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747
  • 国内刊号:1005-4529
  • 影响因子:1.88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47
  • 全年订价:53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年9期文献
  • 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选择一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将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后,采取相应的人员管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炼英;张秀华;江云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我科根据2005年下发的<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认真分析总结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并制定了若干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预防与控制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对策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现将科室采取的管理措施报道如下.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制度的学习,使其熟练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知识,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出入人员管理、传染病手术管理制度等.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简易呼吸器实施集中处理的效果观察

    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消毒供应中心对临床各科室的简易呼吸器实施集中管理,规范了简易呼吸器清洗消毒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职业防护,减少环境、人群污染及职业暴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超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脑瘫患儿腰椎穿刺神经干细胞移植围术期护理

    神经干细胞移植为脑瘫患儿提供了治疗机会,他们比发育正常患儿更需要护士的照顾.我们针对患儿围术期存在问题,合理满足身心需求以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郝爱华;马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患者的标本,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分离病原菌3311株,分离率为40.1%,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多,年龄分布以>60岁老年患者为多;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64.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0.1%,真菌位居第3位占15.5%;病原菌感染位居前几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检测发现MRSA检出率为26.7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好;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0.1%和16.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敏感性,但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年增加(P<0.05),产ESBLs菌株数量也逐年增加(P<0.05).结论 病原菌的多药耐药是医院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应改进治疗手段,重视细菌培养和合理用药,尽量减少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杨秀云;和建波;郜俪薇;陈巧玲;曲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脑脊液6项指标检测对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氢酶(ADA)、IgA、IgG、IgM等6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3种脑膜炎的脑脊液中GLU、LDH、ADA、IgA,IgG、IgM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中的GLU显著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中的LDH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结核性脑膜炎组中的ADA显著高于另外3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中IgA、IgG和IgM的含量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化脓性脑膜炎组中的IgM升高显著,结核性脑膜炎组中的IgA、IgG升高显著(P<0.01).结论 脑脊液中GLU、LDH、ADA、IgA、IgG、IgM检测在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俞增仙;董春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门诊可疑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853例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属培养阳性率59.1%,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检出率高,占77.8%;人支原体(Mh)检出率很低,仅占2.4%;Uu+Mh感染检出率为19.8%;21~40岁年龄段患者培养阳性率高(79.0%~79.5%);Uu药敏试验显示:Uu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79.8%、59.9%;对普那霉素敏感率高,为100.0%;其次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9%、94.1%、93.4%.结论 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应限制使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感染仍是目前恶性血液病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将某院2008年1~12月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作者:郑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医院临床常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88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PAE占44.6%;ABA占33.8%;SMA占11.1%;其他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10.6%;3种菌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PAE.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作者:范文;黄娥;雷鸿斌;段六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 WalkAway40 S1自动微生物分析仪(W/A40)及专用NC21鉴定药敏复合板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药敏试验.结果 341株菌中共检测出ESBLs细菌150株,检出率43.99%,其中大肠埃希菌118株,检出率49.79%,肺炎克雷伯菌32株,检出率30.77%,产ESBLs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耐药性较低.结论 及时监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是目前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李晓非;陈育林;杨惠仙;陈虹;王峻峰;张菊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81例SLE患者并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22例,感染率为25.4%,例次感染率54.5%;共分离出病原菌26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179株葡萄球菌属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124株,占69.3%;57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属中,D试验阳性26株,占45.6%;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MRSA和MRCNS的抗菌活性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屎肠球菌仅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2.5%和74.2%;未检出耐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SLE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SLE患者并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刘蓬蓬;宫丽莉;任立晟;王正强;何宏;韩春华;朱元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9月~2008年12月住院与门诊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 用BacT/At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045套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K-B法按CLSI规定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送检的5045套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8株,占8.1%;其中革兰阳性菌193株,占47.3%;革兰阴性菌197株,占48.3%;真菌17株,占4.2%;厌氧菌1株(0.2%);分离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1株,占29.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76株,占18.6%、肠球菌属36株,占8.8%、克雷伯菌属29株,占7.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4.4%;12 h内报警的病原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12~18 h主要为肠杆菌科和肠球菌属细菌;18~24 h主要为葡萄球菌属;24 h后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真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及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分离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屎肠球菌,值得注意.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愈率,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栗方;曹彬;刘颖梅;黎斌斌;王珊珊;杨春霞;郭萍;王春雷;曲寿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监测

    目的 了解医院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入住ICU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督促科室进行病原学标本送检,对送检结果进行登记、采用纸片法、MIC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4软件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4株(55.03%),革兰阳性菌67株(35.45%),真菌18株(9.52%);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属分别占21. 16%、12.16%、11.64%、9.52%、8.9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7.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5.56%;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未耐药;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0%,显示多药耐药较严重.结论 ICU病原菌的来源以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病原菌耐药突出.

    作者:李宝珍;平宝华;姬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分布和多药耐药趋势,防止MRSA的上升,采取有效的医院管理措施.方法 对2003~2008年医院住院患者部分门诊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药敏试验和甲氧西林耐药性测定.结果 6年中MRSA分离率分别为56.8%、79.6%、52.9%、17.8%、20.2%、12.9%,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随MRSA的变化而变化,利福平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医院MRSA分离率2003~2005年与高发地区相近,2006~2008年明显下降.

    作者:张青锋;张姝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4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在科室的检出构成比及其标本来源.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到的454株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鉴定,资料采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其在科室的分布及标本来源.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6月共检出454株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高,有61株,占13.4%;其次为NICU神经外科41株,占9.0%;检出的4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痰液300株(66.1%),尿液50株(11.0%),脓液29株(6.4%);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为99.1%,其余依次为哌拉西林(41.0%)、头孢唑林(38.8%)、头孢呋辛(37.7%)、氨曲南(35.5%).结论 随着克雷伯菌耐药性增高,会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因此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洗手等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沈巨信;李明晖;秦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47例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来因素作用,使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发真菌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8.72%是主要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5.96%.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是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在对肿瘤的治疗中,要强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的应用,加强常规监测真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耿贺梅;刘运秋;杨翠芹;王琦;刘向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腹腔和胆道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酶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目的 了解腹腔和胆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及产酶菌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EM、SHV、CTX-M型ESBLs基因并测序,用ERIC-PCR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产ESBLs大肠埃细菌中,TEM-1+CTX-M-1组+CTX-M-8组、CTX-M-2组+CTX-M-9组各3株,CTX-M-8组+CTX-M-9组2株,TEM-1型为5株,TEM-1+CTX-M-1组、TEM-1+CTX-M-8组、TEM-1+CTX-M-9组、CTX-M-2组+CTX-M-9组、CTX-M-8组、SHV-5+TEM-1、SHV-1、TEM-1+CTX-M-2组+CTX-M-8组+CTX-M-9组各1株,4株细菌PCR检测为阴性,3株产CTX-M-2组+CTX-M-9菌株中.两株ERIC-PCR谱型相近.结论 腹腔和胆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少数产酶菌株间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作者:李韵松;韦嘉;魏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含抗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牛奶清除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含抗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牛奶对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小鼠动物模型Hp的清除作用,为含抗Hp特异性抗体牛奶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实验组对感染Hp的小鼠模型每日经口喂饲含有抗Hp特异性抗体的牛奶0.5 ml进行治疗,治疗周期20 d,以生理盐水和普通牛奶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取鼠胃进行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和胃组织的Hp定植细菌密度检测;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完成.结果 治疗后,含抗Hp抗体牛奶组尿素酶实验6例阳性,9例阴性;Hp细菌培养9例Hp完全根除,6例部分根除,胃组织Hp的定植密度为10~(3-5)CFU/g胃组织;与生理盐水组和普通牛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抗Hp特异性抗体的牛奶能够对部分感染Hp的小鼠模型完全根除Hp感染,对不根除Hp感染者,也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作者:李仕英;时兰春;王缚鲲;张海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耐药基因载体-可遗传元件分布状况.方法 运用PCR法对20株MDR-KPN进行了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1133、ISEcp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pU、tnp513)、整合子遗传标记(int Ⅰ 1、int Ⅰ 2、int Ⅰ 3)等4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 trbC、ISEcpl、merA、tnpU、tnp513、int Ⅰ 1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5.0%、65.0%、25.0%、20.0%、50.0%、65.0%,其余4种基因均未检测到可移动性元件;20株菌株每株至少检出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其中在MDR-KPN中检出ISEcpl、merA、tnpU、trbC基因属国内首次.结论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易检出各类可移动遗传元件,与医院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相关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主要有trbC、ISEcp1、merA,tnpU、tnp513、intⅠ1.

    作者:凌月明;陈金玉;郭勤华;蔡媛媛;赵婉婷;赵桂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L-6和TNF-α水平,并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分别为(91.4±24.6)ng/L和(53.5±16.2)μg/L,恢复期水平分别为(52.2±10.8)ng/L和(28.3±10.1)μg/L,正常对照组为(50.5±8.7)ng/L和(24.O±6.5)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5.5±17.4)ng/L和(68.2±15.5)μg/L,轻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74.6±10.7)ng/L和(40.4±13.6)μg/L,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楼跃民;郑青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性,碘量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病奈瑟球菌(PPNG);分别提取其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中的atlA、traG和traH基因.结果 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现状非常严重;毒力岛基因广 泛存在,染色体DNA上atlA、traG和trail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34.92%和68.25%;质粒DNA上atIA、traG和traH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63.49%和63.49%.结论 淋病奈瑟球菌的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染色体trail和质粒atlA多见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而染色体traG则更多见于高水平耐四环素菌株(TRNG).

    作者:崔海燕;李国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和qacA/B基因检测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mecA基因和qacA/B基因携带现状.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1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ecA和qacA/B基因.结果 1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3%、93.4%、86.5%和82.9%,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mecA基因和qacA/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3.9%和13.5%;将部分菌株的mecA和qacA/B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登录NCBI进行比对.结论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呈多药耐药趋势;大部分MRSA和少部分MSSA中携带消毒剂抵抗基因qacA/B;临床应重视由此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医院感染的控制,并合理使用消毒剂.

    作者:姜爱英;应俊;管瑜;李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性研究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机制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佳联合药物应用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坚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2株PAE,呼吸道感染标本占88.04%;92株PAE产金属β-内酰胺酶为48.91%,产AmpC酶为27.17%;有27株菌ESBLs基因扩增呈阳性占29.35%,其中tem-1有14株菌阳性占15.22%,oxa-10有10株菌阳性占10.88%,未检测到shv、ctx-m和ges基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18.48%;超级整合子检测的阳性率为10.87%;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40株PAE中,共有21株菌存在多药外排泵和孔蛋白表达异常;多黏菌素B和美罗培南对PAE的抑菌率分别为95.65%和80.43%,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对PAE的抑菌率均在48.91%~71.74%,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PAE的抑菌率为36.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为60.87%和58.7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的协同作用为44.57%和43.4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B的协同作用为28.26%和7.61%.结论 PAE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已成为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与多种耐药机制并存有关.对于PAE感染的治疗,临床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治疗,同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及感染菌的耐药表型、药敏试验结果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修礼;陈潇;刘家云;孙怡群;樊新;张建芳;郝晓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外来手术器械纳入医院程序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外来手术器械纳入医院程序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建立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加强流通管理,强化质量监控.结果 实施程序管理前后外来手术器械的回收、包装、灭菌、发放和满意度评分及洗涤、包装、灭菌、发放合格率和满意率抽查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程序化管理有效保障了外来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及正确性.

    作者:戴小明;徐宇红;江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范措施

    急诊科是医院接诊、抢救急症患者的窗口及转运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医疗任务.因进入急诊科救治的患者大多病情急重,涉及到较多侵人性诊断与治疗操作;加上开放式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而难以监控易导致环境污染.

    作者:姜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了解影响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和手卫生现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对全市48所一、二、三级医院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情况进行现场实地察看;对143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对六步洗手法进行了现场操作考试;对9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操作前后手卫生情况的暗访.结果 手卫生设施的配备不足,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不够,仅占18.75%;医师掌握六步洗手法仅占12.50%;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为23.96%、操作后手卫生依从性为38.54%.结论 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提供快速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手卫生管理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孙伯英;吴修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 研究消毒灭菌设备采购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方法 结合医院采购实践经验,对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存在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结果 提出采购前有计划、采购中有论证、采购后有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制定更加灵活的采购方式、建立统一的专家库等多种措施和办法解决消毒灭菌设备采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论 在医院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长兴;李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流程再造在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讨论流程再造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 利用手术室层流手术间改造过程,进一步实行流程再造,使手术室三区划分明显,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并配合对手术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及手术过程各环节的严格管理.结果 手术室实施流程再造后,使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由2008年4~8月的0.54%降至2009年同期的0.2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5).结论 流程再造过程使老式手术室无论从硬件管理,还是从软件管理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对减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宋国敏;方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手术室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

    手术室的工作具有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的特殊性,及一些来自物理、化学、生理、生物等诸方面的不良因素,在无时无刻地威胁着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如何有效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有益的工作.

    作者:肖秀丽;胡利典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面临的医院感染压力分析

    目的 分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面临的医院感染压力及探讨可行解决方案.方法 统计阜外医院近年来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在分析具体原因.结果 伴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老年慢性心血管病患者逐年增多,并与急危重患者、婴幼儿患者共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并建设适合于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硬件条件是终解决方案.结论 心血管专科医院面临的医院感染压力呈上升趋势;将硬件建设与常规管理有机结合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志远;马玉新;宋晓东;鲁蓓;李惠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综合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状况.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在医护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观察手卫生执行现状,经过综合干预后1年再次评价手卫生执行率.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22.3%和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9,P<0.01).结论 形式多样、反复强化的培训、洗手设施及手卫生用品的改善、奖惩结合的管理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孝英;杨俐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晓度,以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艾滋病防护模式.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71名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其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识的知晓率为83.8%~96.4%,高于护士的知晓率56.3%~96.3%,护士接触患者频率高,增加了职业危险系数;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5.0%~92.8%,护士的知晓率为51.9%~96.3%,其防护意识差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概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注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管理,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作者:彭凌;郑永海;郭艳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纠纷的法律责任及防范

    目的 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纠纷.方法 依据医疗管理法规及临床诊疗规范对医院感染纠纷进行法律责任分析.结果 通过对医院感染纠纷的预防教育,使医护人员依法执业,减少纠纷的产生.结论 4个法律要件构成是确认感染纠纷责任的基础与核心,以此为依据才能公正、合理地化解医疗纠纷.

    作者:刘海仙;张宝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消毒液浸泡对硅橡胶类软衬材料表面微生物黏附的影响

    目的 通过消毒液浸泡后软衬材料表面相关菌黏附的观察,探讨抑制软衬材料表面相关菌黏附的方法.方法 采用Sofreline硅橡胶类软衬材料制作试件54枚,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蒸馏水)、0.1%氯己定组和0.05%三氯生组,试件分别浸泡于3组消毒液中5 min,蒸馏水漂洗后,分别在变形链球茵标准菌株、黏性放线菌标准菌株以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的菌悬液中进行培养,采用菌落计数的方法,对消毒液浸泡后的软衬材料表面相关菌黏附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氯己定组和三氯生组的变形链球菌菌落计数为(86.67±5.01)CFU/ml、(61.00士8.79)CFU/ml,少于对照组(117.17±5.23)CFU/ml、氯己定组和三氯生组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菌落计数(2.50±1.38)CFU/ml、(2.17±1.72)CFU/ml,少于对照组(122.67±6.74)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己定组和三氯生组的黏放菌菌落计数(109.67±6.50)CFU/ml、(109.17±12.22)CFU/ml,与对照组(102.17±11.07)CF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ofreline硅橡胶类软衬材料经氯己定、三氯生浸泡后,对材料表面的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黏放菌菌落计数无变化.

    作者:张卫红;陈娜;朱冬梅;李岩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保存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经消毒后的保存期限,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湿化瓶、螺纹管消毒包装后随机分为:A组存放在ICU经清洁后的塑料整理箱内;B组存放在供应室无菌室内,检测两组不同方法的污染率.结果 消毒后第9天A组湿化瓶污染率为16.3%,B组为3.23%(P<0.01);消毒后第4天A组螺纹管开始污染,B组第22天开始污染.结论 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经消毒后保存在供应室无菌室内,分别达到8、21 d的保存时间.

    作者:周小萍;张琳;林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在灭菌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在灭菌过程中的效果验证,验证灭菌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寻求更好地高压灭菌监测方法.方法 将设计好的PCD放入灭菌条件差的位置,同时将指示物放入灭菌包的中央位置,对比二者合格率.结果 经过7台灭菌器16 554批次,合格16 538批次;PCD合格率达到99.90%,合格的16 538批次中,294 141个灭菌包内指示物均合格;生物监测224批次均合格,二者化学监测结果一致.结论 通过大批量的对比试验数据验证,证实了PCD在灭菌过程中的使用方便、环保,敏感性更高、更安全可靠,更优于包内指示物的使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内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为了解国内真菌性败血症的流性病学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医院2005~2008年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共40例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4.76/10 000,多为高龄患者,平均年龄(64±16.54)岁.男性(82.5%)多于女性(17.5%),内科患者多见(67.5%),多发生于ICU(57.5%),恶性肿瘤患者多发(32.5%);假丝酵母菌属是常见的致病菌,其中常见的为热带假丝酵母菌(30.0%),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25.0%);继发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入住ICU,其中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肠外营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真菌性败血症预后差,避免滥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作者:王英民;王洪;周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OO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住院的所有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10 793例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599例次,医院感染率为5.5%;神经内科、烧伤科和干部病房的医院感染率较高,各科室间医院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40.2%);原发病发生医院感染的构成比,居前3位的为烧伤(19.0%)、各种恶性肿瘤(11.9%)和脑梗死(9.4%);各年龄段医院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病种和重点人群医院感染的监控.

    作者:高立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颅脯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对住院颅脑损伤全气管切开术后4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72.5%,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例次感染率82.7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5株,占76.1%,其次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3.0%,真菌5株,占10.9%;调查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治疗,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越长、住院天数越多、下呼吸道感染率越高,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置管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刘月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1500例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500例不孕患者(不孕组)和106例健康生育者(对照组)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上述不孕症患者中检测出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67例.阳性率为4.47%;在106例健康生育者中检测出沙眼农原体阳性标本2例,阳性率为1.89%;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不孕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孕症患者虽有一定比例的沙眼农原体感染,但感染率并没有明显增高,所以,沙眼农原体感染不一定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一个常见原因.

    作者:俞信忠;吴满武;杨志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10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ICU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ICU 10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评价住院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66例死亡,病死率61.1%;经过对死亡组和生存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流感染时死亡组和生存组APACHEⅡ评分>18分(90.9%与19.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8分(83.3%与4.8%)、血流感染前肠外营养(77.3%与38.1%)和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62.1%与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流感染时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流感染前使用肠外营养和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是影响血流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絮;王书鹏;李刚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OO8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为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及病原菌检出情况,笔者对2008年1~12月入住的1622例神经内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兰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6~2008年接受直肠癌根治术(RC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年间,113例接受RCS患者中有11例发牛感染,总感染率9.7%;患者患有糖尿病、痔疮等基础性疾病,较长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引起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癌症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遗传、年龄等因素与术后感染与否关系不大.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室空气质量和合适的温、湿度,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加强术后对切口和引流管的巡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盛冬娟;钱小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调查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患者因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3例发生医院感染与10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93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患者中位数药费感染组比对照组多支出6996.9元,住院医疗费用比对照组多支出11 778.2元,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延长住院时间9.8 d;其住院费用、平均住院费用、药费支出以下呼吸道感染高.结论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研究,从而引起更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为医院创造效益.

    作者:贺群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心理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心理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157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48例,感染率9.41%;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胃肠道及下呼吸道,分别占43.24%、28.38%、10.14%.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心理科的管理模式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有关.

    作者:倪俊芝;周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69例医院尿路感染调查分析

    了解、分析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现状、易感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对2008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269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陶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40例血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血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利用前瞻性和同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8年1~12月发生的血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血管相关性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27.28%,表皮葡萄球菌占24.24%;>70岁的老年患者、梅雨季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静脉营养是血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 熟练掌握置管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置管后的护理,严格营养液的配制,合理用药,加强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的监测是预防与控制血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玲;崔雪华;黄劲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同基因和异基因HSCT成为化疗以外的另一重要治疗手段~[1-3].在全球从1970~2001年有78 022例异体移植登记,从1981~2001年有>69 000例自体移植登记~([4-6]),近年来这些数字更是成倍增长.HSCT受者肺部感染,特别是肺部真菌感染越来越成为临床的难题.

    作者:徐金富;瞿介明;李惠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患者因需手术治疗自住院时起至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1]).本综述主要对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状、危害、原因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干预和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研读,现就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究概况做一阐述.

    作者:马维娜;曾平;姜婧;王云川;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

    目的 为规范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I类切口手术病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3个阶段连续性综合干预,并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以考查干预管理效果.结果 通过3个阶段连续性干预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100.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60.47%、46.30%、33.33%;用药频次由干预前1.65次/例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0.85、0.67、0.39次/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明显提高,分别由于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44.19%、69.44%、79.31%;干预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988.17元分别下降为干预后81.25、118.50、115.15元.结论 医院制定的3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管理措施有效、可行,为医院拓展其他Ⅰ类切口手术以及外科Ⅱ、Ⅲ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

    作者:姜玲;史天陆;沈爱宗;孙言才;杜德才;黄强;徐兵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替考拉宁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伞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MRSA/MRSE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伴肾功能不全患者76例,随机分为替考拉宁治疗组和万古霉素治疗组;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决定两药的给药量及给药间隔时间,并监测血药浓度,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清除率、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替考拉宁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82.5%、84.8%,均高于万古霉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考拉宁组的疗程为(13.5±2.7)d,明显短于万古霉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考拉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万古霉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考拉宁组的肾毒性远低于万古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考拉宁用于治疗MRSA/MRSE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疗效确凿,安全性高;采用维持剂量每次400 mg,每48~72 h给药1次是合理、安全的;对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伴肾功能不全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可优先选择替考拉宁.

    作者:刘凌;方利洲;傅炜萍;戴路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和评价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某医院2009年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58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58例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用药时间1~27 d,平均(5.86±3.43)d;用药时机:术前2 h用药占77.22%,22.78%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根据卫办医发[2008]48号<通知>,158例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崔霞;曹晋桂;何晓锋;吴镝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率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等,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 对124例骨科住院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培养出病原菌8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2株,占69.66%,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29.21%;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42.70%)、铜绿假单胞菌(12.36%)、肺炎克雷伯菌(8.99%)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10%)、表皮葡萄球菌(6.74%)为主,大肠埃希菌以亚胺培南敏感(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万古霉素敏感(100.00%).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应定期、及时的按照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慎重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许晓秋;黄钊;刘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综合干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研究

    目的 对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方法 制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分线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审批、专家处方点评、质管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奖惩结合等.结果 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比及药品费用比由2005年的55.30%、30.00%、38.15%降到2008年的53.40%、24.20%、3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吴志明;陈炜;葛孟华;张英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模糊综合质量指标评价在沙门菌属显色培养基质量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模糊综合质量指标分级评定培养基质量.方法 选择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菌ATCC50013、鸭沙门菌ATCC50083、伤寒沙门菌ATCC50097、弗氏志贺菌ATCC12022、肠球菌属ATCC29212标准菌株和3个厂家生产的沙门菌属显色培养基,采用定量稀释方法,观察培养基物理性状、菌落显色特点,测定培养基pH值,计数培养基平均菌落数,测量菌落平均直径,计算各质控菌株对鉴定培养基的生长率PR和选择因子(SF),采用模糊综合质量指标统计分析对培养基质量分级评定.结果 3种培养基模糊综合质量评价得分均为合格,质量等级均为Ⅱ级;1号培养基,综合质量指标P=0.512,质量优;2号培养基综合质量指标P=0.517;3号培养基综合质量指标P=0.715.结论 模糊综合质量指标评价方法能够用于显色培养基质量的鉴定和评价.

    作者:郑丽芳;徐淳行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