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美国循环杂志发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1],我科通过认真学习新指南的操作方法,于2000年1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进行心肺复苏病例30例.
作者:马志刚;欧阳军;吕海龙;吉南;周军;周爱国;范志刚;奚海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提高对本症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分析我院1998~2003年16例临床病历资料.方法: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5.06±11.43岁,7例无糖尿病史,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血糖>330 mmol/L,血钠>145 mmol/L,血浆渗透压>350 mmol/L,尿糖阳性.治疗上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点,并静脉和胃肠道补液.结果:16例患者中有4例死亡,病死率25%,其余12例治疗48小时后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值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结论:本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早期识别及诊断对于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而诱发本病的其它疾病较严重、突出,易掩盖本病的存在而造成误诊、漏诊,对临床患者应排除本症后方可输葡萄糖.治疗上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用法安全有效,补液治疗也尤为关键,但应注意补液速度,采用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相结合,同时注意降糖速度,预防心衰,防治脑水肿.
作者:高红艳;林津;徐文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据Framing-han统计,严重心力衰竭死亡率高,其2年死亡率可达30%以上,6年死亡率在70%左右.据我国50家住院病例调查,严重心衰病人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硝普钠可通过扩张静脉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终降低心肌耗氧,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重症心衰的基础.我们对2002年~2003年来20例重症心衰使用销普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莲女;彭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2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张琦;刘艺;周新;尚继越;谭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认识,提高诊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5例误诊情况.结果:临床误诊短7小时,长7天,确诊后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加强对病史的详细询问和重要症状、体征的认识,减少和避免误诊,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死亡率.
作者:曾穗茹;潘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诊病人入院急,病情复杂,常并发严重的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等生理功能障碍,特别是大出血致休克的病人,抢救稍有延误,就会造成死亡[1].
作者:戴文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小肠占据着中下腹大部分空间,分布广,容积大,相对表浅,受伤的机率较其他脏器多,约占腹部脏器伤35~37%.同时易造成小肠多处损伤,合并腹腔其他脏器的损伤也较为常见.我科自2000~2002年共收治外伤性小肠损伤病人110例,现就小肠损伤机制和临床特点作以下探讨.
作者:吕海龙;欧阳军;马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房颤动如不及时复律,可导致严重心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迅速有效的复律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达龙(乙胺碘呋酮)近来被临床列为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本研究意在验证可达龙对心房颤动的复律效果.
作者:丁效国;汤益民;张大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6例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应用血浆置换(PE)的方法治疗,评价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福;丁效国;张大权;张金萍;海慧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百草枯(Paraquar,PQ)为除草剂,人经口中毒抢救成功率极低.PQ作用于人体的主要靶器官为肺脏,引起肺出血、肺水肿、纤维性肺炎,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PQ中毒无特异性解毒剂,救治应尽早给予漂白土及碱性溶液洗胃灌肠,应用大剂量激素,避免吸氧,尽早应用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可提高抢救成活率.
作者:严治涛;马玉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毒蜘蛛螫伤人体后分泌神经毒素和坏死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并产生全身中毒反应.我院自1998年7月~2000年3月共收治9例毒蜘蛛螫伤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古力鲜·马合木提;库尔班;阿衣古丽;古扎力努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侵入性压力支持正压通气(NPPV)在救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病人进行NPPV治疗.结果:成功救治17例(89.5%),2例行气管内插管,无并发症.结论:NPPV是救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宫磊;刘松岩;朱建明;孙世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报告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先后对12例毒鼠强中毒患者急诊抢救、综合治疗和转归.毒鼠强毒性强,可致多脏器损害,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中毒一旦发生,病情凶险,能否迅速实施现场急救,施行持续有效的CPR抢救,采用综合性抢救措施,是抢救毒鼠强中毒病人成败的关键.对于多人同时或相继发生原因不明的癫痫样抽搐、昏迷患者,在考虑不能用其他病因或药物中毒解释时,应时刻想到毒鼠强中毒的可能,并采用有效的综合性急救措施.呼吸衰竭为直接死亡原因,在有肺水肿、脑水肿、缺氧、呼吸道分泌物多短期处理效果不佳者,应及时气管插管,维持气道通畅,人工辅助呼吸,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许秀丽;李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和高频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内镜注射治疗组(n=22)和高频电疗组(n=19).分别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注射治疗组24小时止血20例(90.9%),7天内再出血3例,高频电疗组24小时止血17例(89.5%),7天内再出血3例.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注射治疗组和高频电疗组在24小时止血、再出血和急诊手术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高频电凝治疗后移开探头容易撕脱凝固组织而诱发再出血.因此,应首选治疗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方法.
作者:吴江;聂新乾;丁永年;罗庆元;朱丽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但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疝的发生却不常见,现对其病因及防止加以分析.
作者:熊炬;田龙;赵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IMS)是严重的中毒征象,常因呼吸肌麻痹致呼吸衰竭而死亡[1].故应引起我们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我院于1999年6月至2003年4月在共收治有机磷中毒81例中发生IMS 26例,占31%.均发生呼吸肌麻痹,治愈19例,死亡7例,占27%.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峰;海仁古丽;马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营养支持不仅可以纠正和预防治疗对象的营养不足,而且某些特异性营养物质表现出特殊的药理作用,有助于调整代谢失衡,改善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谷氨酰胺(Glutamin,Gln)的营养药理学作用是近年来临床营养研究中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Gln具有保护肠道粘膜、调节免疫力等作用,因此在危重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Gln的药理学作用在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许航;李晓峰;张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急救中心监护室平均每年收治约700例病人,共进行心电监护600000小时,平均每人监护854小时.常用的监护参数包括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显示的各项参数及图象常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则可能误导监护操作.
作者:郑黎;彭明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重症胆管炎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1995年至2003年间收治的18例重症胆管炎的诊疗体会.结果:1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5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1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合并感染性休克.结论:重症胆管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旦确诊,在抗休克的同时应急诊手术,以降低死亡率.同时运用糖皮质激素,以利于围手术期的安全.
作者:曾岚;贺成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创伤作为老年人致死的第五位主要原因[1],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老年人闭合性肝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至关重要.本文总结我科1997~2002年收治的23例老年人闭合性肝脏损伤病例,探讨如何选择适当的诊断及治疗手段.
作者:吉南;欧阳军;周军;马志刚;范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ANGP)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时机、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ANGP51例病例的治疗情况.结果:对伴有化脓性结石性胆囊炎或梗阻性胆管炎患者28例,早期(72h内)行急诊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腹腔冲洗,胰周及腹腔多管引流术.治愈23例,占82.1%,好转2例,术后1例死于ARDS,1例死于MOF,1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对胆囊结石但无明显化脓性炎症及胆总管梗阻2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是禁食,胃肠减压,中药清胰致泻,抗感染,抗休克,使用生长激素、生长抑素及营养支持等.待胰腺病变治愈或稳定后再择期行胆道手术及胰腺囊肿引流术.本组治愈20例,占86.9%,好转1例,死于胰性脑病1例,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结论:早期行保守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手术治疗ANGP应有适应症.
作者:齐飞波;王喜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综合治疗86例急性肠梗阻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飞波;王喜艳;蔡穗生;常锋;吴天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MV)治疗的探讨.方法:回顾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3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行MV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28例成功脱机,缓解出院,占87.5%.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CO2,PaO2通气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V在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掌握好上机时机,合理选择无创或有创通气,科学调机,是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的关键.
作者:杨建设;许航;马辉;裘国刚;朱桂云;程青虹;徐丽红;李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多.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李应琴;王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罕见的外科急腹症,占住院病人的0.01%~0.17%[1].因临床表现和体征缺少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他急腹症而行手术治疗[2],病死率高达90%,且术后复发率很高.
作者:吴天山;居来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和纳洛酮两种药物合用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例使用纳洛酮加用醒脑静,对照组13例单用纳洛酮.结果:两组间意识转为清醒时间的比较有差异(P<0.05),头昏、心悸等酒后症状消失时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醒脑静在抢救重度酒精中毒时与纳洛酮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纳洛酮组.
作者:汪忠诚;赵玲;傅元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为加强综合医院对药源性谵妄综合征的认识,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我中心重症监护室近年因药物所致的谵妄综合征20例典型病例.结果:本症有以下特点:①老年重症患者易发生;②均在治疗原发疾病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时出现以急性兴奋性谵妄为主,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③引起谵妄的药物种类与相对应的疾病有关,常见的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抗菌素、H2受体阻断剂,降糖药物多种药物联合应用;④其发生机理与老年重症患者药物代谢、排泄功能下降,脑功能下降,脑内系统稳态调节机制减弱等有关.结论:药源性谵妄综合征的诊断分3个步骤,即造成谵妄的原发病因是否排除,与药物的相关性如何,停用相关的药物及对症治疗后的效果.
作者:迪丽达尔;史宽;徐文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老年肺结核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基层门诊受医疗条件及水平的限制,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现将本门诊37例老年肺结核误诊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滕文革;凌格;张志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20例ARDS患者带机时容量负荷与肺功能之间关系的观察,探讨ARDS患者带机时合适的CVP值.方法:观察20例ARDS在调整其容量负荷前后,CVP值变化与尿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CVP值在8~10cmH2O时大多数带机的早期ARDS患者可获得在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时的较好的氧合.结论:在ARDS患者的治疗中,虽然低肺动脉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的带机时间,但不可盲目脱水,尤其在ARDS患者带机时患者的CVP值在低于7cmH2O时多有心输出量的不足.
作者:徐丽红;武礼琴;许航;程青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参照美国创伤学会(AAST)制定的肝外伤分级标准,回顾8年治疗的53例严重肝外伤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各种术式(单纯缝合修补术、修补术+带蒂大网膜填塞术、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术)的优缺点.结果:53例中治愈48例,其中Ⅲ级37例,Ⅳ级11例.死亡5例:其中Ⅲ级1例,死于术后内脏其他脏器大出血;Ⅳ级1例、Ⅴ级2例(因术前检查时间过长)、Ⅵ级1例均因失血性休克死于术中.术后并发膈下脓肿3例:其中单纯缝合修补术2例;肝动脉结扎术1例.术后胆漏6例,创伤性肝囊肿4例,均为单纯缝合修补组,经保守治疗、囊肿穿刺引流后治愈.术后再出血4例为Ⅳ级损伤,经再手术止血和肝动脉栓塞治愈.结论:缩短手术前时间,选择合理术式,术中彻底清创、止血、术中胆道减压引流是提高严重肝外伤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蔡穗生;杨新文;陆占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毒鼠强为禁用剧毒杀鼠剂,毒鼠强中毒在新疆各种集体中毒事件中较为罕见.现将2001年6月参与救治的一起急性毒鼠强集体中毒74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林津;高红艳;王军全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昏睡期的催醒疗效.方法:对59例急性酒精中毒昏睡期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是用常规疗法+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直到病人清醒为止.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睡期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桂玲;翟艳辉;刘松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进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病人,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本组显效16例(70%),有效5例(22%),无效2例(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2%.结论:使用本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年老衰弱病人均能耐受,且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吴燕;郭素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腹内脏器损伤中,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随着交通事故和暴力犯罪的增加,其发病有增多的趋势.因其伤情复杂危重,术前不易诊断,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死亡率较高.我科自1990年~2002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3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欧阳军;吉南;马志刚;吕海龙;范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等部位(颈动脉体、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嗜铬体等)的肿瘤,可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基础代谢增高、葡萄糖耐量降低),发作时症状严重,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瘤体,而手术后患者常需在ICU进行监测和治疗.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共治疗嗜铬细胞瘤术后4例,由于术后护理恰当,术后成活率为100%.现报道嗜铬细胞瘤手术后ICU监测及护理体会.
作者:武礼琴;麻超;张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重症监护病房是集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做好护理纠纷的防范尤为重要.现将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彭明珍;郑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高血压急症是急诊科常见病,其发病突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42例高血压急症病人,经紧急、有效的救治和护理,病情控制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燕;黄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预防和减少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根据MODS的高危因素,对128例严重创伤患者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早期及时复苏,提高复苏质量;②早期防治感染;③加强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时发现及处理MODS;④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尽早恢复胃肠功能;⑤进行整体护理,加强心理疗法,减少医源性MODS的发生.结果:128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发生MODS58例,死亡34例,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致MODS及MODS患者死亡.结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认真实施,可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武礼琴;麻超;赵爱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观察29例急性胰腺炎,其中7例重症胰腺炎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29例病人经细致的护理,24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4例好转出院,无并发症.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病人康复,防止复发.
作者:刘茂辉;王新荣;姚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代医学认为,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可由于家庭护理不当或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而发生于院外;也可因护理工作的不当或不仔细、不认真而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甚至发生在短短的几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临床多发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患者一旦发生褥疮,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会引起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也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作者:麻超;支炜玲;王子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后,病人达到掌握医疗知识及康复护理的目的;方法: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及康复的全程健康教育;结果:让患者掌握一般医疗知识和自我康复护理;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管理,保证病人手术、治疗、护理顺利完成和术后康复护理的目的.
作者:孙红艳;郭爱菊;蒲学梅;姚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深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症病人的过程中,不但能减轻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给患者药物的及时、有序输入和护士的护理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作者:杨小艳;武礼琴;杜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插胃管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适用于胃肠减压、鼻饲、洗胃的病人.传统的插管长度是从发际到剑突或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成人食管长度约为25~30cm,咽部长度约为12cm,鼻部长度约为8cm,总长度为45~55cm,所以理论上插入胃管长度约45~55cm.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按此长度插入胃管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根据本人多年来临床观察、体验,对胃管插入长度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刘彭;栾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动脉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2~4倍,缺血性脑卒中及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高4倍,糖尿病肾脏损害以及视网膜病变更是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而血清脂质及脂蛋白的量与质的改变是重要因素之一,其对Ⅱ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甚至超过高血糖本身[1].
作者:郝拥玲;伊小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高血压急症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或急剧升高,同时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及某些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5%左右.
作者:赵静山;茹克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腹卒中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急腹症,术前及发病前确诊率低,病情发展变化快,病死率高,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我科1999年~2002年收治3例腹卒中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齐飞波;王喜艳;阿不来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急救中心用电击除颤成功治疗3例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连续3次室颤,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中;买苏木;董旭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头晕、胸闷、全身乏力1周于1999年4月2日急诊入院.患者1周前自诉有受凉感冒及劳累病史,出现头昏、胸闷、全身乏力,无心前区疼痛.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突然四肢抽搐,随即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给予积极有效的心肺复苏,3小时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作者:彭鹏;玉素甫江·牙库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急性坏死性肝炎报道很少.我院遇到1例,为药物性坏死性肝炎,导致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静;王鹏;李冬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多系统疾病,故容易造成误诊.我们对1996年3月~2001年2月收治的3例急腹症误诊病人进行分析,探讨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某女,28岁,孕2产0孕37+3周,第一胎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此次妊娠常规产前检查均未做,今因阴道流水半天来院就诊,临床诊断:胎膜早破,收住院.
作者:王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病例1:28岁男性,既往体健,发现意识不清3d入院,昏迷并呕吐胃内容物,二便失禁.入院查体:BP 16/10.7kPa,嗜睡,双肺清音,心率62次/分,律齐,病理征阴性,心肌酶CK 2 469U/L,HBDH464U/L,LDL437U/L,电解质及肝肾功正常.心电图示:窦律,广泛前壁下壁心肌缺血.诊断非Q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自觉症状,给予急性CO中毒常规治疗及营养心肌治疗,心肌缺血好转.
作者:王春燕;侯彦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估院前急救中心现场就地治疗,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AOPP)患者时的第1小时和第一个24小时.方法:①在现场急救时均以chE快速测定盒在第1小时内即刻作出轻、中、重AOPP的诊断,以准确地反映出AOPP时chE活力变化与中毒症状相平行的状态,以指导现场用药;对症继续治疗的第一个24小时内的患者测定chE动态,判断有无反跳出现.②在现场急救时,均做到即刻快速反复洗胃,谨防毒物从胃粘膜排泄入胃后的反复重吸收.③在chE快速测定盒监测chE活力动态变化下给予早期、足量、重复使用复能剂及并用阿托品及其综合症治疗.结果:13例轻度中毒、18例中度中毒者均治愈,19例重度中毒者10例治愈,4例好转,遗留有迟发性神经症,5例死亡.结论:①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经口服中毒的AOPP患者采用chE快速测定盒监测chE活力变化对即刻作出轻、中、重中毒的诊断是可靠的;②快速、反复、彻底洗胃,依据chE活力变化做到早期足量重复使用复能剂,并用阿托品和相关综合治疗,对治疗口服中毒的AOPP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忠诚;赵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鼠心室肌细胞肿胀激活内向整流阳离子流ICir,swell与低渗性肿胀时体积的关系及对牵张活化离子通道阻断剂Gd3+的敏感性.方法:①采用图文采集及分析系统测量并比较大鼠心室肌细胞在等渗(1T)及低渗(0.6T)溶液中体积的变化.②采用全细胞电压钳方式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在1T及0.6T溶液中ICir,swell的变化.结果:①大鼠心室肌细胞在0.6T溶液中比1T溶液中体积分别增加37.4%和35.9%.②正常细胞在1T溶液中未见电流激活,在0.6T溶液中的细胞肿胀使内向及外向电流同时增大,其内向电流在-100mV电压刺激时的电流强度由1T溶液的-1.55±0.23pA/pF增大至0.6T溶液中的-6.45±1.03pA/pF(P<0.01),并能被10μM Gd3+抑制.结论:心肌细胞低渗性肿胀可激活牵张活化电流ICir,swell且可被Gd3+抑制,ICir,swall可能在机械-电反馈导致心律失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峰;马爱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是急救链中的两个前后环节,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若此链中断,医疗纠纷就必然出现.高水平的院前急救,可以为院内急救争取宝贵的时间,创造有利的条件,而高水平的院内急救给病人以确定性的治疗,使病人终治愈,使院前急救的成果得以维持.心跳骤停得以复苏的病例,几乎都是院前和院内急救协作成功的典型,它为急救医疗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作者:汪忠诚;赵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诊模式不仅直接关系到急危重症的抢救存活率,而且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水平.随着医疗市场的需求的变化,急诊模式已开始从支持型向综合型并进一步向急诊亚专业方向发展.本文就急救模式转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关继华;居来提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