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5/R
  • 国内刊号:11-5395/R
  • 影响因子:0.22
  • 创刊:196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0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2年4期文献
  • 水通道蛋白-2及加压素的调控——水通道蛋白-2在内淋巴囊的表达和调控

    水通道蛋白-2(AQP2)是一种加压素调控的四聚体通道蛋白,是水转运的特异性通道,主要表达于肾脏集合管主细管腔侧(顶端)的细胞膜上和细胞质内。研究发现不论是人类还是大鼠的内耳组织,水通道蛋白-2仅在内淋巴囊表达,其它内耳组织则未见表达;而AQP2是肾脏尿液的重吸收,充血性心衰的水潴留等生理、病理机制的重要环节。这个发现无疑对有关内耳水代谢疾病的研究,如梅尼埃病,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AQP2在肾脏和内淋巴囊的特异性表达,进一步揭示了耳肾相关的机制,也提示了内淋巴囊在耳肾相关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陈婷;张榕;林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前庭病

    急性前庭病的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出现眩晕或平衡障碍,可以由于前庭外周各部或中枢前庭结构的功能低下或各种原因的刺激引起。本文着重于对前庭急性外周病变,如BPPV、前庭神经元炎、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及前庭阵发症;前庭中枢急性病变如前庭性偏头痛及一些新近认识的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吴子明;王锦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特发性面瘫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Meta分析

    应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前瞻性试验汇总进行Meta分析,通过对照以皮质类固醇、安慰剂治疗和不治疗完全性特发性面瘫(IFNP)病人的结果,评价其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上的完全性、不完全性的面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终点测量值。通过计算率差和Fisher精确检验的P值来评价效果的分级和意义。用随机效果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分析显示皮质类固醇疗法能提高17%的完全性IFNP病人的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率。皮质类固醇治疗对完全性IFNP的功能恢复有临床上和统计学上的意义。

    作者:魏崴;王正敏;戴春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听器冲击伤发生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冲击波由时相交替的超压和负压组成。本综述着重介绍了冲击波超压和负压对听器的致伤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李朝军;朱佩芳;刘兆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Harold Schuknecht与耳病理学

    作者:李进让;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耳水通道与内淋巴代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近年来水通道在内耳的表达及其对内淋巴代谢的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水通道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其在内耳的定位作一综述,并展望将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牟忠林;韩德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耳石信息的传导通路

    随着耳石信息的研究深入,临床医生对前庭系统的这一重要领域的认识和了解日益加深。鉴于这些研究有助于临床眩晕病人的治疗,本文重点对近期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作者:尹彦波;迟放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庭通路上的P物质

    80年代初,随着内耳切片制作困难的克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到内耳形态、功能的研究。耳神经科学的研究出现飞跃性的进展,尤其在前庭传导通路上的神经递质研究方面。P物质(subtance P)作为前庭神经递质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就其概念、分布与效应,与其它神经递质的共存关系,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子栋;张连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实验研究现状

    以标准的临床免疫学方法研究人的内耳非常困难,至今我们对内耳免疫学的了解绝大部分来自动物实验。自身抗体的检测是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自身抗原的确定是该病确实存在的有力的证据。对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尚未确定免疫系统攻击的内耳特异性抗原。本文对近年有关动物模型及内耳自身抗原、抗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柴亮;倪道风;顾之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淋巴瘘的研究现况

    外淋巴瘘可引起耳聋、眩晕及耳鸣,但在临床上确诊较难,本文将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育璠;李克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极晚期耳硬化症的镫骨手术治疗

    极晚期耳硬化症(far-advanced otosclerosis, FAO)经镫骨手术治疗后常常能有效地使用助听器,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失去治疗机会。因此极晚期耳硬化症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陈树斌;韩德民;汪若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圆窗膜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圆窗膜是位于中耳与内耳之间的唯一的膜性结构,被称之为第二鼓膜。圆窗膜由三层膜结构组成:外层为中耳粘骨膜延续的上皮细胞,中间层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内层为被覆鼓阶的细胞层延续,其在维持正常听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圆窗膜破裂后对听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圆窗膜具有三层结构,其仍具有半透膜性质,临床治疗中利用这一特性而采用鼓室内给药治疗内耳疾病。

    作者:鲁海涛;龚树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Joseph Toynbee对耳科学的贡献

    1815年,Joseph Toynbee(约瑟·托因比)出生于英国Lincolnshire一个富有的农场主家庭,在15个孩子中排行老二。Toynbee 17岁时到伦敦求学,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耳外科医生。由于他精湛的解剖技能,年仅23岁就被选入皇家外科学院,并就职于Hunterian博物馆,在此期间,他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而成为皇家学会的特别会员,是获此殊荣的人中年轻的一位。……

    作者:韩维举;王荣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在豚鼠耳蜗中磷脂酶C的不均匀性

    通过印迹分析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研究了在豚鼠耳蜗存在的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LC)异构体。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在耳蜗感觉上皮(CSE)中存在着PLCβ1和δ1表达,而在耳蜗侧壁中则存在着PLCβ1、γ1和δ1表达。通过CSE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PLCβ1样的免疫反应主要表达在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HCs)中,而在内毛细胞中(IHCs)则无此反……

    作者:孙广滨;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顽固性眩晕梅尼埃病的地塞米松鼓室内应用(ID)、庆大霉素鼓室内应用(IG)及内淋巴囊减压术(ESD)比较

    梅尼埃病(MD)的病理改变虽已公认有膜迷路积水,但病因仍未阐明,处理方法虽多而争论亦多。近10年来证实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54%患者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存在,认为是由免疫介导反应所激发的疾病,故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多,故大多局部用药以消炎和抑制免疫反应。庆大霉素局部应用对前庭毛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故也常用于……

    作者:林尚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Epley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应用Epley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其中女14例,男7例,病程2天至12年,21例中,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5例,左侧6例。治疗方法:病人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治……

    作者:朱德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庆大霉素体外诱导豚鼠前庭感觉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

    近来的研究表明活性氧物质(ROS)和一氧化氮(NO)均可造成内耳某些病理变化。ROS的产生可导致包括各种耳毒性在内的病理改变。然而,关于氨基糖苷类的耳毒反应中,ROS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弄清庆大霉素(GM)在内耳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的机制。为了证实GM刺激后内耳特别是前庭……

    作者:韦正波;徐志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豚鼠内耳的容积大小分析

    豚鼠被广泛用于耳科研究,但其内耳容积大小无详细报道。本文旨在提供确切的豚鼠内耳液体容积大小和软组织有关数据,采用Metamorph图像软件,在400×到1000×放大条件下测量所有组织切片的方法。 经测定3只豚鼠内耳的每一系列切片,得到了有关内淋巴和外淋巴体积及软组织的完整数据;也测量……

    作者:郭晓静;张连郁;曹海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良性发作性头位眩晕症的临床研究

    良性发作性头位眩晕症(BPPV),是主诉旋转性眩晕患者中比例高的疾患。文章对BPPV发病经过、自觉症状、眼震所见、缓解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1999年4月~2000年3月底1年内,主诉眩晕初诊患者619例,经详细问诊和多项检查及眼震诱发试……

    作者:张来虎;汪月月;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专业潜水人员的前庭研究

    听力损失为专业潜水人员的耳鼻喉常见疾病,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专业潜水人员的内耳可能变化。共测试了13位无临床症状的专业潜水人员和12位非潜水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76±7.9岁)的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均在潜水后48小时进行,以避免潜水导致的急性改变。……

    作者:刘雅凌;喻勋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髓鞘蛋白P0致敏豚鼠无听觉功能障碍迹象

    有资料表明梅尼埃病、特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和突聋等病人血清中内耳组织30kDa蛋白的抗体活性升高,Cao(1996)等人认定此蛋白是周围神经髓鞘糖蛋白P_0,特异性表达于周围神经系统施旺细胞,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种间高度保守性。在内耳,P_0蛋白主要在螺旋神经节和螺旋器表达。该作者用猪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并……

    作者:朱鹏;龚树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圆窗微导管在梅尼埃病治疗中的应用

    经鼓室应用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正成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方法。采用中耳药物缓释装置可以较精确地在耳部用药并使该治疗标准化。报道应用圆窗微导管(round window microcatheter)行小剂量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的结果。首先为27例确诊为梅尼埃病的患者(14男,13女;22~70岁,平均41岁;平均病程……

    作者:李明栋;刘兆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豚鼠螺旋器产生一氧化氮的直接证据

    一氧化氮(NO)是在一种NADPH依赖酶(NO合成酶,即NOS)的各种亚型存在的条件下由许多种类的细胞产生的单一无机物,参与神经传导,调节血管通透性、平滑肌张力及免疫反应。在内耳,NO除了上述功能……

    作者:韦正波;徐志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头部钝挫伤后单独的前庭反射消失

    突发性单侧前庭功能丧失是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症状特征是突然眩晕而无听力障碍或其它神经病学体征。眩晕在几天内可逐渐缓解。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之为前庭神经炎或前庭神经元炎。病因迄今未明。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损伤前庭神经或其末梢有关,也可能是病毒引起单独的前庭神经节感染。也有学……

    作者:陈太生;曹海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上半规管裂——压力敏感机制的绒鼠模型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在外耳道、中耳或颅内压力变化时会发生眩晕和眼震,原因在于上半规管骨质缺损。本文旨在研究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迷路压力敏感性的机制,并建立手术修复的绒鼠模型。该作者观察上半规管开窗前后、开窗修补术后外耳道压力变化时绒鼠前庭传入神经激动值的变化,结果发现上半规管开……

    作者:朱雅颖;王正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淋巴囊高浓度类固醇插入术的手术侵害伴眩晕经过

    通常梅尼埃病多采用保守治疗,难治病例考虑手术。现今广泛采用的有内淋巴囊松解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类固醇和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入法等,治疗效果需长期观察。 对药物治疗无效梅尼埃病20例,手术行20mg水溶性强的松龙块囊内腔插入,即内淋巴囊高浓度类固……

    作者:张来虎;汪月月;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梅尼埃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

    梅尼埃病是一种自发性内耳疾病,伴有波动性听力缺失,一过性眩晕和耳鸣。自从McCabe(1979)首先描述为“自身免疫性感觉神经性听力缺失”至今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内耳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该领域已有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报道,认为梅尼埃病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相关,但其病理机制还不完全明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内耳中免疫系统攻击的靶抗原。近来研究着重强调:该病的发病与免疫性或慢性炎……

    作者:曹文枫;曹海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吸入性变态反应与梅尼埃病:耳蜗电图和鼻内变应原激发试验作为研究工具的应用

    对梅尼埃病尽管已有广泛研究,但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清楚,内淋巴积水的原因和导致症状发作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尚在研究之中。早在1923年Duke就报告过变态反应与梅尼埃病之间的联系,2例有典型梅尼埃病症候群的患者存在严重食物过敏,用肾上腺素控制过敏反应,梅尼埃病症状亦显著缓解,在无症状期用患者高度过敏的食物变应原皮内注射诱发出梅尼……

    作者:刘国辉;马艳红;伍伟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梅尼埃病与行为特征

    以往对梅尼埃病与紧张状态相关性研究的报告尚不多见。1997年山下先生通过对梅尼埃病行为特征的调查,提出具有A型性格的梅尼埃病患者易发生紧张反应。为此把易发生紧张状态的行为特征做为指标,采用包括紧张因素、行为特征、紧张缓解因素等项内容的问卷,来量化分析紧张状态与梅尼埃病的关系。 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某企业职员150例。病例组选择病史2年以内的门诊就诊的梅尼埃病患者21……

    作者:杨玲;程继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梅尼埃病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

    对梅尼埃病患者听力下降情况进行研究,把111例梅尼埃病患者分组和对照,进行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发现了一些未曾报告的现象。这是一种前瞻性临床群体研究。梅尼埃病者患耳的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两方面均有下降。结果:①听力图形表明听力损失多见于“低频”或“低频+高频”听力下降类型(P=0.006);②并且发现听力曲线形态不取决于病期;③平均听力……

    作者:殷团芳;卢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庭神经炎类固醇治疗效果的研究

    通常前庭神经炎急性期主要采用抗眩晕、安定药物对症治疗。文章对类固醇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 厚生省前庭神经炎诊断标准:①主诉眩晕,并大发作1次;②温度刺激检查可见半规管机能一侧降低或消失;③具有与眩晕直接关连耳蜗症状,无中枢神经症状。根据上述标准,眩晕发病5日以内,温度刺激……

    作者:张月月;汪月月;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软件述评:STATVIEW 5.0统计软件

    软件公司:SAS Institute Inc, SAS Campus Dr, Cary NC 27513; www.statview.com硬件要求: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3X,95或NT。小内存,Windows 3X或95要求8Mb,Windows NT要求12Mb。硬盘空间至少18Mb的Macintosh(苹果系列机)和Power Macintosh,低CPU为任一型的……

    作者:徐东明;曹海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别嘌呤醇减轻豚鼠耳蜗内淋巴积水

    基于膜蜗管中Ca~(2+)过负荷可能产生内淋巴积水和氧自由基的假说,将别嘌呤醇(即黄嘌呤氧化酶的拮抗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用于治疗手术闭塞内淋巴管的豚鼠。假定阻塞内淋巴管可使Ca~(2+)过负荷及氧自由基产生,导致内淋巴积水的进展及感觉细胞、血管纹的变性,则别嘌呤醇可以防止这些不良反应。把23只豚鼠……

    作者:黄益灯;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潜水运动中的内耳减压病

    在潜水运动中,由于中耳腔气压平衡障碍,外界气压增加导致中耳腔气压相对降低,多数潜水运动员有中耳气压伤的经历。内耳气压伤相对较少,发病率大约0.5%,主要为圆窗膜破裂,外淋巴瘘,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前庭功能障碍。随着参加潜水运动人数的增加,因潜水引起的内耳减压病也随之增加。机理主要是组织内小气泡形成,以及血液气栓形成,造成组织机械损……

    作者:陈贤明;甄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偏头痛与耳蜗-前庭症状相关性评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前庭紊乱。特征是严重的头痛、自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合并耳蜗或前庭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和头晕,有时可以合并梅尼埃病。用以研究的病人为: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病人20例,排除其它原因如紧张、丛集性头痛或任何系统疾病引起的头痛。所有的病人都经过国际疼痛学会(1988)的诊断标准。做血液分析(血细胞完全计数、血生化、甲……

    作者:张瀛;秦家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典型和难治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迷路的高分辨三维磁共振成像

    良性突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眩晕原因,它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仅一小部分患者罹患持久型及对各种治疗均无效,此种持久型可能有不同的潜在病理生理学而不仅是通常认为的管道结石学说。研究了5例对各种治疗无效,且伴有不典型眼球震颤患者进行丁内耳高分辨三维磁共振图像的检查。该……

    作者:吕春雷;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额肌的经颅磁极皮层刺激:前额运动诱发电位的特征表现及细节

    该作者研究了16位健康受试者线圈位于沿耳间线的头皮表面时经颅磁极皮层刺激所产生的额肌运动诱发电位(MEPs)。当线圈位于头顶旁开2~12cm时,所有受试者均出现双侧额肌可以重复的运动诱发电位反应。和下唇模拟肌及拇短展肌相比,额肌有较高的运动诱发电位的幅度,这可能显示额肌有较大的皮层运……

    作者:黄益灯;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无明显眼震的良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前庭疾病,常累及后半规管。其眩晕的特征是持续时间短(30~60s),潜伏期7~8s,呈阵发性发作,多在早晨刚睡醒时发生,常有头位突然运动诱发,如翻身、坐起、仰头等。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证明行BPPV复位操作法并不一定非要有明显的位置性眼震。对43例无明显眼震的BPPV行改良的半规管耳石复位术,其结果与具……

    作者:张桂敏;朱红;邵相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上半规管缺裂出现的Tullio现象

    Tullio现象是由眩晕和异常的眼球和/或头部运动联合产生的,这种运动由声音刺激引起。这种对声音的前庭反应由Tullio在1926年研究鸽子的迷路瘘管时首先描述,之后Huizinga在1935年证实。人们提出两个Tullio现象可能的病因:耳石症和半规管刺激。Tullio现象与梅尼埃综合征、先天性内耳异常、感染如梅毒和慢性耳疾、外伤、外淋巴漏和医源性瘘如开窗术等有关。近Minor等报道7例伴Tullio现象患者出……

    作者:袁伟;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梅尼埃病患者的醛固酮测评

    自从1938年起,内淋巴积水作为梅尼埃病的基本病理组织学基础已经被普遍接受。经动物研究已发现给予外源醛固酮可以导致内淋巴积水。心理压力可以经常产生梅尼埃病的症状。通过下丘脑的传递,心理压力导致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加,随之肾上腺皮质生成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皮质酮)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增加。该作者探讨是否会象……

    作者:李钧;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耳流体容积与MRI的分辨率:它能否区分内淋巴的结构

    现代技术的发展,MRI可以分辨出骨迷路不同成分这样小的体积,那么它能否分辨内耳的内淋巴液与外淋巴液的容积,甚至球囊、椭圆囊、膜半规管的容积呢?内耳两种流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内淋巴液含K+多Na+少,而外淋巴液含K+少Na+多,外淋巴液蛋白质的含量是内淋巴液的6倍多,骨迷路位于颞骨内,充满……

    作者:何政;喻勋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半规管阻塞术治疗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报告1例应用外半规管阻塞术治疗位置性眩晕的患者。患者女,63岁,因位置性眩晕11个月于1998年11月10日就诊。当病人处于右侧或左侧侧头位时出现眩晕,持续时间约30秒。当病人处于右侧侧头位时,眩晕症状较重,不能在此体位入睡。病人无听力减退、耳鸣、头痛、运动失调、肢端麻木等症状。临床资料:患者发育良好,耳鼻喉检查正常,听力图正常,颞骨放射学检查、血细胞计数、血清学检查正常。平衡功能检查:平……

    作者:朱德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水平半规管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用回顾门诊病历的方法探讨了32例患有水平半规管发作性位置性眩晕(HC-PPV)患者的治疗方法。HC-PPV是一个综合症,病因可能是从位于内淋巴尾部或水平半规管前支内的囊斑上分离的耳石碎片,当病人头位恰巧摆动到病变侧时,这些碎片刺激壶腹部,产生位置性眩晕和水平眼震。症状包括由仰卧位到侧卧位的头位改变而引起的突发性眩晕,潜伏期很短(几……

    作者:姜丹泉;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气压伤引起的继发于外淋巴瘘的迷路积气1例

    外淋巴瘘一直是有争议的论题。与外淋巴瘘相关的迷路积气罕见。通常由颞骨高分辨率CT诊断。 外淋巴瘘引起的迷路积气还与耳气压伤,医源性损伤,头颅外伤,慢性耳疾相关,也可自发产生。可能的气体进入部位有卵圆窗和圆窗龛,后半规管和圆窗之间的微小裂隙,以及窗前裂隙。本文报道1例手术探查证实的继发于外淋巴瘘的迷路积气。 62岁的白人女性,突发严重的眩晕并伴有恶心呕……

    作者:何建国;杨蓓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迟发性内淋巴积水

    迟发性内淋巴积水(简称DEH)是一种不同于梅尼埃病的疾病。本病的典型特点是:病人多有长时间的一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史。关于这种病症的早期临床研究报告见于龟井、Wolfson和Nadol的联合研究。Schuknecht将原来患有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的又可引起进行性内淋巴积水的病例收集、并将此病症命名为“迟发性内淋巴积水”。而且将此病症分成二类进……

    作者:吕雪冰;刘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迷路外淋巴瘘的病因

    外淋巴瘘(PLF)是急性耳蜗前庭紊乱的重要原因,病因仍待阐明。该作者对120例(男92,女28例,平均40岁)确诊为PLF患者的病因进行研究。患者中左耳PLF58例、右耳PLF55例、双耳PLF7例;65例(54%)由圆窗膜破裂、18例(15%)由环韧带破裂、7例(6%)由镫骨底板骨折致成,20例(17%)有双侧窗膜区缺损,10例(8%)有半规管或鼓岬缺损及镫骨活塞赝复……

    作者:林尚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辨别药物导致耳蜗毒性和前庭毒性的客观方法

    目前了解到有些药物对内耳有毒性作用,如引起耳蜗病变,导致听力损失。我们可以用脑干诱发电位(ABR)、耳声发射等方法直接检查发现,但如造成前庭功能损害,就只能通过行为学和组织学的方法进行检查,而上述方法也不易发现早期的前庭损害。本文作者通过实验了解前庭诱发电位(VsEP)在评价前庭功能方面的作用。……

    作者:陈曦;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眼震图描记法:伸颈性恶心

    一位54岁妇女因伸颈性恶心一年就诊。描述颈部舌动时便立刻产生恶心。持续约1~2分钟。自幼起乘气车不能看书,乘火车无碍。当快速起床时便感短暂眩晕但无耳鸣或耳胀感,无耳聋家族史。 眼震描记检查:未见自发性位置性扭颈或全直性……

    作者:崔珑;郭玉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参数评价冷热试验

    冷热试验是评价前庭功能常用方法之一。通过眼震电图(ENG)可量化各眼震参数,如反应时间、反应高潮期大频率(Fmax)、大慢相速度(Vmax)等。其中Vmax是反映前庭功能敏感的指标,为目前诊断单侧轻瘫(UW)、优势偏向(DP)的标准。但ENG检查费用昂贵、操作复杂、费时。为寻求一舞种简便、经济又能反映前庭功能状态的方法,用Frenzel's镜观察眼震,记录反应时间及Fmax,并与ENG记录的Vmax进行……

    作者:赵宇;周光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梅尼埃病患者血清抗食物抗体水平没有增加

    梅尼埃病的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抗食物变应原和抗面包的酵母抗体可能是与免疫异常有关的体液因素。本组29例梅尼埃病病人男1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岁,范围26~78岁)每例临床诊断由耳鼻喉科医师确诊,主诉有耳聋,眩晕和耳鸣,所有病人行听力测定评价,从病人的询问中获得病史资料,包括病人认为引起他们的梅尼埃病症状因素。询问主要包括过敏史和怀疑的食物。每个病人抽取10ml血液标本,离心后,血清被分离放入无菌容器内,编码和储存在—80°待以后测试。本研究前3个月内病人均没有使用任何……

    作者:彭玉成;孙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迟发性内淋巴积水的临床含义及手术治疗的研究和文献综述

    迟发性内淋巴积水(DEH)早于1975年报道,由Schuknecht命名并将DEH分为同侧性、对侧性或双侧性。同侧性DEH的特点是有类似梅尼埃病样眩晕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在同侧耳发生耳聋后,经若干年后的间歇期才出现。对侧性DEH则在聋耳对侧出现梅尼埃病综合征症状,典型者包括进行性和波动性听力下降,……

    作者:袁晖;杨蓓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豚鼠耳蜗内淋巴囊免疫反应后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在豚鼠耳蜗内淋巴囊注入钥孔(虫戚)血蓝素(KLH)之后,对豚鼠耳蜗内可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或NOSⅡ)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所选实验动物为体重约350~400克的豚鼠12只,均被证实耳廓反射阳性,并用显微镜观察排除了中耳炎疾患。将动物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KLH,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实验组内淋巴囊内注射KLH后,每只动物耳……

    作者:孙广滨;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暴露开放的内淋巴囊给予大剂量类固醇治疗梅尼埃病的效果

    内淋巴囊引流和类固醇灌注手术(EDSS)系指通过打开的内淋巴囊,使病变的内耳向大剂量类固醇暴露,该作者给12例确诊的梅尼埃病作EDSS手术,女5例,男7例,年龄24~67岁,药物治疗失败,平均病程5年,术前6个月平均眩晕发作2次,Ⅰ、Ⅱ、Ⅲ、Ⅳ期病例数分别为0、1、6、5例,EDSS步骤如下,单纯乳突切……

    作者:喻斌;喻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耳蜗和前庭窗性耳硬化

    在耳硬化早期,内软骨骨内被新生海绵灶骨所取代。在晚期,脱钙灶重新钙化成致密骨斑。前庭窗耳硬化导致进行性传导性听力减退,但耳镜检查正常;2/3此类病人在早期均有耳鸣,耳蜗耳硬化将引起进行性感音性聋。当两型俱在时,则可出现混……

    作者:胡艳玲;郭玉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急性面神经麻痹肌电图描记的预后评估

    通过355例病人突发原因不明的面神经麻痹,分析肌电图描记在急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评估。急性面神经麻痹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极恐怖的情况,近十年来,医师寻找足够精确的信息来及早发现。70年代初,主要是通过各种肌电图实验,电诊断学成为面神经减……

    作者:刘嘉楠;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表现为面神经麻痹的广泛转移性肾细胞癌

    面神经麻痹(FNP)是耳鼻咽喉科一个常见的症状,腮腺原发或继发性病变均可以引起FNP,腮腺的继发性病变通常来自皮肤病如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转移到腮腺实属罕见,本文报告首例由肾细胞癌(RCC)转移到腮腺引起FNP的病例。患者为61岁的男性,因右侧面瘫和耳后疼痛2周就诊。面瘫为突然发……

    作者:江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HIV感染疾患合并两侧颜面神经麻痹

    文章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颜面神经麻痹1例。患者男,37岁。主诉两侧颜面麻痹。于1990年前后,发生婚外异性间性交。其后3~4天发热38~39℃。1995年时又婚外异性间性交。自1998年春前后出现全身倦怠感,未见体重减轻和盗汗。同年8月3日夜间发热38~39℃,持续3天,伴全身倦怠感、暧……

    作者:张来虎;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影像学检查在检测面神经血管瘤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肿瘤占面瘫病人约5%,面神经肿瘤的确诊仅取决于增强磁共振成像和薄层CT扫描这样的颞骨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互为补充,联用几乎可检出所有膝状神经节区域和内听道的肿瘤。面神经肿瘤可表现为多节段性,对于临床上非常局限性、单侧性的、进……

    作者:江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膝状神经节切除与否与面神经再生关系的实验性研究

    目前,有关面神经损伤后,副交感纤维和味觉系统的再生情况,以及它们的再生是否影响运动纤维再生,尚无研究证明。为探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与膝状神经节切除与否的相关性,该作者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 方法:将23只新西兰成年白化病兔子(性别不限,体重2.5~3.2kg),随机分为2组。所有动物均切除2mm面神经鼓室段,移植耳大神经衔接断端。组1(10……

    作者:冯红云;梁美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贝尔氏麻痹患者泪液和唾液单纯疱疹病毒分泌及其动态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法的引进,尤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的广泛应用,许多报道证实贝尔氏麻痹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有密切关系,该文对贝尔氏麻痹患者泪液和唾液HSV分泌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 血清中抗HSV IgG抗体阳性,偶血清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价无明显变动,以发病16……

    作者:张来虎;凌雪蓉;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颞骨黄瘤:1例罕见病例

    黄瘤是软组织肿瘤,由充满脂肪的组织细胞构成。为非肿瘤性的反应性增生,常发生于血脂水平异常的病人。有些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合成或降解脂蛋白颗粒的原发性遗传性缺陷造成。高脂蛋白血症的遗传类型有,家族性蛋白脂酶缺乏和/或载脂蛋白C-Ⅱ型缺陷(Ⅰ或Ⅴ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和Ⅱb型)、家……

    作者:陈鸣;杨蓓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伴有糖尿病的Bell's面瘫发作短期内的治疗——比较激素和脂前列腺素E_1疗效

    大剂量激素对Bell's面瘫治疗有显著效果,但激素可能影响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导致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脂前列腺素E1(lipoprostaglandin E1,LipoPGE1)改善面神经血液循环,而不影响血糖水平,现已成为治疗Bell's面瘫的一种新的药物。该作者通过非随机化对照试验,比较大剂量激素和lipo-PGE1对伴有……

    作者:朱雅颖;王正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颅骨电磁刺激皮层引发的下唇表情肌和前臂肌的动作电位——两个皮层代表区在一维空间上区分的可能性

    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表明,在面瘫的病人,与面肌有关的皮层代表区面积有缩小而邻近的诸如前臂肌皮层代表区面积扩大。已有多篇研究证明,经颅的电磁刺激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研究皮层运动区域的方法。本文研究了17名健康人,沿耳间线在颅骨表面行电磁刺激拇短展肌的皮层代表区,与用同样的方法刺激下唇肌……

    作者:吕春雷;周义德;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电图诊断对Bell's面瘫时脑脊液异常无指征意义

    Bell's面瘫在北欧的发病率为0.2‰,各个年龄均可发病。病毒尤其疱疹病毒常在病因中被讨论,近年来发现包柔氏螺旋体也是一种致病原。其早期确诊治疗可得到好的预后。该作者选择56例起病急、单侧面瘫,且发病14天内做过腰穿和电图诊断的病例进行检查,旨在确定1、Bell's面瘫时反映神经系统炎性指征的脑脊液(CSF)异常到何种程序;2、具有异常CSF的……

    作者:阎晓玲;秦进喜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