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益气清热养阴中药复方对肺癌晚期恶病质小鼠的影响.方法:SPF级C57 BL/6小鼠60只,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在成功建立Lewis肺癌胸膜转移恶病质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益气清热养阴中药复方组、消炎痛组和顺铂组各12只,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体质量、饲料消耗情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给药8d后,益气清热养阴中药复方组小鼠血清CEA、NSE、ProGRP水平,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及肿瘤组织TNF-R1表达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血清TNF-α、IL-6含量及肿瘤组织TNF-α、TNF-R2表达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益气清热养阴中药复方对肺癌晚期恶病质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水平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李斌;李艳肖;潘红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考察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对Aβ1-42.2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Aβ1-42.制备的A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银杏达莫2、4、6 mL/kg+丁苯酞40 mg/kg组,并设假手术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给药30 d.结果:假手术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迟缓,进食量少,体质量增长不明显,各给药组大鼠的状态介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OH·和胆碱酯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银杏达莫+丁苯酞可显著降低AD大鼠逃避潜伏期,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脑组织OH·和胆碱酯酶活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海马组织tau表达明显升高,AKT和BNDF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银杏达莫+丁苯酞组tau表达明显降低,AKT和BND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可显著改善AD的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脑组织OH·和胆碱酯酶活性及调节脑内tau、AKT和BNDF的表达有关.
作者:齐凡星;胡莹;李志安;刘露;张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新藤黄酸(0.00、0.63、1.25、2.50、5.00、10.00 mg/L)作用于HeLa细胞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和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RT-PCR、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NF-κB及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新藤黄酸作用HeLa细胞72 h后,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升高;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减少;BCL-2、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随新藤黄酸浓度升高而降低;BAX、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随新藤黄酸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新藤黄酸在一定范围内能以剂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抑制其迁移.
作者:石玉荣;杨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侵袭迁移及Wnt/β-连接素(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3种常见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及MKN-45)至对数生长期,采用终浓度0、20、50、100、200μmol/L汉黄芩素处理24、48、72、96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各浓度汉黄芩素作用24、48 h后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及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浓度汉黄芩素作用48 h后SGC790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及下游靶分子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蛋白水平.结果:汉黄芩素在20 ~ 200 μmol/L范围内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GC7901、BGC-823及MKN-45细胞增殖.与汉黄芩素0μmol/L组比较,各浓度汉黄芩素作用24、48 h后SGC7901细胞凋亡率均升高,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均降低(P<0.05);除汉黄芩素20 μmol/L组的β-catenin水平外,其余浓度SGC7901细胞β-catenin、C-myc及Cyclin D1蛋白水平均低于0μmol/L(P <0.05),其作用呈量-效关系.结论:汉黄芩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凋亡和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汪晓辉;卫莹芳;程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加味茵陈四逆汤对肝纤维化小鼠Smad7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加味茵陈四逆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30% CCl4(1.5 mg/kg,溶解于橄榄油)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药物灌胃处理.用药14 d后,计算肝脏指数;试剂盒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各组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RT-qPCR法检测肝组织Smad7、Collagen Ⅰ、CollagenⅢmRNA表达.结果:(1)加味茵陈四逆汤中、低剂量组肝脏指数和HA、LN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2)加味茵陈四逆汤各剂量组肝纤维化较模型组减轻(P<0.05);(3)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Collagen Ⅰ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除加味茵陈四逆汤高剂量组外,各给药组Smad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除加味茵陈四逆汤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Collagen Ⅲ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茵陈四逆汤可上调肝纤维化小鼠Smad7表达,抑制Collagen Ⅰ、CollagenⅢ表达,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洁;邱建利;许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在分子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人参的活性分子并与20种缺血性关键靶点对接,通过Cytoscape 3.1.1软件构建多成分-蛋白靶点网络模型,同时将人参中的Rb2和20(R)-人参皂苷Rg2两个活性分子与脑缺血的关键蛋白VEGF和Caspase-3进行模式结合分析.结果:经过分子对接发现,与5个及5个以上的蛋白靶点有良好结合活性的人参活性分子31个,其中与10个及10个以上的蛋白靶点有良好结合活性的分子只有4个.人参中的Rb2和20(R)-人参皂苷Rg2这两个活性分子分别与VEGF和Caspase-3靶点有很强烈的结合性,对接得分均大于7.0.结论:分子对接技术被运用于虚拟筛选人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物质具有实际意义,为今后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复方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桂珠;吴纯伟;林捷欣;陈超;王淑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锦南复方对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锦南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抗氧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法测肝组织中GLUT-4、IRS-1的表达水平.结果:锦南复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丙二醛(MDA)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上调肝糖原含量及肝组织GLUT-4、I RS-1的表达水平,有效改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结论:锦南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调脂作用显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中GLUT-4、IRS-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尹忞强;沈彦君;时行;刘航恒;王年鹤;孙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芍多糖的抗糖尿病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的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格列本脲(25 mg/kg)阳性对照组及白芍多糖低(50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给药28d后检测白芍多糖对糖尿病大鼠体质量、糖耐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白芍多糖可增加糖尿病大鼠模型体质量,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FBG,提高FINS及ISI并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模型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GSH-Px、SOD及CAT活性.结论:白芍多糖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宁;李肇进;张博;邵雷;梁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考察淫羊藿苷对RANKL+ M-CSF诱导脐带血单核细胞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孕妇脐带血,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连续培养14 d.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fos与NFATcl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CD44与FN蛋白表达.结果:培养14 d,各组镜下可见细胞贴壁生长,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细胞可见大量单个长梭或类圆形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体积增大.细胞作TRAP染色,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显示大量TRAP阳性细胞.模型组存在大量TRAP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各组TRAP阳性细胞逐渐减少(P<0.05);空白对照组骨片上的破骨细胞和吸收陷窝较少见,模型组骨片显示大量的破骨细胞和大面积的吸收陷窝,且凹陷数目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各组骨片显示破骨细胞和典型的吸收陷窝显著减少(P<0.05).空白对照组无c-fos与NFATcl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各组c-fos、NFATcl、CD44、F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淫羊藿苷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其机理与抑制c-fos、NFATcl等转录因子的表达有关,且与CD44、FN的表达相关.
作者:何俊洲;赵骞;效伟;宁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猫爪草总皂苷对H22实体瘤的增殖及其自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及猫爪草总皂苷低、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小鼠腋下注射H22细胞株建立实体瘤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3 w.末次给药后记录瘤质量指数和胸腺、脾脏、肝脏、肾脏脏器系数、HE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凋亡基因BAX、BCL-2和自噬相关基因Atg5、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猫爪草总皂苷可显著降低H22实体瘤质量系数,抑瘤率达38.6%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能显著促进BAX mRNA的表达,抑制BCL-2 mRNA的表达;并能上调Atg5、Beclin1 mRNA的表达.结论:猫爪草总皂苷可以抑制H22肝肿瘤的增殖,其机制与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活动有关.
作者:陈松海;陈奇;刘秋琼;林秋晓;谭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长梗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梗南五味子藤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ongipedunin D(1)、renchangianin A(2)、renchangianin B(3)、meso-di-hydroguaiaretic acid (4)、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5)、(-)-棓儿茶素(6)、(+)-儿茶素(7).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耀杰;高石曼;张本刚;刘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宾川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1 H-NMR、13C-NMR等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3,4-四氢-1,4,8-三羟基-6-甲氧基酮(Ⅰ)、红白金花内酯(Ⅱ)、1-O-β-D-吡喃葡萄糖-1,2,3,4-四氢-4,8-二羟基-6-甲氧基酮(Ⅲ)、山楂酸(Ⅳ)、1-羟基-3,7-二甲氧基酮(Ⅴ)、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Ⅵ)、1,7-二羟基-3,4,8-三甲氧基酮(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兆云;王莹;郭云胶;李龙星;肖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乔松松塔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1)、7α,13-二羟基-罗汉松-8,11,13-三烯-18-酸(2)、7,12,13,15-四羟基-松香-8(14)-烯-18-酸(3)、7β,15-二羟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4)、18-降松香-8,11,13-三烯-4,7,15-三醇(5)、15-羟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6)、7α-羟基-15-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7),7α-羟基罗汉松烯-8(14)-烯-13-酮-18-酸(8)、齐墩果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7α,13-二羟基-罗汉松-8,11,13-三烯-18-酸,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玉美;罗建蓉;何文姬;杨四文;刘光明;张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旋覆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旋覆花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vangustin(1)、1-乙酰氧基大花旋覆花内酯(2)、1β-羟基-土木香内酯(3)、银胶菊素(4)、11,13-dihydroinuchinenolide B(5)、britanlin A (6)、vomifoliol(7)、17-hydroxy-16α-ent-kauran-19-oic acid(8)、12-hydroxygeranylgeraniol(9)、二氢槲皮素(10)、山柰酚(11)、槲皮素(12)、二氢松柏醇(13)、fareanol (14).结论:其中,化合物5、6、9、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丁林芬;王扣;王海垠;涂文超;邓振涛;周月;宋流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GC-MS法分析苗药黑龙骨地上茎的挥发性成分.方法:以黑龙骨地上茎的95%乙醇提取物及其干燥粉末作为分析材料进行GC-MS法测定,结合Nist2005和Wiley275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采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黑龙骨地上茎的醇提物及其粉末中分别分离鉴定出26个和39个化合物,共计62个化合物(相同化合物3个),其中有41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含14个醛、3个酮、6个酸、8个酯、2个醇、8个烷烃类化合物),7个芳香族类化合物,6个萜类化合物,8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含1个环烯、6个杂环和1个甾醇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己醛(22.90%)、3-氧代乌苏-12-烯-24-甲酸甲酯(16.80%)、5-羟甲基-2-糠醛(10.80%)、棕榈酸(9.20%)、2-正戊基呋喃(8.01%)、β-香树脂醇(7.86%)等.结论:黑龙骨地上茎经乙醇提取后可以检测到分子量相对较大的化合物,而其粉末经固相微萃取可以检测到分子量相对小的挥发性化合物,采用不同处理后的供试样品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黑龙骨地上茎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作者:沈寿茂;黄明进;赵致;潘卫东;罗春丽;王诗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桃金娘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药材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所得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运用MTT法评价部分化合物对黑色素瘤SK-MEI-110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桃金娘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1)、3β,23-二羟基齐墩果烷-18-烯-28-酸(2)、羽扇豆醇(3)、白桦脂醇(4)、白桦脂酸(5)、无羁萜(6)、β-谷甾醇(7)、ther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yl)-3-methoxy-propanol(8)、evafolin B(9)、β-hydroxypropiovanillone(10)、8,8'-bis-(dihydroconiferyl)-diferuloylate(11)、没食子酸(12)、没食子酸甲酯(13).结论:化合物1、2、8 ~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一定的抗黑色素瘤活性.
作者:蔡云婷;耿华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雪山杜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雪山杜鹃的药用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雪山杜鹃叶挥发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鉴定.结果:从雪山杜鹃叶中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51%.雪山杜鹃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芳樟醇10.66%、白菖烯4.35%、epimanoyl oxide 3.85%、α-松油醇3.46%、α-杜松醇3.27%.结论:本实验采用GC-MS分析方法对雪山杜鹃叶挥发油进行分析,可为合理开发利用雪山杜鹃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肖;周绪正;朱阵;文豪;张吉丽;张继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蒙古苍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蒙古苍耳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苍耳全草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原儿茶醛(3)、咖啡酸甲酯(4)、香草酸(5)、对羟基苯甲酸(6)、咖啡酸乙酯(7)、绿原酸(8)、咖啡酸(9)、3,4-二咖啡酰奎宁酸(10).结论:其中,化合物1~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付小梅;刘德鸿;孙艳朝;刘婧;裴建国;吴志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荔枝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Butly-650C、Toyopearl WH-40F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荔枝皮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新鲜荔枝皮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柯伊利叶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manghaslin(4)、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5)、(+)没食子儿茶素(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cinnamtannin B-1(8)、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9)、(+)-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 (10)、香草酸(11)、3,4,3',4'-四羟基联苯(12)、它乔糖苷(13)、异它乔糖(14).结论:其中,化合物1~7、9~ 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关小丽;黄永林;王亚凤;李典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心叶紫金牛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心叶紫金牛根茎中分离纯化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金牛素E(1)、岩白菜素(2)、11-O-(4'-O-甲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3)、汉黄芩素(4)、木栓酮(5)、4-甲氧基-3,5-二羟基苯甲酸(6)、咖啡酸(7)、棕榈酸(8)、β-谷甾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方冬林;顾迎迎;李鹏飞;雷福厚;黄忠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别提取九里香花、叶和果实的挥发油,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部位的九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科学开发利用九里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九里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九里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结果:从三个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6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4种,花特有成分25种,叶特有成分7种,果实特有成分8种.结论:九里香三个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为九里香的进一步药用或工业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兆玉;郑家欢;林敬明;张明虹;吴观健;吴岳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络止痹汤对预防大肠癌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患者神经毒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大肠癌患者70例,根据化疗期间有无服用通络止痹汤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通络止痹汤口服,对照组单纯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分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与周围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为3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化疗后24 h、7天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止痹汤具有预防大肠癌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患者神经毒性反应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NGF水平有关.
作者:陈文华;易良杰;程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胃黏膜TFF2、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胃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及TFF2和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P<0.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TFF2、NF-κB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TFF2和NF-κB表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霍炳杰;常靓;刘羽;李梅;刘晓谦;刘亚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消渴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5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胰岛素强化治疗1个月以上.观察组给予自拟消渴汤,1剂/天,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血液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口渴多饮、多食易饥、手足心热和倦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渴汤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并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晶凡;杨静伟;韩佳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中心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根据体质量及疾病严重程度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解毒滋阴方,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疲劳程度(FSS)、中医证候评分(TCMSS)、激素用量及外周血补体C3、Th17和Treg细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SLEDAI、TCMSS及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SLEDA1、TCMSS及F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补体C3、Th17及Treg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外周血补体C3和Treg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h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激素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12周治疗周期内观察组激素总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骨质疏松、高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提高补体水平以及纠正Th17/Treg失衡.
作者:杨朝美;李丽娟;吴军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茜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可止血化瘀,常用于外伤出血、风湿痹痛等症.近年来随着对茜草研究的深入,其化学成分如蒽醌、萘醌、环己肽、多糖等陆续被发现,其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也在不断拓展,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感染、神经保护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茜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以期为茜草中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海峰;肖凌云;张菊;王红雨;韩文静;黄泽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乌饭树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民间长期以来采其叶片制作乌饭.乌饭树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甾醇、萜类、有机酸、脂肪酸等次生代谢产物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乌饭树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抑菌消炎和保护视网膜等生理活性功能,保健药用价值极高,开发应用前景广阔.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乌饭树化学成分和药理功能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赵青;陈庆生;方炎明;周鹏;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对苗药苦竹叶的名称、基原、产地和性味功效、应用进行古今本草考证,苦竹叶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治热疮、除烦热、解酒毒等多种功效;其品种涉及禾本科川竹亚属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f、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us(McClure)C.D.Chu et C.S.Chao以及苦竹变种垂枝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Keng) Keng f.var.pendulifolius S.Y.Chen多种植物,主产于四川、贵州、江西、浙江等.该文可为苦竹叶药用资源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本草学依据.
作者:任艳;党艺航;张志丹;万德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究姜黄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与测色仪所得姜黄药材粉末颜色指数L*、a*、b*间的关系,为姜黄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中国药典方法检测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并求得总姜黄素含量.测色仪测得姜黄粉末的颜色指数L*、a*、b*.后用灰色关联度法、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回归分析探求含量与颜色间的联系.结果:通过3种统计学分析法可知,姜黄素类成分含量与a*值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呈正相关性,而b*值、L*值与姜黄成分的关系尚不明确.结论: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药材粉末颜色红的程度关系密切,即含量越高,粉末颜色越红.颜色指数a*的大小可作为判别姜黄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
作者:殷莉丽;夏琴;蔡晓洋;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方法:在基本厘清中药材品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研,以中药材品质为因变量,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二者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除储运方式外,中药材品质与其他因素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 <0.05,回归系数B>0).结论:中药材品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可有效应对当下中医医疗机构“用药不灵“的难题,中药材品质问题是决定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杨毅;田侃;倪新兴;白庚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鉴定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28份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的核基因ITS序列和ITS2序列、叶绿体基因matK序列、psb A-trnH序列和rbcL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比较不同序列的PCR成功率及测序成功率,对各序列进行种内和种间变异分析,Barcoding gap检验,以及构建NJ树聚类分析,评估不同序列对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的鉴别能力.结果:经PCR扩增、测序后发现落葵psb A-trnH序列出现碱基缺失事件,其他序列均扩增、测序成功;matK序列和rbcL序列的测序成功率均为100%,ITS序列和ITS2序列的测序成功率分别为78.75%和64.28%;4条序列中,ITS序列和matK序列的种内和种间距离分别在barcodinggap检验中明显分离;从NJ树来看,ITS序列、matK序列均可区分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结论:建议采用ITS序列及matK序列作为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
作者:杨丽莹;苏荣坤;蔡宇忆;叶永浩;李书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牡丹皮颜色特征与贮藏年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光密度仪对不同贮藏年限牡丹皮进行色度测定,表述L*、a*、b*值,利用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运用SPSS软件对色度与贮藏年限、丹皮酚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贮藏年限与饮片颜色a*值存在显著相关性,即随着贮藏年限增加,饮片颜色逐渐向红色方向移动;随着贮藏年限增加,丹皮酚含量逐年降低,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硫磺熏制则显著降低这一相关性;丹皮饮片断面颜色b*值与丹皮酚含量存在稳定的相关性.结论:牡丹皮色度与贮藏时间、丹皮酚含量存在直接相关性,利用药材色度鉴别牡丹皮贮藏年限可为快速评价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谢晋;彭华胜;张群林;严安定;陈飞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甘肃省药用黄芪资源的遗传现状展开调查.方法:采集甘肃主栽地区的黄芪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9对SSR引物对甘肃6处主栽地区的57份样本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分子量在100~500 bp之间,多态性位点82个,多态性比率为97.56%,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438.在物种水平上,等位变异数为1.97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9,Shannon信息指数为0.431,居群内遗传多样度为0.248,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17,基因流系数为3.775,不同居群间遗传一致度为0.896 ~0.977.结论:甘肃主栽地区的黄芪资源种质较为纯正,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部,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居群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它们的地理距离大致相同.此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SSR引物在相似度0.46处可辨别岩黄芪属与黄芪属,黄芪属中的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及东俄洛黄芪不能区分.
作者:厚毅清;张艳萍;石有太;刘新星;陈玉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牛膝菊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研究方法.结果:描述了牛膝菊全草的性状与根、茎、叶的显微特征,显微特征中非腺毛、腺毛、分泌道、气孔、导管、石细胞、冠毛、花粉粒等特征明显,构成了牛膝菊药材重要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该研究为牛膝菊制订质量标准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作者:王翔飞;孙园;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广西丰富的海洋中药资源,归纳总结其传统应用与生物学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广西有分布且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的数据资料,从海洋生物学和中药学的角度对广西海洋中药生物学分布规律和药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广西海洋中药的基本物种、传统功效分类、传统应用规律进行了阐述,有明确药用价值的计721种,归属235科390属,过半数具有补虚和清热功效.结论:该研究可为广西海洋中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侯小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贵州省七星关区端午节传统药市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七星关区端午节传统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共鉴定出90种,分属于52科84属.结论:该调查结果可为保护和合理利用丰富的民族药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七星关区传统端午节药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熊厚溪;武孔兵;张耀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上树虾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石蜡切片法、叶表皮撕片法及粉末制片法).结果:金黄色假鳞茎,表面光滑,具3~4节,纵向撕裂呈海绵状,折断呈纤维性可作为上树虾药材性状鉴别的依据.根横切面中根被细胞数列,中柱小,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茎横切面基本组织细胞大小较悬殊,外韧型维管束散在.叶横切面可见硅质块及草酸钙簇晶.全草粉末中可见草酸钙针晶束、草酸钙簇晶、石细胞、纤维、硅质块等.结论:上树虾性状、显微特征稳定、可靠,可为其鉴定、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黎理;颜萍花;曾祥燕;秦丽;蔡毅;桂贞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清胃黄连丸中栀子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丹皮酚和黄芩苷的含量,并测定3个厂家生产的清胃黄连丸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s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1%磷酸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38 nm(栀子苷)、230 nm(芍药苷、盐酸小檗碱)和276 nm(丹皮酚、黄芩苷).结果:栀子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丹皮酚和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且不同厂家的清胃黄连丸由于制剂工艺、原材料质量等不同,导致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郗洋;张熙洁;刘晓红;姜晖;付连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云南民间常用青叶胆类药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为青叶胆基原植物药用合理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青叶胆类药材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结果:9种共30批青叶胆类药材成分差异显著.结论:几种药材化学成分因种类和产地不同而差异较大,不宜作为替代药物使用,将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是鉴别和控制青叶胆类药材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方海兰;尚飞能;杨贤英;夏从龙;段宝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银杏叶中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对采集的16组银杏叶样品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HPLC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在不同产地,相同生长年限的银杏叶样品中,以安徽亳州产银杏叶中多糖含量高,山东郯城银杏叶中黄酮含量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银杏叶中的多糖和黄酮含量亦逐年增加,其中多糖含量变化于14年趋于稳定,黄酮含量于10年后即增长缓慢.结论: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银杏叶中多糖及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银杏叶的药材质量受自然环境、来源、生长年限等因素影响.
作者:王晓红;孙延龙;李万忠;孔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考察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头孢呋辛钠对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测定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HPLC方法.检测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头孢呋辛钠后分别于25 ℃和35℃放置8h内的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配伍置于5%葡萄糖注射液内,25℃放置8h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降低幅度均在5.0%以内,不溶性颗粒检查合格,pH值无明显变化,其35℃放置8h连翘酯苷降低6.15%,咖啡酸略升高0.15%;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配伍置于0.9%氯化钠注射液内,25℃和35℃放置8h,2h和1h的不溶性颗粒检查合格,pH值无明显变化,其余时间均不合格,pH值明显降低,两种溶液连翘酯苷水平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1.11%和62.09%,咖啡酸分别升高5.43%和7.93%,绿原酸分别降低4.18%和7.49%.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可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内使用,25℃和35 ℃放置8h稳定,不建议在0.9%氯化钠注射液内使用,若要配伍应用,建议在25℃下2h内用完.
作者:赵春宝;邹清波;宋荣军;杨姣;张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方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相:乙腈-乙酸-水=3∶1∶96,B相:乙腈-甲醇-氯仿=75∶15:10,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50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3个厂家的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结果:该检测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较好.3个厂家的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35.9 ~ 67.8 ng/mL、5.8 ~ 15.9 ng/mL、28.7~ 85.2 ng/mL和106.4 ~ 196.8 ng/mL.结论:该方法为午时茶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作者:吴敏;叶凤;干红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云茯苓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云南省昌宁县(FL-1)、镇沅县(FL-2)、双江县(FL-3)、云龙县(FL-4)、双江县(FL-5)和墨江县(FL-6)6个居群的云茯苓菌核及云茯苓皮中As、Cd、Cr、Cu、Ni和Pb的含量,利用SAS统计软件对不同元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采自昌宁县(FL-1)的菌核样品中Ni含量(1.04 mg/kg)超出国家限量标准(1.0 mg/kg);云茯苓皮样品的重金属总量(除FL-2和FL-4外)、Cr、Ni及双江县(FL-3)的As含量超过限量标准,其余样品重金属含量未超出限量.菌核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071 ~0.793,处于安全或警戒水平;云茯苓皮中Cr和Ni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其余均为安全或警戒水平.云茯苓菌核中6种元素分为2类,Cr、As、Cu和Ni、Pb与Cd的相关程度较高,云茯苓皮中Cr与Ni、Pb与Cu为高度相关.结论:不同居群的云茯苓菌核和云茯苓皮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云茯苓皮中的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指数高于菌核.
作者:杨亚丽;孙景;李涛;史云东;王元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基于固相萃取和含内标HPLC特征图谱的大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固相萃取净化的方法,获取大黄药材中的总蒽醌;用HPLC法建立大黄总蒽醌的特征图谱;DAD结合MSn对色谱峰进行定性,各个特征峰与内标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定量,从而对大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大黄提取的佳条件为料液比1∶150,回流提取60 min;提取液采用AccuBONDⅡSPE ODS-C18 Cartridges固相萃取柱,上样量1 mL,3 mL0.3%甲酸溶液分2次淋洗,然后3 mL 25%甲醇溶液(含0.3%甲酸)淋洗,3 mL甲醇洗脱,指标成分回收率为96.3%~103%;以5-羟甲基糠醛为内标物,建立了大黄总蒽醌的H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2个特征峰;考察了10批大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RSD< 3%,计算了各特征峰与内标峰的相对峰面积,通过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对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各个特征峰与内标峰的相对峰面积可以基本反映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可以将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进行区分.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专属性强,通过外加内标物达到无对照品也能进行含量测定的目的,减少外界条件对特征图谱的影响,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为大黄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亮;郭威;周倩;张军;于宗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龙葵果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该药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以乙腈-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10 μL,分析龙葵果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10批龙葵果药材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了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2个特征峰.结论:建立的龙葵果HPLC指纹图谱可为该药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作者:董鹏鹏;梅全喜;张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为探究鲁甸乡栽培秦艽传统移栽期内及不同移栽方法秦艽的产、质量差异,确定秦艽适移栽期及移栽方法.方法:分析测定了秦艽鲜重、干重、折干率、长度、直径、分支数及龙胆苦苷、马钱苷酸、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含量,采用理想灰关联距离度综合评价法对其产、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移栽期和移栽方法秦艽产、质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在3月10日以行株距25 cm×24 cm、覆土1 cm平放移栽的秦艽产、质量好.结论:综合考虑产、质量及操作性,鲁甸乡秦艽生产应在3月上旬末,在传统移栽方法的基础上减少覆土厚度进行移栽较适宜.
作者:曾羽;陈兴福;孟杰;宋九华;杨文钰;成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芝麻饼肥对裕丹参药材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芝麻饼肥施用量对裕丹参地上部植株重、根重、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适量增施芝麻饼肥可以促进裕丹参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显著增加根长、根粗、根条数和根重,裕丹参产量高可增加156.5%;适量增施芝麻饼肥裕丹参药材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增加.结论:增施芝麻饼肥可以提高裕丹参产量和品质,在方城县裕丹参栽培条件下芝麻饼肥的适宜施用量为2 250 kg/hm2.
作者:黄勇;张红瑞;王丰青;杨青华;曹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硫肥及其不同用量对甘草种子发芽的肥效.方法:用已加不同水平硫磺粉、硫酸钙、硫酸钾和硫酸铵的土样滤液做甘草种子发芽试验.土样取自新疆昌吉州的草甸盐化灰漠土.每种硫肥设低水平、中水平、偏高水平和高水平处理.结果:4种硫肥的施用均能明显提高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胚根长及胚轴直径,不同硫肥及不同水平肥效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4种硫肥对前3个指标的肥效对比为硫酸钾>硫酸铵>硫酸钙>硫磺粉,均为偏高水平肥效为明显,发芽率达85%、发芽指数达42.50、发芽势达36.67%,分别比CK高出4.54倍、4.54倍和3.40倍;对后2个指标的肥效对比为硫磺粉>硫酸铵>硫酸钾>硫酸钙,均在中等水平肥效为明显,胚根长达2.96 cm、胚轴直径达1.56 cm,分别比CK高出4.58倍和2.32倍.结论:兼顾甘草发芽期及苗期的营养需要,在甘草种子发芽试验中建议取本研究中硫磺粉及硫酸钙的中等水平施用量,硫酸铵和硫酸钾的偏高水平施用量.
作者:阿依夏木·沙吾尔;吐尔逊·吐尔洪;贾宏涛;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马蓝根与叶营养元素含量差异与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马蓝植物栽培及矿质元素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马蓝根与叶中矿质元素,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马蓝叶与根的转录组.结果:马蓝叶Ca、Mg、Mn、Fe含量高于根,K、Zn、Na、Cu、Ni元素含量低于根.马蓝叶与根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根中丙酮酸激酶与漆酶相关的基因表达量高于叶;而淀粉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光合放氧复合物相关基因表达低于叶.结论:马蓝根与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根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表达一般都是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与Mg、Mn、Fe、Cu等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一致.
作者:林文津;宁书菊;王小华;魏道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当归产地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与当归NIR指纹图谱光谱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载有积分球漫反射装置的近红外光谱仪测定12个产地共130批当归药材的近红外光谱,以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相应的产地土壤中15种矿质元素的质量分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多元非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当归NIR指纹图谱7 249 cm-1处大吸光度的主要土壤矿质元素及其贡献为Cu >Pb;影响6 996 cm-1处的主要为Cr >Fe >Zn> Cd >Ca,且Cr与Cd存在正交互作用,Fe与Ca存在负交互作用;影响5 900 cm-1处的主要为Cu;影响5 000 cm-1处的主要为K>Ca>Zn;影响4 762 cm-1处的主要为K>Sb;影响4 651 cm-1处的主要为Ca>K>As>Cr,且Ca与K存在正交互作用,As的平方与Cr存在正交互作用或负交互作用;影响4 545 cm-1处的主要为Ni> Cu> As;影响4 347 cm-1处的主要为Cd >Ca >As >Fe>K>Sb,且Cd与K、As与Fe均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土壤中多种矿质元素与当归NIR指纹图谱的关联表现出多重性及交互性.
作者:王耀鹏;方燕;顾志荣;王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优化关苍术氮磷钾施肥模式,为关苍术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及专用肥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一年生和两年生关苍术为试验材料,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对关苍术株高、根茎性状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1)综合考虑产量和有效成分,筛选关苍术优氮磷钾配施方案,确定N0 P2 K2(N 0 g/m2、P205 40.227 g/m2、K2O 40.227g/m2)和N1P3K3 (N 15.939 g/m2、P2O567.467g/m2、K2O 67.467g/m2)处理为优;2)求出氮磷钾配比与关苍术产量(根茎鲜重)的回归模型,发现氮、磷、钾单效应中钾肥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氮肥;3)根据回归模型得出氮、磷、钾三因素的优组合,氮、磷、钾的施用水平分别为38.4301 kg/hm2、181.4750 kg/hm2、128.5584 kg/hm2时,关苍术单株根茎鲜重高为27.4066 g;4)模型寻优结果选定关苍术单株根茎鲜重目标26.00~ 27.41 g(目标产量1 040.0~1 096.4 kg/hm2)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组合为:X1=-0.2912±0.0825,X2 =0.2764 ±0.1054,X3=0.1325±0.0645.结论:据关苍术产量和有效成分,建议人工种植关苍术时施肥量为:N 46.951~59.320 kg/hm2,p 131.673 ~ 155.377 kg/hm2,K 120.091~134.597 kg/hm2.
作者:赵虹然;具红光;崔馨月;朴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针对在生产中发现的不同分裂叶型的黄蜀葵研究其农艺性状、鲜花产量与药材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记录生物学特性,统计鲜花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指标性成分含量.结果:叶深裂黄蜀葵鲜花的产量及质量高,叶浅裂的产量及质量低.结论:叶深裂黄蜀葵经济效益高,适于大田生产.
作者:缪轶君;张瑜;沈小林;唐立霞;谈献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太白楤木总皂苷磷脂复合物(TSAT-PC)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TSAT-PC,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投料比、药物浓度对复合率的影响,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形成的磷脂复合物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佳制备工艺条件:反应溶剂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45℃、大豆磷脂(SL)与TSAT的投料比3∶1、药物浓度16 mg/mL,复合率可达97.23%,与预测值偏差<5%;IR验证了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其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有了较大提高.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制备了TSAT-PC,改善了脂溶性,为中药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翟秉涛;李佳;柳小莉;杨伟平;郑蓓;史亚军;郭东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并对其释药影响因素及释药模型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进一步制备成凝胶骨架缓释片.分别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Ritger-Pappas方程,对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的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符合零级释药模型,释药方程为:Mt/M∞=0.0783t+0.0394(r=0.9908).释药机制以骨架溶蚀机制为主.结论: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在12h内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
作者:曹伶俐;刘刚;胡彬;王横率;王广东;郝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降脂胶囊干法制粒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降脂胶囊干法制粒的佳工艺.方法: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率及流动性为指标确定了降脂胶囊辅料种类及用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颗粒一次成型率为指标,对轧轮压力、轧轮转速、送料速度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研究,从而得到佳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降脂胶囊原料(浸膏粉+葡萄籽提取物)与辅料佳配比为原料∶微晶纤维素∶磷酸氢钙=100∶ 4∶6,干法制粒佳工艺参数为轧轮压力5.8 MPa,轧轮转速22 r/min,送料速度20 r/min.按照优选的工艺进行3批干法制粒工艺验证,制成的颗粒具有堆密度高、吸湿率低、流动性较好的优点.结论:该实验结果可靠,优选的干法制粒工艺合理、可行,为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曹苗苗;徐桂红;刘洪波;高如意;徐振秋;毕宇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樟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优的萃取条件(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0℃,解析温度65℃)下樟叶精油得率为3.54%,这与模型预测值3.56%相匹配.GC-MS鉴定出47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超过1%的有12种成分,主要为桉油精(24.74%)、4-亚甲基-1-(1-甲基乙基)-[3.1.0]二环乙烷(7.05%)、芳樟醇(5.82%)、石竹烯(4.75%).樟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萃取工艺安全可靠,精油得率较高且具有抑菌性.
作者:周海旭;李忠海;付湘晋;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油马钱子、砂马钱子和醋马钱子的抗炎镇痛作用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水甩尾潜伏期影响法研究和比较油马钱子、砂马钱子和醋马钱子的抗炎及镇痛作用.结果:抗炎镇痛实验中,等剂量醋制马钱子抗炎镇痛效果优于油马钱子和砂马钱子.结论:该研究可为优化临床应用马钱子制剂的减毒增效炮制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红梅;刘若轩;李丽明;吴菲;李常青;郭洁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筛选象皮滑石粉烫制的佳工艺,分析炮制前后象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方法:以粉碎率和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烫制温度、烫制时间和翻炒速度;采用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象皮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佳炮制工艺为100 kg象皮加30 kg滑石粉,烫制温度350~380℃,以15 r/min的速度翻炒3 min.炮制前后的象皮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生象皮中蛋白质含量为92.4%,氨基酸总量为62.79%;滑石粉烫制象皮中蛋白质含量为98.2%,氨基酸总量为67.03%.折算炮制得率后,炮制前后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优选出的象皮滑石粉烫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作者:赵斌;刘敬;王琼;曹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优化盐荔枝核的炮制工艺,为其规范化及工艺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荔枝核中总黄酮和总皂苷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恒温烘制法炮制盐荔枝核的工艺参数.结果:得到优化的烘制工艺参数为润药时间30 min,烘制温度142℃,烘制时间13 min.结论:该方法操作较为简便,参数易于控制,对于盐荔枝核炮制工艺规范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刘飞;张林杰;叶燕莹;陈康;肖凤霞;陈小红;蔡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