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3年5期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诊断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否对胎鼠心肌细胞构成影响. 方法 24只孕14天SD大鼠按彩超辐照时间不同随机等分为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照射10min组)、Ⅲ组(照射20min组)、Ⅳ组(照射30min组),照射条件:4V1探头,二维频率H3.0MHz,彩色频率CD=3.0MHz,软组织热指数TIS=1.8,机械指数MIcd=1.6.照射后24h剖宫取胎鼠心肌标本,HE染色光镜观察,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结果各组光镜下观察均未见异常,TUNEL法检测结果,对照组(Ⅰ)及照射10min组(Ⅱ)、照射20min组(Ⅲ)胎鼠心肌组织内仅可偶见散在凋亡细胞,荧光强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照射30min组(Ⅳ)凋亡细胞较易观察到,部分区域可见较密集的凋亡细胞.照射30min组荧光强度与对照组(Ⅰ)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诊断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孕鼠30min以上有可能引起胎鼠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贾化平;段云友;曹铁生;赵柏山;吕发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目的了解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EChT)后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大鼠治疗前后T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及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外周血IL-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荷瘤大鼠治疗前CD3+、CD4+、CD8+、CD4+/CD8+、外周血IL-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电化学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均有所回升,外周血IL-2水平回升.结论荷瘤大鼠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电化学治疗可纠正免疫紊乱,提高大鼠免疫功能.

    作者:邵成伟;王培军;田建明;张火俊;左长京;郝西彦;任方远;袁庆中;李树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T灌注成像原理与技术

    灌注(perfusion)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核医学对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成像的研究较早,USG、MRI、 CT灌注成像技术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成像方法.CT灌注成像方法早于1991年由Miles等提出,并先后对肝、胰、脾、肾等腹部实质性脏器进行了CT灌注成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1-4].电子束CT(EBCT)以及多层螺旋CT(MSCT)具有扫描时间短、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促进了CT灌注成像的研究.本文对CT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做综述,并就CT灌注成像与其他灌注成像方法做一比较.

    作者:赵光明;韩丹;宋光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脾横纹肌肉瘤自发破裂1例

    患者男,31岁,半小时前进食后左上腹疼痛而来院急诊.超声波检查,使用仪器ATL超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肝、胆、胰、双肾未见异常.肝前、肝肾间隙及盆腔大量液体,将脾脏推向左上方,致右侧卧位脾脏显示不全,肠管漂浮于液体中,盆腔液体深约7.26cm,腹盆腔未见异常包块.坐位经背部探查脾脏不规则增大厚约10cm,内可见多个不规则增强回声结节及一个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结节,结节直径2~8cm不等,增强结节内可见直径0.6~2cm的不规则液性区(见图).脾上方膈面因气体遮挡显示不清,多方位多角度探查未探及脾包膜破裂口.超声诊断:①脾脏多发占位病变;②腹腔积液/积血?(不除外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可能性),建议抽取腹腔液体以明确诊断.全麻后打开腹膜见大量暗红色血液涌出伴大量血块,清理积血约3000ml,脾不规则增大约13cm×10cm×6cm.

    作者:李飞;苏玲;张益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脊椎脂肪瘤1例

    患者男,40岁.腰部不适数年,加重伴腰痛3天.体检及腰椎X线检查:未见异常.CT表现:第3腰椎椎体右侧见一囊状透光区,大小约2.5cm×3.0cm,CT值-50~-70Hu,内有网状粗骨纹,边界清楚,轻微骨膨胀,骨皮质连续(见图).

    作者:查广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Dandy-Walker 综合征1例

    患儿男,11个月,因头颅逐渐增大伴呕吐3个月入院.患儿系G5P2孕40周顺产,母年龄35岁,无产伤窒息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头颅增大,头围63.3cm,前囟扩大,颅缝增宽,巴氏征(+).运动认知能力差.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CT示:小脑蚓部部分缺如,两侧小脑半球分离.第四脑室扩大并与扩大的枕大池相连通,第三脑室与双侧脑室明显积水扩大,脑实质受压变薄,颅骨未见异常(如图).CT诊断:Dandy -Walker 综合征.

    作者:彭志远;余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胎盘水泡样变性1例

    患者女,24岁.因停经6个月伴阴道流血10余天来诊.妇科检查:宫颈有少量咖啡色液体,子宫如孕12周大小,饱满、压痛(+).尿HCG(+).临床诊断:①过期流产;②不典型葡萄胎? B超检查:子宫增大约10.5cm×6.0cm×7.5cm,宫内未见胎儿,宫腔分离见大片状液体,子宫右前壁见大片弥漫分布无占位性效应的粗点状高水平回声(图1,2).双侧附件区未见囊性回声.超声诊断:稽留流产、胎盘水泡样变.行清宫术,术前探宫腔14cm,吸出血水、机化物和水泡状组织约1300m1.病理诊断:胎盘水泡样变性.

    作者:蒋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巨大肠系膜囊肿1例

    患者女,38岁.近1个月来出现无明显诱因腹围增加.14年前曾行下腹部手术.B超:腹盆腔内大片液性暗区,拟卵巢囊腺瘤或腹膜病变收入妇科病房.体检:体温正常,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子宫如孕50天大小.WBC 9.7×109/L.后穹隆穿刺抽出淡血性液180ml,癌细胞(-),液内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单核细胞.CT:后腹膜自胰腺水平至髂窝见巨大囊性占位,壁不厚,张力不高.CT值约为20Hu,增强无强化,边界清楚,肠管受压呈分散状向前推移,紧贴前腹膜.诊断为:后腹膜巨大囊性占位,囊性淋巴瘤可能.

    作者:胡望远;刘江;林开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创伤性股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钙化1例

    患者男,73岁,1948年参加战斗被弹片击伤右腿,伤后右大腿内侧出现肿物,有搏动疼痛感且逐渐增大.体检:右大腿于上1/3处截肢,其上段内侧可触及鸡蛋大小的软组织包块,有压痛和明显的搏动感,听诊可闻及震颤和收缩期杂音.

    作者:许树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心脏移位合并左室憩室1例

    患儿男 ,1个月,气促、咳嗽,收入院.查体:反应差,心率130次/分,T:37.3℃,R:40次/分,双肺布满细湿啰音,以右肺为著.心前区可闻及Ⅲ/Ⅵ SM杂音,心音胸骨下段偏右侧响,剑突下可见搏动性包块,加压后可变小,包块膨出位于脐部及其上方偏右侧,大小约5cm×4cm×3cm,质软,与心脏搏动一致,肝右肋下3.5cm,质软,边缘锐利,表面光滑.EKG:心室反位,右室大,T波变化.胸片:两肺感染,右心缘向上、向右扩大,心尖上翘.胸腹部MRI、CT 检查:心影增大伴右移,两肺感染,中上腹腹壁疝,胸腹交界处前壁局限性隆起.

    作者:汪洁;高玲玲;倪金洪;周敏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膀胱巨大结石并输尿管多发性结石1例

    患者男,28岁,维吾尔族.因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加重1个月,故来院就诊.体检:腹平软,右肾区叩击痛,下腹部压痛明显.全腹未扪及包块,肝脾未及.

    作者:滕海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空肠结石致肠梗阻1例

    患者男,72岁.上腹部疼痛并反复呕吐,不能进食3天来诊.胃肠钡餐检查:胃内大量滞留物,吞钡后示胃腔明显扩张,因食物残渣致胃黏膜显示不清,反复观察未见明显龛影.胃壁软,蠕动增强.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极度扩张,肠腔宽4~5cm,黏膜呈弹簧状.

    作者:张建梅;张电光;韩广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右肺肿瘤合并下腔静脉及右肝静脉瘤栓1例

    患者女,57岁.胸闷、胸痛,气促,痰中带血,双下肢水肿2月余.B超检查:肝脏轮廓清楚,形态、体积增大,三支肝静脉均增宽;左、中支肝静脉内径为11mm,右支肝静脉内径12mm,与下腔静脉汇合处探及一25mm×12mm实性回声团(见图),三支肝静脉之间未探及交通支,肝实质回声光点密集,门静脉内径10mm.胆囊:轮廓清楚,大小约89mm×36mm,囊壁均匀性增厚,囊内透声好,肝外胆管不扩张.脾脏:厚46mm,脾静脉内径8mm.下腔静脉近心端内探及62mm×25mm实性回声团.CDFI:右支肝静脉内未探及彩色血流信号;下腔静脉内探及偏心血流信号.于剑下四腔心切面,于靠近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处探及一70mm×60mm低回声实性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CDFI:内部探及少量星点样彩色血流信号.B超诊断:①下腔静脉及右肝静脉内瘤栓.②淤血肝.③胆囊炎.④脾稍大.⑤考虑右肺肿瘤.CT检查:右肺门下方见一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断面70mm×60mm,边缘不规则,有切迹.CT诊断:右肺肿瘤.

    作者:欧阳贞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母细胞瘤病1例报告

    患者男,53岁,5年前体检B超发现右肾肿物,患病以来一般情况佳,无发热,无腹痛、腰痛,无尿急、尿频、尿痛,无排尿障碍,无血尿.近期B超复查发现:右肾中极圆形低无回声区,大小约19mm×17mm,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诊断为右肾囊肿.

    作者:王立军;贾青青;童广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成人单心室合并巨大升主动脉瘤1例

    患者男,21岁,因胸闷气急伴紫绀10余年加重半个月就诊.查体:胸廓畸形,心浊音界扩大,心前区可闻及4/6级杂音,双下肢水肿.超声检查用Acuson 128XP/10超声仪, V4c探头,探头频率4.0MHz,可变频为3.5 MHz和2.5 MHz.

    作者:朱先存;左鲁生;田瑞霞;南苏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婴幼儿型肺母细胞瘤1例报告

    患者男,13岁.右胸部不适,咳嗽,痰中带血10天而来我院检查.CT表现:右肺下叶见一约7.1cm×8.6cm类圆形软组织团块,CT值22~35Hu,其内可见小点状脂肪密度影,病灶外侧缘紧贴胸膜,内侧缘呈分叶状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CT诊断:右肺下叶占位,性质待定(见图).手术及病理诊断:肺母细胞瘤(婴幼儿型).

    作者:张浩亮;卢凤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丘脑区生殖细胞瘤1例

    患者男,13岁,复视14个月,左侧肢体乏力12个月,伴有性格改变入院.查体:患者无法行走及坐起,语言不清,左眼裂大于右眼裂,右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左侧额纹少,左侧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歪向右侧,伸舌左偏,左侧肌力3~4级,左侧巴氏征、克氏征阳性.

    作者:马湘乔;邱士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的初步应用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方面的价值. 方法患者28人,良性8人,恶性20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DWI采用两组序列(分别为扩散敏感系数b=0,1000s/mm2,和b=30,300,1100s/mm2),并计算ADC值. 结果在b=1000-0s/mm2 时,正常腺体的ADC值[(1.75±0.54)×10-3mm2/s]与良性肿物的ADC值[(1.53±0.34)×10-3mm2/s]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正常腺体与恶性肿物的ADC值[(1.22±0.28)×10-3mm2/s]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物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300,30s/mm2 时,三者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1100,300s/mm2 时,良恶性肿物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1.35×10-3mm2/s,即<1.35为恶性,>1.35为良性,诊断的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75.0%. 结论 DWI图像(尽量选择TE时间与肿瘤的T2相近的序列)有助于检出病变,可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一.大b值差的ADC值能够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

    作者:刘溢;谢敬霞;韩鸿宾;杨渝平;刘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判定食管癌侵犯周围结构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成像(MPR)技术对判定食管癌侵犯周围器官结构的价值,并与横断面图像对比.方法食管癌病例行前瞻性CT检查,43例有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行单层螺旋CT(SDCT)扫描25例,多层螺旋CT(MDCT)扫描18例.双盲法阅片.结果横断面图像与MPR肿瘤侵犯判定的敏感性分别为53.85%,76.92%,特异性分别为93.33%,96.67%,准确性分别为81.40%,90.70%,MPR优于横断面图像,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食管癌外侵判断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赵心明;孙伟;蒋力明;吴宁;周纯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乳腺肿块的超声鉴别诊断及SonoCT、Xres技术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及SonoCT、Xres技术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78例乳腺肿块经普通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内回声、有无钙化等特征,与SonoCT、Xres图像进行对比,后结合血流将其分为良、恶性,与病理学结果对照. 结果超声诊断的良、恶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分别为91.67%、90%、91.0%, SonoCT、Xres技术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优势. 结论超声对于乳腺肿块来说,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若配合SonoCT、Xres技术,可增加病变的诊断正确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雷成功;乔英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肺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薄层螺旋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肺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病人提出明确诊断;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引流肺动脉的走行、数目、直径,以指导介入治疗.结论 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为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智勇;伍建林;王克礼;宁殿秀;何立岩;刘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研究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女性患者,术前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根据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边缘轮廓、包膜、侧方声影、内部回声、后壁回声、肿物后回声、组织浸润及纵横比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60%,准确度为78.3%.二维超声联合CDFI血流信号分级(恶性Ⅱ~Ⅲ级,良性0~Ⅰ级),RI≥0.7,PI≥1.1 及PDI分型(恶性Ⅲ~Ⅳ型,良性Ⅰ~Ⅱ型),CPD≥21%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88.4%.二者比较,特异度有显著性差异(P<0.02),敏感度和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联合CDFI和PDI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明显提高了诊断恶性乳腺肿块的正确率,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景香香;刘望彭;康春松;杨永生;刘利平;袁霞萍;陈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腿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超声探测方法学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小腿部交通支静脉的超声探测方法学. 方法利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探测有手术结果的42例肢体的功能不全的小腿交通支静脉,并按声像图进行超声分型.研究了交通支静脉的出现规律. 结果超声共检出90条小腿部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声像图可分为条状血流型和网状血流型,出现率分别为46%和54%.小腿下1/3部、中部1/3和上1/3部的出现率分别为50%、40%和10%.临床症状分级越高的肢体,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出现率越高.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肢体95%出现深静脉的返流. 结论超声可以较清晰和准确地显示小腿部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作者:朱家安;罗兰;闻恽;胡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估测单心室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Tei指数估测单心室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46例单心室患者及8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房室瓣及半月瓣的血流频谱,计算单心室患者的Tei指数,并与正常儿童心室Tei指数对比.结果正常儿童左心室Tei指数为0.30±0.08,右心室Tei指数为0.26±0.08.与正常人对比,单心室患者的射血时间缩短、等容收缩时间间期和等容舒张时间间期延长(P<0.05),Tei指数明显增高(0.55±0.13,P<0.001).结论 Tei指数不依赖心室的几何形态,可以用来估测单心室患者的心功能变化.

    作者:俞波;张玉奇;陈笋;张志芳;沈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脏黏液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附139例手术对照)

    目的总结139例心脏黏液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方法利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频谱多普勒观查黏液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状、瘤蒂情况、表面特征、回声、瓣膜梗阻/返流、心脏继发改变,并与手术结果对比. 结果超声心动图共检出左房黏液瘤110例、右房黏液瘤16例、双房黏液瘤5例、右室黏液瘤5例、左室黏液瘤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除1例右房内瘤体漏诊、4例左房内无蒂瘤体于术中发现均有狭窄短蒂连于房壁外,余结果均诊断正确. 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文旭;李治安;孙琳;侯晓彤;何怡华;房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收缩时间间期变化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收缩时间间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观察357例初诊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正常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并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t检验.同时观察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动脉压(MABP)与左室收缩时间间期的相关性. 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PEP/LVET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正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LVET与MABP呈负相关,PEP/LVET与MABP呈正相关. 结论本研究显示收缩时间间期可敏感的反映左室后负荷的升高.

    作者:高敬;华琦;刘力松;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能量多普勒检测正常胎儿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目的确定胎儿正常脑动脉血流参数的正常值. 方法用能量多普勒及脉冲频谱多普勒检测165例胎龄16~40周胎儿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后交通动脉(PCoA)的收缩期速度(Vs)、舒张期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期速度比值(S/D). 结果脑动脉血流速度参数两侧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CA、ACA、PCA的血流速度与妊娠周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即随妊娠周数增加而增快,脑动脉的PI、RI与妊娠周数也存在显著相关(P<0.01).在妊娠末期(36~40周),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增至大,而PI、RI、S/D则下降至低. 结论本文的数据可作为胎儿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正常值的参考,并可用于临床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邵雪竹;邓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血流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诊所或动态脉压与左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选择555名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检查.555名患者根据诊室脉压(CPP)及24小时动态脉压(APP)水平分别分为四组,A组:PP≤40mmHg;B组:40mmHg60mmHg. 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值(A/E)增加,舒张早期充盈时间(EDFP)延长.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更明显. 结论脉压增高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而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更强.

    作者:李梅;华琦;刘力松;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4小时平均脉压和诊所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并比较24小时平均脉压和诊所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433名初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3次诊所血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①根据24小时平均脉压水平分为4组,即A组:24h PP<40mmHg;B组:40mmHg≤24h PP<50mmHg;C组:50mmHg≤24h PP<60mmHg;D组:24h PP≥60mmHg.②根据诊所脉压水平分为4组,即A组:CPP<40mmHg;B组:40mmHg≤CPP<50mmHg;C组:50mmHg≤CPP<60mmHg;D组:CPP≥60mmHg.③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结果 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平均脉压、诊所收缩压和诊所脉压均与LVMI显著相关(r=0.339、0.279、0.221、0.155,P<0.01),并且24小时血压参数与LVMI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血压参数;收缩压和脉压均表现为左室肥厚组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01),而舒张压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左室结构正常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的平均年龄大(53.3±8.7 vs 48.1±8.6,P<0.001),而且高血压病史长(72.4±107.8 vs 32.1±55.2,P<0.01). 结论脉压升高是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左室结构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诊所脉压比较,24小时平均脉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作者:刘力松;华琦;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DM)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测定61例DM患者肱动脉血压计袖带阻塞前后及舌下含服500μg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的改变.结果 DM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P<0.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病程明显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即可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作者:张颖;李建国;吴艳君;刘月洁;强沁晨;凌广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椎动脉闭塞的声像图特征和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椎动脉闭塞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的11例椎动脉闭塞声像图特点.结果经三维核磁血管显像(3D MRA)证实10例为椎动脉闭塞,1例为椎动脉广泛狭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1%.椎动脉闭塞以右侧多见,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管壁为两条平行的线状高回声,管腔内充满低回声,无搏动性.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未测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是诊断椎动脉闭塞首选和可靠的非介入性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徐光;彭禹;李慧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Functool 在fMRI后处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Functool对于fMRI数据后处理的作用及与AFNI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6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了计算任务、视空间任务和记忆任务的fMRI实验,分别以Functool和AFNI做后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unctool对计算任务、视空间任务的激活区显示较好,与AFNI的符合程度较高.而对于记忆任务,Functool显示的激活区较AFNI少.结论 Functool可用于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数据的后处理分析,所得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作者:谢晟;肖江喜;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影响. 方法对6只冠状动脉钙化较明显的尸体心脏标本应用不同扫描参数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图像质量评价和心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评价. 结果不同螺距间图像质量差别有显著性,不同有效层厚间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差别有显著性,重建间隔不同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差别均无显著性. 结论不同扫描参数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参数的适当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传亭;刘新疆;柳澄;于富华;武乐斌;刘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快速多时相减影CE-MRA对头颈部TOF-MRA伪影的矫正

    目的通过总结TOF-MRA(time of flight MRA)常见伪影的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研究CE-MRA(contrast enhanced MRA)对其的矫正作用. 方法同时进行头颈部TOF-MRA与CE-MRA检查患者共217例,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对TOF-MRA出现的各种伪影与CE-MR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17例患者中, TOF-MRA出现伪影266处,其中狭窄后湍流伪影25处,流动分离67处,流动移位37处,边缘锯齿伪影72处,威氏暗带伪影65处,CE-MRA对TOF-MRA中相对应部位的伪影均进行了矫正. 结论头颈部TOF-MRA中伪影是常见的现象,需要正确认识这些伪影,提高诊断的正确率;TOF-MRA出现的伪影可以通过CE-MRA进行矫正.

    作者:韩鸿宾;沙琳;刘洪东;许峰;边杰;刘溢;杨玉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造瘘对改善肾后性梗阻患者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45例患者(64个肾脏)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将导管放置于扩张的肾盂内,引流减压. 结果 45例患者,61个肾脏(95.3%)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肾功能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改善肾后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季正标;王文平;张晖;毛枫;徐智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新方法. 方法对7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人在超声引导下向胚囊及胎盘组织内多点缓慢注入5-Fu 100~250mg. 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出现并发症和副作用.血HCG 平均5周内降到300U/ml以下.1(1/7)例经二次5-Fu注药治疗后降至正常. 结论超声导向局部注射5-Fu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准确、安全,无副反应,效果可靠.

    作者:周重英;杨敬英;王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早期股骨头缺血的介入治疗. 方法对16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了分析. 结果患者在治疗后1~4周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后期X线检查显示86%以上的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发生改变;缺血股骨头内死骨边缘或中心吸收,缩小,股骨头有明显的形态恢复. 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作者:王建锦;张金山;巩悦勤;于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及其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表达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 47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穿刺活检,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表达.依肿瘤分期及病人状况,应用常规剂量及半剂量化疗药物进行栓塞治疗. 结果 Pgp 阳性率为72.3%(34/47).常规剂量组Pgp阴性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阳性患者(P<0.05),半剂量组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Pgp阳性患者应用不同药物剂量疗效间无显著差别(P>0.05),Pgp阴性患者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结论多药耐药是影响介入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治疗前检测Pgp表达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瑞宝;徐克;张曦彤;冯博;赵仲春;苏红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数字人体连续动态系统的突变与连续混沌

    笔者主要从人体系统的突变、连续混沌和过渡过程特性三个方面讨论了人体系统的渐变与突变、初等突变的基本类型、尖拐突变、参量空间的相图分布、洛伦茨方程、勒斯勒尔方程、达芬方程、混沌的特点和过渡过程特性等.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子宫内膜在人工授精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经确诊为不育不孕的患者87例,年龄22~37岁,平均29.4岁,均已做输卵管通液检查示双侧输卵管通畅.使用仪器为MEDISON公司Sonoace 5000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6.5MHz.一般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经阴道超声监测,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回声特征、厚度、卵泡大小形态及回声特征.当卵泡直径<10mm时每3天监测一次,当卵泡直径在10~15mm时每2天监测一次,当卵泡直径>15mm时每天监测一次直到排卵.

    作者:冯萍娟;王捍平;何洁;周兰松;倪松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颈椎横突间假关节的X线表现

    颈椎横突间假关节为颈椎结构上之罕见改变.本文通过总结3例经临床和随访证实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初步探讨了颈椎横突间假关节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旨在引起放射科及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李文锋;林道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2例川崎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动态检查结果,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华;姜晓英;武心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对我院近3年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总结其声像图特点,总结经验,对今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降低误诊率有价值.

    作者:王显芝;王彩霞;李英梅;李华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对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频谱测定左室血流速度、血流时间作为评估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并与正常同年龄段对照组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志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我室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了3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病例,旨在探讨超声诊断在本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先东;唐茂松;李春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X线诊断食管食物性异物6例

    食管食物性异物临床少见,现将工作中见到的6例报道如下.例1,男,40岁,半月来间断性进食梗阻,食后数十分钟到数小时梗阻可解除.行X线钡透,于食管末段腔内见1.5cm类圆形充盈缺损区,表面不光滑,钡剂通过受限,卧位,经过反复翻转体位,该充盈缺损区轻微移动,钡剂缓慢通过,给予发泡剂以温水送服,食管因气体充填扩张,该充盈缺损区游走于食管内,食管管壁轮廓线清晰光滑,诊断为食管异物.食管镜取出该异物,为大半枚金桔(图1).

    作者:李桂萍;董汇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颈外动脉海绵窦瘘致眼上静脉扩张1例

    患者女,39岁.半年来自觉头内有隆隆响声,平躺时影响睡眠.1个月前右眼开始肿胀明显,眼结膜红肿,下结膜外翻,眼球充血.查体:视力右眼光感(Lp)/1m,眼球充血,右眼突出25mm,左眼突出13mm,瞳距115mm.右眼结膜充血水肿,小血管扩张纡曲.下眼结膜外翻,眼结膜突出于眼裂外,不能闭眼.上眼结膜病变较下结膜稍轻.眼球不能运动.眼眶区触诊,可感到轻,中度搏动,听诊时搏动较明显.颅内杂音较轻.B超检查:眼上静脉扩张.CT检查:水平位右眼眶内在上直肌下,视神经上方,有一从右后向左前下斜行扭曲的条索状物.做MPR重建,水平位可见条索状物为眼上静脉增粗.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将导管放入右侧颈内及颈外动脉行正、侧、斜位造影,见右上颌动脉远端分支扭曲,于动脉早期,即见造影剂漏入右海绵窦,并向眼上静脉返流,眼上静脉明显增粗扭曲,右眼眶区染色较浓,右颈内外动脉均未见异常.右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右眼上静脉明显增粗扭曲,右眼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手术证实为颈外动脉上颌动脉分支海绵窦瘘,致眼上静脉扩张扭曲(图1~5).

    作者:夏庆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假性胰腺囊肿96例长期观察的效果

    目的观察假性胰腺囊肿形成的原因,发生部位、大小及自然消失的时间.方法用彩色超声长期观察96例假性胰腺囊肿的表现及变化,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原因:急性胰腺炎50%,慢性胰腺炎24%,外伤18%,手术8%.部位:胰头部28%,体尾部69%,右下腹2%,阴囊1%.急性假性胰腺囊肿6周内自然消失率21%.结论超声定期观察假性胰腺囊肿,对其形成、发展、消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作者:蒋苏齐;王占江;曹军英;刘兰庄;陈晋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超声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超声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2002年9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超声图像. 结果 9例肾错构瘤3例双侧,6例单侧,4例多发,5例单发.8例肾错构瘤见肾内外高回声光团相连,肾周见无回声区和混合性回声区积液.1例为肾错构瘤内无回声区. 结论超声对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备建;夏罕生;毛枫;王文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MR平扫和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MR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及肿瘤外侵程度判断上的准确性,期望对单纯MR平扫与MR平扫加增强扫描在直肠癌的应用作出评价. 方法收集了1999年9月至2002年5月间临床诊断为直肠癌行MRI直肠检查,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病例共33例.采用MR平扫与薄层增强扫描等多个序列来观察直肠癌的外侵程度与范围.并应用直肠癌的TNM分期标准对MR成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直肠癌的分期:在手术及病理诊断肿瘤限于黏膜下层以内的6例T1期肿瘤中MRI作出了准确诊断5例,1例高估为T2期,故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3%.其中在平扫 T1、T2加权像时有2例认为T2期,但3D薄层增强成像1例作出了准确判断,1例仍判断错误(假阳性).T3期的23例中,MRI平扫T1和T2加权像时诊断正确的21例,2例假阴性低估为T2期,其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100%.而有薄层增强扫描的18例病人其诊断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合.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T4期的病例共4例,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均与手术及病理所见相符合,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MRI总的分期准确率为90.9%. 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及对肿瘤外侵深度的判断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汉;张红梅;袁兴华;杨翠柳;周纯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恶性间叶瘤4例CT资料.结果腹膜后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物3例,均伴有大块状钙化,1例瘤内有脂肪密度.多发块状、结节软组织肿物1例,密度均匀.肿瘤复发2例,瘤床复发1例,广泛腹膜种植转移1例.复发灶内均有点状及块状钙化.所有瘤灶的软组织成分增强扫描均有轻-中度强化.结论肿瘤呈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有大块状不规则钙化及脂肪密度区,应为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典型表现.复发肿瘤表现同原发病变.肿瘤呈软组织密度时不能与其他间叶组织肿瘤区别.腹腔种植转移时应与卵巢癌有钙化的种植转移瘤鉴别.

    作者:林蒙;戴景蕊;刘媛;蒋玲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及CA125对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研究

    目的分析对比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CA125的准确性,为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寻求佳方法.方法术前应用二维超声及CDFI对72例附件肿块进行形态结构观察及血流分析,测定小RI值,同时抽取外周血测定CA125,并与术后组织学对比.结果①二维超声可以对具有典型征象的良性肿瘤作出正确诊断;②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RI及CA125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以上述三种方法逐一筛选检出良性病变,敏感性96.15%,特异性95.65%.结论二维超声辅以CDFI及CA125测定,以逻辑排除法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滕剑波;王克;万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的技术特点,了解子宫动脉形态特征,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方法 158例患者,年龄19~53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119例,宫外孕14例,盆腔恶性肿瘤15例,子宫大出血10例.造影导管选用Cobra、headhunter、MP、RUC导管等. 结果两侧316支子宫动脉形态、直径、分布基本对称,196支起自臀下阴部动脉干,占62%;98支起自髂内动脉主干,占31%;13支起自臀上动脉,占4%;9支起点分辨不清.子宫动脉起始处管径比中间段细,与起始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化大.171支子宫动脉与起始动脉的夹角≤60°,约占54%;136支夹角在60°和90°之间,约占43%;9支夹角≥90°,约占3%. 结论 45°斜位造影可帮助我们了解子宫动脉详细的分布情况,顺利完成操作;4.0~5.0F导管可完成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的需要;决定插管成功的因素是认清子宫动脉起始的角度.

    作者:姜在波;单鸿;黄明声;关守海;朱康顺;李征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子宫肌层囊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病理类型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囊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病理类型. 方法经腹部或阴道超声检查后行全子宫切除22例,送病理检查. 结果 22例超声图像上表现为低回声区、液性暗区,或在中低回声或回声紊乱区内的液性暗区.病理类型包括子宫肌瘤变性、内膜样囊肿、纳氏囊肿、中肾管瘤样增生、中肾管囊肿、副中肾管囊肿、血管瘤、平滑肌肉瘤、植入性胎盘. 结论子宫肌层的囊性病变较少见,但病理类型较多,易误诊,应结合病史尽量作出正确的超声诊断.

    作者:顾蔚蓉;张珏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阴道宫腔造影对宫腔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评价经阴道宫腔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5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者进行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然后,宫腔内插入专用双腔宫腔造影管,宫腔充液10~20ml后再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 结果单纯子宫肌间肌瘤11例,单纯黏膜下肌瘤13例,肌间肌瘤合并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息肉7例,子宫内膜癌4例,6例宫腔内未见病变.与病理诊断相符44例,不符6例,诊断准确率88%. 结论经阴道宫腔造影可清晰地显示病变,有助于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杨敬英;王建华;王淑敏;李汇文;徐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非离子型造影剂与传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诊断效果及适用性研究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造影剂特别是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继发不育患者,分别用碘化油、泛影葡胺和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作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各100例.术中、术后观察与随访,对不同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影像质量、通畅率、安全性及术后妊娠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种造影剂在影像质量、通畅率、术后妊娠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腹痛发生率,欧乃派克组低(4%),与另二组(泛影葡胺组19%,碘化油组1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3.08,P<0.01).结论三种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各有特点,均可作为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对比剂,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张建英;裘华兴;蒋宁;黄玉芬;张锡纲;单鸿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间隔缺损大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房、室间隔缺损面积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获取20例先天性房间隔和/或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三维数据库,利用三维数据工作站对缺损面积的大小进行测量分析,部分病例的三维测量值与二维超声测量值及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实时三维成像能以多种视角观察间隔缺损的全貌并可对缺损面积进行三维测量,同二维超声所测直径相比,三维超声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具有更好的相关性(r=0.78 vs r=0.91). 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可显示房室间隔缺损的整体形态,可对缺损面积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作者:谢明星;王新房;杨颖;王静;费洪文;黄润青;陈欧迪;王良玉;杨娅;吕清;陈立新;庄磊;卢晓芳;杨亚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及右室射血分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功能变化. 方法分别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正常人与25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RVESV和RVED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重量(RVmass). 结果①正常人组内将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RVESV、RVEDV、RVEF、RVmass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值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进行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②正常人组的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RVESV、RVEDV、RVmass均较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测值低,而RVEF测值较病人高.③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RVEDV的相关关系(r=0.934). 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通过测量正常人与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室质量来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功能.

    作者:王良玉;谢明星;王新房;杨娅;吕清;杨颖;王静;黄润清;费洪文;陈立新;庄磊;卢晓芳;杨娅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静脉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心肌重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静脉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室心肌重量的具体方法及其准确性. 方法氟碳气体造影前后采用RT-3DE对13条实验犬心脏进行探查.根据心尖长轴八平面法勾画左室心肌体积,再和心肌密度相乘计算左室重量.并与犬离体左室称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造影前后RT-3DE左室心肌重量计算结果分别为(57.51±11.42)g和(54.63±9.62)g,均与犬离体心脏左室心肌实际称重结果(55.62±9.34)g明显相关,但造影后RT-3DE的相关性更好(r=0.99 vs r=0.95).结论声学造影RT-3DE可显著提高左室心肌重量测量的准确性.

    作者:庄磊;王新房;谢明星;陈立新;费洪文;杨颖;王静;黄润青;陈欧迪;王良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重构心功能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重构左室收缩功能的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左室形态重构的患者,应用RT-3DE采集左室腔立体数据库,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应用二维超声(2DE)双平面Simpson's法和M型(ME)Teichholz法分别测量左室EF值.在心尖四腔、三腔和两腔心切面上,用ME记录二尖瓣瓣环在后间隔、侧壁、后壁、前间隔、下壁、前壁六个位点上运动的平均距离.分别比较RT-3DE与2DE、ME测值的相关性. 结果 RT-3DE能显示完整左室腔的立体形态.RT-3DE测定的LVEF值与二尖瓣瓣环运动的平均距离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045,P<0.001),与二维法及M型法测量值之间相关性较低(r=0.7355,r=0.7218,P<0.01). 结论 RT-3DE为定量分析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的,准确可信的新途径.

    作者:谢明星;王新房;黄润青;王静;王良玉;费洪文;杨颖;陈立新;庄磊;陈欧迪;卢晓芳;杨亚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对海洛因依赖者的睾丸、附睾观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睾丸、附睾的超声表现.方法应用Aloka SSD-1100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变频5~7.5MHz.对81例海洛因依赖者睾丸、附睾进行B超观测.结果左、右睾丸平均大小分别为3.90cm×1.90cm、3.89cm×1.85cm;左、右附睾平均大小为1.33cm×1.02cm、1.21cm×0.94cm.睾丸回声不均匀者5人,均匀者76人;附睾回声不均匀者75人,均匀者6人;其中附睾囊肿22人.结论海洛因依赖者附睾回声多有改变,睾丸无明显异常.

    作者:孙厚坦;王睿;王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国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MRS定量分析

    目的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定量测量中国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代谢水平. 方法 10例20~40岁的成年男性,临床无前列腺疾病的征象.在前列腺的中央带和外周带、右侧和左侧的底部、中间和尖部各取一兴趣区,共12个兴趣区,测量其(胆碱+肌酸)/枸椽酸盐[(Choline+Creatine)/Citrate,(Cho+Cre)/Cit]的比值. 结果 10例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各区(Cho+Cre)/Cit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为0.75±0.33;外周带各区(Cho+Cre)/Cit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为0.51±0.20.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之间的(Cho+Cre)/Cit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代谢情况可用MRS来定量评价,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代谢水平不同.

    作者:王霄英;周良平;丁建平;王刚;肖江喜;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睾丸微小结石超声诊断265例

    目的探讨睾丸微小结石声像图表现及男性疾病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睾丸附睾,同时确定有无其他阴囊内疾病,了解其生育史. 结果声像图表现为睾丸实质内点状强回声,无声影. 结论睾丸微小结石对男性不育症无确切影响,与睾丸肿瘤无相关关系,属于常见、多发病,探头频率达13MHz可显著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作者:宗绍云;房凌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有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几个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始,不少学者潜心研究三维成像技术并取得成功,应用静态、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法可获得心脏的立体图像,对观察病变结构的形态、部位、大小及周邻关系等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这类三维图像系由多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切面组合而成,操作复杂,成像缓慢,未能真正达到临床诊断实用的目的[1,2].近推出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 成像法是超声医学领域内的一项新的突破,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1-6].2002年以来,国内武汉、济南、北京、西安等地率先试用此仪器检查心血管系统各种疾患,发现该仪器所形成的三维图像能从多个方位逼真地显示心脏结构的立体图像、腔室大小、血管走向、瓣膜形态与活动规律,且操作简便,成像快速,图像清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价值,受到超声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刊现发表的几篇实时三维超声的论文就是作者们新近开展研究所取得的部分结果.现就此项技术的扫描方式、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等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王新房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