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174
  • 国内刊号:37-1167/R
  • 影响因子:0.13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ASPT来源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4期文献
  • 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为观察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6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可减少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疗效可靠.

    作者:连少雄;伍桂友;林清;张义;邹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肛周注射预防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观察

    为探讨亚甲蓝联合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肛周注射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160例行择期手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将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和注射用水配成复方混合液,注射于创面浅层及肛门括约肌.对照组在手术完毕及术后每日坐浴后将双氯芬酸钠栓1粒纳入肛内.评估术后24 h肛门疼痛、第1次排便时疼痛程度,统计粪嵌塞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肛门疼痛、第1次排便时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粪嵌塞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2.5%(P<0.05).结果表明,复方盐酸利多卡因与亚甲蓝肛周注射可有效控制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防止术后粪嵌塞发生.

    作者:熊玲;王传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瘘手术治疗基本术式的文献分析

    为分析中文文献报道中肛瘘的手术治疗规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统计分析中文期刊报道有关肛瘘的手术治疗文献,归纳各类术式的规律.共检索肛瘘临床治疗报道208篇,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临床报道190篇.手术名称47种,由7种基本术式组成,包括切开、切除、挂线、缝合、旷置、扩创和引流,合理的术式组合与肛瘘的分类密切相关.只要能够准确诊断肛瘘的分型,其治疗术式的选择也可迎刃而解.

    作者:邹占全;刘成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压力平衡原理在肛瘘及肛瘘性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为探讨压力对肛瘘及肛瘘性脓肿患者发病和治疗的影响,将194例肛瘘及肛瘘性脓肿患者利用压力平衡原理采取一次性根治方法.结果显示,194例全部治愈.住院时间3~14 d,平均8d.创口愈合时间15~35 d,平均21 d.随访半年,均无复发,无肛门畸形及移位.结果表明,在保证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压力平衡是肛瘘及肛瘘性脓肿治愈的关键.

    作者:杜永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将6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0 d和15d的创面面积以及术后4d创面水肿积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3.14±3.25)d,对照组为(17.11±5.06)d(P<0.05).2组患者术后10 d、15d的创面面积均明显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d创面水肿积分为(0.45±0.77)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25±1.1i)分(P<0.05).结果表明,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在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方面有显著疗效,不但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而且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作者:王传海;王彩蕾;惠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十全大补汤联合5-氟尿嘧啶干预小鼠移植性大肠癌效果的实验研究

    为探究十全大补汤对大肠癌免疫增效作用,将120只BALB/c小鼠采用HT29移植性大肠癌瘤株制作大肠癌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十全大补汤组、5-FU组、联合组(5-FU加十全大补汤)各30例,给药后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分析各组的胸腺指数.结果显示,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模型组,联合组抑瘤率高;十全大补汤具有对抗化疗药物所致免疫器官萎缩,提高小鼠胸腺重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十全大补汤对5-FU抗小鼠HT29大肠癌具有免疫增效作用,能提高免疫力,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伟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生物反馈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混合痔消痔灵注射术后肛门坠胀

    为观察生物反馈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混合痔消痔灵注射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行混合痔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组术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7d为1个疗程.评估2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便意频繁感、排便不尽感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第5、7天,肛门坠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3、4、5天,治疗组伴便意频繁感、排便不尽感及里急后重感的相关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生物反馈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消痔灵注射术后肛门坠胀、便意频繁感、排便不尽感等并发症.

    作者:宋富利;马传玉;马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高位肛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为探讨优质护理在高位肛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将2016年7~9月实施传统非优质护理服务的80例高位肛瘘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9~1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80例高位肛瘘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全程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者术后早期(72 h内)和晚期(72 h至1周)出血、尿潴留、肛门失禁、疼痛程度、肛门潮湿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早期(72 h内)和晚期(72 h至1周)在出血、疼痛程度、肛门潮湿、肛门失禁方面优于对照组.术后早期尿潴留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可防止和减少高位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术后创面的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连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美沙拉嗪栓配合固肠止泻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美沙拉嗪栓纳肛配合固肠止泻丸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栓纳肛配合固肠止泻丸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栓纳肛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40例中,治愈2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愈率72.5%;对照组40例中,治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治愈率5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美沙拉嗪栓配合固肠止泻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闫伟鹏;宋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骶尾部藏毛窦7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性分析7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病例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行单纯切除术29例(切口开放组),切除后缝合25例(切口缝合组),切除后行皮瓣转移术23例(皮瓣转移组).切口开放组切口愈合时间(65.34±8.71)d,复发2例.切口缝合组切口愈合时间(20.34±5.71)d,术后切口感染2例,裂开1例,复发1例.皮瓣转移组切口愈合时间(16.34±6.71)d,切口感染1例,裂开2例,皮瓣坏死1例,无复发.结果表明,皮瓣转移术和切口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愈合时间较短,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切口张力小时可直接缝合切口,切口张力大时采用皮瓣转移术.

    作者:王伟伟;张建生;韩恩崑;吴会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改良单次硬膜外麻醉在RPH-4套扎术中的应用

    为比较骶管麻醉和改良单次硬膜外麻醉与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RPH-4)套扎术中的麻醉效果,将行RPH-4套扎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单次硬膜外组,Ⅱ组为连续硬膜外组,Ⅲ组为骶管麻醉组,每组各40例.对3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RPH 4套扎术中,改良单次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效果好,起效时间快,镇痛完善,肌松好,有效率高,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优于骶管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麻醉选择方法.

    作者:冯学良;曾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痔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痔病的患病情况,分析69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痔的患病资料,并对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BMI、便秘病程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痔的患病与年龄和便秘病程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痔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从21.4%(<2年)升高至43.6%(≥20年).痔的患病与年龄相关,但不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长,70岁以下患病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平均患病率为33.3%.但≥70岁的便秘患者痔患病率45.6%明显高于<30岁的便秘患者的26.3%.结果表明,痔的患病与功能性便秘病程相关,与年龄相关.

    作者:杜永红;金黑鹰;王小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直肠肛门异常感觉对心理因素的影响

    为探讨直肠肛门异常感觉与心理因素的关系,采用SCL-90、HAD和LES量表,对直肠肛门异常感觉的异常心理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直肠肛门异常感觉中,心理焦虑与抑郁发生率从低到高依次为疼痛感、烧灼感、异物感、残便感、瘙痒感、坠胀感、多重异常感,与伴随时间、复发程度、复发几率呈正相关.结果表明,该类患者应结合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进行整体医疗.

    作者:王宏波;王静;兰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康复新液纱条用于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疗效观察

    为评价康复新液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的疗效,将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均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组术后予康复新液纱条换药,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纱条换药.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7d左右;治疗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轻微(P<0.01);术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2组发生肛门失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康复新液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换药安全有效,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防止感染,减轻疼痛.

    作者:李刚;彭旭东;骆川云;李成书;陈富军;昝朝元;原相军;李杉;张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益生菌与免疫球蛋白口服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为比较益生菌与免疫球蛋白口服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益生菌组、免疫球蛋白组和对照组.3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口服蒙脱石散、补液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益生菌组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每次0.5 g,每天3次;免疫球蛋白组予以免疫球蛋白口服,每次1.0 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对比3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点腹泻情况、菌群失调及细菌感染情况.结果显示,3组患者治疗后腹泻次数均依次减少.治疗第3天开始益生菌组和免疫球蛋白组腹泻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7、9天益生菌组和免疫球蛋白组菌群失调、细菌感染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益生菌组和免疫球蛋白组腹泻次数和菌群失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组疗程[(4.6±1.3)d]明显短于益生菌组和对照组[(5.6±1.7)d和(6.0±1.8)d](P<0.05).结果表明,辅助应用益生菌和免疫球蛋白均能有效缓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继发感染,但益生菌不能缩短疗程,而免疫球蛋白可以.

    作者:毛中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女性前位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女性前位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前位有混合痔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前位混合痔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肛门水肿评分、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创面水肿评分、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表明,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女性前位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

    作者:权隆芳;田贵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在肛肠病局麻手术中的应用

    为评价罗哌卡因在肛肠病局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将400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2组,每组各200例,罗哌卡因组采用0.2%罗哌卡因(21±3)mL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0.5%利多卡因(21±3)mL进行局部麻醉,比较2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各时点镇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罗哌卡因组在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术后各时点镇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罗哌卡因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海亮;李银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为分析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2014年6~12月,对直肠癌患者105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显示,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肿瘤出芽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直肠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出芽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石洋;李大祥;谢凯;张锡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齿状线标记法在PPH中的应用

    为探讨齿状线标记法在PPH中的作用,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PH治疗,观察组采用齿状线标记法加PPH治疗,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出血次数、术后坠胀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术后出血次数、疼痛评分及肛门坠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PPH中行齿状线标记法更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谢刚;苏其玲;罗美清;吴晓薇;罗金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探讨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11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均行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结果显示,110例患者中,治愈107例,好转3例,治愈率97.3%.无并发症.结果表明,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操作简便,创伤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应飞;李威;杨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手指点穴配合耳穴压籽防治肛瘘术后排尿困难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手指点穴配合耳穴压籽防治肛瘘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效果,将100例肛瘘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2h后,患者麻醉效果消退、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手指点穴及耳穴压籽治疗.观察2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及排尿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排尿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手指点穴配合耳穴压籽可有效预防和缓解肛瘘术后排尿困难.

    作者:江慧;张春花;陶惠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瘘再手术68例原因分析

    复杂性肛瘘手术是惟一可靠的治疗手段,但首次手术复发率占一半左右,再次手术复发率仍然高达10%以上.2013-2016年,我们对68例肛瘘患者再手术治疗,现对其再手术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68例复杂性肛瘘再手术患者中,男60例,女8例;年龄19~68岁,平均(40.5±1.1)岁;病程4个月至38年,平均(5.3±1.1)年.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1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5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中半蹄铁型与全蹄铁型分别为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中半蹄铁型与全蹄铁型分别为10例.6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手术次数1~5次,平均手术为(1.6±0.3)次.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导滞散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2016年1~6月,我们采用导滞散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治疗组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25~55岁,平均(35.23±9.24)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26~56岁,平均(35.76±9.11)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凌燕;王继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混合痔术后创面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止血效果

    近年来,笔者将凝血酶冻干粉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83例混合痔,其中创面应用凝血酶冻干粉133例(A组),未用凝血酶冻干粉150例(B组).A组中,男65例,女68例;年龄20~70岁;病程2~30年.B组中,男62例,女88例;年龄20~73岁;病程2~35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药膳食疗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防治便秘

    2009年8月至2014年11月,我们将药膳食疗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防治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80例;年龄18~89岁,平均46.8岁;病程1~5年48例,6~10年35例,11~20年33例,20年以上8例.患者均系便秘反复发作,经内科久治不愈,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肛肠科疾病,如内痔、直肠黏膜内脱垂等.

    作者:赵站周;任建中;赵杰;侯明月;田冬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是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制定的从住院到出院3个月内进行健康教育的路径表,能够指导护士有目的的、主动的及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也让患者及家属自觉参与及配合,缩短住院时间与增进健康.临床研究表明,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各种病种的健康教育中,取得满意效果.2016年1~6月,我们针对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患病特点,在肛瘘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钮丽美;滕卓艳;胡丹娜;罗巧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50例

    2016年1~12月,笔者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病程3~15 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22例,括约肌间脓肿1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7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混合痔.

    作者:车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切除肛瘘内口及管道内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68例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们采用切除肛瘘内口及管道内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8例,女20例;年龄20~76岁,平均46岁.其中坐骨直肠窝瘘20例,高位直肠后间隙瘘19例,高位后蹄铁型瘘15例,单纯高位瘘9例,骨盆直肠间隙瘘5例.

    作者:白清华;于文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频电疗法加注射法治疗混合痔886例

    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应用肛肠治疗仪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8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6例,女430例;年龄18~78岁,平均46岁;病程0.5~20年,平均6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扩肛,暴露混合痔,用血管钳钳夹外痔并适当向外上牵拉,以高频电刀在外痔处作V形切口,切口尽量小,以保留更多的皮桥.用电刀及血管钳锐性剥离外痔皮下曲张静脉丛,辅以钝性剥离.有出血点或不易剥离之静脉丛可以高频电镊直接电凝.

    作者:王军明;焦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肠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患者男,33岁.因“肛旁肿痛、流脓半月余”,以肛瘘、混合痔于2015年10月12日于本院行肛瘘切除术和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出院后因“肛旁肿痛5d”于2015年12月1日再次就诊.诊断为肛周脓肿,于2015年12月3日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根治术.术后创面恢复好,12月19日上午常规换药时肛内出血,量约100 ml考虑创面出血,处理后1h肛内仍有出血,量约200 mL,色鲜红,有凝血块,加强压迫止血处理.约1h后,出血未能控制.于肛门镜下未见活动性出血点.用肛管外裹凡士林纱布肛内压迫止血.用凝血酶原和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及核黄素磷酸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等综合治疗.

    作者:朱世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肛周脓肿致脓毒血症1例

    患者男,62岁.因“反酸烧心间断发作半年,加重伴呕吐咖啡色物及黑便3d”于内科治疗.糖尿病史10余年,间断口服“消渴丸及六味地黄丸”,未系统治疗.11d前臀部出现“小疖肿”,静脉点滴头孢类抗生素及口服银翘败毒片,臀部疖肿及疼痛未缓解.入院后检查:血钾7.10 mmol/L,血糖56.84mmol/L,尿素氮35.86 mmol/L,肌酐212.88 μmol/L,血浆渗透压339.50 mOSM/L;糖化血红蛋白15.2%;尿酮体2+,尿糖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6.41×109/L,中性粒细胞91.10%;C反应蛋白66.100mg/L.

    作者:王贺智;汤天旭;李国文;刘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

    患者男,54岁.因肛旁肿痛5d入我科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第3天肛旁切口处有脓液流出,恶臭,伴恶寒发热,遂再次入院,查体:T 38.8℃,面色痛苦,气息稍促,口气臭秽,舌红苔黄,脉数.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专科检查:后侧肛缘见-6 cm长切口,深3 cm.肛门指诊:后侧肛管直肠环触痛明显,按压左侧肛管见切口内暗紫色脓液流出,恶臭,指套无血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50×109/L,中性粒细胞83.1%.彩超:肛门左侧探及范围7.5 cm×5.7 cm无回声区,肛门左侧囊性包块.急诊手术,延长原切口至后侧齿状线(打开内口),于6点切口处血管钳探查,脓腔向11、1点皮下延伸呈蹄铁型,分别于11、1点各作一梭形切口.

    作者:缪春山;张小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28岁.因“肛旁硬结伴疼痛3年余”入院.3年前出现经期时左侧肛旁近会阴处疼痛,可触及似胡豆大小的硬结,无红肿,无流脓.期间肛旁疼痛反复发作,且硬结逐渐增大.1周前患者突然出现肛旁疼痛难忍.专科检查:左侧卧位,肛门周围皮肤无红肿.肛门指诊:肛旁1点位距肛缘约2.5cm处可触及一大小3.0 cm×6.0 cm的包块,质硬,边界清楚,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其下未扪及明显管道与直肠肛管相通.

    作者:税杰;何力;王栩芮;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低位肛瘘合并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例

    患者男,55岁.因肛周肿痛7d,于201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肛门后方肿胀疼痛溃破流脓后,疼痛减轻.以后溃破口反复发作,间断流脓.7d前在蔬菜大棚内劳作诱发肛门后方溃口流脓逐渐加重,继发肛门左侧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热,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急诊人院.入院检查:体温38.5℃,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7/8.9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专科检查:截石位,视诊肛门6点位,距肛缘3 cm处可见一外口,压之有少量脓液溢出,肛门左侧肿胀,皮色掀红,会阴部至阴囊弥漫性肿胀,皮色发暗,范围16.0 cm×3.5 cm.

    作者:刘丽霞;刘天泉;刘贤;杨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位内盲瘘1例

    患者男,36岁.因“反复排便时肛门疼痛1个月,加重2周”于2016年5月20日就诊.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内坠胀疼痛,便后加剧,排便时有黏液流出,间断发作,不伴明显畏寒发热等,2周前,上诉症状加重,疼痛频繁发作,坠胀感明显,便时少量脓液流出,大便变细,伴畏寒、低热.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精神欠佳,心、肺、腹未查及异常体征.

    作者:李东平;吴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1例

    患者男,28岁.因反复臀部硬结肿痛伴流分泌物1年入院.1年前患者因过食辛辣饮食后出现臀部硬结形成,为泛发性硬结伴阵发性隐痛不适.用手挤压后硬结处溢出少许脓性分泌物.内服消炎药,外用药膏症状无明显缓解.专科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肛门居中,外观无畸形.距肛3~8cm范围内1、3、5、6、7、9、11点位可见皮肤破溃溢脓,散发臭味,破溃创面共计13处,波及整个臀部,以右侧臀部为甚.直肠指检:破溃处挤压溢脓,皮肤增厚,皮下空虚感明显,压痛明显,并有窦道将破溃口相连接;未扪及管道通向肛内.肛门镜检:未见肛内内口.诊断: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

    作者:黄泽林;王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肠气囊肿病1例

    肠气囊肿(pneumatosis cystoids Intestinalis,pcI)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小肠和结肠壁上出现类似息肉状的含气体的囊腔,又称囊样肠积气,是胃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气性囊肿,其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李莲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人慢性便秘发病特点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约1/3的老年人长年受便秘的困扰[1].我国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20.3%~40.1%,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便秘发生概率达80%[2].因此,必须重视老年人便秘.

    作者:杨洪学;武晓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型生物标记物-micro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e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根据2014年的流行数据,由CRC引起的预计死亡例数是50 310例,新发病例为136 830例,分别占所有癌症的8%和9%[2].但因目前缺乏特异性较高的早期筛查标记物,CRC的筛查及早期诊断仍面临重大挑战,临床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研究显示TNM Ⅰ期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CRC合并远处器官转移的TNM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约12%[3];故早诊断和早治疗对CR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非常重要,因此迫切寻求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吴德望;杨熊飞;张维胜;杜斌斌;王涛;王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痔的套扎疗法近况

    痔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胶圈套扎法、冷冻疗法、注射疗法、痔动脉结扎疗法、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现就内痔胶圈套扎疗法近况综述如下.由于胶圈套扎术非常有效和经济,从2005年开始,已经作为优先的治疗方法[1].胶圈套扎术的原理是完全阻断被结扎组织的血液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从而引起被结扎组织干性坏死,结扎组织脱落、修复并为瘢痕组织代替.套扎时由于保留完整的齿状线,使患者的生理解剖功能更接近正常,鉴别直肠内容物及排便感觉良好,控制肛液及大便的功能基本无任何影响,因此术后无感觉性便失禁,亦无肛门溢液[2].

    作者:王恒;常忠生;陈步强;曹林峰;石伟;梁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药疗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研究概况

    治疗肛瘘的方法主要是手术为主,术后促创面愈合成为肛瘘治疗中的关键环节,现就近年来有关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中医药疗法作一综述.1 中医内治法关于创面愈合,中医学早有论述,不仅指出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是创面延迟愈合的病因病机,而且强调了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

    作者:石伟;常忠生;曹林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

    PPH是通过吻合器将直肠黏膜环行切除、断端吻合,进而将脱垂的肛垫向上悬吊固定,以治疗混合痔的方法.该手术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但同时容易出现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作为比较少见的较严重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深受其害.在此,本文将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向艳飞;杨向东;徐欣;彭桂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及防治

    肛缘水肿是肛门直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尤为多见.一般将因局部循环障碍、血管渗透压增加、淋巴液回流障碍使组织内渗透压增加而引起的水肿,称为充血性水肿;因肛管与肛缘感染引起的水肿,称为炎性水肿.临床上这2种原因常同时存在,互相渗透形成肛缘水肿.中医认为肛门病局部肿胀是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湿热下注、热毒炽盛或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现将痔术后肛缘水肿原因和防治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桑鹏;李黎;马景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瘀血与肛肠疾病

    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瘀血停积体内不散,不仅失去血液的濡养作用,还可导致新的病变发生.气血瘀滞,血行不畅势必会导致局部的病变,有不少医家记载了瘀滞的病因病机及其与肛肠疾病的关系.

    作者:黄天也;王立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PH术后并发症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痔病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对PPH术后并发症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今结合文献报道,分析PPH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措施.

    作者:万伟萍;刘庆圣;张衡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