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女,65岁.因胆囊炎、胆石症,于2003年11月12日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化验检查正常,ECG示:短阵房速,ST-T改变.术前30 min给予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注.术前检查BP 150/96 mmHg(1 mmHg=0.133kPa),HR 86次/min,R 16次/min,SPO2 98%,心电监测正常.
作者:沈伟民;梁峰;闫清;牛英;刘娉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51岁.因腹泻1 d,于2003年7月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天因腹泻,自购肠炎灵片(每片含利福平0.1125 g、次硝酸铋0.15 g),服用4片后约10min,自感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四肢酸冷,继而双下肢抽动、晕倒在地,在当地县医院就诊.
作者:廖彩霞;吴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儿男,4岁.主因发热2 d,于2001年5月2日来院就诊.2 d前患儿发热,体温在39~40℃之间,无咳嗽及流涕,无腹痛及腹泻,无头痛、呕吐、无惊厥.在当地诊所静滴头孢哌酮、清开灵、地塞米松治疗,体温曾降至正常,退热后精神好,但又复升,来院当天体温已持续在39℃以上10 h.患儿平素身体健康,未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
作者:赵丽;王淑玉;张秋河;杜志芳;郑一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55岁.8个月前因乏力、纳差、尿黄,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肝功能指标不详,但患者自述重度黄疸.检测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学检测均为阴性,诊断为戊型肝炎.
作者:任桂芳;张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72岁.主因黑便伴眩晕、乏力4 d,于2004年1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 d出现黑便,每日1~2次,量中等,伴眩晕、乏力,当时未食用动物血或铋剂等引起黑便的食物或药物.既往高血压病30年,房颤7年,痛风15年,高脂血症10年,慢性肾功能不全5年.
作者:吴文静;柯元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46岁.因患慢性乙型肝炎长期在我院门诊治疗,并定期随访.患者20年前发现HBsAg(+),3年前因肝功能轻度异常在我院门诊治疗.给予口服垂盆草冲剂,亮菌口服液治疗3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而停药.以后每年在我院复查2~3次,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李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56岁.因脓疱型银屑病,于2002年7月12日住院.既往无抗生素过敏史.入院后经抗过敏等治疗后脓疱疹消退,一般情况好转.
作者:吴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35岁.因左颈部、肩部水疱,疼痛1周,腰痛3 d,于2003年2月10日来院就诊.患者1周前劳累后左颈部、肩部突发米粒至绿豆大小丘疹、丘疱疹、水疱,皮疹渐增多,伴阵发性刺痛.
作者:曹志翔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44岁.于2003年6月27日来医院就诊.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胀,以小腿、足踝为著,呈指凹性,可缓慢复原,走路或活动后肿胀加剧,小腿后侧压痛,浅表静脉怒张、充盈,呈青色,大腿不浮肿.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收入我院.
作者:苏喜改;白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背景: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通过其降脂和非降脂作用,可显著改善不同胆固醇水平个体的预后.他汀类的收益依赖于药物的长期不间断治疗.目的:通过对平均胆固醇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辛伐他汀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药物的干预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平均胆固醇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辛伐他汀作为二级预防手段,随访药物治疗的依从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不依从治疗的原因.结果:辛伐他汀治疗3、6、18个月的依从性分别是68.9%、48.0%,40.0%,依从性下降以前6个月明显.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型和患者的年龄群对治疗依从性影响不大,高危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低.不依从治疗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对高危人群血脂控制水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认识不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结论:辛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治疗依从性较低,为提高远期疗效,有必要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骆雷鸣;范利;刘静;刘煜;张明华;刘国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36岁,农民.患者自述3 d前因急性肠炎自行口服土霉素2片(0.5 g),次日开始出现全身紫红色斑疹,瘙痒,手指及脚趾出现水疱,表皮松解,易破,自觉疼痛,尤其是双脚趾溃烂疼痛,穿鞋、行走困难,伴发热,乏力.
作者:黄枝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例1女,39岁.因咽痛、干咳、发热3 d,于2004年3月10日入我院五官科住院治疗.
作者:严远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63岁.因绝经20多年,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外阴痒1周,于2004年4月2日来医院就诊.
作者:张健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68岁.因头顶部外伤性出血0.5 h,于2004年4月18日来院急诊外科就诊.患者伤时无昏迷,无呕吐,无抽搐发作.
作者:吴小洪;刘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例1,患者男,64岁.因右眼底出血,于2004年4月20日就诊.为明确诊断,使用荧光素钠3 mL静脉注射右眼底造影检查.10 min后,患者主诉头痛、头胀,并出现大汗淋漓.
作者:蒋宇利;冯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儿男,10岁.因发热、咳嗽2 d,于2002年6月1日入院.患儿于1年前应用头孢唑林钠出现过血尿,经对症治疗消失.无结核、肾结石等病史,无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军;周景应;于佳平;唐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76岁.因脑萎缩,脑血栓后遗症10年,出现头晕、头痛、行走困难、疲乏无力7 d,于2003年11月1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高惠珍;沈桂欣;董淑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15岁.因恶心、呕吐20 d,加重1 d,于2002年5月20日15:00左右来我院就诊.
作者:孙翠珠;刘吉顺;李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20岁.因夜间受寒头痛、头昏、鼻塞2 h,于2004年2月18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8.5℃,P 92次/min,BP 95/7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好,咽部充血,无扁桃体肿大,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未触及.
作者:刘绍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32岁.因停经39周,阵发性腹痛3 h,于2003年11月28日22:10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康义华;周清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1.5岁.因高热、咳嗽、咳痰1 d,于2004年1月29日来我院儿科就诊.查体:T 39.8℃,P 136次/min,R 25次/min,神志清楚,热面容,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咽喉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左肺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李勤;丁苏芬;刘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47岁.因咳嗽、咳痰20年,间断咯血15年,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半月,于2003年1月19日入院.
作者:边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4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3d,于2004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张鲜利;王小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38岁.因慢性下腹疼痛,月经量减少,于2002年10月15日到北京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附件炎,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2次/d口服.服药后上述症状减轻,于服药后3周左右自行停药.几周后,下腹部疼痛复发,再次服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剂量同前.
作者:祁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ASP)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同期非食道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0例(402例次),根据出血前是否正在服用ASP分为两组:ASP组38例(出血42例次)与非ASP组342例(出血364例次),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ASP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4.5±5.4)岁,高于非ASP组(43.5±16.5岁),胃溃疡和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比例(69.1%)高于非ASP组(26.70%)(P<0.01),57.1%的患者出血前有诱因.出血量、Hb两组间无差异,止血时间(平均3.7 d)长于非ASP组(平均23 d)(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ASP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胃部病变发生比率较高,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口服ASP时加强胃粘膜的保护、控制诱因有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殷健;吴志强;候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静注对患者呼吸的抑制作用,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3例.其中第1组入室后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第2组0.1mg/kg,第3组0.15mg/kg.分别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RR),呼吸幅度(RV)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RR.RV及SPO2均有下降,其中2、3组与1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注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临床用药应以小剂量(0.05mg/kg)开始为宜.
作者:石玉岚;朱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的心脏毒性和安全性.方法:147例无心脏疾患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按照病理分期应用常规剂量和方法化疗(Ⅱ期,对照组)及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Ⅲ期,观察组),连续6个周期,第2,4,6周期末和化疗后第3、6个月分别检查心电图、心功能评价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射血分数.观察组表阿霉素应用80mg/m2,持续24h静滴.结果:化疗第2周期末,心脏毒性反应几乎未发生.第4周期末开始,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并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而增加.化疗停药后患者的心脏毒性逐渐下降,心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发生率的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的心脏毒性与常规剂量使用方法相当,安全性较高,患者能耐受.
作者:高文斌;于克达;王丽双;王蕾;尹良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概要介绍了可诱发青光眼的药物,并对其诱发青光眼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干预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医务人员对药源性青光眼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和诊断水平,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作者:丁俊杰;张智耀;沈刚;李中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重点介绍了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所致的不良反应,并就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引起临床重视给药速度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许多药物可引起胰腺炎,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近20年的有关文献,对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药物进行回顾分析,以期对临床安全用药有所帮助.
作者:时颖华;王大猷;李中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AT1(Ang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恢复和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等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林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常见的致痉挛性灭鼠剂有八个品种,其中五种为禁用品种.该类灭鼠剂对所有哺乳动物毒性都很大,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直接兴奋作用,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常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食含灭鼠剂的毒饵或被灭鼠剂污染的食物.多数致痉挛性灭鼠剂无特效解毒剂,仅乙酰胺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及甘氟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作者:丁茂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D-LP)和粒细胞缺乏症(D-AGC)1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念外周血白细胞(WBC)低于4 x 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成人低于2 x 109/L,儿童低于1.5 x 109/L者称为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作者:常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对53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以我院1998年-2003年自发呈报的53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资料,分别对患者的基本概况,致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刘莹;王玉;曾昭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昔布类药物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初以其抗炎特点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其疗效与对照的萘普生相当,但已显示出心血管不良事件增高的趋势.1999年以来,昔布类抗炎药物用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防治.其中,罗非昔布25mg/d组的疗程超过18个月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达3.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1.5%.为此,该药于2004年9月30日从全球撤市;同样,塞来昔布也因以400mg/d和800mg/d防治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研究中,当疗程平均达33个月时,与安慰剂对比,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5倍和3.4倍.为此,美国FDA于2004年12月17日发出紧急通告,停止塞来昔布原订5年的临床试验,并要求用其他药品替代该产品.
作者:施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合理及经济的药品是医院药师的责任.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药品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时,应及时与患者和医生沟通及交流,有助于减少差错,提高用药安全性,同时加强对患者用药教育也是药师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就药品质量、用药教育并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梅丹;唐彦;刘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病例摘要患者女,47岁.主因腰痛1个月,皮疹2周伴游走性关节疼痛、发热1周,于2002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1个月前,突感腰痛,下肢活动受限,在外院行腰椎及骨盆X片检查示:腰椎旁阴影,右侧髂骨局部损害征象,给予按摩、服止痛药(具体不详)及红霉素等治疗后缓解,但未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京航;王和天;裴振峨;吴剑坤;赵文景;张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物质滥用包括非违禁物质的滥用,违禁物质的非法使用.被滥用的违禁物质和非违禁物质均为依赖性物质(或药物),具有强化作用与奖赏效应,使用者将出现愉悦欣快的精神效应,引起一些人非医疗目的周期性或连续地使用该物质,使脑发生复杂的不良变化,终导致对该物质的依赖和成瘾.物质成瘾是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具有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不顾及不良后果的行为特征.物质依赖不是缺乏意志和力量的问题,而是一种影响任何人的医学疾病.当前采用药物治疗物质依赖性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减少其危害已取得成效,但大多数成瘾者仍然得不到相应的治疗.要减低物质滥用及相关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必须依靠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理政策和规划.
作者:张开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区疼痛、肝衰竭、呃逆等.我们对76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护理,旨在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孟俊华;刘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