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消毒与灭菌
  •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1-2672/R
  • 国内刊号:11-2672/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28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曾获北京市四通奖(1992年)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年4期文献
  • 黄石市医疗机构胃镜消毒效果调查

    目的 了解黄石市医疗机构胃镜消毒状况,找出胃镜清洗消毒操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本市部分医疗机构胃镜进行了监测.结果 所调查医院业务管理规范,经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相关知识均掌握比较好;胃镜清洗消毒设施规范、齐全;胃镜用后清洗,消毒和干燥等程序能遵守操作规程.胃镜室内操作台面和托盘等物表和诊疗室内空气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均符合要求.所有部位细菌检验结果全部合格;从二级医院13台胃镜中检测出2例HBV-DNA阳性.结论 黄石市医疗机构胃镜清洗消毒质量较好,检出2例HBV-DNA阳性值得关注.

    作者:张传新;王金明;游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我院消毒与灭菌质量,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对医院不同对象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2003~2007年连续5年我院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87.06%~97.02%.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86.30%~96.55%;工作人员手合格率76.04%~95.83%;使用中的消毒剂合格率71.42%~99.38%:无菌物品灭菌质量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94.07%~100%;一次性使用物品检测合格率100%;内镜检测合格率86.65%~100%;口腔器材检测合格率100%.结论 该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灭菌质量需要提高,应加强管理.

    作者:张萍;王云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 从51369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真菌1435株,检出率为10.4%;分离真菌15种,白色念珠菌仍为主要菌种.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菌株,真菌对两性霉素、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王宇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目的 了解医院老年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老年病科1826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病科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4.46%.在270例次医院感染患者中有224例次为呼吸道感染,占82.96%;泌尿系感染27例次,占10.00%.住院时间由10 d以内增加到30 d,医院感染发生率由1.89%增加到14.39%;住院时间60 d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占46.21%.医院感染患者送检的微生物标本中检出阳性率41.24%,其中真菌占22.5%,肺炎克雷伯菌占17.5%.结论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高,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

    作者:张保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固定化硫酸多粘菌素体外抗微生物效果的研究

    目的 观察固定化硫酸多粘菌素体外抗微生物的效果.方法 用戊二醛固定法将硫酸多粘菌素固定在玻璃纤维滤纸上,采用改良振荡瓶法进行抗菌效果检测.结果 用pH 9~10碱性缓冲液稀释制备硫酸多粘菌素固定化玻璃纤维滤纸,染菌后在室温下24 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抑菌率均达到99.99%.固定化多粘菌素含量为1 mg/ml玻璃纤维滤纸染菌后置室温下24 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均达到99.99%;在多粘菌素浓度为5 mg/ml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抑菌率不达标;多粘菌素浓度达到2.5 mg/ml条件下,对f2噬菌体抑制率达到99.9%以上.固定化多粘菌素玻璃纤维滤纸经37℃储存3个月,对4种试验微生物抑制作用基本没有下降.结论 固定化硫酸多粘菌素玻璃纤维滤纸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储存性能稳定.

    作者:郝丽梅;段惠莉;吴金辉;祁建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消毒和净化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某品牌多因子组合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对室内空气的净化和消毒效果.方法 用多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采样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 由中效过滤、活性炭和静电吸附以及负离子等多种因子组合的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在模拟现场条件下,启动该机器运行30和60 min,对空气中人工污染的白色葡萄球菌消除率分别为99.93%和99.95%.在现场房间内,连续开机运行30 min,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的清除率达98.5%;开机运行作用60 min,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平均为95.63%.结论 该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清除、净化和杀菌性能良好.

    作者:崔树玉;赵克义;刘文杰;李子尧;孙启华;徐博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银离子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毒性试验观察

    目的 了解以银离子为主要杀菌成分的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安伞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以含银离子20 mg/L的该消毒剂作用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率均为100.00%,对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杀灭率为99.94%.用该消毒剂原液对志愿者手进行喷洒消毒作用5 min,对手上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2.38%.该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 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蓄积毒性试验为弱蓄积毒性;含银离子20 mg/L的该消毒剂对家兔的皮肤和阴道粘膜的刺激指数为0,属无刺激性.结论 银离子皮肤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属无毒类物质,对皮肤粘膜无刺激.

    作者:王海清;肖辉;朱上翔;田光琼;岳蕴瑶;徐佳清;杨红;刘琼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经对228例病例与284例对照病例的研究分析,某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手术切口.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诊断病症数≥3个、人院次数、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化疗、激素、高转氨酶、抗菌药物治疗等26种单因素均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天数、科室、使用引流管、输血、静脉留置针、插胃管、高血压、抗菌药物治疗等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介入性诊疗操作、高血压是某院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韩佳音;卢次勇;林立丰;包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过氧乙酸用于中央空调的消毒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中央空调系统高水平消毒与效果评价的方法.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模拟现场试验和气溶胶喷雾模拟现场以及超声雾化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评价了过氧乙酸对中央空调管道与滤网材料表面消毒效果.结果 用含2000 mg/L过氧乙酸水溶液浸泡作用60 min和用5000 mg/L过氧乙酸水溶液浸泡作用30 min,对空调管材白铁皮表面与空调滤网上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达到完全杀灭.用含5000 mg/L过氧乙酸水溶液进行气溶胶喷雾并作用120 min,对白铁皮与空调滤网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分别达到100.00%与99.92%.模拟现场试验表明,在密闭条件下,用含10000 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在密闭环境下经超声雾化量为30 ml/m3时作用120 min,对白铁皮与空调滤网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率分别达到100%与99.94%.结论 过氧乙酸对空调管道材料消毒效果以浸泡法好,气溶胶喷雾和超声雾化亦可达到消毒要求,但作用时间较长.

    作者:陈泰尧;沈伟;朱仁义;蔡振荣;何静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在不同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在清洁条件下(不加有机干扰物),使用含有效氯37 mg/L、pH值2.73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1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为3.73;用含有效氯57mg/L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达到完全杀灭.在菌悬液内加入1.5 g/L小牛血清白蛋白(有机干扰物),使用相同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为0.99.在清洁条件下,将酸性氧化电位水pH值由2.29调整为7.90,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由8.02下降至2.44.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清洁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快速杀灭作用,在含1.5 g/L小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杀菌效果明显下降.

    作者:曾新平;林黎;张经纬;石钧华;陈熙仑;倪亚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剂杀菌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观察.结果 用含1000 mg/L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液对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3 min和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3.91和4.62.用含500 mg/L和300 mg/L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液作5 min,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4.24和2.95.温度由10℃升到30℃均作用10 min,以含500 mg/L的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液对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由3.95增加到6.06.消毒液pH值由9.56调整到13.55,作用10 min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由6.18下降为4.49.菌悬液内含50%小牛血清可使该消毒液杀菌效果下降.结论 对氯间二甲苯酚随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随溶液pH值升高,杀菌效果降低;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

    作者:任哲;王长德;蒋莉;帖金凤;张文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种全自动内镜消毒机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对观察

    目的 比较四种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内镜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和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检测.结果 用超声雾化型自动清洗内镜消毒机,配合20.7 g/L戊二醛雾化熏蒸3 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清除率为93.21%,对内镜活检通道和镜身表面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分别为16.7%和73.3%.用SY-600型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配合20.1 g/L戊二醛消毒液冲洗10 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清除率为99.94%,对内镜活检通道和镜身表面污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分别为86.7%和100%.用HY-0610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机,配合507 mg/L过氧乙酸消毒液冲洗5 min;用WAYWIN-2000型医用内镜灭菌器,配合1179 mg/L过氧乙酸消毒液冲洗10 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和污染于内镜活检通道及镜身表面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均达到100%.结论 以戊二醛为消毒剂的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冲洗的消毒方式明显优于超声雾化,但均达不到消毒合格要求;以过氧乙酸为消毒剂的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内镜管道和外壁均可达到消毒要求.

    作者:钟昱文;翁涛华;黄美卿;张里君;柯昌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种复方聚六亚甲基双胍消毒剂对白色念珠菌杀灭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几种以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杀灭白色念珠菌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以含500mg/L聚六亚甲基双胍与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组成复方消毒剂和聚六亚甲基双胍与醋酸氯己定组成的复方消毒剂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0.用聚六亚甲基双胍与乙醇组成的复方消毒剂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 min,或用聚六亚甲基双胍与苯扎溴铵组成的复方消毒剂作用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0.用含量1000 mg/L单方聚六亚甲基胍对白色念珠菌作用7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2.45.结论 4种复方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均较单方聚六亚甲基双胍明显提高,聚六亚甲基双胍与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或与醋酸氯己定组成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更好.

    作者:崔玉杰;张春长;陈素良;韩艳淑;孙克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肠球菌属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分离的924例肠球菌属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标本中肠球菌属在尿液中的分布高,占71.32%;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尽相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逐年增多.肠球菌属引起的院内感染病例占63.42%;60岁以上老年人占64.41%,所有患者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病.结论 肠球菌已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老年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感,以尿路感染常见;肠球菌属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株明显增加.

    作者:薛文英;宋志香;马冬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泰州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泰州市医疗机构排放污水消毒质量,以便加强管理.方法 用微生物检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随机抽样检验.结果 2004~2007年泰州市12所医疗机构排放污水在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波动在80%~97.7%.消毒后污水中总余氯大值为500 mg/L,远远超过了标准上限值(10 mg/L),其中总余氯量≥10mg/L的医疗机构占42.3%.不同医院污水性质有明显差别,pH值低为2.1,大为11;氨氮含量大64;色度大150;COD高1063 mg/L,合格率普遍较低.结论 泰州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质量合格率较低,理化指标不稳定,主要是加氯量没有严格控制.

    作者:刘波;李晨;杨华梅;杨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含氯消毒剂抗冻剂的研究

    目的 研究含氯消毒剂的抗冻剂及其对含氯消毒剂杀菌能力的影响,以便为含氯消毒剂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理化分析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以含有效氯92 mg/L的84消毒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作用8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67;在相同有效氯含量条件下加入抗冻剂A和B的84消毒液作用略有加强.在-25℃条件下,单独84消毒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基本无杀灭作用.用含有效氯368 mg/L和1840 mg/L的84消毒液加入抗冻剂A和B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内均可达到完全杀灭.结论 在84消毒液内加入以乙醇和甲醇为主要成分的抗冻剂,于-25℃低温条件下仍能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并有一定增效作用.

    作者:刘涛;雷思勤;王跃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

    目的 了解本医院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PI20NE鉴定系统和K-B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到的69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的69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离自痰标本占49.28%,分离自血液标本占20.29%.该菌株对氨曲南、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耐药率多数达到98.55%;对复方新诺明、美洛培南、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依次为2.9%、1.45%、1.45%.结论 医院感染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和血液标本,该细菌是一种天然多重耐药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

    作者: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陶映;郭亚春;王宗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芦荟植物提取液抑菌效果及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了解芦荟提取液抑菌效果和毒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动物试验对其抑菌效果和毒性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用体积分数5%的芦荟提取稀释液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用体积分数20%的芦荟提取稀释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芦荟提取液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值大于5000mg/kg,芦荟提取原液对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指数为0.23,属于轻度刺激性.结论 芦荟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属无毒、低刺激性物质.

    作者:李志富;邵伟;丁静;任少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消毒剂基因的检测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情况,以便掌握其对消毒剂抗药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qacA基因.结果 临床分离的2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株检出qacA基因为阳性,qacA基因携带率为64%.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qacA基因的携带率较高,存在抗消毒剂的可能性,应引起临床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的重视.

    作者:李丹;陈佰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臭氧对纸类物品的消毒效果及相对湿度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臭氧消毒柜对纸类物品的消毒效果及相对湿度对臭氧杀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自动加湿装置调控臭氧消毒柜内相对湿度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 臭氧文件消毒柜内温度16℃,相对湿度65%,臭氧浓度平均为292 mg/m3,工作一个周期,对分布于柜内各点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3.0.臭氧消毒柜内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但相对湿度≤60%时,对柜内各个位置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42至1.71之间,均未达到消毒要求.结论 臭氧消毒柜在物品满载条件下,对纸质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达到消毒要求指标,但相对湿度影响明显.

    作者:李炎;赵斌秀;李新武;王桂芳;唐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供应室下收下送人员职业危害的观察

    目的 了解供应室下收下送人员及回收、发放车细菌污染的状况.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进行了细菌污染调查.结果 下收下送人员在出发前手表面细菌总数4~8 cfu/cm2,回收、发放车表面细菌总数3~5cfu/cm2.回收、送物后下收下送人员手的表面细菌总数增加到21~176 cfu/cm2,两种车的表面细菌总数增加到8~90 cfu/cm2.下收下送人员用洗皂液规范洗手和75%乙醇擦拭,对手上自然菌消除率达到95%以上.结论 下收下送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双手、用车受到污染,需要规范清洗和消毒措施,预防职业感染.

    作者:曹俊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伤口护理中手卫生的临床意义及其管理

    手卫生是指可清除或杀灭手表皮肤微生物的任何方法,包括洗手、杀菌洗手或外科手杀菌在内的通用术语[1].医护人员执行各项操作前后手卫生作为常规程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疗废物管理环节的控制

    医疗废物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附带产品,因其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处理不当不仅可造成环境污染,也是医院感染潜在因素.金华市人民医院结合医院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经过近3年的具体实践,实施重点质量控制,使医疗废物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郑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在医院感染中属于易感人群,所以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位之一.为加强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现将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杨菊菁;张建中;沈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通过这些年对管理制度修改完善,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消毒隔离措施,层层把关、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不仅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专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徐昌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消毒隔离预防与医疗安全的相关性

    现代医院管理工作有两个重点,即医疗安全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医疗安全是医疗单位工作的核心、永恒的主题和工作目标.世界卫生大会曾通过决议,呼吁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密切关注医疗安全问题,建立和加强增进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所必须的科学系统.国家卫生部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安全体系中,医院消毒、灭菌、预防隔离管理是医疗安全环节中重要一环.

    作者:钟丽萍;黄丽菊;张贵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危险因素

    口腔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属于重点部位,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就诊病人就医环境,也关系到有效预防和减少病原微生物流行传播疾病.口腔诊疗的特殊性,使得口腔科门诊的交叉感染的成因有别于综合性医院.现将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加强感染管理.

    作者:沈荃;姚志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887例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在887例神经内科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感染率13.87%;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61.53%,其次为泌尿道,构成比9.79%.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占检出菌的56.33%.感染病例中,接受侵入性操作的病人占81.3%.结论 神经内科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我国医院感染平均发生率,应把神经内科作为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加以控制.

    作者:李宜;吴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院内感染高危区,N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胎龄越小或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使新生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主要发病和死亡原因[1].

    作者:肖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术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手术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以便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有效控制血液传播疾病.方法 于输血前或手术前抽取静脉血液标本,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因子标志物.结果 连续2年共检测7700份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血清,检出273份血清中带有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3.55%.检出HBsAg阳性255份,占3.31%;检出抗-HCV 16份,占0.21%;检出梅毒抗体阳性2份,占0.03%.结论 手术患者群中存在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应加强手术过程中隔离预防措施;但本次未检出抗-HIV.

    作者:许瑾;安良;柴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胆结石患者医院感染延长住院天数情况

    胆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胆结石病人住院期间也是医院感染多发人群,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有可能影响胆结石的病程与预后.本文对沧州市2所医疗机构胆结石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进行深入统计分析,旨在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和预防胆结石医院感染发生,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曹志辉;李亚莉;李萌萌;马兰芝;刘景娜;张建敏;蔡久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免疫力低下人群医院感染的调查

    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的研究证明,很多危重病人、接受放疗、化疗、大剂量使用抗菌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老年病人,往往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极低,构成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其医院感染工作更应受到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免疫力低下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分析,以便了解情况,采取措施.

    作者:齐亚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连市医院空气消毒细菌学监测结果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空气中所含致病微生物的浓度高于一般环境.因此,加强医院空气消毒,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非常必要.为了解我市医院空气消毒情况,现将2002~2004年大连市23所省、市直属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效果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丹;张群;梁玉红;石淑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紫外线灯的规范管理

    紫外线灯消毒是基层医院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但病人时有私自打开紫外线灯的现象,不仅容易造成伤害,也使累计使用时间不准确.为进一步加强对紫外线灯消毒的管理,我科对紫外线消毒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

    作者:李惠;王东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遮眼板带菌情况调查

    眼科遮眼板在眼科诊疗过程中使用较为频繁,但其污染情况常被忽略,为了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我院对眼科遮眼板进行了细菌学检测,现将使用次数与带菌量的关系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文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婴儿高压氧舱的消毒方法

    为探讨婴儿高压氧舱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保证婴儿高压氧舱的安全治疗与管理.我科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做好氧舱治疗室内空气及舱体内外的消毒工作并进行效果检测,取得良好的成效.

    作者:张雪花;潘俊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桃源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为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我们于2004~2006年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与调查.

    作者:罗敏;郭学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定西市各类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为了解定西市各类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我们于2005年5~6月对所辖范围内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情况进行了监测.

    作者:张国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

    医务人员的双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之一,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30%.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环节,手卫生的监测也已列为各医院的重点监测项目.现将我院2005~2006年手卫生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武汉市黄陂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为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提高消毒质量,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黄陂区区级、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韩金一;胡勇;魏沨;吴艺军;方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连续性B-D测试不合格结果分析

    B-D试验是专门用于检测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的试验.B-D试验的结果只能指明在灭菌时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是否有冷空气团存在,不能表达灭菌是否合格.

    作者:王鹏远;宋彩凤;汤玲;付光荣;秦求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空气消毒机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

    近年来,空气消毒机开始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为了解实际效果,我们于2006年11月~2007年3月对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彭凤裘;李珍;胡蓉;黄俊云;杨琼;付金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术器械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观察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靠,经济快速、环保无毒副作用,是目前医疗器械常用的灭菌方法,其灭菌质量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监测灭菌效果,我们对手术室灭菌后30个手术包内撑开和锁住的止血钳共60把进行了无菌采样和普通细菌培养.

    作者:刘军;易滨;王芳;李慧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暖箱内表面消毒方法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不易保持,多需要放置于暖箱内保暖.由于体重低、各脏器功能较弱、呼吸功能尚不健全,极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通过监测,我们发现暖箱内表面细菌较多,为探寻有效、恰当的消毒方法,我们比较了75%酒精和500 mg/L含氯消毒剂对暖箱内表面擦拭消毒效果.

    作者:刘仕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疗机构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解全市城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我们进行了监测.

    作者:余济初;殷建福;王金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阿克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工作对于预防疾病交叉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监督管理,本单位每年都要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常规消毒效果监测.

    作者:马吾拉;帕丽丹;尼加提;王鲜芬;何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碘伏冲洗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疗效观察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院自2005年2月~2006年6月,采用2500mg/L碘伏液冲洗腹部切口,使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田自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状况调查

    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消除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建筑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与市建设局联合于2007年6月10日开始对全市建筑工地食堂进行了为期20天的专项大检查.

    作者:张秀英;张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威海市小型餐饮单位餐饮具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小型餐饮单位卫生状况及餐饮具消毒情况,确保广大消费者饮食卫生安全,我们于2006年对我市小型餐饮单位餐饮具的卫生状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作者:李闪霞;于建华;辛运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驻马店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监测结果

    为了解驻马店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效果,进一步加强餐饮具消毒监督监测,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护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2007年4~9月,对驻马店市驿城区和开发区餐饮单位餐饮具进行了抽样监测.

    作者:孙先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通州区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保证我区卫生用品生产单位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质量,我们对各生产单位生产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戚广浩;刘秀军;赵显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石嘴山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

    为掌握石嘴山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预防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发生,2007年对我市学校的食堂进行了卫生现状调查.

    作者:王占霞;孟育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西宁市餐饮业食饮具消毒质量检测结果

    餐饮具消毒是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和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为了解西宁市餐饮业食饮具消毒质量,我们对其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秦豫青;汪春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近年来,各种传染病,例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梅毒、淋病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带来难度.作为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的重任,也是医院感染重点部位之一.

    作者:刘胜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

    医院感染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增加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医务人员工作量方面,还增加医院感染控制投入的成本[1].

    作者:曲岩红;侯军;李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与灭菌

    医院口腔科都要求建立器械清洗消毒室,使用后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在单独的房间进行,提高了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但由于口腔科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在同一室内进行,人流、物流出现交叉、逆行,清洗条件及设备较落后,布局流程、工作流程仍不太合理,无法进行清洗、包装、灭菌等环节质量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我们医院将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集中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对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常洪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环氧乙烷灭菌失败原因分析

    环氧乙烷穿透力强,杀菌谱广,杀菌能力强,对消毒物品无损害,灭菌效果可靠[1],为目前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绵阳市中心医院使用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50次灭菌操作,生物监测不合格为5次,灭菌成功率为90%,现对5例环氧乙烷灭菌失败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蓉;包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消毒管理存在的问题

    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为加强医院消毒工作及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必须依据消毒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和标准,找出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作者:黄丽菊;梁丽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肿瘤专科医院消毒灭菌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肿瘤专科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以便改进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连续6年进行了监测.结果 医院临床科室共采样5670份,合格5553份,总合格率为97.9%.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88%,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4.9%,室内空气合格率为98.3%,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98.5%,无菌物品合格率为99.6%.结论 肿瘤专科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无菌物品合格率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逸如;罗晓明;郑立;黄华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清洗消毒器集中处理呼吸机管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清洗消毒机集中消毒处理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采样检测法对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对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的1200条呼吸机管路及其配件目测法观察,清洁度合格率达到99.6%.采样清洗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及附件共64份,检测存活细菌总数,均未检出存活菌,全部达到高效消毒效果.结论 利用清洗消毒机对全院呼吸机管路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清洁效果和消毒效果均可达到要求.

    作者:熊桂华;李莲娜;刘玉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殡仪职工手表面微生物监测及清洁消毒方法

    目的 调查殡仪职工手表面带菌状况,探讨适用于殡仪职工手的清洁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棉拭采样检验方法对北京、广东等6省区25个殡仪馆的201名殡仪职工进行了监测.结果 殡仪职工工作后手上污染菌数大于15 cfu/cm2人数占16.36%;洗手后手上污染菌数大于15 cfu/cm2人数占26.75%.用碘伏消毒后细菌平均下降率为91.56%;酒精消毒后平均下降率为69.70%;甲酚皂消毒后平均下降率为67.55%.结论 殡仪职工洗手不能彻底清除皮肤上的细菌,洗手后用碘伏擦手可保证消毒效果.

    作者:杨德慧;姜思朋;李伯森;周雪媚;李大涛;曾寒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器灭菌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器灭菌效果,评价其在中心供应室实际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灭菌器自检系统和生物指示剂与化学指示剂评价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 连续进行800次灭菌运行,成功完成运行736次,有64次灭菌程序中断.在成功完成灭菌循环中,化学检测全部合格,生物检测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该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器灭菌效果可靠,灭菌周期短、自检系统严密、能满足供应室l临床灭菌需要.

    作者:陈慧;黄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改进和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南阳市中心医院2007年上半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物体表面88.2%,医务人员手85.7%,软镜内腔冲洗液86.4%,室内空气87%,紫外线灯管强度93.8%;透析用水、透析液,使用中消毒液、灭菌剂、无菌器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质量整体较好,但部分监测项目存在不合格现象,应对消毒方法进行改进.

    作者:牛桂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室内环境卫生学污染情况,改善卫生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新生儿室内的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 消毒前新生儿室空气细菌超标比较严重,细菌总数平均为698cfu/cm3,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分离出致病微生物.消毒处理后,室内空气合格率提高到85.7%,其他项目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 加强新生儿室内环境卫生学管理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有效的措施.

    作者:田继敏;胥素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低浓度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的临床应用,防止细菌污染.方法 采用细菌检验方法对不同浓度醋酸氯己定湿化液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凉开水作平行比较.结果 含量为5000 mg/L和1000mg/L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湿化液,在24 h内无菌生长,48 h后带菌率9.62%,72h后带菌率为13.46%.用凉开水作为湿化液,12h后带菌率为30.76%,24 h后带菌率为53.84%.经分离鉴定,凉开水组检出大肠杆菌4例,微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微小单胞菌2例以及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氯己定溶液检出微球菌4例,大肠杆菌3例.结论 低浓度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有较好杀菌抑菌效果.

    作者:杨金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荧光素洗手液在门诊医护人员洗手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荧光素洗手液在门诊医护人员洗手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紫外灯下直接观察和棉拭涂抹采样检测法,评价六步法洗手与自我习惯方式洗手效果.结果 门诊医护人员用荧光素洗手液以习惯方式洗手后,荧光素残留点数总出现率为48.25%;以六步法洗手后,荧光素残留点数总出现率为20.4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各手指尖的背侧及指缝区域出现荧光残留的次数较多.荧光残留频率高的洗手易遗漏区域,检出细菌总数为301 cfu/cm2;荧光残留频率低的不易遗漏区域检出细菌总数为86 cfu/cm2.结论 采用荧光素残留标记评价洗手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快速、简便、易操作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洗手效果监督监测的手段.

    作者:高君;韩黎;陶好萍;尹丽霞;周大宁;张高魁;陈杰颖;谢丽君;孟玉芬;纪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乙醇消毒液污染调查及其杀菌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医院使用中的75%乙醇污染状况,观察乙醇消毒液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采样检测法和稀释法进行检测.结果 使用中的75%乙醇消毒剂细菌超标率为8.1%,从中检出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嗜热芽孢杆菌.乙醇对14种细菌繁殖体的低杀菌浓度为10%~25%.5%~95%乙醇消毒液对蜡样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均无杀灭作用.结论 75%乙醇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杀灭效果好,对芽孢杆菌无杀灭作用,易受到芽胞杆菌的污染.

    作者:熊平源;边藏丽;张万明;李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无菌物品兑换过程的环节质量控制

    目的 了解无菌物品流通环节污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无菌物品质量.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医院无菌物品流通环节以兑换容器污染严重,污染菌数100 cfu/cm2,检出分数占总数的45%.经消毒后,各流通环节检测全部符合卫生要求,达标率为100%.从采样标本中检出细菌7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占32.88%;表皮葡萄球菌13株,枯草芽孢杆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结论 医院无菌物品流通环节存在污染,会影响无菌物品质量,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作者:曹登秀;赵玛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的生物膜污染及臭氧在医院消毒中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医院消毒方法取得不断改进和发展.压力蒸汽、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照射等传统消毒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臭氧、酸性氧化电位水、微波、低温等离子体等一些新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在现代医院消毒中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就经常引起医院消毒失败的生物膜污染问题和臭氧在医院消毒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臭氧水在内窥镜和牙钻消毒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初里冰;邢新会;于安峰;孙旭临;本杰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北京奥运会期间食品卫生保障问题探析

    本文通过分析2000~2007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资料,研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北京奥运会期间食品卫生保障的建议.

    作者:黄自发;卢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农村餐具集中消毒业的卫生监管

    餐具集中消毒行业以餐具清洗清毒配送中心、餐具消毒有限公司等形式出现,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也为餐饮业餐具消毒提供一种新型的方式,有值得推广的社会效益.目前这一产业已从大城市渗透到农村,2007年我县有两家这样的餐具集中消毒企业出现,但在对这一行业进行卫生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作者:徐承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张家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现状和应对能力,为提高体系应急处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抽取全市部分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访问调查.结果 各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健全,重大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网络运转正常,一般疫情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强,大部分单位能识别常见病原体和致病物质,但不能很好识别病毒和不明原因疾病病原体,医疗单位对监测资料的汇总分析存在薄弱环节.结论 张家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初步建立,总体应对能力较强,但鼠疫、炭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职业中毒、化学物质泄露事件、核辐射生物恐怖事件独立应对处理能力不强,实验室检测综合能力还不高,需进一步提升.

    作者:朱容;陈新峰;赵根明;赵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