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2年7期文献
  • 尿路小结石:MR和CT仿真内镜对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MR、CT仿真输尿管肾镜技术及其诊断尿路小结石的价值.方法将9枚直径1~5mm的结石置入离体输尿管肾盂内,分别以生理盐水、3%马根维显溶液或3%泛影葡胺完全充盈后行CT和MR容积扫描.源影像在工作站用Navigator软件做内镜重建.结果 VE对结石的敏感性源于CT技术者为11.1%、源于多层薄层SS-FSE序列者为44.4%、源于HT2-FSE序列者55.6%、源于MR-IVU序列者为44.4%,检出的结石小直径为2mm.VE图像质量CT技术优于MR技术(P<0.01),MRH技术优于MR-IVU技术(P<0.05).结论磁共振仿真输尿管肾镜能够检出直径2mm以上尿路结石,以HT2-FSE技术为佳;阳性造影剂法CT仿真内镜对尿路结石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杨秀军;凌桂明;陈海曦;文伟;胡运胜;陈元炯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定量CT骨密度测量预测椎体压缩骨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QCT骨密度测量与椎体骨力学强度的相关性,以明确QCT预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①对32个椎体(T7~L4]进行了三种方法的QCT骨密度测量(椎体中部5mm测量;椎体中部10mm测量;椎体5mm层厚容积测量].②对32个椎体做了单轴压缩负荷试验并计算椎体压缩强度.③对三种QCT测量所得BMD值与椎体压强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QCT测量法所得BMD值与椎体压强均成正比,相关性显著(P<0.01).椎体中部10mm层厚测量与椎体压强相关性显著(r=0.777), 椎体压强随BMD的增加有递增趋势,椎体压强与BMD之间存在平方回归关系,其佳方程为y=222.151-2.354x+0.017x2.结论 QCT测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估计椎体的压强从而预测骨折的危险性,其中以椎体中部10mm测量敏感,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肖越勇;张金山;华伯勋;李传福;刘亚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剂对兔肾VX2肿瘤血流显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对兔肾VX2肿瘤血流显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组织块推注法建立22只兔肾VX2肿瘤模型,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利声显200mg/ml,应用二次谐波技术和视频密度定量技术观测肿瘤与肾皮质灰阶、能量及频谱在造影前后的变化.结果造影后肿瘤与肾皮质的灰阶差值由(1.04±12.49)dB/cm2增加到(11.77±15.17)dB/cm2,能量面积比(BFAR)差值由(12.84±4.61)%增加到(25.73±7.12)%,测得的瘤内血流速度由(22.01±8.16)cm/s增加到(29.50±8.73)cm/s,多普勒频谱视频密度由(117.89±49.74) dB/cm2增加到(142.43±51.31)dB/cm2, P值均小于0.01.结论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兔肾VX2肿瘤图像的显示效果,明显增加多普勒血流信号强度.

    作者:段云友;王文;吕发勤;曹铁生;张龙方;贾化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2瘤模型及传代保存

    目的探讨术中组织块包埋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2瘤模型的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剪切法制备兔VX2瘤组织块悬液,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组织块推注法建立58只兔肾VX2肿瘤模型,应用术中组织块包埋法建立8只兔肾VX2肿瘤模型,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技术观察肿瘤生长,并观察浅表淋巴结转移及动物的一般情况;3周内自然死亡者立即行尸体解剖,未死者种植后3周处死行尸体解剖,获得兔肾VX2肿瘤标本,进行HE切片染色.结果两种方法建立的兔肾VX2瘤模型组织学表现与传代种兔相同;术中包埋组种植成功率50%,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种植成功率96.55%;术中包埋组腹壁种植率25%,超声引导下穿刺组腹壁种植率5.17%.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法建立兔肾VX2肿瘤模型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更适用于各种研究的需要.

    作者:王文;段云友;吕发勤;赵柏山;张龙方;贾化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实验性兔肾VX2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小肾癌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组织块推注法建立56只兔肾VX2肿瘤模型,检测种植前及种植后不同时期的肾动脉,观察癌周和癌灶内部血流分布,检测肾动脉、癌周和癌灶内部的大血流速度(Vmax)、血流速度积分(VTI)和阻力指数(RI),分别对种植前及种植后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肿瘤的增大,肾动脉的内径逐渐增宽,血流量逐渐增多.肾动脉Vmax、RI无明显变化.癌灶内血流分布以短线状和树枝状居多(87.5%),癌灶周边以环状居多(85.7%).癌灶内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低于周边,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周边.兔肾VX2瘤血流动力学特点为癌灶内部呈低速高阻型,周边呈高速低阻型.结论随着小肾癌癌灶的增大肾脏血供增加;癌灶内部和癌灶周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差异.此点有助于小肾癌的诊断.

    作者:王文;段云友;吕发勤;曹铁生;赵柏山;杨一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低组脑神经相关解剖与血管压迫性病变的MRI

    低组脑神经包括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和舌下神经(Ⅻ),起自延髓、橄榄后沟或前沟的不同平面,椎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纡曲、冗长对上述不同脑神经的压迫能够引起亢进性功能障碍,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对这类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MRI薄层扫描能够同时显示脑干-延髓、部分低组脑神经、血管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血管性病变、血管-神经压迫性病变及神经本身的微小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目前枕骨大孔区病变理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2].

    作者:张伟国;巫北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约70%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50岁以上的妇女中尤为明显.其主要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或阴道流液.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初潮早(≤12岁)、晚绝经(≥53岁)、未妊娠、未经产、多次刮宫、激素替代治疗(HRT)、宫腔积液,以及卵巢癌、直肠癌、乳腺癌的家族史.Marrit 等[1]的研究发现,当身高体重指数(BMI)≥26kg/m2, 绝经较晚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者,内膜癌出现的风险提高.

    作者:谭莉;姜玉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存活心肌的识别

    传统观念曾认为:如果心肌缺血时间短、程度轻、则其本身无坏死且可以很快恢复功能;如果缺血严重、时间长,则不可避免地造成心肌坏死,产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近年来,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地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以及缺血心肌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等,心肌梗塞后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除了坏死心肌外,还可能有顿抑心肌(stunned myocardium)、冬眠心肌[1](hibernating myocardium)的存在.特征是心肌遭受可逆性损伤而无坏死,功能可完全恢复[2].此外,1995年Boden等又提出了伤残心肌[3](maimed myocardium)的概念,即部分心肌坏死和部分心肌严重损伤,其功能的恢复延迟而不完全.对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患者若能及时识别这些存活心肌,尽早施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CVR),如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P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以恢复其血液供应,使其收缩功能改善或恢复,将改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和患者的预后;而对确已坏死的心肌,行血运重建术则是无益的.因此,正确判断RWMA区域内有无存活心肌,将对心肌梗塞患者的进一步治疗选择、预测疗效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敬;华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分子成像

    1什么是分子成像及如何成像分子成像广义上是指体内的生物过程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特征的显示和测定.这是一门成长中的学科,目的是发展和测试体内特异性分子(疾病过程中的关键性靶目标)成像的新工具、试剂和方法.

    作者:张洁;马大庆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乳腺癌99Tcm-MIBI显像与Pgp、PCNA、GST-π的关系

    目的探讨99Tcm-MIBI乳腺显像与P糖蛋白(Pg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 的关系.方法 39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行99Tcm-MIBI乳腺显像,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并测定Pgp、PCNA、GST-π水平,分析三者与肿瘤/正常组织(T/B)摄取比值和滞留分数(RI)的关系.结果 Pgp阳性组RI明显低于Pgp阴性组,PCNA、GST-π与T/B摄取比值和RI无明显关系.结论计算99Tcm-MIBI乳腺显像RI可以评估乳腺癌细胞的Pgp水平,进而估测其多药耐药性.

    作者:严建;蔡瑾;施学莺;林贾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常规与节段性栓塞化疗在小肝癌治疗中的比较研究(附56例报告)

    目的探讨常规栓塞化疗(TOCE)与节段性栓塞化疗(S-TOCE)在小肝癌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56例中26例行TOCE治疗42次,平均1.6次/例,30例行S-TOCE治疗39次,平均1.3次/例.术后随访6~36个月以上,并行B超、螺旋CT(SCT)及DSA(再次治疗时)检查,以判断疗效.结果 26例行TOCE治疗病例,碘油完全充填12例,占46.2%,-年内复发5例,占19.2%;30例行S-TOCE治疗病人,碘油完全充填25例,占83.3%,一年内复发2例占6.7%;TOCE与S-TOCE在小肝癌治疗中完全充填及术后复发等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S-TOCE是小肝癌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法.在疗效上与TOCE比较有显著差异.

    作者:马威;张军华;王华明;韩铁铮;王如锦;齐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脊柱病变的螺旋CT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典型脊柱病变先行X线检查,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表面遮盖和多层面重建图像.结果①SSD和MPR对脊柱骨折和先天畸形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②X线平片和SSD对颈椎间孔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5%和92% (χ2=5.96,P<0.05);③螺旋CT能更准确地显示脊柱结核和肿瘤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柱病变的病理改变,其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作者:杨学华;高剑波;陈学军;郭华;李荫太;杨晓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对妊娠早期胎心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

    目的运用经阴道超声对妊娠早期胎儿心脏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了解胎心血流的时相变化.方法采用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20例胎龄为7~12周正常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研究.结果妊娠早期胎心血流存在时相变化:①妊娠第9周起,胎心流入道波形由单峰转变为双峰,e峰出现.②e/a值随胎龄增大而增大,提示心脏顺应性的改善.e峰的逐渐增大是e/a值增大的原因,a峰在妊娠8周后增加不显著.③胎心率早期随胎龄增加而增快,第10周时快,之后则有所减慢.④等容收缩期(ICT)和等容舒张期(IRT)随胎龄增大而减小,ICT的减小较显著.⑤流出道血流速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结论妊娠早期胎儿心脏可用经阴道超声进行无创和连续的观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存在时相性特征.本研究为连续监测正常孕期胎心的发育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黄晶晶;桂永浩;常才;孙莉;刘豫阳;宁寿葆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颌面部骨折的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骨折的48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对比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的表现.结果三维图像显示骨折线的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及骨折块移位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图像.结论三维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处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翟伟庆;罗莉静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89例甲状腺癌的98个病灶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所有甲状腺癌肿超声显示59.1%(58/98)边界不清,76.5%(75/98)低回声或稍低回声,76.5%(75/98)内部回声不均,88.8%(87/98)无暗环,46.9%(46/98)内部出现微钙化点,95.9%(94/98)无液化,63.6%(14/22)内部出现丰富动脉血流,85.7%(18/21)阻力指数RI≥0.70.结论根据肿瘤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正确诊断.

    作者:季正标;张晖;俞清;王文平;徐智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明确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探讨DWI 缺血损伤体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1例患者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计算出各期的DWI及T2WI上缺血损伤体积和临床评分.结果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脑梗塞缺血损伤达100%.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T2WI缺血损伤体积比DWI的大(P<0.01).超急性期DWI缺血损伤体积与慢性期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超急性期、慢性期DWI缺血损伤的体积与相应的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梗塞的缺血损伤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DWI缺血损伤的大小对预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结果具有潜在意义.

    作者:王琦;徐荣天;李松柏;池明宇;戚喜勋;孙文阁;聂迎雪;商秀丽;徐克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SCT)门静脉造影(SCTP)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0例疑肝脏疾病者进行了SCTP检查,其中表现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80例(32例并肝癌),肝细胞性肝癌42例,其他20例,快速团注对比剂的同时行SCT容积扫描,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得到门静脉立体图像.结果①SCTP图像好坏与扫描延迟时间合理选择和扫描参数设计密切相关;②能清楚地显示1~5级门静脉血管结构;③精确定位肝内病灶;④可检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范围和估计严重程度,以及显示多种疾病.结论 SCTP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纪周;皇甫幼田;侯国欣;赵华;单国用;薛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乳腺肿块的能量多普勒血流定量与病理微血管定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及能量多普勒技术测定乳腺肿瘤的彩色象素密度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和能量多普勒技术观察51例乳腺肿块血流信号(28例良性,23例恶性),计算机辅助测量肿瘤血流的彩色象素密度,对手术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彩色象素密度及微血管密度值均表现为同样梯度,即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10例远离肿块的周围乳腺组织).恶性组中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的彩色象素密度及微血管面密度均高于无腋下淋巴结转移组(P<0.05).能量多普勒测定的彩色象素密度与病理微血管面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84,P<0.001).结论能量多普勒血流定量测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测值相关性较好,能量多普勒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及乳癌预后的评估有帮助.

    作者:荣雪余;杨堤;姜玉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疾病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疾病的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32 例肺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NATA 1.5T MR成像系统(梯度场40mT/M 切换率200ms),采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R 2.2ms,TE 0.76ms,翻转角25°),扫描时间13~18s.结果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检出肺动脉栓塞29例,肺动静脉瘘2例,先天性肺动脉发育异常1例.均经临床或病理及手术证实.结论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无创、安全、有效,可以作为肺动脉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作者:吕飙;张兆琪;董莉;黄晓勇;晏子旭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应用多普勒超声观测胎儿肝内门脉系统的血流改变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出胎儿时期肝内门脉系统的血流参数.方法应用EUB 565A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50 例胎儿门脉主干、门脉右支、门脉左支囊部及静脉导管和50 例胎儿脐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流量.结果各血管血流速度的顺序是静脉导管>脐静脉>门脉主干及其左、右支(P<0.05),血流量的顺序是脐静脉>门脉左支>门脉主干>静脉导管(P<0.05). 结论多普勒超声是评价胎儿门静脉系统血流的佳方法.

    作者:鄂占森;陈金华;于淑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晚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胎儿肾动脉血流的观察

    目的了解晚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胎儿肾动脉血流的特点及其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15例妊娠晚期合并羊水过少和32例正常晚期妊娠胎儿的肾动脉搏动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妊娠晚期合并羊水过少的胎儿肾动脉搏动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胎儿肾动脉异常的搏动指数与羊水过少两者合并情况下,可预测胎儿的宫内缺氧.

    作者:史成兴;谢晴;雷小莹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超声影像学评价

    目的彩超(CD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狭窄(≥70%)或闭塞诊断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与DSA比较.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ICA狭窄或闭塞患者86例行CDI和TCD常规检测, 确定ICA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和颅内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与DSA对比分析.结果①与DSA比较颅外ICA检测结果的敏感性为98.4%,特异性96.0%,准确率97.6%;②与DSA比较TCD对前交通动脉(ACOA)判断的敏感性98.4%,特异性95.0%;后交通动脉(PCOA)敏感性97.5%,特异性100%;眼动脉(OA)开放的敏感性86.9%,特异性71.4%;③患侧Vmca(62.7±24.3)cm/s较对侧 (120.3±45.4)cm/s明显减低(P<0.01);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I值(0.76±0.21)较对侧(1.07±0.21) 明显减低(P<0.01).结论 CDI和TCD的联合应用为重度ICA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及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提供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测分析方法.

    作者:凌晨;李坤成;华扬;王萍;李慎茂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亚急性脑梗塞MR扩散张量的评价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DTI)中各向同性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部分各向异性(FA)图像、各向异性体积比(VR)图像在诊断亚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3个亚急性脑梗塞患者(共17个病灶),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FSE序列等技术进行头颅MR扫描,并运用原始数据重建出ADC、FA、VR图像.结果各向同性成像、ADC、FA、VR、DWI、T2WI均能不同程度地检测出病灶,其中各向同性成像技术检测出所有的梗塞病灶;而ADC图像由于存在假阴性期,所以对部分病灶未能检出.结论各向同性成像技术能更好的检测出亚急性脑梗塞,是各向同性成像、ADC、FA、VR、DWI和T2WI中敏感的方法.

    作者:孙烨;洪楠;杜湘珂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脑梗塞患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颅外段椎动脉血流的检查价值.方法用超声方法观察了50例脑梗塞患者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的椎动脉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50例(91条血管)显示椎动脉不同程度的存在管壁增厚,内径狭窄,流速减低,血流量减少,阻力指数增大,其中血流量的减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形态学的依据.

    作者:贾冬林;祝小东;王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和CT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超声和CT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90例,对其超声和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和CT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4.4%和41.1%.结论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超声明显优于CT.

    作者:肖子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胰岛素瘤定位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术前术中定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术前B超、CT、MRI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检查的定位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了术中超声(IOUS)、术中触诊、术中脾门静脉穿刺置管分段取血快速胰岛素测定(PVS)三种方法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准确率,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超声、CT、MRI和DSA对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准确率分别为30.0%、33.3%、41.7%、60.0%,而IOUS,术中触诊和术中PVS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3.3%、80.0%和92.9%.结论术中三种定位方法明显提高了胰岛素瘤的定位准确率,IOUS不但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准确率高,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如主胰管、胆总管及血管的关系,帮助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原金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测量胆囊体积的探讨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测量胆囊体积的准确性.方法用二维、三维超声测量不同充盈度的离体猪胆囊和80例成人脂餐前后胆囊的体积,比较二维、三维超声的准确性.结果三维超声测量不规则形离体、成人胆囊体积的准确性分别为104.7%和97.9%.结论三维超声测量不规则胆囊体积较二维超声准确.

    作者:白志勇;张武;肖健存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在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7例胰腺癌与28例慢性胰腺炎的MRI表现.MRI技术包括:平扫FS FLASH T1WI和TSE T2WI、MR胆胰管成像(MRCP)及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测量肿块与正常胰腺信号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平扫FS FLASH T1WI和TSE T2WI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59.4%,对胰体癌为86.7%,对慢性胰腺炎为78.6%.MRCP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90.6%,对胰体癌为6.67%,对慢性胰腺炎为82.1%.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78.1%,对胰体癌为93.3%,对慢性胰腺炎为85.7%.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96.9%,对胰体癌为93.3%,对慢性胰腺炎为92.9%(P<0.01).结论多种MRI技术联合运用,是一项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有效的方法.

    作者:汪剑;陆建平;王飞;刘崎;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不典型甲状腺癌彩色超声误诊分析

    目的研究不典型甲状腺癌的超声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4例超声误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与37例甲状腺腺瘤和73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图像进行比较.结果①14例甲状腺癌分为两型,即酷似腺瘤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癌结节型.②甲状腺癌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似毛玻璃状,彩色血流丰富,结节内可探及高速动脉血流.结论应用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法,能够提高彩色超声诊断不典型甲状腺癌的准确率.

    作者:孔金金;邢淑玲;秦卫;周一萍;谢?;伟;张晓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后,右心房(RA)、右心室(RV)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86例ASD患者,均实施右心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Amplatzer式封堵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经胸壁探查,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比较术前、术后5 min及术后2月时,RA和RV容积大小和形态的变化及三尖瓣返流(TR)的变化.结果 86例患者术后封堵器位置均良好.其中83例无明显穿隔血流.3例因为两孔型ASD封堵其中较大一孔,术后5 min残余分流瞬时量平均为1.6ml.80例术前与术后5min比较,RA和RV容积明显减小,RA容积平均减小了24.4%,RV容积平均减小了18.1%.41例术后2个月复查,其中37例术前轻度肺动脉压力升高者(小于45mmHg),RA和RV明显减小,形态和容积恢复正常.三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或无.4例肺动脉压力中至重度升高者(大于65mmHg),术后RA和RV也有所减小,TR减少.结论 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的效果良好.彩色超声心动图能证实心脏的恢复情况.

    作者:李卫萍;秦永文;赵仙先;赵宝珍;张硕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左室心肌不紧合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

    左室心肌不紧合是一种罕见的发育不良性心肌病,心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血栓栓塞,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1].我们通过对1994年至2001年间9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的分析,探讨左室心肌不紧合的超声图像特点.

    作者:汪洁;陈树宝;孙锟;倪金红;高玲玲;陈笋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正常小肠螺旋CT三期扫描评价

    目的提高对正常小肠螺旋CT三期扫描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 80例健康患者,扫描前口服水.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分别于增强后30s(动脉期)、60s(静脉期)、180s(延迟期)行螺旋CT扫描.分别测取三期中小肠各段肠壁及系膜的CT值.结果在同一期相中,小肠肠壁各段CT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膜强化在各期相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期相中,小肠各段的强化一致;不同期相间,小肠各段的强化有显著差别,系膜的强化在各期相间均无变化.

    作者:黄小华;张小明;唐显映;杨汉丰;董国礼;杜勇;翟昭华;敬宗林;李春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超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②患者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89%和3.10%、1.06%和0.27%,P<0.01),89.29%闭塞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④病程与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无明确关系.结论彩超可清楚地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检测可以判断狭窄程度或闭塞.

    作者:郭瑜林;储继志;邹旭彤;徐东丽;姚庆姑;蔡红;胡海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临床下肢静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下肢静脉病变90例107条下肢静脉进行CDFI检查.结果 CDFI可迅速清晰地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图像,其中检出61例64条下肢静脉有血栓形成(急性血栓31例,慢性血栓30例),8例9条深静脉瓣功能不全,31例34条为下肢静脉曲张.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CDFI检出敏感性高,可对血栓作出位置、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的判断,是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方法.判断有无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可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云山;贺?;声;朱世华;程琳;贾文凯;沈燕华;魏丽京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18F-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分子符合探测(MCD)肿瘤代谢显像应用和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组织学证实的44例原发性肿瘤、18例转移性肿瘤和10例肺部良性病变进行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DG)MCD显像,将显像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2例肿瘤患者中,59例FDG影像示单个或多处呈不同程度异常FDG浓聚灶,3例未见异常FDG浓聚灶.10例肺部良性病变FDG影像中, 3例肺部可见异常摄取增高,7例未见异常FDG浓聚影.本组研究的敏感度95.2%,特异性70%,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70%,诊断准确率92.1%.结论 FDG MCD/AC显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和分级、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荣福;胡怀湘;范岩;付占立;张春丽;赵光宇;王彦福;林景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与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共18例,将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肿瘤中心位置、侵及范围、骨破坏、有无钙化、出血和积液以及信号和密度的改变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①肿瘤中心:多位于上鼻腔和筛窦;②对于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MRI较CT更敏感;③肿瘤分期: A期0例,B期2例,C期16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其中1例伴颈椎及一侧睾丸转移;④信号和密度的改变:T1加权像肿瘤信号均匀,与肌肉信号相近,但低于脑灰质信号,T2加权像肿瘤表现为稍高或等于脑灰质信号,注射造影剂后呈中等或明显强化,多数强化不均匀.CT表现为中等较均匀密度,轻至中度强化. 结论 MRI和CT可确定肿瘤大小、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血管或神经的关系, MRI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扫描,在监测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等方面优于CT,同时可以早期发现肿瘤复发,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红梅;韩杰;欧阳汉;周纯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NSG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7例疑前列腺癌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6例NSGP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NSGP病灶位于前列腺周围区,2例为弥漫型,病灶呈低回声,难以同前列腺癌鉴别,另有1例未显示病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为NSGP.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具有准确,安全等优点,是诊断NSGP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唐杰;王道胜;李俊来;罗渝昆;徐建宏;张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肿2例

    例1女,54岁,因右上腹疼痛6个月入院.患者1989年因Caroli病行肝左叶切除、左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查体:体温39.0°C,右上腹触及拳头大小的肿物.化验:WBC 13.3×109/L,AFP 500ng/ml.腹部CT平扫:肝右叶见6cm×5cm×7cm大小低密度区,边缘较清楚,其内可见气体,肝尾叶增大,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肝右叶及尾叶病灶不规则环状增强(图1).肝穿病理:纤维坏死组织中可见少量腺癌细胞,考虑来自胆管.肝穿细菌培养:艾希氏大肠杆菌(+).

    作者:刘涛;廖玉珍;李京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彩超诊断腹茧症并肠系膜血管畸形1例

    患者男,20岁.患者十余年来常突然出现全腹阵发性闷痛,无明显诱因,多在饱餐后出现,疼痛发作时脐右侧可见一包块隆起,腹痛消失后包块随之消失,近一个月来腹痛加重,以不全性肠梗阻收入院.查体:脐右侧触及一大小约6cm×6cm的包块,质地软,边界清楚,轻压痛,不向周围放射,无明显反跳痛.X线钡餐未见异常,CT示腹腔中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性病变.彩色超声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于中腹部脐周围腹腔内可探及一个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楚的异常回声包块,大部分位于脐右侧,大小约90mm×39mm×117mm,加压探头可变形缩小,该异常区前贴前腹壁,后贴腹膜后大血管.包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其中上部可见蠕动的肠管回声,肠管未见扩张;中下部分可见多条纡曲的管状无回声,较粗的管径约9mm,CDFI示管腔内为暗淡的彩色血流充填,多普勒频谱示为低速的静脉血流,流速约0.08m/s(图1),下腔静脉局部受压变细,内径约5mm(图2),追踪扫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由肝后段至髂分支未见明显血管分支与之相通.超声提示:腹腔包块,考虑腹茧症并肠系膜血管畸形.手术所见:全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质韧的纤维膜所包裹,形似蚕茧,其上端与大网膜相连,与壁层腹膜无粘连,小肠呈暗紫色,缩短,长约3m,肠系膜亦轻度缩短、明显增厚,可见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小肠系膜布满明显扩张成团状、壁薄的血管,粗的管径约10mm,系膜间轻度粘连.盲肠位于右上腹,近段空肠自盲肠左侧肠系膜根部穿出,回盲部有纤维束带压迫.切除包膜及淋巴结病理检查:包膜系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肠系膜慢性淋巴结炎.术后诊断:①腹茧症.②先天性肠扭转不良.③肠系膜血管畸形.④肠系膜慢性淋巴结炎.

    作者:张蓉;刘倚河;郑玉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肱骨滑车上孔小骨3例报道

    滑车上孔小骨3例,均为男性,21~35岁,均在右侧(单侧),1例小骨略大者肘关节疼痛不适伴活动不便3年,另2例无临床症状.查体:患侧肘后鹰嘴窝处触及骨性肿物,黄豆或花生米样大,表面光滑,位置固定,无触痛,肘关节活动正常. X线检查:正位:滑车上孔位于肱骨下端鹰嘴窝处,呈密度减低区,1例圆形,直径5.6mm,2例椭圆形,较大者10.3mm×6.7mm,骨结构菲薄稀少或缺如,边缘清晰、锐利,略呈硬化,内有一圆形或椭圆形骨块,略小于滑车上孔,骨块周边为高密度的骨皮质,中心为较低密度的松质骨,与滑车上孔间隔以环状透亮带,提示骨块与肱骨之间无骨性连接,侧位见骨块嵌在鹰嘴窝内,邻近骨质和肘关节无异常(见图),3例术后活检均为正常骨结构.

    作者:温生贵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并宫内假孕囊1例

    患者女,28岁.因停经3月余出现下腹不适数天到外院行B超检查,超声诊断:宫内孕合并宫外孕.第二天来我院妇科就诊,未做妇检,直接做B超检查,超声所见(如图):子宫前位,饱满,宫腔内见4.0cm×1.6cm的液性暗区,内透声稍差,未见胚胎组织回声.于子宫右上方探及一5.8cm×3.8cm×3.0cm的低回声暗区,其内见4.1cm×2.4cm的孕囊,囊内见2.2cm×1.0cm的胚胎及卵黄囊回声,胎心率163次/分.包块周边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深约4.0cm.

    作者:林菊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精索纤维脉管瘤1例

    患者男,73岁.6年前发现左阴囊有一1cm左右肿块,后逐渐增大,近日阴囊胀痛入院.左阴囊内肿块约为8cm×6cm×5cm大小,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无发热、尿急、尿频、尿痛、尿等待,夜尿约1~2次,未经系统治疗.使用仪器ATL超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双侧睾丸大小、形态、回声正常.左睾丸上方可见一5.58cm×5.40cm×3.90cm实性不均值椭圆形肿物,包膜完整,与左睾丸间界限清晰,内为等回声间以大小不一液性暗区,后方回声明显增强.加压探头肿物前后径自3.9cm缩至1.9cm(如图),彩色多普勒于肿物内探及纵横交错粗大血管及无血流着色之粗大脉管脉冲多普勒于血管腔内逐一取样显示以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为主,Vmax 39.9cm/s、46cm/s,RI 0.55、0.45.也可见连续性静脉血流.双侧阴囊未见液性回声,腹股沟也未探及增大淋巴结.超声诊断:左阴囊内实性多血供肿物,脉管瘤?

    作者:李飞;张益民;何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B超诊断眼眶内神经鞘瘤1例

    患者男, 51岁, 因右眼球向前突出一年余来院就诊.查视力:右1.0,左1.0.眼压:右18.3mmHg,左16.3mmHg,眼轴长:右22.17mm,左22.43mm, 眼球突出度(眶距103.5mm): 右20mm, 左15mm.裂隙灯、眼底检查: 双眼未见异常.使用法国产BVI Compact眼科专用A/B超机,探头频率10MHz.患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眼睑皮肤涂超声藕合剂及眼睑上置水囊袋,增益85dB.右眼眶内鼻上侧可见一27.91mm×21.60mm×15.07mm的完整包膜,边界较清楚的椭圆形中低回声区,从眼眶后部延伸至眼眶前部,内部有液化区压迫眼球(图1,2).B超诊断:眶内神经鞘瘤(右).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与B超诊断相符.

    作者:郝秉香;黄东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例

    孕妇23岁,孕35.6周,因少量阴道出血1h,于2002年1月25日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如孕月大.超声检查示:胎儿及羊水量未见异常.胎盘内低回声占位大小为47mm×49mm×46mm,周围见包膜,稍突向羊膜腔,内部回声均匀,拟诊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见图1,2):低回声占位位于胎盘脐带起始处,周边及内部均可见较粗大的动、静脉血管回声,动、静脉血流频谱呈高峰低阻力改变(RI =0.3).该动、静脉血管源于脐动、静脉根部.孕妇入院后,于孕36.4周剖腹产下一女婴,体重2345克.胎盘病理检查证实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毛细血管型).

    作者:幸文琼;黄云洲;钱小虎;王军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多发性囊肿病1例

    患者男,54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因症状较轻,未引起重视.近2个月来自感前述症状加重,同时伴持续性隐痛,尤以进食后为甚,自感全身乏力、消瘦,体重2个月减轻10kg.查体:慢性病容,浅表淋巴未触及.肝脾肋下未及,腹部平坦,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胃镜诊断:胃体贲门溃疡浸润癌,食管下段受累,Borrmann IV型,随取活检病理报告支持胃镜诊断.

    作者:王惠;王怀禄;刘俊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成人巨大腹膜后横纹肌肉瘤1例

    患者女,32岁.持续性右腹痛,阵发性加剧并放射至右大腿,加重1个月入院.体检:右腹隆起,可扪及包块,压痛,边界欠清,推挤不活动.超声检查:右腹部紧贴脊柱沿腰大肌走行可探及21.4cm×10.5cm×4.8c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纵切内见束带状强回声(见图),横切内见强回声光点,且可见散在小回声区,透声欠佳.低回声区不随体位改变移动.超声诊断:右侧腹膜后实性占位.CT提示:椎旁占位.行超声引导下腹膜后肿块穿刺活检,穿刺中手感软,取出胶冻状鱼肉样组织.病理诊断:腹膜后横纹肌肉瘤.

    作者:闫煜烽;张秋艳;黄进学;陈越秀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胸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淀粉样变性1例

    患者女,38岁.反复咳嗽、咯痰伴发热15年余, 1年前因咯血就诊于当地结核病防治所.住院期间行痰结核菌检查五次,均阴性.予以抗结核治疗9个月,症状无明显好转故来我院.查体:慢性病容,双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胸片示两下肺纹理增粗紊乱,右中下肺及左下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内有钙化.胸部多层螺旋CT(MSCT)纵隔窗示两肺多发结节,内有大量钙化.结节大小不一 ,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肺窗示部分结节周围环绕一圈小囊状极低密度区(图1,2).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及支气管壁无增厚.MSCT诊断:肺淀粉样变性可能,不能完全除外良性肿瘤.手术所见:右肺内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质硬.标本肉眼观示右下肺支气管扩张,右上肺前段结节突入支气管内,管腔狭窄.肿块标本经结晶紫、HE、刚果红染色示肺组织大部被无定形、均匀片状伊红色物质取代,并见散在钙化和骨化结构.经HE、刚果红染色,所见伊红色物质为淀粉样变性物质.确诊为肺实质型淀粉样变性.

    作者:杨斌;杨光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小儿骨血管瘤X线诊断(附3例报告)

    原发于皮肤,软组织的血管瘤在小儿相当常见,但原发于骨内的血管性肿瘤远比前者少见.我院近期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宏波;彭明惺;刘利君;唐学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继发下腔静脉与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报告

    病例1,男,39岁.入院前2周突发头晕、胸闷、气短,超声和核素显像检查均提示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灌注/通气显像检查示双肺多发肺栓塞(累及10个肺段),经溶栓治疗后,1个月后再次行肺灌注/通气显像检查示双肺血流灌注明显改善.为防止再次发生肺栓塞,于3周后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手术过程中造影证实下腔静脉及右髂总、髂外静脉通畅,于第2腰椎水平撑开滤器.此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前后D-二聚体数值未见明显进行性升高,血小板记数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勇强;谭威;孙慧;崔复霞;李治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屏气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的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规范化屏气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扫描方案.方法 81个病例接受SS-FSE序列MRCP扫描,结果进行盲法比较.结果厚层投射MRCP对胆胰管的显示优于MIP法;MIP法2D原始图像对小结石的显示率高于厚层投射MRCP及MIP重建MRCP;无脂肪抑制2D原始图像对腔外肿块的显示优于脂肪抑制2D图像;斜冠状面MRCP能更好显示肝门区胆管及壶腹部.结论 MRCP应采用斜冠状面扫描;2D原始图像对腔内小病变及腔外肿块的显示非常重要;完整的MRCP应结合多种技术.

    作者:陈再智;吴玉林;徐忠飞;杨正汉;陈敏;周诚;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离体标本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

    目的探讨离体标本磁共振成像方法,为影像学研究提供佳的可比性图像,使病变术前MR影像与术后离体标本的MR影像对照研究成为可能.方法利用自制的海绵支架将19例新鲜离体标本进行同术前扫描参数、方位、厚度一致的MRI扫描,离体标本固定于不同大小的正交线圈中心.结果 19例离体标本的磁共振成像均能清晰显示内部微细结构,能够达到同术前MR影像及大体病理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论若能正确地选择MR扫描参数,应用大小适宜的QD正交线圈,术后立即对离体标本扫描,可以得到离体标本的良好MR图像.

    作者:陈志安;李晓非;吴振华;张凯;叶滨宾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一种新的脑功能显像分析法--统计参数图(SPM)

    本文介绍了一种发展迅速的脑功能显像分析方法--统计参数图,并对该软件(SPM)的构成与原理及应用领域作了说明,这种方法较之感兴趣分析法(ROI)具有客观、重复性好的优点,并已成为国外脑功能研究显像领域的金标准.

    作者:张海敏;陈盛祖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东芝TCT-600HQ CT机图像重建系统故障1例

    1故障现象除Scanogram(定位像)扫描时无伪影外,在其他扫描的图像上均出现均匀规则的方格状伪影,比较固定,错误目录中无提示.

    作者:王石嵩;郭文臣;郭洪生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