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消毒与灭菌
  •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1-2672/R
  • 国内刊号:11-2672/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28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曾获北京市四通奖(1992年)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年4期文献
  • 过氧化硼酸钾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过氧化硼酸钾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病毒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对该过氧化硼酸钾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2 000 mg/L过氧化硼酸钾溶液作用时间3h,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均≥4.00.结论 该过氧化硼酸钾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一定灭活作用.

    作者:陈微娜;张馨心;王炜红;曹原;杨晶雪;林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种市售过氧化氢消毒液的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过氧化氢消毒液的毒性,了解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活体动物试验法,对过氧化氢消毒液消毒相关毒性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该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体重).过氧化氢消毒液原液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指数为0,眼刺激试验平均积分为0.75,7d恢复正常,对豚鼠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致敏率为0.该消毒液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动物各项检测指标无异常发现.结论 该过氧化氢消毒液属于无毒级物质,对皮肤无刺激性,不致敏,无致微核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异常.

    作者:秦光和;李姿;景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城镇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研究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理化分析方法,对自贡市城镇36个水厂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 该地区自来水厂经氯化处理的水中氯化副产物检出率较高,其中以三卤甲烷检出率高,其次是三氯乙酸和二氯乙酸.水源水中有机物含量和氯化消毒工艺对氯化副产物的形成有明显影响.通过改善水质和改进氯化消毒工艺可以降低氯化副产物含量.结论 自贡市氯化消毒副产物存在严重污染,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水源水水质质量、消毒剂投入量、氯化消毒工艺、给水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谦;周敏;刘天洁;范正轩;张正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烟雾剂现场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烟雾剂现场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和培养方法,对该消毒烟雾剂杀灭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在28 m3的房间内放置该烟雾剂2枚(折合有效氯112.5 mg/m3),点燃该烟雾剂,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熏蒸作用60 min,对现场空气中自然菌的消除率为95.83%.结论 该三氯异氰尿酸烟雾剂具有较好的除菌作用.

    作者:贾瑞忠;黄清臻;史慧勤;石华;韩华;李彦;杨振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种医用超声耦合剂消毒凝胶杀菌效果和毒性观察

    目的 研制一种具有消毒作用的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凝胶,用于医院超声诊疗时替代耦合剂使用,同时对探头与皮肤消毒.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实验方法,对该新型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凝胶的杀菌效果及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该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凝胶是一种以植物源松油醇为杀菌成分的复方制剂.用该消毒超声凝胶原液作用1.5 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对载体上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3.0.小鼠急性经口试验LD50值>5 000 mg/kg(体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阴性,其原液对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指数为0.该消毒超生耦合凝胶于37℃密封放置3个月,松油醇有效含量下降率为2.52%.结论 该新型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凝胶具有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真菌的效果,性能稳定,属无毒级物质,无致突变作用,对皮肤无刺激,全部达到研究设计指标.

    作者:鞠方涛;王秋红;崔满春;张斌;陈会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室环境消毒效果及病原菌检测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室环境物品消毒效果及病原菌检测.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对不同消毒方法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30~60 min后,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清除率为87.3%;用循环风空气净化器运行60 min后,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清除率为98.5%.在两种空气消毒法消毒条件下,室内环境物体表面及其他消毒对象的消毒效果保持也存在差别.结论 循环风空气净化装置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血液透析室空气和室内环境卫生质量,有助于防控透析后医院感染.

    作者:姚莲萍;汪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进口废旧物品分拣场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进口废旧物品分拣场所气溶胶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方法 以六级筛孔撞击式采样器采样与培养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 进口废旧物品分拣场所气溶胶中细菌总数和霉菌总数均高于其他场所.检出包括肺炎链球菌在内的30余种细菌.结论 进口废旧物品分拣场所气溶胶中微生物污染超标,存在致病微生物,对从业人员存在感染的危险性.

    作者:李金有;李西标;王林;陈春田;程晶晶;张顺合;慈颖;郭文静;潘沪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种消毒方法对医务人员移动电话机表面的消毒效果

    目的 观察两种消毒方法对医务人员移动电话机的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移动电话机进行细菌污染调查和消毒效果评价.结果 该医院医务人员移动电话机细菌污染率达到94%.采用75%乙醇消毒液擦拭消毒后,其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8%;用含乙醇的复方皮肤消毒液擦拭消毒后,消毒效果合格率达到100%.结论 医护人员使用中的移动电话机污染严重,用75%乙醇及其复方皮肤消毒液擦拭消毒可取得满意消毒效果.

    作者:贾巍;艾山江·哈得尔;杨洪彩;张辉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报告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通过标本分离培养菌种鉴定方法和药敏试验,对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调查分析.结果 该医院在1年半的时间里,从住院病人尿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89株,其中ESBLs阳性率为55.02%,主要分布于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和肾内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60%,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替坦比较敏感.结论 该医院住院病人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作者:王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富阳市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富阳市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质量,以加强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富阳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2003-2012年连续10年监测,富阳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93.11%.不同年度间消毒质量合格率时有波动,但无规律性变化.平均合格率较低的是工作人员和幼儿手卫生质量.不同类型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富阳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教职工手和紫外线辐射强度合格率相对较低,应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盛金芳;陆栩梁;陈昌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西部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提出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09-2011年57 795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在2009-2011年期间共发生医院感染1 143例、1 189例次,感染率为1.98%、例次感染率2.06%.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居首,其次是胃肠道和手术切口及泌尿道感染.感染病人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19%,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34.56%、18.25%.结论 该医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较低,但呼吸道感染是控制重点,主要措施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英秀;梁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综合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及防控措施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0-2011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两年内共收治不同病种的重症病人684例,发生医院感染136例,感染率为19.8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为61.3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构成占42.65%;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3.97%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占11.03%.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结论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严格无菌操作和执行手卫生措施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主要有效防控措施.

    作者:周冬梅;马玲霞;侯瑞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现状及监测质量.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与资料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某区29家医疗机构的污水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29家医疗机构污水均采用集中式处理,其中2家民营医院无污水处理设备,7家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设备无卫生许可批件.29家医疗机构均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污水消毒,其中19家采用人工投氯.所调查的29家医院的污水检测合格率仅为58.62%.结论 上海市某区部分医疗机构的污水消毒设施较为陈旧,污水处理质量合格率较低,应加强污水处理设备保养维护与更新.

    作者:李伟霞;申惠国;席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殡仪场所卫生消毒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殡仪场所内的消毒卫生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殡仪场所卫生消毒管理及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相关因素.结果 殡仪职工普遍卫生防护意识差、消毒卫生知识缺乏,殡仪场所细菌污染严重,配备的消毒设备不足,消毒效果较差.结论 国内殡仪场所卫生消毒工作缺乏有效管理,卫生状况堪忧,应改善消毒硬件设施,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周雪媚;徐冠军;李玉光;姜思朋;王永阔;杨德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院内获得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医院内分泌科2010-2011年度96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院内获得肺部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的962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71例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率为7.38%.糖尿病患者院内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 糖尿病患者院内获得肺炎感染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本身许多因素有关,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防控措施.

    作者:王姗姗;楼雪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性疾病分布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样现患率调查方式,对2012年7月25日0:00-24:00在某院内科系统住院的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调查.结果 调查当日该医院内科系统共有住院患者704例,有感染性疾病280例、290例次,感染率为39.78%、例次感染率为41.19%;其中医院内获得感染率占15.00%,社区获得感染占85.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22%,以治疗性用药和Ⅰ联用药为主.从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3株,医院内获得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属;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标本中还检出一定比例的EB病毒.结论 该医院内科系统住院患者感染以社区获得感染为主,除细菌感染之外,还发现病毒感染,应加强社区获得感染的干预措施和管理.

    作者:薛菊兰;詹嘉琪;高祖梅;樊红英;王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疗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某疗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实际考察某疗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结果 洗手指征平均执行率为84.5%,洗手方法正确率平均为83.3%,用纸巾或烘干机干手者占52.4%.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的主要因素是重视不够,工作忙没空洗手.结论 该疗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主要原因是对手卫生不够重视,应强化管理和干预措施.

    作者:张秀芬;第五进学;唐裕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血液透析病房透析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共监测患者910例,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感染率为12.8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构成比为38.18%;其次是尿路感染,占18.32%.长时间住院和透析、高频率插管操作等构成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王海燕;鲜万华;王书会;付敬;王静娜;王伟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护理

    目的 研究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临床查看和资料调查方式,对该医院外科普外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状况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009-2012年,该医院普外科共进行了3 217例普外手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1.49%.其中有32例患者感染切口提取分泌物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出31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居前2位,构成比分别占25.8%和22.6%.严重创伤、严重基础病和手术室环境条件等是构成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患者原创伤严重程度,同时伴随影响免疫力的基础病和手术环境条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措施.

    作者:张风云;苏文静;魏一延;焦东杰;李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开胸术后患者肺部真菌性感染及护理对策

    目的 报告开胸手术后患者肺部真菌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103例开胸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103例开胸手术患者中,有37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35.92%.引起开胸手术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高龄、严重基础病和机械通气等.结论 该医院开胸手术患者医院获得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直接与病人本身状况和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有关.

    作者:洪丽霞;吴惠文;黄凤玉;冯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目的 了解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某医院产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调查期间,该医院共发生职业暴露186例,其中产科助产士34例,占18.27%.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21例;暴露来源以血源性暴露为主,主要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羊水,其次为梅毒患者的血液羊水.结论 助产士职业暴露多数发生在治疗操作中,应加强助产士标准预防措施,采取防护措施.

    作者:罗长华;王华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展发热症状监测

    目的 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监测发热患者对医院感染监测效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监测某医院发热病人情况,快速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结果 2009年1-6月该医院住院病人14 752例,上报医院感染251例,感染发生率为1.7%.2011年1-6月该医院住院患者16 254例,发生医院感染338例,感染发生率为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发热症状监测,有利于提高感控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监测的效率.

    作者:雷晓婷;林红;胡钢;吴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管理现状与对策

    目的 了解宝鸡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消毒管理工作现状,规范血透室卫生消毒管理.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部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以及消毒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 宝鸡市各级医疗机构血透室在消毒隔离和手卫生设施配备方面存在不足,管理不到位.物体表面和手卫生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 本地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硬件设施和管理存在不足,消毒质量合格率较高,应着重改进硬件设施条件和加强管理.

    作者:张宝芳;李旭龙;张铮;王军浩;杨培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与防护对策

    目的 了解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加强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妇产科在连续3年共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3例,手部暴露占69.57%,主要发生在产房和手术室.暴露源主要是血液、羊水喷溅,还有针刺伤和刀割伤以及处理医疗废物时的锐器伤等.结论 妇产科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应加强个人职业暴露防护.

    作者:牛建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技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技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情况,采取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医技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 全院医技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定义及法律法规知晓率分别为98.92%和80.65%;具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占55.91%,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好职业防护的占47.31%;其中低年资医师所占的百分比较低.结论 医技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情况较好,但初级医技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及职业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作者:游荔君;黄荔红;王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胸外ICU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胸外ICU环境卫生质量及消毒效果,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方法 通过环境标本采样和消毒效果监测方法,对某医院胸外科ICU环境和物体表面以及人员手卫生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采集标本34份,有20份超标,超标率平均为58.8%;其中10月份超标率38.9%,11月份超标率81.3%.共检出细菌20株,包括真菌9株,革兰阳性杆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其他球菌2株.结论 该ICU环境和物体表面存在污染,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作者:朱华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加强处置室管理对降低PICC导管相关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 通过加强PICC处置室管理,降低PICC置管患者感染发生率.方法 以加强PICC处置室管理实施前264例作为A组,实施后318例作为B组,比较2组的感染情况.结果 A组感染率为9.09%,B组感染率为7.23%,B组比A组降低了1.86%.结论 通过实施对PICC处置室的加强管理,降低了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玉芳;刘艳清;杨贵荣;崔静;李冬霞;安晓玲;张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过氧化氢和多酶溶液联合应用对穿刺针清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改进穿刺针的清洗方法,提高清洗效果.方法 按穿刺针回收日期分成二组,实验组用30g/L过氧化氢浸泡10 min,对照组用1∶100多酶溶液浸泡10 min,然后均用多酶溶液清洗;比较二组清洗后隐血试验阳性率,评价其清洗效果.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53%、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氧化氢浸泡+多酶溶液清洗的穿刺针清洗效果明显优于1∶100多酶溶液浸泡+多酶溶液清洗的穿刺针.

    作者:夏小莲;周凤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再生器械及物品的清洗质量,完善清洗、消毒和灭菌标准操作流程.方法 2007年6月起消毒供应中心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逐渐取消全院自备包,将再生物品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对PDCA循环应用前后清洗质量、氧气湿化瓶消毒全院日平均人力及耗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PDCA循环后,手术器械、麻醉喉镜清洗质量显著提高;氧气湿化瓶、气管内套管等物品的清洗质量明显提高.全院氧气湿化瓶浸泡消毒耗材与人力分别节约85%、81.48%.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体现质量持续改进,节约成本,使消毒灭菌工作更加制度化、标准化.

    作者:谢金兰;秦颖;钱巧珍;石纯娟;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器械人工清洗与机器清洗质量的比较

    目的 寻找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的佳方法,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方法 将使用后的420件腹腔镜手术器械随机分为2组,一组人工清洗,一组机器清洗.清洗后放大镜下目测和潜血试验进行清洗质量检查.结果 放大镜下目测2种清洗方法清洗合格率均为100%,潜血试验显示穿刺器和分离钳齿面二种清洗方法器械清洗合格率无差异,但钳柄管腔清洗合格率2种方法有显著差异,机器清洗优于人工清洗.结论 为保证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建议使用机器清洗腹腔镜手术器械.

    作者:姜华;薛澄琳;屈芸娜;阳妤;张花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

    目的 运用PDCA循环法,对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进行科学管理.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2月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各环节质量提高.结论 PDCA循环法管理体系管理严密,确保了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灭菌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有效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苏淑丽;吴少玲;潘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复用窥阴器两种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质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清洗方法对窥阴器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集中回收的窥阴器300件,随机分为A、B组,A组为改进组,B组为传统清洗法组,并对清洗质量进行目测和5倍放大镜检测.结果 A、B组窥阴器目测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3%、60.7%,5倍放大镜检合格率分别为96.7%、56.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改进组的清洗方法明显好于传统清洗法.

    作者:董爱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在有卧床病人时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消毒.方法 利用平板沉降法采样培养法,对食醋消毒母婴同室病房空气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25g/L的食醋3~10mL/m3加热熏蒸30 min,母婴同室病房在行食醋熏蒸前细菌数为400 ~ 800 cfu/m3,而消毒后细菌数为75 ~150 cfu/m3.结论 母婴同室病房使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可降低病房菌数,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

    作者:李成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抢救室消毒质量控制

    目的 了解急诊抢救室消毒质量,探讨改进方法.方法 对2008-2011年急诊抢救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种监测对象共采样327件,合格率为96.3%.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均有不合格样品,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低.消毒液监测全部合格.结论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消毒质量,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胡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通过观察和发放调查表掌握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现状、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度.结果 病区辅助人员岗前接受手卫生培训仅达69.72%,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仅为43.89%,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27.08%,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应加强对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管理,开展岗前手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切实提高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吴朝晖;余慧茜;姜雅萍;游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昆明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加强对医疗机构污水消毒的卫生管理.方法 对152家医疗机构污水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2011年和2012年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合格率分别为50.85%和79.57%,2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未检出沙门菌和志贺菌,超标项目为总余氯和粪大肠菌群.结论 2012年昆明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合格率较2011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需加强监督监测力度和消毒工作指导,使医疗机构污水达标排放.

    作者:周卫民;韩瑞萍;董丽琼;邱裕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骨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骨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现场考核洗手方法、下发调查问卷和随机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 骨外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指征、外科手和卫生手标准的知晓率均低于80%,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仅为50%.结论 骨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手卫生执行率均较低,要加强手卫生的意识培训,完善干手设施,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提高手卫生质量.

    作者:仇秀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杭州市江干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江干区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现状,加强和规范消毒质量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辖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使用中消毒液和紫外线灯、器械清洗效果和医院污水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年总合格率为97.5%.2009-2011年度合格率分别为96.6%、99.5%和96.1%;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96.7%和98.2%;器械潜血试验、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和紫外线灯、医院污水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100.0%、96.6%、98.9%、99.0%、99.5%和94.4%.结论 江干区各级医疗机构总体消毒质量较好,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消毒质量管理,尤其是要加强污水的规范处理.

    作者:高海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院诊疗用电脑键盘消毒措施的改进

    目前医院诊疗活动中已普遍应用信息化管理,临床科室的工作运行离不开电脑使用.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的感染管理控制全面开展,但对电脑键盘的细菌学污染调查不多,执行力不强,现将我们对2所医院各临床科室共60台电脑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结果与改进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吴朝晖;陈立浦;金益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岛站始发列车餐饮具消毒质量监测

    青岛站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运输特等站,每天始发列车51趟,到达列车52趟,日大旅客发送量超过6万人,每天的旅客接发送任务繁重.为保证旅客乘车时的饮食安全,济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每年定期对餐车的餐饮具消毒质量进行监测,及时了解餐车的消毒质量,并对消毒过程进行监督培训指导.

    作者:肖琛;郭晓沫;于金宁;赵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西城区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消毒隔离指导工作,并探讨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指标.方法 对辖区38所托幼机构卧室空气、幼儿及教师手、物体表面和餐具的污染状况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室内空气细菌总数中位数994 cfu/m3,幼儿及教师手为9 cfu/cm2;物体表面为12 cfu/cm2;餐饮具为0 cfu/cm2.结论 辖区托幼机构4类样品细菌总数整体呈偏态分布,初步提出4类样品消毒评价标准数值.

    作者:申同洋;杜晓旭;王晓军;冯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起一次性湿巾微生物污染的原因调查

    目的 了解湿巾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环节,揭示湿巾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督和管理.方法 对一起湿巾微生物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确定此次湿巾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为一起传送带受污染引起的细菌污染.结论 为保证湿巾的安全卫生,应加强生产环境日常消毒,合理设定湿巾产品的保质期,扩大生产环境卫生监测范围.

    作者:周林娟;秦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加强层流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

    层流手术室是通过高效过滤净化空气并进行空气再分配的系统,实现手术室空气达到不同洁净度,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与术后感染密切相关,为提高洁净手术室管理质量,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我们对新疆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层流洁净手术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确保了各类手术的安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杨晓丽;马长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病房设早产儿室、足月儿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承担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危重患儿的救治工作.每年收治的早产儿、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和重度窒息儿等危重几千余例都属于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为了有效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我们根据新生儿感染特点,制定出管理控制措施.

    作者:李有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动力器械清洗流程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建立动力器械的标准化清洗流程,提高动力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通过目测法,对禁水类和耐湿热类两种材质的器械清洗流程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处理后的动力器械用目测法检测合格率达到98%,用5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合格率达到95%.结论 标准化清洗流程提高了动力器械清洗质量,较好地保证了器械的性能.

    作者:王大莉;王晓娅;吕健;邓晓东;徐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加速过氧化氢在软式内镜消毒中的应用

    内镜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在诊治过程中创伤小、痛苦轻、直观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近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一类重要医疗器械.1968年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1].

    作者:袁国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硬式内镜集中处置管理的进展

    随着医疗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内镜技术的手术量迅猛增长,使得不同类型的内镜器械和相关设备使用率增高.由于设备昂贵,在内镜手术增多的情况下,必然要求加快器械的周转速度.近年来,针对以往分散式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内镜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CSSD)标准化管理流程,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已逐渐被国内医院所采用.

    作者:钱小芳;刘桂华;徐爱梅;念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腔镜器械手工清洗消毒方法的改进

    腔镜器械如腹腔镜、宫腔镜、胸腔镜、关节镜、椎间盘镜、输尿管镜、膀胱镜、电切镜、喉镜、食道镜、鼻内窥镜等.其特点: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管腔关节齿纹多,污染重,清洗难度大[1].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CSSD于2012年3月正式接管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工作,运行4个月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桂登;刘贤婷;黄金亚;舒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三种低温灭菌方法的比较

    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它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为此国家卫生部专门颁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有80%~85%的物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其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操作简便、技术成熟等优点而广为使用,但其不能用于怕热怕湿物品的灭菌.

    作者:张玉桂;彭成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标准解读及相关技术发展

    GB/T 27949-2011《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国家标准由国家卫生部提出,根据卫生部制(修)订卫生标准项目计划和《消毒标准委员会2006年制、修订标准项目》内容,本编写组承担了编写任务.几经修改和讨论,于2011年作为国家推荐标准正式颁布实施.

    作者:魏兰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