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川;谢小军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皮疹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且可以耐受,可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锋;王鹏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K2β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5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食管癌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芯片中CK2β的表达水平.结果 CK2β在食管癌组织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细胞浆均有表达,呈黄色或棕褐色颗粒状分布.其中,58例食管癌组织有3例(5.2%)阴性,2例(3.5%)弱阳性,6例(10.3%)中阳性,47例(81.0%)强阳性;CK2β在食管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多呈阴性表达,仅有3例(5.2%)呈弱阳性.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蛋白激酶CK2β在食管癌组织中呈明显高阳性表达,可以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意义.
作者:韩立波;孙冬梅;丰立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41例乳腺病变者进行回顾分析,9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4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灶的特征.结果 研究组检出钙化灶78例,检出率为84.8%,对照组检出钙化灶3例,检出率为6.1%,研究组Ⅱ~Ⅴ型钙化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密集细颗粒型、密集混合型及稀疏细颗粒型钙化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颗粒型钙化灶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94.2%,敏感度为98.3%,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结论 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患者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检出率高,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有效诊断措施推广,以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胡晓春;刘昆强;孙春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肿瘤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40例肿瘤患儿的71名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名家属未接受护理指导,观察组40名家属接受护理指导,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儿家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
作者:李莉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5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均采用根治手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对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患者存活130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13.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大小、局部复发、输血、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与直肠癌的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输血、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比较差,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局部复发、输血、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应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治疗.
作者:高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性手术因具有微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胃肠肿瘤外科的发展方向[1-2];然而,由于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技术难度大,因而限制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广泛开展,目前主要适应证仍为早期胃癌[3].对此,我们探讨了将腹腔镜与小切口联合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与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1例)采用复方苦参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43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1个疗程为14 d,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分别为43.9%和32.6%(P=0.034),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41.5%和30.2% (P =0.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2.4%和2.3% (P=0.124),KPS评分有效率分别为65.9%和32.6%(P=0.012).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神经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随访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7.1%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结论 复方苦参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预后改善.
作者:周景祥;何培生;马亚玲;周小平;何东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63例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宫颈病灶进行检查,并通过弹性分级,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另选20例无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健康自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内容与健康对照组不同,且术后病理结果与弹性分级相对照,以弹性分级≥4级诊断为宫颈癌,CA组的病灶弹性分级正确诊断34例(94.4%),CIN组病灶弹性分级正确诊断20例(74.1%),两组间的弹性分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P<0.05).而CIN组弹性分级1~3级检出率较CA组高,但CA组弹性分级4~5级检出率比CIN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准确度为85.7%.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屈振吉;尚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为其常用治疗手段[1].但是,化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影响到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211例肺癌化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400例,根据病床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89例,男108例,女81例;年龄48 ~ 73岁,平均(55.18 ±6.27)岁;鳞癌38例,腺癌90例,小细胞癌61例.观察组患者211例,男121例,女90例;年龄47~75岁,平均(55.32±6.38)岁;鳞癌42例,腺癌99例,小细胞癌70例.
作者:韩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螺旋CT分期和手术预后评价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胆囊癌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相关手术与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经过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17例表现为胆囊肿块边界不清晰,21例表现为胆囊壁向腔内突出.侵犯肝脏30例,侵犯十二指肠22例,侵犯结肠5例,侵犯胆管18例.根据螺旋CT分期,Ⅰ期16例,Ⅱ期15例,Ⅲ期6例,Ⅳ8例.通过CT分期与手术结果比较发现,只有3例患者因为侵犯十二指肠只进行了细胞穿刺学检查.结论 螺旋CT能清晰显示原发性胆囊癌的形态学分型与对邻近器官侵犯,为胆囊癌术前分期提供重要信息,并以此可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自华;郭平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观察结果并组织活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活检.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出早期胃癌12例,检出率为13.3%,检测出萎缩和(或)肠化28例,不典型增生22例,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55.6%.对照组患者检测出早期胃癌5例,检出率为5.6%,检测出萎缩和(或)肠化18例,不典型增生13例,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且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琪毅;姜仕柱;李素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肿瘤诊断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80例,入院后均行CT灌注扫描和颅脑MRI扫描.结果 CT表现多为圆形、类圆形,实质块影多,肿瘤区与健侧对称脑组织区的脑血流量图(CBF)、脑血容量图(CBV)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MT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时脑肿瘤组织在灌注伪彩功能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MRI多表现为发散与弥漫性高信号.结论 CT和MRI在颅脑肿瘤的诊断应用均有较好效果,其中CT灌注扫描技术能提供更加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指标,可成为颅脑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毓;张婷;胡世颉;胡学安;王冰;曹宝萍;李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子宫肌瘤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育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8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采用子宫肌瘤改良根治术与传统康复护理,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社交功能、躯体角色限制和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临床路径的康复护理在子宫肌瘤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医疗成本,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生育功能的恢复.
作者:曹静;陈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与重建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的21例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Johner-Wruh评分结果和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Johner-Wruh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周、4周的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4周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在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中的修复效果相对更佳,且患者的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的高表达也为其重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作者:孔德群;朱剑;叶峥;朱志军;孙思鑫;朱宁;刘宏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SP方案)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方案(F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SP组)患者25例,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替吉奥4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 ~ 14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FP组)患者25例,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顺铂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800 mg/(m2·d)静脉滴注24 h,第1~5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SP组患者总有效率(RR)为56.0%,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 13例;FP组患者RR为48.0%,其中CR1例,PR 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CBR)为84.0%,优于FP组患者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及口腔黏膜炎为主.其中FP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显著高于SP组.而SP组出现了较高的腹泻发生率,与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慎晓明;练炼;陶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甲状腺癌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中年人,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生长缓慢,其又分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癌(FTC)[1].近年来研究发现,在DTC中,存在着RET/PTC、P21-RAS和BRAF蛋白,与DTC的发生、发展有着特定的联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RET/PTC、P21-RAS和BRAF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分类及临床价值之间的关系.
作者:郝智;崔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下咽鳞状细胞癌(HSCC)和下咽乳头状瘤及正常下咽黏膜中△Np63和TAp63蛋白的表达及其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5例下咽乳头状瘤及8例下咽正常黏膜组织中△Np63和TA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 △Np63蛋白在下咽正常黏膜、乳头状瘤及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数为(21.6±12.5)%,(43.6±10.2)%和(75.3±24.5)%,其阳性细胞百分数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但阳性细胞百分数的高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2)TAp63蛋白在下咽正常黏膜、乳头状瘤及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5±10.2)%,(13.6±5.2)%和(6.7±5.2)%,其阳性细胞百分数越低,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但阳性细胞百分数的高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结论 p63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阶段,△Np63的过度表达及TAp63的表达下调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形成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并与下咽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林树春;林国经;黄建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显微技术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5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全部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影像学诊断和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在诊断率上的差异性.结果 MRI诊断椎管内肿瘤和手术病理学总的符合率为84.7%,在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脂肪瘤、蛛网膜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在胶质瘤、室管膜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在星型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75.0%,恶性淋巴瘤符合率为66.7%,肠源性囊肿符合率为80.0%,转移瘤符合率为50.0%.结论 MRI在椎管内治疗的影像学特点有差异性,在临床上可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李家伟;韩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相当[1],但目前食管癌仍然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而且术式逐渐向微创化发展.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改变了常规的手术入路,小切口术式虽然符合外科美容的效果,但临床却少有报道探讨该术式是否对患者的机体、长期生存率等存在影响.我们从临床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生存率等角度对比传统开胸术式与小切口术式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探讨小切口术式的推广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占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化疗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我们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5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并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的5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包括术后复发或首诊时即有远处转移,至少有一处可测量病灶,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所有患者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均正常,无化疗禁忌证.PS评分为0~1分,按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均为Ⅳ期.
作者:章阳;肖天林;刘晓洪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