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影响因子:1.79
  • 创刊:1972
  • 周期:旬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7
  • 全年订价:7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学杂志   2015年33期文献
  • 统计资料类型

    统计资料共有三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按变量值性质可将统计资料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其特点为具有度量衡单位、多为连续性资料、可通过测量得到,如身高、红细胞计数、某一物质在人体内的浓度等有一定单位的资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重庆医学》杂志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1.统计学符号:按 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一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 GJB2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对1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 GJB2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后,提取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 DNA ,PCR 扩增 GJB2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的交界区域,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 DNA 测序和 BLAST 比对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该家系所有患者为迟发性、渐进性、早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觉神经性聋。 GJB2基因突变分析检测到6种单核苷酸多态,其中 c .79G > A (p .Val27Ile)和 c .341G > A (p . Glu114Gly)为已知单核苷酸多态,而位于3′‐UTR 的 g .4159T > C 、g .5142G/T 、g .5227G/A 、g .5352T /C 突变为本研究新发现。结论该家系未发现 GJB2外显子致病性突变,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作者:王义旺;胡祥上;全庆丽;姜海鸥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 ACS 患者 CR 、PA 、hs-CRP 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血小板聚集率(PA )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 ACS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常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给予低负荷量氯吡格雷配合治疗,而观察组给予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配合治疗,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2、6、24和48 h 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评估氯吡格雷抵抗(CR)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CR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 PA 均显著低于服药前,而观察组患者服药后2、6、24 h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服药6 h 后 hs‐CRP 水平均较服药前显著降低,而观察组在服药后6 h 和24 h 时 hs‐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氯吡格雷对 ACS 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 CR 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斗仁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联合非特异性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非特异性指标即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早期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查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电子病历,收集确诊败血症新生儿95例、临床诊断败血症新生儿158例和非败血症新生儿160例,比较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之间的血常规、CRP 及 PCT 的差异;以血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绘制 ROC 工作曲线,分析单项指标或联合多项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之间 PCT 、CRP 、WBC 、I/T 、PL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847、0.828、0.700、0.681;5项指标对确诊组与非败血症组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指标以 PCT 诊断价值较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和66.9%;由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所得拟合方程系数可知,联合 PCT 、CRP 、WBC 指标的 AUC 为0.974,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87.5%,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结论联合 PCT 、CRP 、WBC 非特异性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作者:尹运堂;龚放;余加林;王燕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EGF、PAF-AH对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活化因子酰水解酶(PAF‐AH)与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关联性及临床诊断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HSPN)及判断预后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院住院的 HSP 患儿86例,病例组按有无肾脏损害将其分为非 HSPN 组和 HSPN 组。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支气管肺炎30例为肺炎对照组。 PCR 检测血 EGF 、PAF‐AH 的表达水平变化;ELISA 检测血 EGF 、PAF‐AH 及尿 EGF 的水平变化。结果检测血 PAF‐AH 、EGF mRNA ,病例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HSPN 组血 PAF‐AH mRNA 较非 HSPN 组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较肺炎对照组血 PAF‐AH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SPN 组血EGF mRNA 较非 HSPN 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 PAF‐AH 、EGF 和尿 EGF 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病例组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 EGF 、PAF‐AH 及尿 EGF 参与 HSP 的发病过程,并且与肾脏损害有相关性。

    作者:张静;陆彪;刘静;陈丽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血清CysC、β2-MG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8例 HDCP 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41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7例)及孕周相近的健康单胎妊娠妇女(对照组40例)血清中 CysC 、β2‐MG 、肌酐(Cr)的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 CysC 、β2‐MG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3组间血清 CysC 、β2‐MG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 Cr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 Cr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HDCP 患者血清 CysC 与β2‐MG 、Cr 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CysC 、β2‐MG 、Cr 对判断 HDCP 孕妇病情严重程度及诊断早期肾功能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友存;龚芳;华玉蓉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T-cadherin 蛋白与基因在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T‐cadherin 蛋白与基因在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 RT‐PCR 同时检测45例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及其骨髓 mRNA 中 T‐cadherin 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T‐cadherin 蛋白在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阳性表达率31.1%(14/45)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90.0%(18/20);T‐cadherin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在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显著少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P<0.05)。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中 T‐cadherin 表达与患者 TNM 分期和结外累及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WBC 、PLT 、Hb 、LDH 和 IPS 评分无相关(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NM 分期和 T‐cadherin 阴性表达是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结外累及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 Log‐rank 检验显示,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T‐cadherin 阴性表达和 T‐cadherin 阳性表达的2年生存率分别是83.9%和92.9%(P>0.05);3年生存率分别是71.0%和85.7%(P>0.05);5年生存率分别是41.9%和78.6%(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T‐cadherin 阴性表达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 T‐cadherin 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 T‐cadherin 表达减少和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TNM 分期和结外累及有相关性,T‐cadherin 可能成为评价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关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物。

    作者:任明强;谭天海;苏俊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小儿微创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导致小儿微创经皮肾镜(MPCNL )术后结石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 MPCNL 治疗的患儿240例,根据Ⅰ期净石率分为结石清除组(202例)和结石残留组(38例),对两组间可能影响 M PCNL 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影响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240例接受 MPCNL 治疗的患儿,首次净石率为84.2%(202/240)。单因素分析发现结石位置(P =0.001)、结石大小(P=0.014)、结石数目(P=0.005)与患儿 M PCNL 术后首次净石率有显著相关性,而患儿年龄、性别、患侧、肾积水程度、尿路刺激症、肾绞痛、血尿、术前感染与 M PCNL 术后结石残留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结石位置(OR =2.593,95% CI :1.228~5.475)、结石大小(OR =2.674,95% CI :1.290~5.540)、结石数目(OR =2.397,95% CI :1.145~5.019)与患儿MPCNL 术后结石残留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结石位置、大小及数目是导致患儿 MPCNL 治疗术后残留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前评估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九智;李循;黄俊兰;文彬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体质量指数变化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 BMI 对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061例诊断为乳腺癌并经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肿瘤分期、绝经状态、年龄、民族、免疫组化结果、身高、体质量等资料。随访时间2~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分析 BMI 变化对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 BMI 变化(1.2375±0.8804)较未复发转移患者(0.7042±0.5338)有显著差异(t=8.092,P=0.000),BMI 上升趋势、平坦趋势和下降趋势之间差异显著(P=0.000),BMI 上升趋势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风险大。结论 BMI 持续增高增加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风险,维持合理的体质量有助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防治。

    作者:依力夏提?先木西丁;阿迪拉?吐尔洪;李涌涛;吐鲁洪?沙列尔;朱丽萍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人群 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确定 CYP2C19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该院干部内二科住院体检患者750例,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 CYP2C19基因多态性,了解基因型和代谢型分布在3个民族间的差异性。结果检测到 CYP2C19的不同代谢型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哈萨克族快代谢型基因频率为93.8%,高于汉族(89.0%);慢代谢型基因频率为6.2%,低于汉族(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人群中,CYP2C19的代谢型和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可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作者:秦延海;古丽扎尔?买买提明;帕丽达?阿不来提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多指标评估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损伤的研究

    目的:通过多指标评估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心肌损伤程度。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选取 CABG 和 OPCABG 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行 CABG 记为对照组,行 OPCABG 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麻醉诱导5 min 后(T0)、术后1 d (T1)及2 d(T2)的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氨基酸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及 IL‐6水平。并计算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统计对比术后24 h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患者T0时刻的 cTnI 、CK‐MB 、NT‐proBNP 及任何时刻的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 T1、T2时刻的 cTnI 、CK‐MB 、NT‐proBN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为(1.90±0.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31)分,观察组 SBP 、DBP 及 MAP 等血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 术后对心肌损伤程度小于 CABG ,并且 OPCABG 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临床上利用价值更高。

    作者:任明明;韩振;欧阳淑园;冯钢;许志锋;吴永前;欧阳春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29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方面的差异,确定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89例剖宫产中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 BMI(25.9±1.1)kg/m2,疤痕子宫6例,急诊手术18例,手术时间(1.2±0.6)h ,住院时间(7.1±2.3)d ,合并基础疾病为6例,胎膜早破为12例,阴道及肛诊次数(3.3±0.6)次,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OR =2.802)、手术时间(OR =5.813)、合并基础疾病(OR =6.182)、胎膜早破(OR =11.219)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陶红英;王旭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儿茶酚抑素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CST )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3年住院治疗的35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CST 浓度四分位数间距分为,≤60.24、60.25~76.57、76.58~86.33、≥86.34 ng/L 共4个亚组(各88例),比较各亚组的血压、心功能、血生化及肾功能指标,并采用Spearman 分析 CST 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随访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生存分析评价 CST 预测总体预后价值及不同 CST 水平的死亡风险。结果 CST 不同亚组的年龄、性别、BMI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清蛋白、总胆红素、血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及病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 分级、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N 端前脑钠肽(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随 CST 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 CST 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hs‐CRP 、NT‐proBNP 、LVEDD 及 RVEDD 与 CST 浓度呈正相关,LVEF 与 CST 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0.452、0.571、0.536、0.473、-0.357;以 CST ≤60.24 ng/L 为参照,60.25~76.57、76.58~86.33、≥86.34 ng/L 亚组的总死亡风险分别升高1.471、1.767和7.822倍;Cox 生存分析显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因素有 NYHA 分级、LVEF 、心律失常、房室扩大、心力衰竭病史及 CST 。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总病死率与血浆 CST 有关,CST 升高增加总死亡风险,为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但评价 CST 预后价值需考虑病因因素。

    作者:王玲玲;陈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胎盘早剥124例分析及其早期识别诊断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病例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诊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胎盘早剥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差异。结果Ⅰ、Ⅱ及Ⅲ度各有58、45、21例。Ⅰ度早剥患者中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Ⅱ度早剥患者,规范产检比例显著高于Ⅲ度早剥患者,而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Ⅱ度、Ⅲ度早剥患者(P<0.05)。Ⅰ度早剥患者以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Ⅱ度、Ⅲ度早剥患者以腹痛伴阴道流血或腹痛为主要表现。Ⅰ度早剥患者剖宫产率显著低于Ⅲ度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Ⅱ度、Ⅲ度早剥患者(P<0.05)。结论规范产检,注重病史或高危因素,加强腹部查体,警惕腹痛、阴道流血等临床表现,提高胎心监护异常图形的识别能力,结合超声检查细心分析等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有效改善胎盘早剥患者的预后。

    作者:凌开建;祁文瑾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IL-6、IL-10、PLA2在颅内感染中的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IL‐6、IL‐10、血清磷脂酶A2(PLA2)在颅内感染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100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颅内感染患者中,30例治愈(A组),52例好转(B组),18例病情加重或死亡为预后不良组(C组)。检测受试者不同时间点血清IL‐6、IL‐10、PLA2水平。结果颅内感染组感染后1d血清IL‐6、IL‐10、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IL‐6、IL‐10水平均在感染后7d出现明显变化(P<0.05),感染后7dB、C组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且C组IL‐6、IL‐10水平高于B组(P<0.05);A组IL‐6、IL‐10水平在感染后7d开始下降,B组在感染后14d开始明显下降,C组则一直处于上升趋势。3组PLA2水平均在感染后3d出现明显变化(P<0.05),感染后7d后变化幅度加大(P<0.05),感染后7d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且C组高于B组(P<0.05);A组PLA2水平在感染后7d开始下降,B组、C组PLA2水平在感染后14d开始明显下降。结论IL‐6、IL‐10、PLA2等指标与颅内感染的发生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杨龙;张玉林;金福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社区儿童少年心理韧性与创伤症状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社区儿童少年心理韧性与创伤症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心理创伤严重程度的因素,为进行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运用埃森创伤症状量表(ETI)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筛检出创伤事件1793名儿童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经历创伤事件的儿童少年心理韧性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韧性各维度、心理韧性总分分别与创伤症状各维度、创伤症状总分均呈负相关(P <0.05),相关系数 r分布在-0.356~-0.040。多元回归显示创伤症状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心理韧性。结论社区应关注社区经历创伤事件儿童少年,针对影响因素提供有效的社区干预。

    作者:张林;关持循;杜思怡;林晓明;刘堃;郭蕾蕾;陈卓;张黎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对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调查3120例老年肿瘤患者(407例合并有呼吸道感染),分析肺部感染情况相关因素,并对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老年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与住院天数、肿瘤类型、临床分期、基础疾病、放化疗、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显著相关性(P<0.05);407例患者中,共分离培养出革兰阴性菌283株,前3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55%)、鲍曼不动杆菌(18.37%)和肺炎克雷伯菌(15.55%)。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有包括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均低于40%;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阿米卡星(19.23%)、头孢哌酮/舒巴坦(28.85%)、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2.69%);对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均低于10%;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结论该院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细菌耐药性严重,治疗中应根据药敏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袁建国;周明明;周艳红;蔡华荣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益心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益心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庆市肿瘤研究所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7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加用的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益心胶囊组(n=58)、参松养心胶囊组(n=58)和对照组(n=57)。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益心胶囊组和参松养心胶囊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心胶囊组和参松养心胶囊组的治疗后血脂4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药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心胶囊组和参松养心胶囊组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4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药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在均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益心胶囊偏向于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松养心胶囊在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邱晗;潘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3例内镜辅助治疗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复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在该科住院治疗的3例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病史4~5个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结果随访3~12个月,未发现颞下颌关节脱位复发,无面瘫征。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方法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作者:冼淡;王磊;陈巨峰;李金;李嘉朋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氟哌啶醇与昂丹思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与昂丹思琼用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 )的效果。方法142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氟哌啶醇组与昂丹思琼组,每组71例,手术中分别给予氟哌啶醇1 mg 和昂丹思琼8 mg 用于预防 PONV 。观察安全性与有效性两组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发生的恶心、呕吐、补救性镇吐药物的使用;有效性指标包括镇静程度、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心电图上的 Q‐T 间期及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氟哌啶醇与昂丹思琼预防 PONV 的效果相似,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哌啶醇与昂丹思琼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啶醇与昂丹思琼用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 PONV 同样安全有效,且氟哌啶醇价格低廉,值得选用。

    作者:殷伟;刘华跃;金鑫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慢性 HBV 感染者肝组织 CD28、CD34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活检组织变化和 CD28、CD34的表达,探讨 CD28、CD34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 HBV 感染者30例,肝活检获取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 HE 染色、Masson 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以 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 CD28、CD34的表达,阳性细胞为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每张切片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CD28的表达强度采用阳性细胞染色面积及染色强度积分相加计算,CD34的表达强度参照 Weidner 校正方法计算肝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CD28在所有病例的肝组织中均有表达,G3、G4组表达水平高于 G1组(P<0.05),S4组表达水平高于 S1、S2组(P<0.05)。 CD34在所有病例的肝组织中均有表达,G3、G4组表达水平高于 G1、G2组,且 G4高(P<0.01),S2、S3、S4组表达水平均高于 S1组(P<0.01)。结论肝组织 CD28的表达状态与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内皮标记 CD34可间接反映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作者:吴敏;徐龙;肖影群;杨仙荷;钟青梅;章萍;王武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Merkel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 Merkel 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发病原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2例 Merkel 细胞癌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主要位于皮肤真皮层,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癌细胞排列呈巢索状或弥漫片状,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CK20和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其组织来源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Merkel 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原发的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生物学行为的新研究可能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王玲玲;昌红;周琦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POCT 血糖仪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措施分析

    目的:对院内 POCT 血糖仪实行统一的全面质量管理,采取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保证院内 POCT 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院内成立 POCT 血糖仪管理小组,采取了完善制度、培训考核、授权上岗、加强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及定期比对管理等措施。结果临床 POCT 血糖仪操作人员综合能力大大提高,临床科室室内质控开展率由9%上升为100%。室间质量评价2013~2014年 PT 成绩均为100%,临床 POCT 血糖仪比对合格率由82%上升到100%。结论对院内POCT 血糖仪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了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保证了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汤荣睿;李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海淀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应用颈动脉超声测定内‐中膜厚度来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探讨年龄、性别、高血压等主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0321例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方法筛查出1959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再通过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数,并分析。结果共筛查高危人群195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1例,高危人群患病率为55.2%。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家族史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对于离退休人员,职员等4个职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工人为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家族史;颈动脉超声无创、简便、可重复,能及时发现增厚及早期的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筛查的有效工具。

    作者:徐雅菲;徐慧兰;王洪波;刘永泉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行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新膀胱尿控情况、新膀胱尿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6.3±131.7)min 显著高于对照组(386.9±79.3)min ,术中出血量(504.5±94.3)mL 、术后住院时间(19.6±6.1)d 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4±0.5)d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372.8±383.7)mL 、(26.8±9.7)d 、(4.7±1.3)d](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两组患者白天尿控率显著高于夜间(P <0.05);两组间白天、夜间尿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在大尿流率、新膀胱容积、充盈期膀胱压力、排尿时大膀胱压、大尿道压、残余尿量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出血量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岑;苏仲宁;伍伯聪;吕联辉;郑志雄;林俊雄;黄应福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西藏日喀则地区2360名18岁藏族学生体质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西藏18岁藏族青少年平均身高、体质量,BMI 分布情况,视力不良和谷丙转氨酶异常情况。为促进藏族青少年健康发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西藏日喀则市及周边县乡的2360名18岁藏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藏族学生平均身高、体质量,低体质量、超质量、肥胖的发生率,视力不良、谷丙转氨酶增高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藏族男生平均身高(167.40±5.48) cm ,体质量(56.23±7.05)kg ,藏族女生平均身高(156.06±4.99)cm ,体质量(51.01±6.10)kg ,BMI 值偏低。藏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90.24%,女生高于男生(P=0.000);藏族学生转氨酶升高异常率22.45%,男生高于女生(P=0.000)。结论藏族学生整体营养水平堪忧,视力不良发生率高。应有针对性的做好藏族学生营养保健工作。并且学生中谷丙转氨酶升高人数多,原因不清,应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樊学惠;谢慎威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MMP-7、MMP-9和TIMP-3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3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MMP‐7、MM P‐9、TIMP‐3和 CD34在骨巨细胞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对其在肿瘤非复发组和复发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MMP‐7、MM P‐9和 TIMP‐3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100.0%和92.8%。 MM P‐7、MMP‐9的表达和 MVD 在骨巨细胞瘤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MMP‐7、MMP‐9表达与 MVD 存在正相关性(均 P<0.05);TIMP‐3的表达在骨巨细胞瘤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MVD 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MMP‐7、MMP‐9和 TIM P‐3在骨巨细胞瘤中高度表达,MMP‐7、MMP‐9表达失衡可能会加速肿瘤血管形成并影响肿瘤的复发。

    作者:时燕;姜锋;卜今;卢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丹酚酸B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酚酸 B 对体外血脑屏障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 C6细胞非接触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给药组。利用无糖 Earle′s 液代替培养液在93% N2、2% O2和5% CO2条件下孵育2 h 模拟缺糖缺氧环境。辣根过氧化物酶通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变化情况。结果给药组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通透性明显低于实验组(P <0.05);免疫荧光和超微结构图片显示正常的紧密连接连续和致密,而实验组紧密连结中断和疏松,给药组介于二者之间。结论丹酚酸 B 能直接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引起的血脑屏破坏和降低通透性,为丹酚酸 B 对血脑屏障的保护机制提供的研究基础。

    作者:何吉洪;杨海洋;龙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内脂素在糖尿病大鼠肝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肝糖代谢的作用

    目的:检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内脂素(visfatin)的表达,探讨内脂素在肝糖代谢的作用。方法雄性 SD 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 组)、肥胖组(DIO 组)、糖尿病组(DM 组)、胰岛素治疗组(INS 组)、二甲双胍治疗组(MET 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 )、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RT‐PCR 测定大鼠肝组织 visfatin 、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 的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visfatin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蛋白表达量。结果 DM 组 FBG 较 NC 组、DIO 组均显著升高(P<0.01);INS 组、MET 组 FBG 较 DM 组显著下降(P<0.01)。 DIO 组、DM 组 HOMA‐IR 均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1);DM 组 HOMA‐IR 较 DIO 组显著升高(P <0.01)。DIO 组、DM 组 ISI 均较 NC 显著降低(P<0.01),DM 组 ISI 较 DIO 组显著降低(P<0.01)。 DIO 组 TG 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1);INS 组、MET 组 TG 较 DM 组显著降低(P<0.05),DM 组、INS 组、MET 组 TG 、TC 均较 NC 组升高(P<0.05)。 DM 组、MET 组、INS 组 FFA 均较 NC 组明显升高(P<0.05);DM 组 FFA 较 DIO 组明显升高(P<0.05)。 DM 组 visfatin mRNA 表达较NC 组、DIO 组显著升高(P<0.05);INS 组、MET 组 visfatin mRNA 较 DM 组显著降低(P <0.01)。 DM 组、MET 、INS 组 G‐6‐Pase mRNA 较 DIO 组显著升高(P<0.05),MET 组 G‐6‐Pase mRNA 较 DM 组显著降低(P <0.05)。 DM 组、INS 组、MET 组visfatin 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5);DM 组、MET 组、INS 组 AMPKα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降低(P<0.05),DM 组AMPKα蛋白表达较 DIO 组显著降低(P <0.05);DIO 组、DM 组、INS 组、MET 组 p‐AMPKα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肝组织 visfatin 表达可能与肝糖脂代谢有关联,visfatin 可能未参与到二甲双胍激活 AMPK 降低血糖的机制中。

    作者:张安星;张晗;阳琰;高琳;廖鑫;杨孟雪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沙棘总黄酮防紫外线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皮肤损伤模型来探讨沙棘总黄酮对皮肤的保护修复作用,为寻找新型抗紫外线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 UVB 反复照射,构建 UVB 辐射小鼠皮肤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皮肤形态学变化、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皮肤内脂类受过氧化损伤的程度即丙二醛(MDA)的量和胶原蛋白量的变化程度。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皮肤形态学变化明显,表皮层增加,真皮层增厚,UVB 辐射皮肤损伤模型构建成功;模型组较正常组 SOD 活性和 MDA的量分别是极显著降低和升高(P<0.01),而阳性对照组和沙棘总黄酮给药组较模型组 SOD 的活性和 MDA 的量分别是极显著升高和降低(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胶原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沙棘总黄酮给药组胶原蛋白量较高(P<0.01),但阳性对照组出现了增生性瘢痕。结论沙棘总黄酮能有效防止 UVB 反复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提高皮肤组织中SOD 活性和胶原蛋白量,抑制 MDA 的量升高和瘢痕增生,并对 UVB 导致小鼠皮肤光老化有拮抗作用。

    作者:徐敏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熊果酸对喉癌 Hep-2细胞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喉癌 Hep‐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熊果酸处理人喉癌 Hep‐2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 M 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Boyden chamber 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周期相关基因 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明胶酶谱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 P)‐9和 MMP‐2活性的变化。结果熊果酸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 Boyden chamber 结果显示以熊果酸处理 Hep‐2细胞后,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 <0.01)。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熊果酸对人喉癌 Hep‐2细胞 NF‐κB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0.01)。明胶酶谱结果显示熊果酸对人喉癌 Hep‐2细胞 MM P‐9和 MMP‐2活性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0.01)。结论熊果酸通过降低 MMP‐9和 MMP‐2活性及 NF‐κB 蛋白表达来抑制人喉癌 Hep‐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张军辉;严家芹;赵玉林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胶原基人工真皮的临床应用进展

    各种外界因素和疾病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创伤。自体组织移植修复创面是经典的外科疗法,其实施过程会对供区造成额外的损伤,且实施的可行性受到供区组织质与量的限制。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皮肤组织替代品一直是创伤医学关注的重点。

    作者:李啸;邱学文(综述);王甲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的探索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东南亚留学生选择在中国完成其医学本科教育。通过学习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1]。国际化的留学生教育是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医学教育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2]。规范留学生英语授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是新时代对于医学教育的新要求。重庆医科大学开展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已有超过10年历史,大多数东南亚医学本科留学生均成功完成本科医学教育,并获得国际认可的 MBBS 学位。通过多年的留学生神经病学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就在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留学生的特点及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作一探讨。

    作者:李琦;魏晓;朱丹;魏有东;秦新月;谢鹏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积累的知识与经验,经过思维加工再造,不断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它属于一种综合能力[1]。研究生创新教育是指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贯彻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作者:杜永洪;陈地龙;白晋;李发琪;邹建中;王智彪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医术语英译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文化中有关疾病和医药的概念隐喻早有研究。人们认为中国有关疾病的隐喻有两个来源:传统中国医学和西方医学实践。对医学隐喻分析后发现,有四组互相交叉的隐喻为重要,即身体作为能源系统,身体作为内部气压环境,通过身体保持平衡的重要性,身体作为阴阳关系的代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跨文化隐喻分析会更好地理解具体的人如何构筑现实的概念,如何交际,如何完成认知过程[1]。有研究[2]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了《黄帝内经》隐喻语言的类型与功能,有学者[3]又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了《金匮要略》黄汗病病因病机。但迄今为止,鲜有人从概念隐喻角度探讨中医术语的命名原则与翻译问题。因此,本文拟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结合纽马克的文本分类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策略,以中医术语英译为例,探讨中医术语英译策略,旨在为中医术语的命名、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作者:王明树;刘伊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美国公共卫生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特点及启示

    公共卫生专业博士(DrPH)是为准备在公共卫生与卫生保健领域的管理岗位取得快速发展的人而开设,培养在区域、国家及全世界产生影响力的专业人才。纵观全世界,美国是早开设 DrPH 培养的国家。 DrPH 在美国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为医疗卫生管理界输送了大量的高级卫生专业人员。美国首先开设 DrPH 的院校是目前在公共卫生专业教育领域中世界领先的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和北卡大学的 DrPH 培养也具有自身特色。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刚开始仅培养学术学位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年来,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人们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02年开始,我国开始正式培养非全日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但至今还是没有开展 DrPH 的培养。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培养高精尖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 DrPH 培养方案的深入研究,重点分析美国排名前列的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北卡大学的 DrPH 培养方案,归纳和总结其特点,提出对我国开设该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启示[1]。

    作者:曾婉玲;李颖;周来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内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为满足社会对医学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明晰定位为“高层次临床医师”,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方式逐渐转向临床一线的实践和学习,教学重心和毕业授位标准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本校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较为领先的建立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实现了学位教育与执业准入及职业培训的无缝衔接[1]。为检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基于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实际过程,构建出内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供适合国情特征的参考工具。

    作者:唐颢嘉;李奇志;罗庆;张姝;冉素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区(县)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模式、管理体系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医疗质量的实际水平[1],就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及提高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

    作者:陈君然;刘加胜;罗晓;张艳;胡海波;罗念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以“周学”为抓手,促进学习型医院建设的探索--重庆市中医院学习活动开展情况调研

    学习型医院的基本含义是,通过营造整个医院学习创新氛围和机制,以学习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呈内涵式持续发展的医院[1]。近年来,重庆市中医院将创建学习型医院提升至医院发展战略高度,成立了学习型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重庆市中医院学习型文化建设及“日学”“周学”“月学”“季学”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日学、周学、月学、季学”的形式,即“四学”长效机制营造整个医院学习创新氛围和机制,提升医院内涵,对学习型医院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叶茂;王守富;李延萍;段绪坤;王中;左国庆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公立医院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利用

    医院现金流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信息,越来越受到医院主管部门、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督,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接轨,财政部、卫生部于2010年出台了《医院财务制度》,该制度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新制度完善了医院财务报告体系,新增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本文就执行新制度第一年重庆市公立医院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利用作一些探讨。

    作者:黄成庆;陈述平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提高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效率中的应用

    心源性心脏骤停是循环突然完全停止的一种临终前状态,为心脏急症中严重的情况,是当今对人类危害大的疾病之一[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急诊复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进步。目前多采用液体复苏,但是需要大量的容量来维持,容易带来器官循环灌注增加、凝血机制障碍等不良影响,近年来高渗盐水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成绩并展现了良好前景,而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ulse indica‐tion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的无创心排量测定是新近发展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2‐4]。但是在复苏效果上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专注于过程的战略和方法论,其通过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各种医护流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因素,找出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预后[4‐5]。六西格玛管理在急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打破了传统工作习惯,创新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提高急诊服务水平和规范临床急诊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7]。本文为此以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安全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通过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应用,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提高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效率中的应用效果,并且找出关键的因素并加以改进、控制,促进医疗服务的流程标准化,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86例胃癌根治术后 PICC 置管肠外营养的效果及护理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方法。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往往短期内需禁食,需肠外营养支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胃肠道肿瘤术后全肠外营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局部并发症少[1]。为了探讨 PICC 在胃癌根治术后全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现将本院采用 PICC 行肠外营养支持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6例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庄丽媚;刘丽杰;吴海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建立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我国重庆、北京、江苏等地2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5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确定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和权重。结果终确立的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72个三级指标。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33,熟悉程度系数为0.794,判断依据系数为0.872。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90、0.324、0.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级评价指标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客观、科学,为骨科专科护士的培养、考核和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依据。

    作者:罗春梅;宋彩萍;张玉梅;任家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1999~2013年西安市首次献血志愿者输血相关感染性指标阳性率的趋势研究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1999~2013年西安地区首次献血志愿者输血相关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的长期趋势,以评估西安市输血安全态势。方法对1999~2013年西安市西京医院血液中心所有的首次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数据进行趋势检验分析。结果1999~2013年的415657例首次献血者中,上述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 HBV 1.02%,HCV 0.55%,HIV 0.05%,TP 0.46%。 HBV 和 HCV 感染具有下降趋势。结论 HBV 感染是西安地区血液安全性的主要威胁,而 HIV 、TP 的流行率增加可能也成为一种潜在的威胁。

    作者:赵晓梅;赵荣甫;吉兆华;安群星;龙泳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广西壮族人群骨桥蛋白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对比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利用 SNaPshot SNP 分型技术检测150例广西壮族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HapMap)上4个人群(欧洲人群、非洲人群、日本人群和中国北京人群)的 SNP 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的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骨桥蛋白基因 rs11728697位点的 CC 基因型常见,约为42.7%;C 等位基因的频率高,约为62.7%。 rs9138位点的 CA 基因型常见,约为51.3%;C 等位基因的频率高,约为63.0%。骨桥蛋白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族人群骨桥蛋白基因 rs1172869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群、日本人群和非洲人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国北京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族人群骨桥蛋白基因 rs913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群和非洲人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日本人群和中国北京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因素之一。

    作者:韦贵将;梁丽娜;罗桂飞;陆潞;韦叶生;唐毓金;王俊利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对641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韧性、问题解决、发泄和社会适应显著高于男生(P<0.05),而在幻想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2)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求助和退避均和心理韧性的两个方面、社会适应的各方面显著相关;(3)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解决在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4.4%。结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和问题解决这一应对方式是帮助其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

    作者:谢玲平;邹维兴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重庆市某养老机构老人入住前幸福度与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老人入住机构前的幸福度及影响因素,为制订个性化照护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孤独感量表(UCLA)和抑郁量表(CES‐D)对162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原职业、文化程度、收入状况的老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岁以上各年龄组明显高于60~70岁年龄组(P<0.05),在婚组高于丧偶及离异组(P<0.05);幸福度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正常组及功能下降组显著高于明显障碍组(P<0.05);幸福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正常组明显高于有孤独感组(P<0.05);幸福度随抑郁得分增高而逐渐降低,抑郁组、可能抑郁组及临界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人的幸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应针对老人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照护服务。

    作者:谢燕;喻秀丽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癌症患者自杀事件影响肿瘤科护士心理应激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自杀事件对病区护士的心理影响,探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 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肿瘤科41名护士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自杀事件发生后的前3 d ,肿瘤科直接面对自杀事件的护士 SAS 评分为(63.30±9.21)分,与国内健康人群常模及国内护士常模 SAS 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事件发生后的4周内,护士群体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状态受到明显影响,精神应激体验严重。结论护理管理层应充分认识自杀事件发生对一线护士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建立针对性强的心理干预机制,尽早对护士(特别是直接面对自杀事件的护士)实施心理干预,使护士身心处于佳状态,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边志衡;田海英;李俊青;刘小庆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急进高海拔地区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平原人员急进高海拔地区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为高原地区医学救援提供参考。方法受试者从平原地区(海拔400 m)出发,出发前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乘飞机到达海拔4300 m 地区时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之后乘车到达海拔3200 m 目的地后动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分别在到达后第1~7天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受试者在海拔3200 m 地区适应1周后乘车复返海拔4300 m 地区,再次测定血氧饱和度、心率。结果进入海拔4300、3200 m 地区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与平原地区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海拔3200 m 地区后第6、7天血氧饱和度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乘飞机到达海拔4300 m 地区和乘车复返海拔4300 m 地区的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海拔的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随之下降,平原人员急进海拔3200 m 地区第6天能初步适应,在较低海拔地区短时间适应后再进入高海拔地区人体能更好地适应。

    作者:彭翠翠;王劲;金婕;钟前进;童卫东;周林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1例重度肥胖伴心力衰竭的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管理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三酰甘油过度积聚而导致的一种营养失衡性疾病,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人类健康,尤其严重肥胖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时明显增加手术风险。本文报道1例重度肥胖伴心力衰竭的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管理经验,以期对重度肥胖伴心力衰竭的癌症患者管理有所借鉴。

    作者:曾石岩;张馨丹;吴星烨;张宏宇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哺乳期乳腺癌误诊为乳腺脓肿1例

    妊娠和哺乳期乳腺癌是妊娠期或产后1年内哺乳期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1],临床少见,在妊娠、哺乳期妇女的发病率为1/3000~1/10000。本文对超声及临床误诊的1例哺乳期乳腺癌进行报道,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袁红梅;刘健;熊斌;李莉;刘晓玲;苟凌云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超早产儿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 SMA),亦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土壤、水,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已成为新生儿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常易发生医院内获得性感染[1]。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进行各种频繁侵入操作后,易引起内源性或外源性交叉感染[2]。感染后常症状重、控制难,在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及治疗上依旧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针对超早产儿 SMA 肺部感染后治疗在国内外相关报道很少。因此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例极低超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为1095 g ,胎龄27+2周)SMA 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肺部感染 SMA 的早产儿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陶海峰;何念海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MALDI-TOF质谱在院内感染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 MALDI‐TOF 质谱分析方法鉴定院内感染致病菌。方法同步使用 VITEK‐2和 MALDI‐TOF 质谱鉴定院内感染致病菌。从检测时间、鉴定率及检出数量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将微生物大分子指纹图谱进行共性峰比对计算,获得院内感染致病菌株间同源性结构关系的差异。结果共检出31株大肠埃希氏菌、2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及解鸟苷酸拉乌尔菌等罕见致病菌9株。 MALDI‐TOF 质谱检测能够在1 h 内检出所有的致病菌,且鉴定率和检出数量高于 VITEK‐2。结论致病菌的院内感染呈现科室为中心点源传播的模式。 MALDI‐TOF 质谱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能够进行临床耐药菌的聚类分析,有望成为致病菌鉴定和临床耐药菌风险监测工作的主要技术力量。

    作者:屠博文;史伟峰;韩晓冬;杜强;徐晓怡;郝超 刊期: 2015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