结肠5例,侵犯胆管18例.根据螺旋CT分期,Ⅰ期16例,Ⅱ期15例,Ⅲ期6例,Ⅳ8例.通过CT分期与手术结果比较发现,只有3例患者因为侵犯十二指肠只进行了细胞穿刺学检查.结论 螺旋CT能清晰显示原发性胆囊癌的形态学分型与对邻近器官侵犯,为胆囊癌术前分期提供重要信息,并以此可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自华;郭平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显微技术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5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全部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影像学诊断和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在诊断率上的差异性.结果 MRI诊断椎管内肿瘤和手术病理学总的符合率为84.7%,在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脂肪瘤、蛛网膜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在胶质瘤、室管膜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在星型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75.0%,恶性淋巴瘤符合率为66.7%,肠源性囊肿符合率为80.0%,转移瘤符合率为50.0%.结论 MRI在椎管内治疗的影像学特点有差异性,在临床上可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李家伟;韩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63例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宫颈病灶进行检查,并通过弹性分级,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另选20例无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健康自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内容与健康对照组不同,且术后病理结果与弹性分级相对照,以弹性分级≥4级诊断为宫颈癌,CA组的病灶弹性分级正确诊断34例(94.4%),CIN组病灶弹性分级正确诊断20例(74.1%),两组间的弹性分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P<0.05).而CIN组弹性分级1~3级检出率较CA组高,但CA组弹性分级4~5级检出率比CIN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准确度为85.7%.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屈振吉;尚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局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间,入选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奥利沙铂联合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患者根治术中局部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1000 mg,术后化疗方案同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24个月内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近(23.1%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局部复发率(2.6%)和远处转移率(2.6%)均低于对照组(17.1%和8.6%),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内分别死亡5例(12.8%)和8例(22.9%),两组患者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2±5.7)%和(83.7±6.8)%,死亡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3±2.9)个月和(16.7±3.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区域性缓释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黄喆;刘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和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基因(PTE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大肠癌组织中,NF-κB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 59例大肠癌组织中NF-κBp65和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26/59)和37.3% (22/59).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肠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F-κBp65核表达与肠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侵袭程度、性别、年龄的大肠癌组织中,NF-κBp65核表达与PTE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p65的激活与PTEN基因缺失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演变.
作者:陈玲;叶韵斌;陈燕坪;朱伟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肿瘤诊断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80例,入院后均行CT灌注扫描和颅脑MRI扫描.结果 CT表现多为圆形、类圆形,实质块影多,肿瘤区与健侧对称脑组织区的脑血流量图(CBF)、脑血容量图(CBV)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MT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时脑肿瘤组织在灌注伪彩功能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MRI多表现为发散与弥漫性高信号.结论 CT和MRI在颅脑肿瘤的诊断应用均有较好效果,其中CT灌注扫描技术能提供更加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指标,可成为颅脑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毓;张婷;胡世颉;胡学安;王冰;曹宝萍;李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