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革;程晶;于丹丹;陈胜;伍钢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征象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R、PR和HER-2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超声表现:36例表现为肿块有边缘毛刺,34例表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30例表现为肿块伴微钙化,血流丰富者31例.免疫分析:ER阳性率为56.7%,PR阳性率为75.0%,HER-2过表达率为30.0%.边缘毛刺征组和后方声衰减组的ER阳性率表达都明显增加(P<0.05),微钙化组的HER-2过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乳腺癌中,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的表达情况,钙化征象可反映HER-2的表达情况.
作者:宋小川;谢小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为其常用治疗手段[1].但是,化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影响到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211例肺癌化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400例,根据病床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89例,男108例,女81例;年龄48 ~ 73岁,平均(55.18 ±6.27)岁;鳞癌38例,腺癌90例,小细胞癌61例.观察组患者211例,男121例,女90例;年龄47~75岁,平均(55.32±6.38)岁;鳞癌42例,腺癌99例,小细胞癌70例.
作者:韩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威麦宁胶囊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威麦宁胶囊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完全缓解率(CR)和总有效率(ORR)分别为16.6%和77.8%;对照组患者化疗结束后1个月,完全缓解率(CR)和总有效率(ORR)分别为13.8%和72.2%.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降低.结论 威麦宁胶囊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减轻了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提高了中晚期肺癌的化疗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猛;高众;杨秋吉;钱永;李迪;谭桂芳;张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6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6例患者,肿瘤全切55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病理检查,垂体瘤38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12例;术后32例发生尿崩,18例出现低钠血症,3例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54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术前视力下降45例,术后视力恢复好转38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肿瘤残留11例,术后行γ刀放疗6例,肿瘤复发3例,1例鞍区并发眶内脑膜瘤.结论 在经翼点入路行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和局部显微解剖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保证.
作者:许春旺;雷霞;钟浩;鲁福元;尤启昶;赵涛;王玉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与重建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的21例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Johner-Wruh评分结果和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Johner-Wruh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周、4周的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4周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效果相对更佳,且患者的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的高表达也为其重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作者:孔德群;朱剑;叶峥;朱志军;孙思鑫;朱宁;刘宏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相当[1],但目前食管癌仍然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而且术式逐渐向微创化发展.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改变了常规的手术入路,小切口术式虽然符合外科美容的效果,但临床却少有报道探讨该术式是否对患者的机体、长期生存率等存在影响.我们从临床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生存率等角度对比传统开胸术式与小切口术式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探讨小切口术式的推广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占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性手术因具有微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胃肠肿瘤外科的发展方向[1-2];然而,由于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技术难度大,因而限制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广泛开展,目前主要适应证仍为早期胃癌[3].对此,我们探讨了将腹腔镜与小切口联合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63例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宫颈病灶进行检查,并通过弹性分级,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另选20例无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健康自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内容与健康对照组不同,且术后病理结果与弹性分级相对照,以弹性分级≥4级诊断为宫颈癌,CA组的病灶弹性分级正确诊断34例(94.4%),CIN组病灶弹性分级正确诊断20例(74.1%),两组间的弹性分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P<0.05).而CIN组弹性分级1~3级检出率较CA组高,但CA组弹性分级4~5级检出率比CIN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准确度为85.7%.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屈振吉;尚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41例乳腺病变者进行回顾分析,9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4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灶的特征.结果 研究组检出钙化灶78例,检出率为84.8%,对照组检出钙化灶3例,检出率为6.1%,研究组Ⅱ~Ⅴ型钙化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密集细颗粒型、密集混合型及稀疏细颗粒型钙化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颗粒型钙化灶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94.2%,敏感度为98.3%,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结论 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患者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检出率高,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有效诊断措施推广,以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胡晓春;刘昆强;孙春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5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均采用根治手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对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患者存活130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13.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大小、局部复发、输血、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与直肠癌的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输血、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比较差,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局部复发、输血、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应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治疗.
作者:高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观察结果并组织活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活检.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出早期胃癌12例,检出率为13.3%,检测出萎缩和(或)肠化28例,不典型增生22例,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55.6%.对照组患者检测出早期胃癌5例,检出率为5.6%,检测出萎缩和(或)肠化18例,不典型增生13例,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且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琪毅;姜仕柱;李素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调节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配合中药治疗化疗无效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采用DC-CIK配合中药治疗化疗无效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0例,观察评价其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作用.结果 120例患者中,临床有效率为12.5%,疾病控制率为69.2%.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因子配合中药治疗化疗无效的晚期恶性肿瘤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玉田;赵向阳;张玉斌;汤凯;蒋英华;张凤志;齐欣;张景旭;李德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甲状腺癌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中年人,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生长缓慢,其又分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癌(FTC)[1].近年来研究发现,在DTC中,存在着RET/PTC、P21-RAS和BRAF蛋白,与DTC的发生、发展有着特定的联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RET/PTC、P21-RAS和BRAF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分类及临床价值之间的关系.
作者:郝智;崔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和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基因(PTE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大肠癌组织中,NF-κB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 59例大肠癌组织中NF-κBp65和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26/59)和37.3% (22/59).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肠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F-κBp65核表达与肠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侵袭程度、性别、年龄的大肠癌组织中,NF-κBp65核表达与PTE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p65的激活与PTEN基因缺失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演变.
作者:陈玲;叶韵斌;陈燕坪;朱伟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6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者(新辅助放化疗组)62例,直接进行手术切除者(单纯手术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根治切除率、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新辅助放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61.3%,新辅助放化疗组手术根治切除率为87.1%,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67.2%,P<0.05);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56.5%,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的62.5%和31.3%(P<0.05);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可提高手术根治切除率和生存率,安全性好.
作者:吕德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化疗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我们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5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并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的5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包括术后复发或首诊时即有远处转移,至少有一处可测量病灶,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所有患者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均正常,无化疗禁忌证.PS评分为0~1分,按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均为Ⅳ期.
作者:章阳;肖天林;刘晓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继发颈部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喉癌患者15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对并发症与随访预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生存率为96.7%.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有5例为继发颈部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先期气管切开、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和术前术后放射治疗能影响喉癌术后继发颈部出血(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T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应用于喉癌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容易导致术后继发颈部出血,多与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T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为此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
作者:郑茜玲;刘涛;赵玉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盐酸尼卡地平治疗颅脑肿瘤术后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颅脑肿瘤术后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30例,均给予盐酸尼卡地平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给予3.0 μg/(kg·min)治疗,高剂量组为6.0 μg/(kg·min)治疗,观察疗效,比较两种剂量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后,高剂量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心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低剂量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剂量组不良反应率(26.7%)明显高于低剂量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肿瘤手术后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可应用盐酸尼卡地平治疗,能快速有效降低血压,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雪芹;温淑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DOC)联合洛铂(LBP)组成的DL方案与单药DOC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2名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分别采用DL方案和DOC单药化疗.DL方案组患者61例,采用LBP 30 mg/m2,静滴,第1天,DOC75 mg/m2,静滴,第1天;DOC单药组患者71例,DOC 75 mg/m2,静滴,第1天.上述方案每21 d重复,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 DL方案组和DOC单药组的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9.5%(18/61)和67.2% (41/61)以及11.3% (8/71)和45.1% (32/71),LD方案组RR和DCR明显高于单药组(P <0.05);DL方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37个月,单药组PFS为3.1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可逆性骨髓抑制、乏力和脱发,其他毒性少见,DL方案组不良反应高于单药DOC组(P<0.05).结论 DOC联合LBP组成的DL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邬麟;王倩之;曹军;蒲兴祥;汪安兰;刘立宇;许彦;徐芳;李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显微技术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5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全部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影像学诊断和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在诊断率上的差异性.结果 MRI诊断椎管内肿瘤和手术病理学总的符合率为84.7%,在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脂肪瘤、蛛网膜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在胶质瘤、室管膜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在星型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75.0%,恶性淋巴瘤符合率为66.7%,肠源性囊肿符合率为80.0%,转移瘤符合率为50.0%.结论 MRI在椎管内治疗的影像学特点有差异性,在临床上可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李家伟;韩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