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2年9期文献
  • 肝硬化组织表观扩散系数改变及其可能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组织ADC值降低的机理.方法 12只犬半肝肝硬化模型及1只正常犬用于本实验.于阻断肝脏血流前后测量左、右半肝的ADC值.结果 较严重的肝硬化组织ADC值低于正常肝组织.阻断肝脏血流后,原有的ADC值差别消失.结论肝硬化组织ADC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灌注减少.

    作者:杨正汉;谢敬霞;胡碧芳;章跃武;周诚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二次谐波触发显像声学造影评价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二次谐波触发显像超声造影评价急性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方法对10只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自制的白蛋白氟碳气体声学造影剂进行心肌声学造影,测量心肌灌注缺损面积,与心肌病理染色对照.结果造影后正常心肌回声显著增强.缺血心肌呈现灌注缺损.缺损面积与心肌病理染色测值相关良好.结论自制的声学造影剂安全有效,能用于动物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贤胜;高云华;杨未晓;夏红梅;王晓燕;陈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声学造影定量评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皮质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白蛋白氟碳声学造影剂和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定量评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肾皮质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兔后腿肌注50%甘油(12~15ml/kg),建立ARF动物模型.分别于注射甘油前和注射甘油后第三天应用声学造影剂和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检查肾脏,观察造影增强效果,测定肾皮质造影前后峰值密度(PI)、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正常肾脏造影增强效果明显好于ARF肾,二者视觉判断差异显著;正常肾和ARF肾造影后肾皮质PI、AUC均比造影前明显增加,但ARF肾皮质造影后PI、AUC却低于正常肾皮质造影后PI、AUC(P<0.01),MTT则变化不大.结论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衰竭时,由于肾皮质血流灌注减少,引起造影后PI、AUC等有关反映血流灌注的参数也随之下降,与正常肾脏差异显著.因此,采用经静脉声学造影和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能够对ARF时肾皮质血流灌注作出定量评价.

    作者:杨未晓;高云华;朱贤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声学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肝癌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其中以肝动脉供血为主,约占90%以上[13],表现为肝内血管扩张,移位变形,血管异常增生,血管包绕,肿瘤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形成,这是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所以,真实全面地了解肿瘤内部及周边部的血管分布、血流性质,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中振;俞洪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产科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随着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胎儿血管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产科血管的多普勒超声检测业已证明对妊娠性高血压、子宫胎盘功能不足,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现综述如下.

    作者:姜立新;吕国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膝交叉韧带损伤的MR研究进展

    膝交叉韧带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在膝关节创伤中常发生损伤,造成关节不稳定,交叉韧带完全撕裂应用MR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常能做出明确诊断,交叉韧带不完全撕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诊断较难,而且韧带的不完全撕裂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完全断裂并可导致膝关节内部紊乱的进行性加重,如软骨的退变,关节腔室的改变,和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等[1-7],故如何进一步提高MR方法诊断交叉韧带不完全撕裂的准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膝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临床表现、损伤机制和类型、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程克斌;屈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介入过程中的X线皮肤损伤特征及防护措施

    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普及和介入领域的不断拓宽,在介入过程中的透视时间越来越长,X线引起病人皮肤损伤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及时了解X线皮肤损伤特点,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对减少病人的X线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美琴;张保庆;王培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颈部及颅底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998年,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的推出是CT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本文就MSCT原理、扫描参数、后处理技术在颈部与颅底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梁颖;吴宁;罗德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缺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1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24例、可疑阳性18例、阴性70例.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心肌缺血的安全可用的方法.

    作者:张技革;杨浣宜;陈立军;赵华;白曼宜;李乐群;吴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24小时 ST段回落程度的预后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3h、24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和出院前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探讨24h ST段回落程度的预后意义.方法 123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近期(3周)存活病例,测量急性期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的导联在溶栓治疗开始后3h、24h回落程度(%),各分为ST段回落≥50%组和<50%组,比较各组在第三周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功能参数(t检验),并以心功能参数为因变量、以急性期与再灌注有关的数据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h、24h ST段回落≥50%组心功能参数LVEF、LVFS分别明显高于ST段回落<50%组(P<0.001).逐步回归分析提示:3h和24h ST段回落程度是心功能参数的独立预报因子.结论溶栓3h和24h ST段回落是重要的近期预后指标;24h ST段回落有特殊的心功能预后意义;3~24h之间ST段继续回落可能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秦俭;万云高;华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MRA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的测评价值

    探讨MRA在胸主夹层动脉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患者接受MRA检查,测量瘤颈直径,裂口大小及数量,假腔累及范围,真腔走行,重要分支血管的供血来源等。结果采用MRA做为术前评估手段及选择移植物的依据,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均取得成功。结论MRA对胸主夹层动脉瘤的真腔测量,裂口评估,移植物选择均有重要价值,不足之处是术后随访受限制。

    作者:赵志青;景在平;包俊敏;赵珺;陆清声;冯翔;王利丽;刘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分析

    目的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CT扫描的选择和影像分析方法.方法收集980例疑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X线及CT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诊断及征象显示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 X线显示502例异常,CT显示579例异常.在X线诊断为0~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的各组中,CT结果与之符合的比率分别为43%、35%、48%、71%和78%.根据CT所示可以分别将57%、29%、33%X线平片诊断正常及Ⅰ、Ⅱ级病变的病例提高1~3个诊断级别.结论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的细节,因而有助于对较早期病变的及时和准确定级;而对于X线上病变表现明显的病例,如果单为诊断则无做CT检查的必要.

    作者:赵卫东;王峻;王新文;牛金亮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切线位摄片在骨关节外伤骨折检查中的应用

    骨关节外伤所致的骨折,绝大多数病例,仅采用常规X线摄片就能满足诊断需要.但是对于有些特殊部位的病例常规摄片往往不能反映其损伤部位的实际情况,并由此而导致的误诊、漏诊时有发生,而切线位摄片恰能弥补常规摄片这一不足.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多年来对大量的经常规位摄片显示正常,切线位摄片却有骨折存在的病例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以其中56例说明切线位摄片在骨关节外伤骨折诊断中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作者:卢小龙;张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0.2T MR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技术对108例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扫描,在腹部扫描时要求屏气(小于13s).结果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中,胆总管及左右肝管显示率分别为100%、99%,胰管显示率为60%,泌尿系显示率为93%.结论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发展迅速,效果理想,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文艳;李文杰;胡必富;徐长富;章万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MR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①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②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有助于减少误诊.

    作者:邱士军;张雪林;昌仁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眼眶淋巴管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管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眶内淋巴管瘤患者23例行MRI常规扫描与压脂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特征.结果根据MRI表现,淋巴管瘤可分为3型:①单囊型:瘤体呈单发囊性肿块,长T1、长T2信号,部分信号不均匀,水成像显示呈囊状高信号;②多囊型:瘤体呈多个大小不等囊状灶,生长范围广泛,体积较大,部分囊腔内出血而形成巧克力囊肿,信号不均匀;③特殊部位型:瘤体发生于结膜或眼球前方,肿块呈扁平状分布,略长T2信号,境界较清,增强后轻度强化.结论采用正确的MRI扫描方法,能明确显示淋巴管瘤的形态、范围与信号改变,结合三维重建图像,能为临床手术提供明确的定位与定性信息.

    作者:吕剑;王宏;张韶峰;黄丽虹;张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毁损梯度回波序列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评价

    目的评价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毁损梯度回波序列(3D FS-FSPGR)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 5例尸体膝关节,对1例髌股关节用不同参数的3D FS-FSPGR序列轴位扫描,找出软骨/液体和软骨/骨髓对比噪声比佳的参数.用该参数的3D FS-FSPGR序列扫描另外4例髌股关节.所有髌股关节均另外作3D FS-SPGR序列扫描.用双盲法对髌股关节的大体标本和MRI进行软骨病变的评价,计算每种序列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结果 3D FS-FSPGR序列扫描时间为1分32秒,其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为92%、71%和85%;3D FS-SPGR序列扫描时间为4分55秒,其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为92%、86%和90%.结论 3D FS-FSPGR序列对软骨病变的诊断能力与3D FS-SPGR相当,但扫描时间仅约为其1/3.

    作者:孙燕萍;杜湘珂;周殿阁;张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脑脓肿低场MRI10例分析

    为了提高对脑脓肿的低场磁共振表现的认识,收集我院MRI检查诊断,并经手术或抗感染治疗证实的10例脑脓肿,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郑大伟;宋正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法洛四联症手术指导意义的评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法洛四联症(TOF)的诊断价值和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94例TOF均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结果超声心动图可很好的显示TOF的病理特征,包括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主动脉骑跨率、右室结构、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发育情况;超声心动图测量的降主动脉内径与左右肺动脉内径之和的比值[(RPA+LPA)/DAO],与心血管造影检查的McGoon比有良好的相关性;超声计算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可反映左室发育情况.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显示TOF全部畸形,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RPA+LPA)/DAO]值可作为选择TOF手术方式的参考值.

    作者:杜莉;王尔松;赵宝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影像学技术在血管外科的应用

    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外科学专业,血管外科均为年轻专业.近十几年来,国内正式提出了腔内血管外科学的概念,随着血管镜技术、腔内隔绝等技术的不断拓展,并联用了PTA(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支架成形等介入技术,已应用到从主动脉到外周静脉的几乎所有血管外科领域,推动了我国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而其中很重要的技术原因就是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作者:景在平;赵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声对胎儿肾窦分离动态观察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肾窦分离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多功能超声诊断仪跟踪观察110例胎儿肾窦分离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一过性胎儿肾窦分离76例;短期性胎儿肾窦分离20例;持续性胎儿肾窦分离14例.结论胎儿肾窦分离大部分为非病理性,勿需特别处理,能自然恢复正常,少部分为病理性,必须治疗方可消除.

    作者:卓忠雄;卓泉;武明俭;颜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肩关节脱位:MR以及MR关节造影评价

    目的总结肩关节前方脱位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肩关节前方脱位或复发性脱位患者的常规MR和MR关节造影图像,重点观察肩关节骨结构、前下关节盂唇、和前下关节囊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Hill-sachs病变的出现率为77%(20/26),前下关节盂唇异常的出现率为88%(23/26),前下关节囊附着II型和III型占19%(5/26),前下关节盂窝骨折占8%(2/26).MR关节造影对盂唇和关节囊的评价优于常规MR.3例外展外旋位MR造影显示前下盂唇撕裂优于MR关节造影.结论肩关节前方脱位主要表现为前下关节盂唇异常和Hill-sachs病变,MR关节造影更有助于诊断前下盂唇病变.

    作者:郑卓肇;范家栋;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价值.方法对18例肾癌患者术前先经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后用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将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全部栓塞.结果所有病例栓塞后手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易于剥离,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天增;胡章明;姚宜斌;金玲;张寿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

    浅表淋巴结用高频超声探测易于发现,判断其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2000年11月至2002年1月间60例患者共80个浅表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如下:

    作者:易珊林;王琼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面颈部软组织原发性恶性肿瘤

    目的提高面颈部软组织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颈部软组织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超声特点.超声诊断都以肿瘤的性质以及远处的淋巴结转移有无等指标,结合临床表现作综合分析.结果肿瘤的声像图特点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是诊断的辅助依据,肿瘤的彩色和频谱多普勒参数受到仪器的性能和调节等因素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超声能检出良性与恶性肿块达70%~80%,作出符合病理学诊断有时确实很难.

    作者:徐秋华;燕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腿肌肉内深静脉(比目鱼肌静脉、腓肠肌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前静脉,以及腘静脉以上近端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检出的13例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中,77%为小腿肌肉内深静脉受累,少数为腓静脉及胫后静脉受累,未发现胫前静脉单独受累者;比目鱼肌内的单支静脉血栓为常见的类型,且半数合并近端深浅静脉返流.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地检出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病变,小腿深静脉特别是肌肉内深静脉应包括在下肢深静脉检查常规之中.

    作者: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膝关节软骨成像的MRI技术探讨

    目的比较多个扫描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优缺点,筛选出佳扫描序列和佳扫描参数.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30名,分别计算并比较各序列关节软骨同生理盐水、骨髓和肌肉的对比度噪声比(CNR).扫描序列共5种: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T2WI和PDWI双回波;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和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其中后者分别选取激发角30°、45°和60°扫描.结果 3D-FS-SPGR序列关节软骨同生理盐水、骨髓和肌肉的CNR值均较其他序列有显著性差异;当TE 6.9ms,TR 38ms,激发角30°时,各组CNR值大,与该序列传统扫描参数比较能明显缩短扫描时间.结论优化的3D-FS-SPGR序列较其他序列在关节软骨成像中有明显的优势,能使关节软骨显示更加清晰,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冷晓明;刘斯润;陈棣华;陈汉芳;吴何嘉;曹宗伟;林志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较影像学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TIA的患者行头颅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和TCD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颅CT平扫可排除其他脑内疾病,CT脑灌注成像显示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TCD则有助于明确TIA的病因.结论 3种影像学方法结合应用,可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对TI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洁;李坤成;华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胃肠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对胃肠间质肿瘤进行影像诊断分析.方法 5例胃肠间质瘤中,3例行胃肠造影,1例行小肠造影,2例行CT检查,2例行超声检查,3例行胃镜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胃贲门、胃体上部、胃底后壁、空肠、回肠间质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2例免疫组化S-100(+),Vim(+),Des(+).1例CD34(+),PCNA(-),p53(-).结论常规X线检查对照内镜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对胃肠道外侵犯的肿瘤选择应用CT.

    作者:孙绪荣;李白艳;米娜娃尔;艾尔肯;夏依扎;姜鸿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盂癌

    目的分析肾盂癌的超声诊断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盂癌患者22例,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大部分肾盂癌患者有肾脏肿大,肾盂积水,肾盂包块典型声像图表现.结论在肾盂积水条件下,超声诊断小肾盂肿瘤(d<2cm)更准确.

    作者:刘新;谷青;王金洲;张玲;谢军;宋丹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扫描和重建方法.方法 20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SCTA检查.采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MPVR基础上的电影回放方式显示.40例一周内行DSA检查.结果扫描延迟时间为25.6~29.5s,MPVR+电影回放判断椎动脉正常286根(76.9%),Ⅱ-Ⅲ度扭曲88根(23.7%),发育不良17根(4.6%),局限性狭窄28根(7.4%),局限性钙化15根(4.0%),与DSA基本相符.结论 MPVR+电影回放为椎动脉SCTA的佳显示方法.

    作者:刘伟;龚承友;邵康为;朱才松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冠心病左室结构与功能相关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阶段的检查结果与心脏结构、功能关系.方法通过对226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对比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平均室壁厚度和左室心肌质量等参数冠心病各组较正常组有增加的趋势而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收缩功能参数与心室结构变化有关;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随心肌损害加重而减低,舒张功能参数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损害也同样大.结论冠心病人出现心室重构,收缩、舒张功能逐渐恶化.因此,控制心室重构意义重大.

    作者:任文武;华琦;魏嘉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主动脉弓离断三联症合并右室双出口的影像诊断

    目的研究主动脉弓离断三联症合并右室双出口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主动脉弓离断三联症合并右室双出口的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及1例电子束CT(EBCT)、另1例磁共振(MRI)扫描资料. 结果两例均为主动脉弓离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右室双出口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本组两例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均被误诊和漏诊. 结论心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类复杂畸形可靠的方法,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刘加立;郑宏;凌坚;张岩;张庆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肾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早期肾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1例早期肾病患者和对照组30例正常人肾脏的各级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低血流速度(EDV)和血流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早期肾病患者的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为RI:0.58±0.05、较正常对照组的阻力指数低(RI:0.62±0.05),肾主动脉和段动脉的RI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脏叶间动脉可以提供肾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定量信息.

    作者:涂美琳;潘农;张竹君;王灵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正常成人肺高分辨率CT的吸气相和呼气相的定量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肺HRCT呼气相表现和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107例20~70岁健康志愿者的肺呼气相HRCT表现,计算双肺吸呼气相密度差值(VD)和面积缩小率(AR)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内男女之间的VD和AR无显著性差异;年龄与左、右肺VD 和A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左、右肺VD 和AR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为健康成人肺HRCT的吸呼气相密度差值和面积缩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谢晟;王仁贵;王仪生;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血管影像学方兴未艾(述评)

    近年来,我国影像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诊断诸如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TAD)等动脉扩张性疾病方面,确诊率从二十余年前X线平片的67.5%,提高到十几年前DSA的90%以上,以至近十年来通过高速CT、高场强MR、腔内超声等技术的单独或联合应用,确诊率几乎达到100%。比如,螺旋CT、电子束CT、磁共振等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升级换代,均可重建出类似血管造影的逼真图像,同时还可重建出三维的立体图像,以及仿真内镜技术形成的腔内图像,因而其名称也相应变为CTA(CT angiography)、MRA(MR angiography)。不仅如此,DSA和超声在近几年也开始尝试重建各种三维图像,取得了一定经验。

    作者:金震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评价

    目的探讨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特发性黄斑前膜9例和继发性黄斑前膜13例患者进行经黄斑中心凹的OCT线性扫描并测量膜厚度.结果 OCT图像能清晰显示与视网膜分离或部分分离的前膜13例,并可显示与视网膜紧密粘连的前膜及其对视网膜的牵拉形态改变.结论 OCT能直接客观地显示黄斑前膜横断面特征及其与玻璃体视网膜的关系并能提供定量的分析.

    作者:杨燕宁;江双红;邢怡桥;余运娴;郑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腔内隔绝术中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假腔的DSA评估

    目的探讨针对胸主动脉夹层(TAD)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E)中DSA评估假腔的意义.方法 116例TAD在术中经真腔置管延迟DSA和假腔置管DSA观察假腔显影的过程.结果新发现多裂口8例,肋间动脉起自假腔7例.经假腔置管评估5例,其中帮助裂口评估2例;导管定位2例;新发现第二裂口1例;经假腔置备用治疗管2例.所有内漏均经假腔评估决定了处理措施.结论 EVE术中对假腔进行DSA评估可弥补术前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有助于发现多裂口的存在,并对预防截瘫、内漏决策、疗效观察等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洪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喉部肿块螺旋CT三维成像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表面覆盖(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技术在喉部肿块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31例全部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确定扫描层面与声带水平,范围从会厌软骨至环状软骨,正常喉的SSD重建所见与喉镜所见进行比较,喉部肿块的SSD重建所见与喉镜、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SD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正常喉及下咽部的腔内结构,通过增减重建范围、削割、旋转、Light等软件功能的应用,有利于喉腔内部结构、病变部位、形态等解剖关系的显示.结论 SSD重建技术是普及型螺旋CT在不具备工作站与仿真内镜软件下就能完成的一项技术,能显示正常和异常喉及下咽部的腔内结构,具有仿真内镜类似的效果,是一种喉非创伤性、操作简单的新技术.

    作者:孔阿照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X线立体定位活检在乳腺微小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摄片结合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对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对30例乳腺摄片发现微小病变的病人进行立体定位穿刺活检.结果 30例病人中发现早期乳腺癌9例,其中原位癌3例,临床I期6例,另外,乳腺纤维瘤6例,不典型增生9例,纤维腺病4例,囊肿2例,而乳腺癌、纤维瘤、不典型增生及囊肿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结论对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应积极活检,X线立体定位活检术是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汤发;龚柳燕;佘响云;凌文津;周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PA/Ao比值法对心间隔缺损患者肺动脉压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肺动脉与主动脉环部内径比值法(PA/Ao)评估肺动脉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42例心间隔缺损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主动脉及肺动脉环部内径并计算其比值与术中所测肺动脉收缩压进行比较. 结果 PA/Ao 比值与术中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密切相关(r=0.91,P<0.001),PA/Ao比值≥1.3提示肺动脉高压,比值越高,肺动脉压越高. 结论 PA/Ao比值法对心间隔缺损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评估可靠,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育增;陈文生;刘新宏;崔翰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胸部X-刀治疗螺旋CT定位扫描的应用

    立体定向适形治疗(X-刀)是当前国内外用于肿瘤治疗的前沿性应用新技术.它与常规放射治疗的主要区别是:常规放射治疗是利用各种影像照片或模拟机定位,而立体定向适形治疗是充分利用先进的影像设备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及X-刀专用软件--X刀工作站[1,2].将连续CT图像融合在一起确定病变靶区,靶点治疗准确,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X线照射量和部位精确,对肿瘤达到如刀切的效果,散射少,而使病人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接受射线量少,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损伤,为肿瘤非手术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但在X-刀治疗计划前,必须经CT连续准确的定位扫描,它与诊断性扫描要求有所不同,强化扫描范围广、层面薄、层数多,X、Y轴必须固定一致,以满足X-刀工作站对治疗计划的准确性,对操作技术有其严格的要求[5].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扫描方法是立体定向适形治疗计划的重要环节[3,4].

    作者:周荣林;齐立伟;贾晓蕊;周卫东;赵焕桥;闫丹;刘春玲;贾琳;郭建党;史蕴华;张庆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肝硬化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水分子扩散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对59例志愿者及47例肝硬化病人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肝脏ADC值.DWI序列A的b值分别为30、300、1100s/mm2;序列B分别为1.6和55s/mm2.序列A分别用b1和b3(ADC1)及b2和b3(ADC2)计算ADC值,序列B用b1和b2(ADC3)计算.结果 Child B、C级肝硬化平均ADC3明显低于正常肝脏,平均ADC1低于正常肝脏,平均ADC2与正常肝脏无差别.结论肝硬化ADC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为肝实质内血流灌注的减少而非纤维化限制了水分子的热运动.

    作者:杨正汉;谢敬霞;章跃武;胡碧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附件脓肿1例

    患者女,41岁.因左下腹酸胀不适10天伴发热,在外院检查发现盆腔包块,行抗炎治疗1周,热退,但症状仍无缓解,遂来我院就诊. 妇检发现附件左侧可探及5.0cm×5.0cm的质硬包块,活动尚可,边界清,无压痛,右附件正常.超声检查:子宫平位,大小6.0cm×5.0cm×4.9cm,轮廓清,内光点分布均匀,宫内见节育环,位置居中,相当于左附件区见大小6.2cm×5.1cm的稍强回声包块,边缘厚1.5cm,内见3.4cm×2.9cm的稍低回声区,边界清,内回声分布欠匀,并见杂乱光点反射.右附件阴性.超声提示:左附件炎性包块(如图).门诊以左卵巢肿瘤扭转并感染收治入院.经保守治疗1周后未见好转,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包块来自左附件,大小8cm×7cm×7cm,质中硬,不活动,与子宫、肠管及盆腔广泛粘连,分离粘连后见包块破口流出淡黄色脓液,以左附件脓肿行左附件切除术.病理亦证实.

    作者:林小军;曹珠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CT平扫诊断胸腹膜裂孔疝1例

    患者女,65岁,咳嗽1月余.X线正侧位片(图1)示左下肺肿块,诊断为肺癌.CT检查(图2):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见5cm×5cm×5cm肿块,边缘光整无分叶,无毛刺,密度不均匀,CT值在-69~19Hu间,肿块下极前缘以较细的颈与膈肌相连.定位像左上腹有一囊状肿块越过膈肌突于膈上,左侧膈肌形态、位置未见异常.CT诊断左侧胸腹膜裂孔疝.

    作者:董宗武;董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医源性脑脓肿1例

    患者男,39岁.外伤致右颞部硬膜下血肿及右颞叶血肿,在外院行血肿清除术后8个月,因头痛就诊.CT平扫:右颞叶见一稍高密度肿块,密度欠均匀,边界清楚,直径约1.5cm×1.8cm,周围脑组织密度减低,右颞骨部分缺如.CT增强扫描:右颞叶肿块呈环形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周围脑组织仍呈低密度.肿块上方见一强化明显的异常血管影与之相连.CT诊断:血管畸形伴出血可能(图1~3).手术所见:切开右颞下回皮层约1cm达肿物,肿物壁软并与脑组织粘连较紧,分离时壁破裂,有约5ml黄白色脓液流出,夹杂少许棉片,彻底清除脓壁并反复冲洗.术后患者痊愈出院.术后诊断:医源性脑脓肿.

    作者:林鹏飞;林光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CT、MRI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

    患者男,39岁.右髋部疼痛2年余.查体:右侧4字试验(+),无叩痛,活动尚可.X片诊断:右髋关节炎性改变,周围软组织内淋巴结钙化?于我院行CT示(图1):右髋关节囊内及关节周围见多个小结节状和环形钙化灶,关节囊滑膜明显增厚,右股骨头及髋臼轻度骨质增生.MRI FSE序列T1WI、T2WI像显示上述部位多发小结节呈等信号及低信号,滑膜增厚(图2~4).诊断:右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手术病理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

    作者:邱晓明;李钧;王弘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症1例

    患者男,30岁.因婚后6年不育,精液量少,死精,左侧阴囊肿胀,可疑精索静脉曲张行超声检查.超声纵、横各断面显示:双侧睾丸内可见密集小点状强回声,大小为1~2mm,不伴声影(如图),附睾头、体、尾无异常,睾丸鞘膜腔无过多积液,睾丸体积稍小于正常成人,双侧对称.左侧精索静脉轻度曲张,作Valsava动作静脉血流信号明显、管径扩张.触诊手感睾丸质硬如玻璃球,正常睾丸弹性消失.超声诊断为双侧睾丸微小结石症;左侧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方文岩;王宜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左胫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男,21岁.左小腿疼痛10个月,肿胀5个月.查体:左小腿中上段中度肿胀,压痛明显,浅静脉怒张,左膝活动受限,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1×109/L,中性0.56,淋巴0.31,碱性磷酸酶正常.X线检查:左胫骨上2/3骨干、骺线以下呈广泛性虫蚀状、筛孔状溶骨性破坏,骨干及软组织肿块内有小斑片状不规则的成骨现象,胫骨前缘骨皮质见较广泛的垂直样骨针.下段骨髓腔及骨皮质呈筛孔样骨质破坏,可见Codman三角及病理性骨折(图1,2).左腓骨未见受累,两肺及肋骨、锁骨、肩胛骨均未见异常.病理诊断:切开左小腿皮肤及皮下取肿瘤组织(呈鱼肉样)活检,病理诊断为组织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庞华栋;韦彦权;吴大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小肠恶性间质瘤1例

    患者男,39岁,间断黑便7年,加重1月余,以“消化道出血”入院。查体:贫血貌,脐下三指偏右侧可触及一大小约4cm×3cm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轻压痛。血常规检查:Hb 80g/L,RBC 3.4×1012/L,WBC 10×109/L,PBL 104×109/L。大便隐血(++)。腹部超声:偏右下侧可探及9.6cm×6.3cm×10.0cm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尚规则,内为暗淡回声,分布不均匀,内可见气体样回声。诊断意见:腹腔偏右下侧见实性占位病变,考虑为肠道新生物。胃肠造影:远段空肠肠腔下外侧可见一长条带状不规则钡斑与肠腔相通(图1)。8h后小肠内造影剂排空,下腹部结肠前方仍可见一团不规则钡斑,加压后其内造影剂进入回肠,回肠有浅弧形充盈缺损,局部肠管略变窄,黏膜形态不规则(图2)。意见:小肠肿瘤,考虑为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手术病理诊断:小肠恶性间质瘤。

    作者:武子朝;魏经国;孟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少见部位滑膜骨软骨瘤病2例

    滑膜骨软骨瘤病是指关节内滑膜化生,滑膜内软骨或软骨结节形成,并产生游离体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本病好发于膝关节,其次是肘关节,髋关节,罕见于肩,踝,腕及小关节.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发生在踝及跖趾关节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明;朱明生;赵峰;郎援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食管中下段异位1例

    患者男,18岁,因消瘦2个月,加重10天就诊.查体:于甲状腺左侧叶似可触及一1cm×1cm大小的包块,故申请甲状腺彩超检查.超声所见:甲状腺大小形态正常,包膜清晰完整,于甲状腺左侧叶后方近气管左后壁处横切可探及一直径约8mm的类圆形低弱回声区,边界清,周边呈较均质的低弱回声区,中心为点状强回声.于该部位纵切可见长条状的低弱回声区,边界清,周边呈低弱回声,中心呈串珠样排列的点状强回声,直径约8mm.病人饮水时观察,横切面见低弱回声区迅速扩大,中心部点状回声快速翻动(图1);纵切面见低弱回声区直径明显扩张,中心部串珠状强回声快速向下流动(图2).超声诊断:①甲状腺未见异常;②食管位置变异.经吞钡透视检查,食管于环状软骨处明显向左侧移位.

    作者:杨德民;徐巧玲;秦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纵隔疾病的影像学检查(附1例分析)

    患儿男,2岁,因感冒后胸片检查发现心影增大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超声检查: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见图1):右室前方液性区约4mm,左室后方未见积液,心尖荡击征(-);心尖四腔心切面(见图2):心脏两侧见液性区约30mm,心脏活动自如.提示:心包大量积液?心包囊肿?CT检查:纵隔血管前间隙,心脏大血管根部及心脏两侧巨大水样密度影,其中无明显间隔,与颈部无联系.考虑为纵隔先天性囊肿,心包囊肿可能性大. MRI检查: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及心底部大血管根部及心脏两侧异常信号区,血管前间隙部位T1WI高于肌肉信号区,T2WI为明显高信号,心脏两侧部位T1WI及T2WI均为明显高信号,所有病变区信号强度均匀,囊内无明显分隔所见.提示:纵隔先天性囊肿,注意除外皮样囊肿(或称囊性畸胎瘤). 手术病理诊断:前纵隔淋巴管瘤.

    作者:姜克新;史铁梅;刘风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

    患者 男,38岁。鼻塞、鼻衄、嗅觉减退3年余,以左侧为甚,加重伴头痛、头晕1月余。查体:外鼻无明显畸形,左鼻腔中鼻道嗅裂肿物,侵犯鼻中隔、左下鼻甲、双中鼻甲;肿物表面坏死,有血性分泌物。

    作者:高代平;郝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双肾结石、双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

    患者男,30岁,因腹部持续性绞痛,伴阵发性呕吐4h来院就诊,B超检查:双肾略大,双肾盂分离,肾盏内均可见数个点状及小团块状强回声,团状强回声周围可见半环状暗区,后方声影不明显;双肾实质回声均匀.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双侧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均可见团状强回声,大小约为0.8cm×1.2cm×0.5cm,后方伴弱声影.超声诊断:双肾结石、双输尿管下段结石(见图1,2).尿常规检查:显微镜下血尿.经临床输液及排石治疗,一周后B超复查:双肾结石仍然存在,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下段结石图像未见显示.镜下血尿消失.

    作者:梁会泽;周环宇;于新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X线照片密度与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X线照片密度与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24阶X线标准密度片作为实验对象,首先设置实验参数,选择不同的分辨率与γ值,把X线标准密度片经数字化仪扫描,相同扫描参数进行5次扫描,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测量出X线标准密度片的各阶灰度值,取5次扫描所得灰度值的平均值,作为终各阶灰度值;然后,分析、比较灰度值与相应各阶密度值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均方误差小,求X线照片密度与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式.结果在分辨率 ppi=400、γ=0.9,密度范围:0.166~3.20之间时,得到X线照片密度与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式,其标准估计误差是:0.0411.结论应用本研究所得关系式,实现了X线照片密度与图像灰度之间的转换.本研究为X线照片密度测量及数字化像质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祥林;李月卿;王昌元;金彤;阮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运用图像融合技术提高CR影像质量的研究

    目的运用图像融合技术提高CR(computed radiography)影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从而有效地改善图像质量.方法运用双IP(image plate)技术获取影像后,将源图像在变换域进行图像配准.建立融合图像的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获取各图像间加权系数,然后对源图像实施不同权重的加权平均得到融合图像.结果融合图像信噪比比源图像可提高27%左右.结论双IP技术及图像融合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改善CR图像质量,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阮春;李月卿;王昌元;田庆新;朱向玉;李祥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数字医学影像与通信的重要标准--DICOM标准

    引言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和国际电子制造商协会(NEMA)共同制定.DICOM标准致力于更有效地在医疗信息系统间(如PACS、HIS/RIS)、医学影像设备间(如CT、MR、CR)传输、共享数字影像[2].

    作者:徐遄;吴勇;贾克斌;陈刚;李会通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浅谈介入放射检查治疗的X线防护

    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在X线导视下进行插管或穿刺操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介入放射诊治过程中由于X线曝光量较大,介入放射操作者在诊视床边工作时间长,使得工作人员及患者身体各部位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因此,对操作医生及受检者实施正当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就尤为重要。首先简单介绍X线辐射的危害(表1)。

    作者:王金龙;凌锋;宋庆斌;黄居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磁共振单克隆抗体免疫靶向对比剂McAb-PMP的制备

    目的探讨磁共振单克隆抗体靶向对比剂的制备方法. 方法以葡聚糖为载体,采用氧化法制备靶向磁性微粒. 结果制备的磁性纳米微粒与单抗相比保持了较高的结合活性和免疫活性. 结论合成CEA单克隆抗体标记磁性微粒,保证了结合活性免疫活性,为活体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伟;张绍祥;丁仕义;任建敏;杨旭;谢兵;张永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影像参数的评估

    目的为了确保医用磁共振的影像质量,建立一套可以评估其主要参数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VICTOREEN 76-903模体,英国EUROSPIN 820模体.依照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报告28、34以及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的方法,对影响影像的主要参数:图像信噪比、图像均一性、几何畸变、高对比空间分辨力、层厚、层间距及伪影等进行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依照上述国外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出每项参数的允许误差.结论具体分析重要参数的误差来源,以求减少误差,提高影像质量.

    作者:张健;周生岩;赵锋;刘刚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乳腺照相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

    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是乳腺影像领域中的一项新进展,在1998年6月正式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机构(FDA)认证,投入使用.CAD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将乳腺钼靶X片数字化,再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正常乳腺进行比较,后计算机将其认为异常的部位勾画出来,供放射科医生参考.

    作者:秦乃珊;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