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本院临床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59株病原菌和152株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57.95%)为主,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2.20%)、铜绿假单胞菌(7.41%)、肺炎克雷伯菌(6.97%).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高,占革兰阳性球菌的32.7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占54.65%.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病原菌耐药性高,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40%;但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敏感性高.结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成为感染谱中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率较高.
作者:唐净;黄再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一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在调查日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人计入医院感染.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58%,现患例次率为4.10%;住院病人HBSAg阳性率为18.97%,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67%.结论加强对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监控,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小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减少由于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肠瘘.方法回顾分析近4a来37例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3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与腹部手术后2wk以内,均具备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均经保守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1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备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保守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熊功友;汪永录;刘须才;马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离鉴定、计数、微量液体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 810例Uu和Mh培养阳性者中,754例为单纯Uu感染(93.09%),2例为单纯Mh感染(0.25%),54例为Uu和Mh混合感染(6.67%).754株Uu(指单纯Uu感染)体外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美满霉素85.99%,强力霉素85.28%,克拉霉素84.08%,氧氟沙星64.37%,可乐必妥60.89%,司帕沙星54.69%,交沙霉素45.89%,阿奇霉素21.88%,罗红霉素7.77%.54株合并Mh感染的Uu对体外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美满霉素77.36%, 强力霉素72.22%, 交沙霉素37.04%, 氧氟沙星26.53%, 可乐必妥21.28%,司帕沙星16.98%,克拉霉素5.56%,阿奇霉素1.85%, 罗红霉素0.00%.2株Mh(单纯Mh感染)体外抗生素试验因例数太少,不作统计.结论 Uu和Mh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重视Uu和Mh的药物敏感性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伟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霉菌性肺炎的原因、诊断、防治方法.方法以术后并发霉菌性肺炎20例,对易感因素、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恶性肿瘤病人、长期使用各种免疫抑制剂及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肝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夹杂症的病人是易感人群.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侵袭性技术为主要诱因.结论及时行抗霉菌治疗,是防止霉菌弥漫性感染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陆锋;王炯;葛成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管拔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以来我院行T管拔出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全组9例,男6例、女3例, 年龄38~78a,60a以上6例,每例均2wk以上拔管,其中4例于1mo后拔管.9例均首选非手术治疗,1例拒绝插管,腹痛加重而中转开腹,8例局限性腹膜炎均立即从原T管口插入导尿管保守治疗成功.全组总治愈率为100%.结论 T管拔除后胆漏原因主要与病人体质、合并症、T管材质、胆总管愈合因素和操作有关.胆漏发生后应经原窦道立即重新置引流管,置管不成功则根据胆漏大小、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预防应从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着手.
作者:杨群庆;李雪芹;汪永录;倪克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1997年9月至2004年9月间黄杆菌属医院感染28例病人的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黄杆菌属感染率为1.2%,大多数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占64.3%.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60.7%),创面次之(32.1%).入住ICU病房、患严重基础疾病、侵袭性诊疗操作、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为其主要易感因素.药敏结果显示:黄杆菌属对喹诺酮类敏感率较高,氧氟沙星达74.1%,β-内酰胺类中哌拉西林敏感性也较高(64.3%),而其他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普遍耐药.结论黄杆菌属感染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及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细菌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陈亮;方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三种检测方法(ELISA)、GIA和MEIA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价三种HBsAg检测方法的成本、总符合率.结果 ELISA、GIA、MEIA的单纯单次试验的试剂成本分别为1.20元,1.50元,17.00元,总符合率分别为0.997,1.000,1.000.结论 ELISA法为佳检测方法.
作者:明德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ARS死亡病人肺部病理改变、细胞因子IL-1β、TGF-β1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对3例SARS死亡病例肺组织进行常规HE组织观察、原位杂交病毒、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项目包括:CK、CD68、CD20、CD45、CD3、Actin (smooth muscle)、Ⅲ型胶原、Ⅳ型胶原、IL-1β、TGF-β1.结果肺部的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肿渗出、增生和纤维化的交叉.观察到两种纤维化的方式:渗出的纤维素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IL-1β、TGF-β1出现广泛而较强的阳性表达,表达强度在肺部病变的早中晚期没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细胞包括:Ⅱ型肺泡上皮、单核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结论 SARS病人肺部病变广泛而严重,早期病变中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比较突出.IL-1β、TGF-β1参与是肺水肿渗出和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重要因子.
作者:吕红波;张黔英;石晓虹;李兴旺;张波;宫恩聪;陆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与干扰素-α治疗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56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胸腺肽α1,1.6mg,2次/wk皮下注射,疗程6mo;B组:干扰素-α,3~5MU,1次/d,im, 15d后改为3次/wk,im,疗程6mo;所有患者随访6mo.对照组不给特殊治疗,随访12mo.对3组之间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时,A、B两组间完全应答率(分别为30.8%和46.7%)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结束时,A、B两组间完全应答率(分别为42.3%和23.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B组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组随访期结束时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胸腺肽α1病人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对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效,其对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HBV复制有抑制作用,并能获得更持久的ALT复常和HBV DNA阴转.
作者:游晶;庄林;陈红英;乔燕伟;严绍明;陈臬;唐宝璋;马永良;吴荣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病人肝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方法应用肝脏组织直接进行染色体制备及使用短期培养两种方法制备染色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佳肝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结果短期培养法获得的单个细胞数目较多,细胞单个游离,获得的细胞中期分裂相较多,染色体分散好.而肝脏组织直接进行染色体制备获得的单个细胞数目少,常聚集成团,获得的细胞中期分裂相较少,染色体普遍分散不良.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病人肝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使用短期培养法可以获得数量和质量都满意的染色体,以满足科研的需要.
作者:吴引伟;夏海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的抗菌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76株Uu,10株Mh,Uu和Mh混合感染33株.对Uu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为米诺霉素(100%)、交沙霉素(98.7%)、强力霉素(98.7%),其次为红霉素(97.4%)、罗红霉素(90.8%)、阿齐霉素(89.5%),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混合感染除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外,其它也呈相同趋势.结论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对控制支原体的传播和蔓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治疗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米诺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
作者:张莉;周建华;邵兰香;尹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 lactamases,ESBLs)细菌的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探讨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医院感染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00~2003年广州某医院住院病人中产ESBLs菌感染情况及对各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采用病例-对照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产ESBLs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产ESBLs菌阳性检出率为11.2%;以肺炎克雷白菌常见(占42.2%),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29.7%);住院时间超过14d、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超过7d、吸氧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是产ESBLs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产ESBLs菌株对抗菌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产ESBLs菌株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耐药细菌的监测,对吸氧、侵入性操作等环节加强消毒灭菌,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增强病人免疫力,可以减少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叶双岚;陈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溶血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对142株溶血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16种常规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同时分析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5种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结果在临床分离到的31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溶血葡萄球菌有142株,占44.5%,居CNS分离菌种首位.溶血葡萄球菌标本检出率高为前列腺液(占45%),其次为精液(占26.2%)和尿道分泌物(占25.1%).抗生素耐药分析显示,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表现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8.6%、93.7%、76.8%、74.7%.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82.4%.117株耐苯唑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对3种以上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率达82.9%;25株苯唑西林敏感溶血葡萄球菌(MSSH)对3种以上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率达已52.0%.结论溶血葡萄球菌所致临床感染日趋严重,检出率不断增加,提示综合性医院应加强对溶血葡萄球菌的监测与药敏分折,建议为了减少新的耐药株出现,临床医生应多做感染样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检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烈;朱新建;吴正林;陆学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常见血清HBV标志物模式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清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270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HBV标志物.结果 270例HBV感染者中HBV标志物以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为常见,其构成比分别为0.3296、0.2963、0.3444.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6.5%、41.3%、37.6%.HBeAb和HBcAb阳性组及单一HBsAg阳性组亦可检出HBV DNA.结论临床上常规测定血清HBV DNA对深入了解HBV标志物模式的意义及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欧强;陈良;刘惜年;张仁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与外周T细胞亚群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技术对40例艾滋病病人T细胞亚群与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IDS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的发生与CD4+细胞的变化有关,CD4+细胞的水平越低所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也越严重.结论动态观察细胞免疫状况有助于预防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
作者:买买提艾力·吾布力;张跃新;依巴古力;孙丽华;佐合拉·吐尔地;张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闸北区2003年肠道致病菌菌群分布情况及细菌药敏特点,为疾病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粪便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由细菌室按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为K-B纸片法.结果 118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病原菌阳性63例,其中志贺氏菌所占比例高,为44.44%.28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菌群占67.86%,宋内氏志贺菌占32.14%.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6.43%和71.43%.宋内氏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儿童标本志贺菌和成人标本志贺氏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003年本区肠道传染病以福氏和宋内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徐伟;周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病人69例,其中伴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41例.经阴道镜辅助高频电波刀治疗,分别采用LEEP锥切术(29例)、活检术(40例),对其短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LEEP术前术后病理诊断CIN相符合者54例(78.3%),CIN级别减低21例(30.4%),CIN级别升高16例(23.2%).LEEP平均施术时间5.3min,宫颈一次愈合率95.0%.5例(7.8%)出现宫颈管狭窄.64例术后3mo复查,无一例病变持续或复发.结论 LEEP治疗CIN能得到完整的病理标本,手术安全、有效、方便,是治疗CIN的理想方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和监测.
作者:王玲;周卫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菌种分布与耐药性状态.方法分析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者临床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在下呼吸道感染(共162株)中,非发酵菌(109株)比例明显上升,占细菌总感染例次的67.3%.前三位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59株)、嗜麦芽寡氧单胞菌(21株)、鲍氏不动杆菌(12株).该类感染者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有抗生素的反复使用.非发酵菌对各种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中非发酵菌菌种常见,且具有多重耐药.
作者:周国强;向旭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L-OHP联合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L-OHP 100mg,静滴2h,d1、d8应用,CF 100mg,静滴2h,d1~d5应用,5FU 0.75静滴6~8h,d1~d5.3~4wk为一周期.结果近期有效率60%,毒副反应轻微.结论 L-OHP联合LF方案治疗无孔不入胃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轻微,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现将我县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赵艳;闻道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内毒素血症后,可加重肝脏损害,诱发全身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肝硬化病人的预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和重型肝炎腹水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们所遇的63例加以分析.
作者:陈一东;崔向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于2003年7月至12月采用天津市顺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SW-61A型微波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60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温宗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中HPV6/11型和HPV 16/18型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78例女性生殖道感染病人宫颈分泌物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FQ-PCR检测HPV6/11型和HPV16/18型阳性总检出率为88.5%(69/78),其中尖锐湿疣病人HPV6/11型阳性为100%(36/36),HPV16/18型阳性16.7%(6/36);重度宫颈糜烂者HPV6/11型阳性为8.3%(1/12),HPV16/18型阳性66.7%(8/12);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HPV6/11型阳性为100%(9/9),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CINⅡ、Ⅲ)级病变HPV6/11型阳性为18.2%(2/11),HPV16/18型阳性为90.9%(10/11).宫颈癌病人HPV16/18型阳性为90%(9/10).结论 FQ-PCR对HPV的分型特异性强,可避免假阳性的发生,对临床诊断生殖道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詹惠英;陈道桢;朱云霞;陈月萍;杨岚;王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导管镜检查中的意义.方法检查前详细的告知沟通、检查中轻柔的手法、恰如其分的解说、分散病人注意力、检查后的乳头卫生护理的告知等.结果本组共198例次,107例由于种种原因拒检,经心理护理后105例接受检查,而仅2例放弃.结论心理护理在乳腺导管镜检查中可协助病人克服心理和认知障碍,顺利接受检查.
作者:张建红;尚蔚;刘美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乙型肝炎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也是危害小儿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经临床证实小儿乙型肝炎在小儿肝炎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临床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现就小儿乙型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晶;吴丽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今年5至9月间我院共收治12例狂犬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该12例狂犬病为2004年5至9月收住我院的病人,诊断按<实用内科学>的标准[1],全部病例都来源于梧州市郊区或郊县农村,男8例,女4例,5a儿童和15a学生各1例,其余10例为47~86a的农民.
作者:梁柱石;周德玫;莫让辉;万裴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常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感染与肾功能衰竭的危险,长期预后差.应用抗生素长期预防可降低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卢洪洲;张永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规模有不断扩大、流行频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登革热的病原学特点、流行过程、流行特征、流行趋势和防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作者:蒋音;张占卿;巫善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大肠疾病,病变可以累及整个结肠(全结肠炎),或汉累及直肠(溃疡性直肠炎),或两者兼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感染等)有关.研究免疫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许昌泰;郭学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有扩大的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登革热的临床过程、临床类型、诊断依据、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作者:张占卿;蒋音;巫善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基因调节机制,被称为RNA沉默或者是RNA干扰(RNAi).虽然RNAi基因调节的机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科学家已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治疗作用上,特别是抗病毒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利用小干扰RNA(siRNA)阻止乙肝病毒复制的多个成功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离使用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近.
作者:王新宇;尹有宽;张继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介绍几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软组织瘤样病变,包括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结节性筋膜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伴淋巴水肿的外阴肥厚、输卵管脱垂伴间质反应性增生的病理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兆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病人26a,因孕221/7wk,阴道流血1d伴腹胀于2003年7月20日急诊收治入院.LMP 03-01-31.孕期无特殊.入院前1wk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伴下腹胀坠,进行性加剧.体格检查:偶及弱宫缩,不规则,予保胎治疗,同时行阴道分泌物培养.
作者:卞政;王丽芝;邵敬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女性,49a.因骶部疼痛8wk余,于2003年12月12日入院.
作者:郝代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父男,64a,住院号80979.因纳差、厌油、乏力、中上腹不适、尿色加深10d入院.无肝炎、胆囊炎病史.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1指,脾未及,无肝掌、蜘蛛痣.肝功能:ALT1,853U/L,AST1,985U/L,SB381.9μmol/L,SB' 174μmol/L.
作者:戴兆云;顾翔宇;杨芝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男,55a.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乏力40d入院.偶有咳嗽,无痰.查体:面部浮肿,右颈部、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枚淋巴结,质韧,活动,位置较深,大者约1.0cm×1.5cm.白细胞、血小板增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降低.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明显增高.腋窝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结构存在,小血管显著增生,并深入淋巴滤泡内,部分小血管呈玻璃样变,窦内大量浆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诊断为Castleman病(CD).
作者:郁海英;肖星;申洪明;李文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男,30a.武警干部,居住山区,有老鼠接触史.发热10d,腰痛、恶心、呕吐6d,无尿1d,于2003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前10d出现全身无力、发热,体温高39.5℃,咽痛、腰痛、全身肌肉酸痛,渐出现腹部不适、腹泻、恶心、呕吐,在某武警医院就诊,病情无好转,并出现少尿,尿量波动在300~400mL/d,直至出现无尿.
作者:梁彦玲;孔雯;许青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3 球孢子菌病13.1 预防疾病在球孢子菌流行区不必常规做球孢子菌素皮试,因其无助于疾病的预测.流行区内,血清试验阳性者的活动性传染危险增高,但常规血清测定没有必要实施.不建议对居住在球孢子菌流行区的HIV感染者进行一级预防.
作者: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