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中药熏蒸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牵引与针灸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中药熏蒸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兰;何天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介入球囊扩张治疗老年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将介入球囊扩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130例,分为2组各65例,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等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发生动脉痉挛、血管损伤及围术期迷走神经反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术中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足实施介入球囊扩张的患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动,达到促进术后愈合的目的。
作者:姜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依存行为水平,通过干预评价患者依从性改善状况及血压控制情况,为进一步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干预前采用问卷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依存行为及血压值进行调查,确定干预方案并进行认知、用药、饮食、行为、血压监测等内容的干预措施。干预后再次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前依存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干预后依存行为处于高水平(P<0.05);干预后血压值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干预可提高患者依存行为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韩春梅;王淑文;于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185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组(耳压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2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给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耳压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以缓解疼痛。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72小时内伤口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情况、首次肛门排气平均时间等,并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耳穴贴压护理法在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及缩短疼痛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结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减少止痛药使用,并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肛门排气,能使患者提早进食,加快术后恢复,进而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唐秀琴;王芳;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治疗组)与普通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康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667,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汪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熏洗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内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马应龙痔疮膏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白头翁汤熏洗治疗,治疗15天后观察两组患者出血、疼痛、坠胀感及脱出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且在出血、疼痛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熏洗结合西药加马应龙痔疮膏治疗内痔在改善出血及疼痛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杨亚斌;谢江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术消痞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予自拟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MOT与SS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MOT含量明显上升(P<0.05),SS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机体恢复,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MOT与SS含量有关,从而改善胃肠动力。
作者:马天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恢复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西医规范化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加西医规范化治疗中风恢复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朱根福;叶譞斐;陈根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阐述中药在应用上显现出的毒副作用问题,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冯晓妍;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烧伤药油治疗中小面积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Ⅱ度烧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治疗组46例。2组均洗必泰喷洒消毒后,去除已破溃的腐皮,对照组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换药,1次/d,治疗组涂抹院内自制药烧伤药油1 mm厚,保持创面润泽,每日涂药4~6次。2组均连续治疗30天后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58.70%,对照组为36.8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对照组为80.7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浅Ⅱ度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9.6±1.97)天,对照组为(12.3±1.49)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Ⅱ度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18.7±1.89)天,对照组为(22.7±1.53)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药油治疗中小面积Ⅱ度烧伤临床疗效显著,可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范声强;夏玲;谢彬;涂正宇;方华;余芬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阴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Ⅰ组(常规西药治疗组)30例和治疗Ⅱ组(益阴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组)130例,观察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BNP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Ⅱ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BNP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治疗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阴助阳、活血通脉法可阴阳并补,气血并调,补中有泻,虚实并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冬梅;邹剑杰;罗晓敏;张伯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用于小儿腺样体手术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腺样体肥大小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低温等离子消融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1.7%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儿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小儿LSa02与AHI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HI值明显降低,LSa02值明显升高(P<0.05),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小儿日常活动、社会互动、情感与症状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辅助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能提高疗效,减少创伤,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其疗效机制的发挥可能与改善呼吸参数有关。
作者:李智斌;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行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50例行缩宫素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产妇术中、术后2小时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2.4±27.1) mL,术后2小时(35.5±7.4)mL,术后24小时(31.5±6.3)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应时间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9例,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4例,总有效率7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可有效降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且效果持久、安全。
作者:杨晓菊;裴永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辅助治疗对中医骨伤病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对骨伤科择期手术患者368例于手术前3~5天实施自体采血400 mL左右备术中术后回输,采血前后检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出血量大于400 mL,自体血回输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均较采血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体输血技术安全、经济、效果显著。
作者:贾福苏;陈进凡;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N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74)和对照组(n=76),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雷公藤多苷+二甲双胍治疗,疗程6个月。评价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血肌酐(Ccr)和血尿素氮(BUN)改善情况。结果:上述各指标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 hPG、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Ccr和BU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DN,能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并能从根本上改善血压和血糖指标。
作者:孙慧;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患儿2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3%,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梅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诊断性刮宫的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运用中药固经汤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经后路肿瘤切除加后凸成形术并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经后路肿瘤切除术加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功能、融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Cobb角、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联合中药治疗对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陈荣春;钟红发;刘宁;钟鸣亮;卢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60例应用中药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6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下腹痛例数明显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马春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组及恩替卡韦单药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检测肝功能、HBV-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好转、HBV-DNA水平下降,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在抗纤维化程度方面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作者:闫雪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9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8),对照组为79.55%(35/4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②2组治疗后疼痛、麻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2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组椎间隙高度R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疗效优于针灸结合牵引法。
作者:卜晓宇;孙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腱鞘囊肿患者41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21例,火针治疗组采用火针方法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较治疗腱鞘囊肿治愈率高,疗程短,不易复发。
作者:颜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双号为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小针刀松解肱二头肌肌腱治疗。在治疗后1周、2周、1个月进行Ashworth及上肢Fugl-Meyer积分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痉挛程度相比,1周和1个月治疗组Ashworth分级比较对照组低(P<0.05);2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1个月,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佳。结论:小针刀治疗可缓解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
作者:刘强;卢章琼;罗坚;梁琴;李广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酒精性肝病(ALD)模型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2E1(CYP 2E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后,分别以甜菜碱不同剂量(200~800 mg/kg)治疗4周,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YP 2E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和黄嘌吟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甜菜碱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肝脂质的沉积和炎症细胞的浸润;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证明甜菜碱能显著抑制酒精性肝病CYP 2E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同时肝内MDA和SOD含量恢复到接近正常。结论:甜菜碱能显著抑制酒精性肝病CYP 2E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具有防止酒精性肝病的作用。
作者:田旭东;孙平;李彦龙;卢雨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FE低、中、高剂量组,β-雌二醇组6组,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90天。脱钙完成后将股骨近端沿矢状面切开,制成常规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骨小梁结构;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机,支点跨距18 mm,加载速度2 mm/min,分别从载荷-变形曲线和应力-变形曲线上获得结构力学参数和材料力学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骨小梁出现断裂、间隙增宽、数量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骨组织形态明显改善,以TFE高剂量组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股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均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FE低、中、高剂量组及β-雌二醇组生物力学各项指标均上升或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E可改善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李晶;宋敏;罗晓;谢兴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防风感冒颗粒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致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防风感冒颗粒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检测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观察防风感冒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防风感冒颗粒能显著降低LPS致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的炎症反应(P<0.05),并能减少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P<0.05)。结论:防风感冒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和抗炎作用。
作者:郭晓颖;马新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维普(VIP)、万方医学网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血塞通注射剂所致ADR案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ADR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塞通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多器官、多系统;且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应警惕过敏性休克。结论: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对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常建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治疗与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在冠心病PCI治疗前、后,应用SDS、SAS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程度测评,用统计方法评价PCI术前、术后SDS和SAS积分变化的意义。结果:112例冠心病PCI治疗患者,术前焦虑者58例(51.79%)、抑郁者32例(28.57%),与术后1周焦虑者65例(58.04%)、抑郁者28例(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焦虑者76例(67.86%)与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焦虑患者22例(19.64%),较术前人数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患抑郁者36例(32.14%),与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抑郁者16例(14.29%),较术前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的冠脉介入治疗不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且随着术后病程的延长,抑郁、焦虑的程度会加重,从而影响冠心病PCI治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赵继胜;张永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对其监护人身心的影响及干预研究方法。方法:随机选取600名儿童监护人(儿童父母或祖父母)在带领儿童预防接种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评分,1~3个月后对确定的研究对象带领儿童再次进行预防接种后对其实施干预措施,再次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心身症状变化。结果:在预防接种后,SCL-90量总评分为(141.5±48.30)分,高于国内常模(134.8±42.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1);干预后总评分为(135.8±36.9)分,低于干预前总评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1),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对其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及时有效地干预可明显降低或减少这一影响,并促进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可提高儿童预防接种质量,保证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付彩儒;李雅丽;李晓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结合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回顾性分析部分文献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院临床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于部分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中。结论: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提高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可减少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县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现状,探讨如何有效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方法:对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19家中医院护理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人数等进行调查整理。结论:县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文凭、职称偏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寥寥无几。
作者:史香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压各参数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20例住院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38例,31.67%)、阴虚质(28例,23.33%)、气虚质(21例,17.50%)、血瘀质(14例,11.67%);痰湿质与SBP、PP、MAP呈正相关(P=0.020,0.037,0.046),阴虚质与PP呈正相关(P=0.018),气虚质与SBP呈正相关(P=0.026),血瘀质与PP呈正相关(P=0.022)。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与血压各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痰湿质为突出,而血压各参数中以PP为显著。
作者:刘志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中西医的角度探讨双心医学模式机制,并对中医药及心理干预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指出随着双心医学模式中中医药的更多应用,中医药的治疗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范辉;何秀丽;史美丽;王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贴敷药物的选择、穴位的选择、特定证型、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指导穴位贴敷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君;孙胜振;李雪梅;陈巧英;薛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通过对巴戟天的现代炮制方法、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化学及炮制药理等四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优选巴戟天佳炮制方法及工艺,规范巴戟天饮片生产,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况艳;周灿;廖莎;廖恒;高玉姣;陈娥;宋根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护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加强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魏焕能;朱建坤;王秋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制萎扶胃浓缩丸(简称ZWFW)的处方组成、方解及其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作用机制,指出CAG的发病机制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ZWFW促进胃黏膜内源性PGE2合成、对抗自由基清除胃黏膜NO、升高CAG模型大鼠血清及胃黏膜SOD水平、降低MDA含量,可能是其增强胃黏膜局部防御功能的部分机理,也是其健脾和胃的具体体现。标实则有气滞、血瘀、湿阻、热毒蕴胃等;CAG模型大鼠GAS含量下降,相当于祖国医学正气虚;MTL含量增加,相当于祖国医学邪气盛;ZWFW使较低的血清GAS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是其“补其不足”作用的具体体现;ZWFW使过高的血浆MTL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是其“泻其有余”作用的具体体现。
作者:舒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参附注射液(SFI)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扩增DC,在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SFI(终浓度分别为:低浓度9.38 mg/mL;中浓度37.50、75 mg/mL;高浓度150、300 mg/mL生药浓度)、GM-CSF/IL-4及不同浓度SFI联合细胞因子,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细胞功能的变化,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单用SFI不能诱导CML细胞分化为DC;细胞因子诱导的CML-DC存在表型及功能障碍;而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添加SFI,对CML-DC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添加高浓度SFI可抑制DC的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添加中浓度SFI能获得较多成熟CML-DC,可提高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可改善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IL-12的含量。结论:适当浓度的SFI可影响CML-DC的分化和成熟,并可改变DC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增强其功能;SFI佳诱导浓度为75 mg/mL,且75 mg/mL SFI与GM-CSF/IL-4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作者:任莉莉;问明;季静;臧爱民;宋子正;徐妍;李芳;魏影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酸性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复方萆薢汤组(n=24)与别嘌呤醇组(n=22)。复方萆薢汤组予复方萆薢汤治疗,别嘌呤醇组予别嘌呤醇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于采血前24小时留取2组患者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定量。结果:复方萆薢汤组患者血清UA、BUN、Cr水平改善明显(P<0.05),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P<0.05);复方萆薢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萆薢汤能提高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苏筠霞;徐筠;苏建平;李建华;刘明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现状、医院薪酬体系建设和医院酬薪管理状况3方面入手,分析医院薪酬的分配制度、管理办法、激励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制等,指出医院薪酬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内在薪资与外在薪资的有机结合;薪资与工作绩效相互联系;专门人员薪资设计专门化;福利制度更加人性化;员工与参与工作考评以及薪资定价;薪资管理电算化以及网络化。
作者:顾洋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新制度对医院管理的新要求、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内容、新制度下作业成本法在医院运用的SWOT分析、作业成本法的运用适应新制度的要求4方面入手就新制度下公立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全成本核算,并运用创新手段与模式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思考。
作者:张欣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院青年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创新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12月院内采用传统青年志愿者管理模式的青年志愿者列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12月间采用创新青年志愿者管理与服务模式的青年志愿者列为研究组,创新方法包括:全面普及电子信息化管理、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整体服务水平、及时肯定青年志愿者的付出、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个性能力和职业特征、以青年志愿者培训青年志愿者。结果:对照组临床满意度为86.3%,研究组临床满意度为95.8%,2组比较差异显著(χ2=65.430,P<0.05);患者对研究组的服务水平评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创新医院青年志愿者管理与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青年志愿者团队的整体服务水平,对提高医院服务满意度有一定作用。
作者:徐建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肿痛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为指标考察所用辅料的种类及配比;以吸湿率和成型率指标优选肿痛消颗粒的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考察该颗粒的休止角、吸湿率。结果:辅料蔗糖粉/糊精以2∶1为好;浸膏与辅料的混匀比例为1∶1,润湿剂体积分数为60%,干燥温度为60℃,依此制得的颗粒流动性好。结论:本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该颗粒的大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葛新春;张宏武;徐玉娥;潘从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王自立主任医师临证非常重视养生,并形成独到的养生观,即依赖自然、感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观;养形与养神并重的形神兼备观;并提出进补需慎,应食补重于药补及饮食有节的观点。
作者:王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潘星宇老师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为热、湿、痰、瘀4方面,面部可划分为上、中、下3部,与上、中、下三焦脏腑相对应,从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毒瘀证、血瘀痰凝证等4种证型辨证论治痤疮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马景和;张海玉;潘星宇(指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Ccr<85 mL/min和85 mL/min<Ccr<110 mL/min分为A(26)、B(29)2个亚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尿α1、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A组患者血、尿α1、β2微球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组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尿α1微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血、尿α1、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的病情程度,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青云;李文波;王沛;刘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小肠损伤的胶囊内镜下特点。方法:将小肠损伤患者74例根据1周前是否服用NSAIDs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胶囊内镜下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差异。结果:观察组无症状为71.4%,高于对照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胶囊内镜下检查出溃疡率为22.9%,高于对照组的15.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胶囊内镜下出血率、孤立溃疡率较观察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糜烂2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下非甾体抗炎药的损伤主要为黏膜糜烂,其溃疡表现为直径<1 cm溃疡,多发,为表浅性溃疡,较未服用药者溃疡表现有较大差别,故胶囊内镜的使用有利于鉴别及相关治疗,且检查前服用胃肠汤剂可有效减少胶囊滞留的发生,并有益于病变的检出。
作者:魏丽娜;刘子燕;郝晋雍;黄晓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对抱茎獐牙菜进行生药学鉴别。结果:抱茎獐牙菜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结论:所建立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可为合理开发抱茎獐牙菜的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幸福;骆桂法;周燕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予常规及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同时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达95.00%,对照组7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高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清下化瘀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AP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治疗7天,观察患者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总积分及腹痛腹胀积分改善程度;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等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清下化瘀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英;王晓素;姜清宇;孔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王孟英强调治疗外科疮疡应整体辨证,内外并治,并长于守方愈病,善用外洗外敷法和酒剂为引,并能大剂量运用清热解毒之药治疗重症疮疡,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疮疡开拓了思路。
作者:王新彦;刘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基源、药用部位、原植物资源种类与品质状况、方剂用药剂量、制药企业管理与科研体制等方面对汉方药与中药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指出中药与汉方药在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需汲取汉方药的先进经验。
作者:高超;刘嘉;邵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