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747
  • 国内刊号:1005-4529
  • 影响因子:1.88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47
  • 全年订价:53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年7期文献
  • 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管理

    传染科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更应抓好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本科做法如下.1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作者:兰艳梅;王琼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消毒液容器的规范管理

    为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笔者对消毒液容器(盛装碘酒、乙醇容器)的清洗、消毒工作实行创新管理,得到了临床的好评和肯定,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晓芳;徐芳;张桂华;赵玉兰;李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

    近几年来我院在采购、保管、使用、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实际工作中,加强了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收到良好的效果.1 产品质量管理1.1 严把进货关我院所购一次性医疗用品实施公开招标符合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严禁药品器械科个人随意购置.

    作者:陆伟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我们对13例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分析.

    作者:高玉娟;张钢琴;陈守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的控制对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也随着新的疾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作者:丁彦文;李改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影响B-D测试的几个因素

    我院自1997年开始,对脉动真空灭菌柜每日进行B-D实验,具体做法为:实验包由50 cm×90 cm的纯棉布巾组成,布巾先横折为3层,再纵折形成6层,将折好的布巾一条摞一条,摆放时,按折叠侧左右交替摆放,务求两侧厚度相等.

    作者:郑自娜;张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自制灭菌规格板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由于医院感染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浪费国家的卫生资源,现在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工作是消毒灭菌环节是否合格.为控制环境消毒灭菌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笔者自制了灭菌规格板,用于物体表面监测,通过临床监测使用,效果良好,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秀英;陈洪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为了使医院感染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将我们近5年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评价.

    作者:于远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48例败血症细菌耐药性分析

    败血症是常见的由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为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对我院1999年3月~2001年3月救治的48例败血症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施安娜;马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两次断脐法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可危及婴儿生命.我科应用新技术进行两次断脐,成功控制严重感染的发生,5年来共450例新生儿,无1例发生脐部感染,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平;姜卉;陈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面向市场经济医院感染专职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健康需求的扩大、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全球卫生保健形势的发展,感染专职人员由于担负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职能,尤其是抗SARS的特殊时期,更应当审时度势,以专职人员的素质为保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作者:曹佩珍;钟晓珊;黄芳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清除3M包外指示胶带残渍的体会

    至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消毒灭菌物品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灭菌包的质量控制,3M包外指示胶带作为灭菌包包外化学监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3M包外指示胶带具有粘性好、贴得牢的特点,国外主要用于一次性和布包裹材料,不用于金属包裹材料的粘贴,但国内仍常用于金属包裹.而灭菌后要去除金属包裹上的残胶干十分困难,给供应室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

    作者:曾凡明;黄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从住院患者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MRSA的检测及分析,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MRS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高原地区从烧伤创面每年检出的MRSA的菌数及检出率比较有逐年下降趋势,与平原地区比较MRSA的检出率明显偏低.结论高原气候对MRSA的检出有一定影响,正确处理烧伤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医院感染是防治MRSA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晁生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ICU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感染患者两年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35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的敏感率约在70%;对复方磺胺的敏感率低,约在1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ICU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

    作者:周立新;张秀平;方滨;李轶男;誉铁鸥;毛克江;苏艳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部感染痰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的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及医院肺部感染常见致病菌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1999~2003年9月共153例肺部感染患者回顾性调查,比较社区和医院肺部感染痰培养189株致病菌和细菌的变化,以及2001年9月~2003年9月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1999年8月~2001年8月社区肺部感染G+菌占49.2%,G-菌占50.8%,发生明显变化;医院肺部感染主要还是G-菌;但近2年白色念珠菌感染较1999年8年~2001年8月的15%上升27.5%;药敏体外试验G+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阿米卡星高敏;G-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敏;经临床观察氟康唑对念珠菌感染有较好疗效.结论了解本院所处社区及医院内致病菌变迁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运小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方法对1999年7月~2001年7月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 2 423份痰标本中分离细菌1 053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2.08%,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6.77%、5.90%、4.33%、4.17%、3.51%,其中154份标本为多重感染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ESBLs阳性率分别为40.0%、29.9%;MRSA及MRCNS的阳性率分别为41.5%、73.1%;药敏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细菌、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及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等均出现多重高比例耐药.结论近年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出现多重耐药.

    作者:杨宏伟;赵均秀;仇少荣;周有利;张吉才;张珍;彭敬红;吕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

    目的调查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58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伤口、泌尿道、呼吸道、血液、引流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0%;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结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作者:吴金英;李岩斌;王士忠;苏兆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煤工尘肺患者院内肺炎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 NP)致病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98至2001年102例煤工尘肺NP患者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分离出致病菌1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3株,占6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23.8%;真菌16株,占11.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3.8%,肺炎克雷伯菌为3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3.6%.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尘肺NP患者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因此加强耐药菌株监测,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刘培跃;朱召明;孔令文;孙永习;代俊合;魏善和;陈忠领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谱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4年间,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部分K-B法药敏纸片用Oxoid公司产品.结果 2 044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8.5%、鲍氏不动杆菌占2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7.0%、黄杆菌属占4.5%、荧光假单胞菌占1.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1.1%、木糖氧化产碱菌0.8%;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多,痰液1 359株(66.5%)、咽拭子152株(7.4%);其次为尿液241株(11.8%);伤口103株(5.0%);耳拭子53株(2.6%);胆汁41株(2.0%);血液36株(1.8%);其他59株(2.9%);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其他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董晓勤;周田美;施新颜;吴盛海;范建中;汪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肠杆菌科临床分布调查

    目的对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2001年及2002年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肠杆菌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杆菌在全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排第3位;本菌感染构成比在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血液透析及消化内科病房较高;在>70岁年龄组较高;肠杆菌在物体表面和痰液标本中构成比高于其他标本.结论肠杆菌分布特点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呈正相关,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和消毒,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控制效果.

    作者:熊辛;茆尤尤;经晓杰;刘红艳;魏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死亡病例调查及耐药分析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用药.方法调查2002年3月我院内科病区相继发生的伴有ESBLs细菌感染的死亡病例,分析我院2001年3月~2002年8月产ESBLs菌的细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 3例死亡病例检出的产ESBLs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2001年3月~2002年8月所检出的产ESBLs菌共有4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0株占50%,大肠埃希菌9株占22.5%,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各4株分别占10%;药敏试验显示产ESBLs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100%.结论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非常严重,易侵袭老年患者,应早期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对该种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要防治并重;加强病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叶双岚;黄红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复数菌败血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菌谱分析

    目的探讨复数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0~2002年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9例复数菌败血症.结果 99例复数菌败血症中都有基础疾病,多系耐药菌株感染,医院内感染占多数77例77.8%,医院外感染占22.2%;危险因素包括恶性疾病、免疫抑制、化疗和放疗、介入性诊治、操作不当、住ICU、滥用抗药菌物,呼吸机应用等;致病菌的特点:革兰阴性菌(G-)占多数、革兰阳性菌(G+)增加,条件致病菌和合并真菌感染明显增多.结论复数菌败血症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应早发现,治疗基础疾病,预防或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王邦松;李庆兴;泮发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抗菌活性比较

    目的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纸片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对110株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除亚胺培南外,头孢米诺比其他的13种抗生素有较低的耐药性,其耐药率为7.3%,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5~1 mg/L和2~32 mg/L;对40株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似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敏感率均为100%,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032~0.5 mg/L和0.064~4 mg/L.结论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头孢米诺比其他β-内酰胺类,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不产ESBLs的菌株,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同的抗菌活性,没有耐药的菌株发现.

    作者:徐英春;谢秀丽;张小江;张悦贤;王澎;陈民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支气管-肺部感染中非典型病原体的表达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衣原体、支原体两种非典型病原体的表达.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29例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两种非典型病原体急性感染指标:衣原体抗体IgM、支原体抗体IgM及冷凝集实验,并常规细菌学检查,与同期住院的普通性下呼吸道感染(普通组)40例,门诊及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难治感染组衣原体急性感染率68.9%,支原体急性感染率难治组34.5%,显著高于普通组和上感组;衣原体混合支原体、衣原体混合其他致病菌感染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和上感组.结论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且易与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衣原体、支原体的慢性感染可能是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孔令敏;叶秀香;杨琳红;高震;李慧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美罗培南应用后肠菌群的调节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严重烧伤患者23例应用美罗培南(6 g/d)7 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2);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100 ml/d),疗程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美罗培南应用7 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100倍,真菌数激增100倍;双歧杆菌治疗1 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100倍,3 d后真菌量减少约25倍;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5 d 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3 d肠道菌群恢复,对照组5 d恢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作者:王忠堂;盛志勇;蔡宝仁;肖光夏;王甲汉;彭毅志;罗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2001~2003年社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动态

    目的调查头孢克洛及其他5种抗生素对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多中心收集菌株,集中复检菌种和检测细菌对6种抗生素的MIC值;菌种复检采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D-cc4的GPI或NHI卡或特异单克隆乳胶试剂;Etest方法测试菌株MIC值.结果共检测611株菌,其中309株流感嗜血菌、120株肺炎链球菌、61株粘膜炎莫拉菌、61株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60株β-溶血性链球菌;2003年监测结果表明:35.8%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高耐株由2001~2002年的8%上升至10%;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菌为9.4%,阿奇霉素对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分别由2001~2002年的74.2%、63.2%和33.3%上升至82.5%、88.3%和57.4%.结论 2003年社区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头孢克洛对所检测的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社区中轻度呼吸道感染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秀珍;胡云建;赵敏;倪语星;许淑珍;黄心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白色念珠菌在呼吸道中致病性的研究

    目的了解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并评价其分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8月100株呼吸道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并从蛋白酶活力高、中、低中分别选2株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毒力、粘附性测定.结果 10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的71株占71%;中等18株占18%;低的11株占11%;细胞毒力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细胞毒性越强、蛋白酶活力与毒力直接正相关(r=0.9946,P<0.01);细胞粘附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粘附能力越强、蛋白酶活力与粘附直接正相关(r=0.9944,P<0.01).结论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直接反映其毒力,蛋白酶活力与其粘附直接相关,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临床应密切关注.

    作者:黄长武;李兴禄;邱君凤;谢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从SARS流行浅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目的从SARS流行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管理对策.方法纵观医院管理的现状,查找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结果医院感染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领导对工作不重视,法律意识淡漠,医护人员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缺乏,不能合理使用消毒剂,消毒灭菌的方法不当,医院建筑有缺陷和就医流程不合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是医院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需加强管理.

    作者:韩哲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供应室管理中的五常法

    目的介绍五常法在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和作用.方法科室成立五常法工作小组,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运用于供应室的环境管理和物品管理.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创造了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供应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成为医院开展五常法的示范点科室.结论五常法是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环境的方法,在供应室的环境和物品管理中,它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可以促进供应室的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

    作者:薛燕峰;张友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医院环境中葡萄球菌监测

    目的定期监测环境中的葡萄球菌,及时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携带者.方法对MRSA感染者和非MRSA感染者的床头柜、陪护和医务人员的手、鼻前庭进行采样培养,对检有葡萄球菌的标本,按常规方法鉴定.结果 65次MRSA感染者和55次非MRSA感染者的外环境监测结果,检有葡萄球菌携带的分别60例和45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别为23.3%和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别为76.7%和93.3%;MRSA分别为71.4%和33.3%;MRCNS分别为54.3%和69.0%.结论 MRSA感染组和非MRSA感染组外环境中MRSA携带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MRSA感染者,应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舒雪芹;方晔;石娜;周铁丽;廖洪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静脉导管留置时易忽视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据统计,美国每年经静脉放置的导管达>1.5亿次,其中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ascular catheter, CVC)500万支,每年由于中心静脉导管导致血源性感染>20万次,即1 000个患者有>50次的感染.在我国,经静脉插管的技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手段也已被广泛运用,导管相关感染(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的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本调查就输液接口的污染、穿刺部位的高菌落数、颈内静脉留置、不恰当的无菌屏障以及操作人员穿刺技术不佳等目前国内比较容易忽视的危险因素逐一分析.

    作者:胡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患者感染的特点及临床经验用药.方法收集1999~2002年我科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资料, 并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3例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30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7株,革兰阴性菌206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低,合并多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对可疑病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非常重要,经验性治疗、随时根据药敏调节用药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作者:蒋继贫;申正义;曾凡军;陈知水;明长生;刘敦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驻京部队无偿献血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1999年9月~2003年8月,驻京部队无偿献血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阳性率及其变化趋势,探讨造成部队官兵献血化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方法无偿献血的44 353名驻京部队官兵的血液化验初、复检结果不合格者按照4个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检不合格率为8.01%,复检不合格率为0.68% ;造成驻京部队无偿献血者初、复检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ALT的升高;初检ALT不合格率平均为6.60%,占不合格血液的82.32%;复检ALT不合格率平均为0.43%,占复检不合格血液的62.20%;复检抗-HCV不合格占到了复检不合格血液的25.20%,但近两年呈下降趋势;梅毒试验不合格的献血者则有上升趋势;采用蛋白印迹法确认后未发现抗-HIV阳性的献血者.结论部队官兵属于血源性传染病的低危人群;采集低危人群血液是控制受血者因输血而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部队官兵献血应避开高强度训练及其他易导致ALT升高的活动.

    作者:马曙轩;刘景汉;李锡金;肖征;董振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脑外科病房细菌监测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脑外科病房环境进行细菌学观察,分析抢救病房和普通病房空气与物体表面细菌检出及分布,以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对脑外科抢救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和鉴定.结果抢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的细菌数均高于普通病房,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微球菌属为主.结论抢救病房由于人流物流影响易出现医源性感染,应加强抢救病房细菌监测和管理,改善病房环境,从而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韩永毅;朱平安;彭海珍;谭萍;赖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非生物性因素引发切口感染及对策

    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是医院消毒灭菌的敏感指标,是医院感染监控的前哨站.切口感染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绝大多数归因于生物性(如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笔者提出非生物性(物理及技术)因素引发的切口感染,临床上常易被忽略.

    作者:丁国英;王婕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肺炎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诊断活动性CMV感染,CMV肺炎患者给予静滴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钠治疗,严重者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结果 56例(3.1%)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CMV肺炎,均有发热、干咳、X线胸片示间质性肺炎,31例(55.3%)出现低氧血症,27例需呼吸机辅助呼吸;17例严重CMV肺炎患者需停用免疫抑制剂;56例患者存活率为69.6%.结论肾移植术后CMV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低氧血症为突出表现,病死率高,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是治疗CMV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许元文;梁艳冰;谢灿茂;朱兰英;吴培根;沈清瑞;李幼姬;余学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探讨一种经济、实用且又安全高效的空气消毒方法,我们用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两种空气消毒方法,进行菌落数监测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月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B-D试验中常见技术差错及防范

    B-D试验全称布维-狄克试验(Bowie-Dick test),目的是检测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中空气的排除效果,灭菌器在每日使用前均需做B-D试验,以检验灭菌器的功能.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应尽量防范技术差错,以免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

    作者:张秀月;董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伦拿连灭菌剂在透析器复用中灭菌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伦拿连灭菌剂复用透析器的灭菌效果.方法使用0.5%过氧乙酸(A组)、2%甲醛(B组)和3.5%伦拿连(C组)复用透析器,观察3组热原反应和透析器破膜发生率.结果随机抽取3组血路管、透析器进行细菌学监测,无细菌生长;C组、B组和A组热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2%、2.54%和1.82%,提示3组间热原反应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82.5,P<0.05);透析器破膜发生率分别为0.053%、0.46%和2.92%(χ2=107.1,P<0.05),提示3组间透析器破膜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选用伦拿连灭菌剂对透析器进行复用灭菌,热原反应及透析器破膜发生率明显低于过氧乙酸和甲醛.

    作者:丁小容;游励红;梁桂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压氧舱内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分析及消毒

    目的分析高压氧舱内环境的病原微生物及探讨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治疗时,对舱内器具进行微生物与医院感染的分析.结果消毒效果好的是供氧口、差的是面罩,试验中检出菌多为常见菌,偶见致病菌,面罩等部位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而空调器口等检出念珠菌,气管切开感染率高于非气管切开.结论多数部位消毒有效,但效果不理想,建议在紫外线照射等的基础上,加用臭氧发生器消毒会更有效.

    作者:刘杰;尉洪昌;冯辉;王北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肝移植术后结核病的防治

    近年来,结核病(tuberculosis)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移植术后患者由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低下,结核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明显为高.移植术后结核病在防治上有其特殊性,笔者拟就肝移植患者为例,对近年来在其发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耿;王槐志;董家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调查我科连续手术的104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生素,术前和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分别为10.6%和100%;术后单用一种和应用二联、三联和四联抗生素的分别占24%、37%、24%和15%;清洁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4.9 d,污染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7.7 d,清洁手术和污染手术术后使用抗生素>3 d者占90%.结论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应予避免.

    作者:宋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严重烧伤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为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依据住院时间及不同治疗措施,将收治的8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分成两组,1990年4月~1994年12月(A组)及1995年1月~2000年12月(B组),进行分析.结果 B组抗生素应用种类、时间分别较A组少、短,二重感染发生率及创面脓毒症发病率却较A组低(P<0.05).结论手术方式改变、抗生素应用观念的更新、促进创面愈合药物的使用及注意隔离措施实施、扶持机体的免疫功能,可减少烧伤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种类.

    作者:吴祖煌;刘敏;詹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院外感染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所致院外感染的临床状况和该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菌株来自临床分离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检查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进行临床状况调查,属院外感染者进入本研究,对敏感率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有148例患者入选,感染部位以泌尿生殖系统为多,平均住院时间为21 d,明显长于同期其他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7 d);敏感率高的药物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全部菌株对该药均敏感,无耐药菌株发现;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接近70%;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之间的敏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他各药物间敏感率差异显著(P<0.01);患者临床首次使用的抗菌药物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结论院外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明显耐药,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等敏感,临床首次选用的抗菌药物并非敏感率高的品种.

    作者:裴保香;罗燕萍;黄晓舞;周筱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139例医院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抗真菌药物在院内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方法对1996年1月~2001年9月139例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及抗真菌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居多,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主要应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占60.1%;抗真菌药应用不合理占25.8%.结论及时合理地应用抗真菌药物是降低危重病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钟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鲎试剂检查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用鲎试剂检查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方法.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试验.结果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浓度为7.5 mg/ml时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中的内毒素.

    作者:王晓蕾;吕晓川;白林;高翠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Rosco纸片法检测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耐药性

    目的纸片扩散法在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了解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收集从2002年11月~2003年10月临床分离标本727株,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6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耐药性,同时用NCCLS 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6株菌株对氟康唑的药敏状况.结果 727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多占63%,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分别占23%和5.9%,在458株白色念珠菌中,尚未发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5.2%和30%;6种抗真菌药物中克霉唑的耐药率高;用两种方法检测氟康唑的药敏完全符合率是90.8%.结论氟康唑对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仍然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Rosco纸片法可作为真菌药敏的常规方法推行使用.

    作者:余素飞;周璇;张嵘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