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1756
  • 国内刊号:11-4979/R
  • 影响因子:2.54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1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11期文献
  • 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患者机械性静脉炎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水胶体敷料对于PICC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JBI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水胶体敷料对于预防PICC患者机械性静脉炎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水胶体敷料能降低PICC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论:水胶体敷料的使用对于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黎贵;张淑香;徐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出院或门诊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大于7的患者80例,按匹配对照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在常规睡眠护理基础上实施联合认知行为、支持性干预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干预即Cognitive Behavior Support Education干预(以下简称“CBSE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均采用睡眠质量量表(PSQI)、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状况测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PSQI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睡眠信念与态度得分显著改善(P<0.01)。结论:CBSE干预可显著改善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沈霞;邹继华;韩瑞;吴崇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国家卫生计生委:推进“三好一满意”,包括给医护人员更多人文关怀

    10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继续深入持久开展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今年“三好一满意”活动要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血液中心(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监督机构开展的基础上,将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活动范围,实现医疗卫生系统全覆盖。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要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医务人员,保障其合法权益。要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要加强职业防护和心理辅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保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要鼓励进修学习和培训,完善职务晋升机制,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要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坚决查处侵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造口患者性体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造口患者性体验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亚利桑那州性体验量表对75例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性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造口患者性体验得分为(20.56±5.378)分,性功能异常者有42例(56.0%);患者性体验异常症状依次体现在性觉醒(4.96±1.160)、性高潮能力(4.86±1.246)、性满意度(4.74±1.291)、性驱动(4.64±0.749)、阴道润滑/阴茎勃起(4.40±0.75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有无性生活指导、家庭关系、造口类型、有无造口并发症是影响造口患者性体验的重要因素。结论:造口患者性体验得分显示其性功能障碍程度较高,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朱小妹;谌永毅;刘爱忠;汤新辉;陈玉盘;刘翔宇;郭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诊护士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22所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的432名急诊护士进行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33±0.63)分,工作投入总均分为(3.42±0.75)分;急诊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希望、乐观3个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提高急诊护士心理资本是改善其工作投入的有效途径,护理管理者主要从希望与乐观两个方面采取合理提升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投入。

    作者:万娟;齐玉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减少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使用的管理实践

    目的:探索胰岛素注射针头连续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50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针头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从胰岛素针头更换频次、胰岛素注射针头回收及注射部位皮肤异常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连续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患者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率及注射部位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而胰岛素针头回收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胰岛素注射针头连续护理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了针头重复使用,提高了注射针头回收率,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减少了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刘玉萍;彭淑华;涂丹;谷穗;涂培培;李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组均30例。在科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一对一的为时30~40min的动机性访谈干预,并发放《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锻炼手册》以及为期3个月的电话随访。对照组接受针灸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对干预前、出院前2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同,表现为出院前2天得分涨幅达到较高水平,而3个月时得分逐渐趋于平稳。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而3个月时干预的正向效果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削弱,应警惕出现故态复萌现象。

    作者:张阳;王月芹;王爱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国外临床护理管理者岗位培训的研究进展

    分析国外护理管理者岗位培训现状,提出我国存在任职资格参差不齐、岗前培训较薄弱、培训内容未分层、评估考核缺乏统一、培训方式欠灵活、后备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国外经验重视护理管理者的岗位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建立系统化、分层化、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按需求、考核有效、人才输送渠道完善的护理管理者培训体系,促进护理管理人员更快地适应管理岗位,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吕红;李振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PDCA的规范化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

    目的:构建持续改进的规范化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体系,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通过整分合的形式将PDCA原理应用于教学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三级教学组织架构,完善临床护理教学组织及教学制度;采用院内与院外相结合、基础与专科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和途径,落实护士分层培训;完善教学评价系统,逐步推进信息化考试平台的建设。结果:构建了规范化的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体系,建立了护士分层培训档案,提高了分层培训、考核满意度。讨论:将PDCA原理应用于教学制度健全、教学活动落实和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并充分运用各种管理工具进行反馈评价,实现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焦静;张晓静;吴欣娟;曹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职护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护理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192名护理高职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高职护生专业认同问卷得分为(80.23±9.60)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2.16±5.46)分,其中家庭支持为(23.33±5.45)分、朋友支持为(20.24±3.47)分、其他支持为(17.45±3.23)分。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感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都呈正相关。结论:高职护生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其专业认同具有相关性。高职护理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家庭和朋友支持的能力,不断增强两者对专业积极性的正向促进作用。

    作者:王露蓉;吴艳平;赵琼兰;伍媚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2014年护理管理新进展暨科研写作研讨会(长沙)举办

    2014年10月30-31日,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与湖南省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4年护理管理新进展暨科研写作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么莉主持了开幕式,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处处长高纪平、湖南省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书记肖平、《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社长李月东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高纪平指出近年来湖南省护理队伍发展壮大速度快、护理专业取得进步较大,但也面临着职业培训与队伍管理的挑战,他表达了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护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介绍了湖南省下一步护理工作的重点。肖平介绍了湘雅医院护理团队的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将继续大力支持湘雅医院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李月东首先感谢了会议联合主办方、与会专家及学员的参与和支持,同时表示《中国护理管理》杂志在未来将会持续提供护理学术交流平台,培养护理管理与科研人才,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安徽省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管理策略

    目的:了解安徽省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临床使用与管理情况,为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提供建议与策略。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6-2012年间经安徽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的专科护士进行自评与他评调查。结果:初级职称人员占49.27%;专科护士主要分布在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占92.58%;机构间培养专科护士数量差距大;18.0%专科护士脱离原临床直接护理岗位;82%的专科护士主要从事临床一般护理,在高级临床护理实践、护理业务管理、科研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结论:专科护士是一支年轻的护理队伍,选拔标准低;专科护士数量配置不合理,机构培养专科人才缺乏长期规划,专科护士流失严重;医院对专科护士缺乏专职化管理,重培养、轻使用,使其高级临床实践职能发挥不够。

    作者:乔晓斐;江启成;宋瑰琦;王真;黄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实施绩效分配改革推进护士岗位管理

    介绍护理部绩效分配及病区护士绩效二次分配的具体方法。通过科学高效的护理绩效分配机制,激励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积极性,调动护士不断提升自身能级发展,同时也推动护理管理创新,进一步深化护士岗位管理。

    作者:王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将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前馈控制应用前后,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后,2012年全院上报护理隐患(A类事件)625例,2011年与2010年无A类事件上报记录;2012年上报护理不良事件(B类和C类事件)总例数为44例,较前增加(2011年36例、2010年39例);2012年对患者产生影响的护理不良事件(C类事件)占比为25.00%,较前降低(2011年为52.78%、2010年为61.54%)。结论: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鼓励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降低不良事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作者: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病房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管理新方法

    目的:探讨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管理新方法。方法:对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的保存和使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并在我科组织落实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的管理制度、使用操作流程和存放制度等方法。结果: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我科对于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的管理符合医院管理要求,每次都能按时、准确地将药物给患者输注,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确保了药效,实施以来无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该管理新方法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精髓,值得推广。

    作者:李传珍;钟就娣;蚁涵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

    延续性护理旨在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延续到患者出院后,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内涵及意义、应用现状、实施形式、测量工具及实施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王红萍;庄怡青;陈孝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留守老人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劳动强度、留守方式、子女探亲联系间隔时间以及留守老人自身身体状况。

    作者:盛丽娟;孙欣;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评判视角研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

    目前护理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发表数量逐年上升,其研究结果对护士和护生的临床知识、护理行为以及开展科研均会产生潜在影响,采取评判的态度和系统的方法正确阐释RC T研究结果,是将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关键一步。因此本文基于此理念,从以下3个方面来评价一项RC T研究的结果及临床意义:①可信度:学会判断RC T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②结果的阐释:学会从样本量和精度看临床统计结果;③适用性:学会研读外在效度和干预措施的副作用,判断新方法的适用对象。从而促进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提升我国护理质量。

    作者:张欣;李时雨;韩慧君;刘华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日本研究:风景照的“治愈”效果远超预想

    有没有既简便又有效的放松方法呢?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在日本疲劳学会会议上说,观看优美的风景照不失为一个理想选择。理化学研究所生命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中心研究员水野敬领导的研究小组,让22名20~49岁的男性和女性观看约200张照片,然后以5分为满分,评估这些照片减轻疲劳的效果。研究人员将各人评分高的12张定为“治愈照”,低的12张定为“非治愈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同伴支持组长的选拔、培训与考核现状

    目前,同伴支持在世界各地被积极地应用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中。鉴于组长在同伴支持中的核心作用,组长的选拔、培训与考核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PubMed、万方数据库收集了2007-2013年的相关文献,对糖尿病同伴支持组长的选拔、培训与考核等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同伴支持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姚莉;叶秀利;鞠昌萍;孙子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本科毕业生胜任力测评工具的研究现状

    护理本科毕业生胜任力测评工具有助于评价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培养和辨识护理人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护理本科毕业生胜任力测评工具的发展、质量及使用特点,以期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有效使用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齐艳;孙文霞;孙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品管圈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对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结果:改善前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合计为4209分钟,平均每位患者等候时间为135.77分钟。通过采取措施,新入院患者的病区等候时间缩短到1497分钟,平均33.27分钟,下降了74.0%。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减少了患者等候安置床位时间及辅班护士接诊时间,使患者可及早接受治疗,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医院床位使用率。

    作者:李俊梅;王艳红;周雅涛;杨文平;郝津荣;王蕊;闫婷;郑一梅;高玲玲;霍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腔镜器械的效果探讨

    目的: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将全院所有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运用专业设备,专业人员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腔镜器械集中处理前和处理后分别用目测、放大镜检查和潜血试验进行清洗质量检查。结果:腔镜器械集中处理前、后的清洗质量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集中处理后的器械清洗质量优于集中处理前。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腔镜器械,能提高腔镜器械的处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戴李中;朱亚君;董爱英;倪佳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上海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上海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69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为(98.61±16.12)分,处于中下水平;得分较低的维度分别是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与教育/咨询能力3个维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职称、职务、学历是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并有重点地加强低年资、低职称、低职务、低学历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

    作者:何静;徐青;徐蓉;屠一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国内糖尿病饮食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饮食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为糖尿病饮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糖尿病”“饮食”“膳食”等作为主题词,检索2003-2013年糖尿病饮食相关文献,并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471篇有效文献,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献内容以饮食干预及护理为主,这也正是目前糖尿病饮食研究的热点。其中《全科护理》杂志载文量多,而《中华护理杂志》被引频次高;大部分文献成果来自于医院,但基金论文比较低(仅占3.06%)。结论:近10年来,糖尿病饮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研究深度及广度不够,亟须规范糖尿病饮食的研究设计,提升论文质量;并关注综述,重视基础实验,糖尿病饮食的干预性研究将是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吴冰;陈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全国35家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教育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及所在省市糖尿病教育管理现状,为今后工作目标的制定及实施奠定基础,更好地发挥委员单位示范作用,推进糖尿病护理事业的发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3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糖尿病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35例调查对象中,28人(80.0%)在本省市护理学会担任职务,30人(85.7%)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相关培训,从事糖尿病专业护理年限为(15.22±6.93)年;所在医院综合病区糖尿病患者比例占66.0%,平均住院天数达(11.45±3.03)天。94.0%设有糖尿病病房,内分泌科日门诊量在30~1200人,其中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73.5%,就诊人群庞大;85.7%的医院设有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其中74.2%的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从事教育年限超过5年。结论: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有着较好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全国糖尿病管理质量提供可能。

    作者:张明霞;赵芳;邢秋玲;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患病率和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患病率及预防现状,对未来失禁性皮炎的培训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失禁患者调查表,对293例失禁患者进行调查,对患有失禁性皮炎患者的医院分布、科室分布、分期、预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失禁患者中失禁性皮炎的患病率为14.0%,同时5.5%并发压疮、11.3%并发真菌性皮炎,失禁患者的预防措施较落后。结论:医院失禁性皮炎相关知识的培训和研究需要加强;建议建立失禁患者预警管理措施,定期调研和监控发生状况;加强护士培训,提高失禁性皮炎防范意识。

    作者:贾静;徐晶晶;仇晓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以专科护理建设为契机培养专业化护理人才--访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陈湘玉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颁布了新的学科目录设置,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改政策的逐项推出,护理服务不断适应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向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拓展,护理专业内涵也不断提升。这些均为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护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了挑战。近年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继颁布《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其中均对护理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010年12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首次将临床护理、专科护理纳入其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护理队伍,给予专项资金资助,探索实施护理专科建设。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作为首批申报成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护理队伍之一,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在专科护理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刊日前对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陈湘玉进行了专访,邀请她分享专科护理建设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广大护理同仁提供参考。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

    目的:实施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临床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潜在危重病患儿,从而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建立儿科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制定早期筛选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临床方案。结果:2010-2013年,我院实施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后,早期发现了爆发性心肌炎10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9例、脓毒症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例,阻止医疗纠纷10例,发生医疗纠纷仅7起,较2006-2009年(实施前)发生的医疗纠纷减少8起,死亡人数由163例下降到118例。结论:建立规范的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临床识别流程及管理方法,能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能力,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陈娟弟;何时军;黄晓春;贾颖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以能力进阶为导向的儿科护士岗位分层培训需求分析

    目的:对基于能力进阶模式下的儿科护士岗位分层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为制定以人为本的分层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科护士岗位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我院81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的岗位分层培训需求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岗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需求水平高,“护理管理”培训的需求较低,且不同级别的儿科护士对岗位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同时,随着儿科护士层级的提升,培训需求整体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当加强各级儿科护士的岗位培训,关注不同层级儿科护士培训需求的差异性。同时应结合儿科护士能级水平和培训意愿,提供系统的、形式多元的、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在职分层培训设计,以满足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效率。

    作者:崔璀;郑显兰;喻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当日疼痛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描述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外科术后当日拔除气管插管后8h内疼痛情况以及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管理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登记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镇痛镇静药物及非药物镇痛措施登记表对北京市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20名PICU患儿进行调查。结果:先心病婴幼儿外科术后当日拔除气管插管后疼痛情况存在波动,0h、2~4h疼痛评分较高,镇痛镇静药物以及非药物镇痛措施在2~4h中使用比例由15%增加到了70%,5~8h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先心病婴幼儿术后当日疼痛状况较重,药物及非药物镇痛措施使疼痛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疼痛管理仍须加强。

    作者:郑中燕;梁涛;贾艳;许宏;林静;李庆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信息偏倚

    信息偏倚又称“观察性偏倚”或“测量偏倚”,指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出现的偏倚。造成信息偏倚的原因包括研究人员的差异,测量仪器的差异,记录编码的错误,以及对不同的人群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去收集资料。常见的信息偏倚包括回忆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报告偏倚,检出偏倚,以及诱导偏倚等。

    作者:《中华护理学辞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建立多学科随访管理体系加强出院患者癌痛管理

    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患者出院后更需要得到规范化镇痛治疗和护理,才能达到无痛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我院通过摸索建立了以肿瘤科为主导,配合宁养院访视、多学科团队支持的多学科随访管理体系,通过电话随访、短信咨询、居家访视和网络互动等方式,帮助出院的癌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并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随访率。

    作者:石磊;马筱慧;王楠娅;徐东升;刘芳;李虹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全国40家医院疼痛护理管理现状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医院疼痛护理管理现状。方法:通过自设的医院疼痛护理管理问卷对40家医院进行调查。结果:40家医院中建立了疼痛护理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有23家(57.5%);其中对全部门诊和住院患者、全部住院患者、部分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疼痛评估的医院分别为8家、2家和25家,还有5家医院未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疼痛评估;24家医院(60.0%)有肿瘤患者的疼痛随访记录;26家医院(65.0%)开展了住院患者疼痛健康教育;18家医院(45.0%)有疼痛专科护士;20家医院(50.0%)成立了疼痛护理专科小组;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护士继续教育中纳入了疼痛护理相关内容的医院各有25家(62.5%);40家医院在主观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上较为一致,客观疼痛评估工具使用差异较大。结论:目前国内不同医院疼痛护理管理工作差异较大,疼痛护理管理工作亟待规范。

    作者:张海燕;陈杰;吴晓英;么莉;徐波;何昕;刘高明;卢苇;刘敏君;石磊;冯艺;何苗;王惠琴;战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外先进疼痛管理指南及疼痛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总结了疼痛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建立规范的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疼痛护理相关制度,培养疼痛护理专业人才,促进佳疼痛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刘敏君;童莺歌;田素明;叶志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ICU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疼痛是ICU患者的常见问题,有效的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基础。由于镇静或其他原因,ICU患者的疼痛评估往往比较复杂。能获得患者主诉时可以使用主观疼痛评估工具,不能获得患者主诉时宜使用客观疼痛评估工具。本文就ICU患者常用的主观和客观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完善ICU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流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陈杰;路潜;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扎根理论研究法(grounded theory)

    扎根理论研究法又称“根基理论研究法”,是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正如这两位创始人所声称的那样:“扎根理论是填平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鸿沟”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实地研究为主,透过进入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深入了解及参与体验,收集丰厚的第一手资料,采取归纳与演绎并用的方法,扎根于资料,从中发现新概念并抽象出理论。

    作者:《中华护理学辞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福建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福建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发放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问卷(KASRP)。调查福建省11所三级甲等医院440名临床护士的疼痛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临床护士疼痛识知水平偏低,问卷平均正确率48.35%;接受疼痛知识继续教育不同情况的护士,其疼痛知识与态度不同(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疼痛知识缺乏,部分护士没有接受疼痛知识继续教育,应进一步加强疼痛管理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临床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和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卢苇;林润;金爽;李红;曾秀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术后疼痛管理的新理念包括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目前国外的术后疼痛管理完成了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到以护士为主体的转变,术后疼痛评估常态化、常规化,同时将个人数字助理(PDA)用于术后镇痛随访,使用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进行术后疼痛管理。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实现了个体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了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何苗;吴晓英;冯艺;张海燕;陈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