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搜集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中IL-8及I L-10水平,同时对以上人员常规测定血中PO 2、PCO 2以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并把它与IL-8及IL-10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血清IL-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10明显高于治疗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FEV1占预计值% 明显低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血清中IL-8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而IL-10 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呈正相关.结论 IL-8与IL-10参与了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作者:徐子平;石玉枝;刘晓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TnI)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 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UA患者进行血清TnI定量测定,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38例中16例(46%)TnI为(0.31±0.33)μg/L明显高于余22例TnI(0.033±0.027) μg/L(P<0.01);TnI升高组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nI正常组 (45.2% 比8.1%,P<0.01).结论血清TnI值升高对判断UA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玲;张仁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及消心痛对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14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治疗组75例及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他汀类药物(血脂康、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口服烟酸肌醇酯,分别于治疗前、1年后查血脂水平,随访结束后统计冠心病的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2%,对照组为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有明显的调脂作用,有显著的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适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作者:刘雁;向立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应用腹腔镜技术,探讨不孕症盆腔疾病的病因和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美国产电视腹腔镜,对85例不孕症妇女的盆腔疾病进行检查、治疗, 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盆腔粘连)和输卵管积水的发生率较高,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盆腔疾病.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能明确诊断和治疗不孕症的盆腔疾患.
作者:杜敏;许可可;廖莳;罗光楠;张敏;钱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的疗效 .方法对1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PEEP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经PEEP治疗后缺氧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 ~P<0.01).结论 PEEP是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金来;陈璘;赵长林;彭朝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术前化疗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术前化疗方案为BPF方案,术前化疗组40例的化疗前胃镜标本和术后手术标本石蜡切片和20例单纯手术组的术后手术标本石蜡切片,采用DNA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40例行术前化疗的食管癌患者中自觉吞咽困难、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的有38例,2例无变化,无症状加重者.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显示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0例,无变化5例,进展2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发现除病变进展的2例外,其余38例均可见化疗后改变.术前化疗组的胃镜标本平均为(5.2±1.3)%,术后标本为(27.6±3.8)%. 单纯手术组术后标本为(4.9±1.6)%.结论术前使用顺铂、5-氟尿嘧啶、平阳霉素联合化疗可以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常东民;王健生;王亚军;党诚学;任宏;陈武科;石景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观察国产环孢霉素A(CsA)联合雄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的疗效.方法采用环孢素胶囊联合雄激素治疗SAA34例,并以雄激素常规联合方案的3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随访观察.结果总有效率CsA组为64 .7%(22/34),对照组为21.2%(7/33),CsA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 5).结论国产CsA联合雄激素治疗SAA是较为有效、安全和简便方法之一.
作者:赵锐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8例胆管损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例术中及时发现并修复,另2例术后发现并处理,8例效果均良好.结论胆管损伤应早发现,及时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处理.
作者:冷祯文;许玉友;颜惠华;季昶;徐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防治伤口皮下积液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996~1998年我科采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和1999~2001年改进引流方法(伤口放置多根引流管和腋下加压缝合)防治伤口皮下积液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负压引流装置93例患者中,28例发生皮下积液(30.1%).改进引流方法110例患者中,5例发生皮下积液(4.5%).结论改进引流方法对防治皮下积液的效果优于负压引流装置方法.
作者:刘质泽;贾振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胃肠道梗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腹部X线平片的表现即可确定诊断,但对其梗阻的部 位及性质难以确定.我院自1991年12月~2001年10月采用泛影葡胺胃肠造影诊断胃肠梗阻62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迁;张运朋;崔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 2例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采用先注射疑血酶,再注射5%鱼肝油酸钠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观察止血效果.结果急诊止血率达100%,并发症少,复发率2 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效果好, 副作用少.
作者:鲍兵;刘永正;赵淑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产褥期并发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十分少见,但病情凶险, 病死率较高,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提高疗效.我院治疗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灵;梁小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与芬太尼透皮贴(多瑞吉)对中、重度癌痛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应用第二阶梯止痛药不能缓解的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美施康定和多瑞吉进行治疗,在用药后15天评价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率美施康定组82.5%(33/40),多瑞吉组为80.0%(32/4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美施康定组便秘、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多瑞吉组.结论美施康定及多瑞吉对中、重度癌痛疗效肯定,但使用多瑞吉患者便秘、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率更低,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用.
作者:李蓉;赵贵军;沈华;杜寿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的胃动素、胃泌素及内皮素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浆标本观察,统一检测胃肠激素.结果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水平,与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2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胃动素15例升高,2例降低,3例正常;胃泌素15例升高,1例降低,4例正常;内皮素16 例升高,1例降低,3例正常.血清胃动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99.4±122.0和276. 3±37.0,P<0.01,有显著性差异;血清胃泌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7.1±12.2和44.3±10.1,P<0.01,差异十分显著(P<0.01);血清内皮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1.4±33.7和58.1±16.5,P<0.001,差异十分显著.结论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水平,与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高于健康志愿者.
作者:张绍刚;程留芳;白梅;孙晓华;郭荣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氨茶碱和尼可刹米在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内科综合治疗无效时,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氨茶碱0.5~1.0 g,1次/d,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尼可刹米1.875 g持续静脉滴注,开始滴速为20滴/min.根据患者神志和血气分析情况随时调节液体滴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结论氨苯碱、尼可刹米治疗难治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方法简单.
作者:任辉萍;刘万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解脲支原体(UU)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小原核生物, 近研究表明,母体感染可通过生殖道及血液传播给胎儿及新生儿 [1] ,国内对UU 感染与原因不明的不孕症、流产、死胎等疾病的关系开始引起重视,1998年10月~1999年12 月我们对202例早孕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行UU培养(UUC),以初探UU感染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富青;陈萍;宫亚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的胆红素水平,确定其在高原冠心病低水平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经确诊的42例高原地区冠心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初步表现高原地区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但二者胆红素水平均高于正常生理范围.结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造成红细胞数量增加,破坏增多,胆红素浓度上升,有效抑制了LDL的氧化修饰,从而缓解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降低了高原地区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类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的成败关系到患者能否及时 康复,因此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状况对及时治疗有重要价值.1998年1月~2000年1 2月我院收治的细菌学检查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00例.现对其致病菌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会芹;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FUS)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A、B、C、D 4组.A组用舍尼通,B组用特拉唑唪,C组用尼莫地平 ,D组将上述3种药物联合应用.各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 SS)和生活质量指数(QOL)的对比来评价各组疗效.结果 A、B、C、D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2%,51.4%,0.9%,和92.3%.除C组外,其余各组的参数均呈显著性变化( P<0.05).组间比较以D组疗效高(P<0.01).结论舍尼通、特拉唑唪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FUS有一定疗效.
作者:姚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在肛门部手术后的镇痛及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52例,手术后在切口周围多点浸润注射复方薄荷脑注射液10 ml;对照组128例,手术后在切口周围多点浸润注射亚甲蓝2 ml+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10 ml.结果经Ridit分析,手术当天两组镇痛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天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 0.01) .治疗组因疼痛引发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薄荷脑注射液治疗肛门术后疼痛效果良好,时间持久,尿潴留发生率低.
作者:郑雪波;杨文治;段海燕;杨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救治.方法总结108例腹部外科并发的MODS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结果一期速发型占29.6%,64.5%原发病为严重胸腹复合伤,首累器官多为肺;二期迟发型占70.4%.本组病例共死亡45例,病死率41.7%,受累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重视现场急救,积极综合防治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唐乾利;伍松合;刘祖军;张力;李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尼卡地平治疗血液透析中异常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透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高血压(收缩压在200 mm Hg以上或180 mm Hg以上伴有心力衰竭等症状)而口服降压药或舌下含服尼非地平不能有效控制的,给予静脉注射盐酸尼卡地平2~6μg/(kg*min).观察记录给药即刻、5、15 、30、60、12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结果 23例患者用药前收缩压为(204.5±17.3) mm Hg,用药5分钟血压即开始下降,30分钟均显效,降为14 4.6±11.6 mmHg(P<0.01),并可以维持稳定血压至血透结束,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副作用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头痛,可耐受.结论静脉注射盐酸尼卡地平能有效、快速、安全地控制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高血压.
作者:邵咏红;黄英伟;肖观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消化科自1980~2000年共收治Peutz-Jeghers综合征36例,现结合文献,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李学军;张振书;崔生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TnI)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256例患者分别进行分组,并比较他们的血清TnI水平.结果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I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②冠状动脉梗阻组患者的血清TnI较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高(P<0.01);③多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清TnI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患者(P<0.01).结论血清TnI水平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程度及范围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兴祥;周利龙;冯义柏;曹林生;曾秋棠;程龙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内皮细胞结构改变与功能失调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内皮素-1(ET-1)及前列环素(PGI2)由血管内皮细胞合皮
作者:张桂娟;赵颂;张香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动态观察术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择期手术患者和8例急诊手术的急重症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4、7 、12天采血,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急重症组明显低于择期组(P<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血清T 3、FT 3显著降低 (P<0.01),rT 3明显升高(P<0.01);择期组术后7天、急重症组术后12天各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术后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轻重、手术创伤程度及估计预后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段建中;李占文;杨乃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与出血量和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2例脑出血患者起病第1、3、7天血清NSE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浓度在起病第1、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天达峰值,峰值浓度与出血量及临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NSE水平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病变的严重度、评估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杜宜;谢钢;杨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联合化疗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性对23例高危MDS患者进行常规联合化疗,观察临床化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化疗对23例MDS患者缓解率43.5%,其中年龄<45岁的患者,缓解率为50%. 结论选择性应用联合化疗具有一定临床效果.
作者:朱兴虎;夏学鸣;李建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errhagic fever,EHF)并发神经系统损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而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亦是EHF病情危重的一个信号 [1,2] .1993~2000 年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93例,其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63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者42例,应用血液透析(HD)及内科疗法进行诊治.取得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晖;吴广礼;陈云爽;张丽霞;刘宇;黄旭东;杨新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岩舒注射液对放疗的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抗肿瘤作用.方法对78例接受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放组和药放组(放疗+用药).采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液中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百分数.结果单放组放疗后CD+3细胞、B细胞百分数降低(P<0.05),CD+ 4/CD+ 8比值下降(P<0.05);药放组CD+ 3、CD+4细胞升高(P<0.5).放疗后药放组比单放组CD+ 3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CD+ 4/CD+8比值升高(P<0.01).近期总有效率药放组(76.9%)显著高于单放组(53.9%)(P<0.0 1).结论岩舒注射液对放疗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协同抗肿瘤作用.
作者:郭占文;拱玉华;孙英慧;李玉;田起和;闫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多被认为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样组织的恶性肿瘤,但也有不少的 ML原发于无淋巴组织的器官(如胃、骨骼等).当ML仅局限于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伴或不伴 有区域淋巴结浸润者称为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PENL).因其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极易误诊.1980年12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活检病理证实的ML 376例,其中原发性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51例,占恶性淋巴瘤的13.6%.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国镇;马云;白晓川;吴晓平;宋国庆;崔丽娟;郭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60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给倍他乐克50~7 5 mg/d;B组30例,服同等剂量安慰剂.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定期门诊随访,坚持服药1~3 年,平均服药时间为481天,随访半年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判定疗效的终点事件为病死率及临床心功能状况.结果倍他乐克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升高.1年随访病死率较对照组无减少,心功能恶化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远期随访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长期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卢峰;李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安博律定合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99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普罗帕酮组)30例,每日服用普罗帕酮4 50 mg,共4周.Ⅱ组(安博律定组)31例,每日服用安博律定100 mg,共4周.Ⅲ组(普罗帕酮联合安博律定组)40例,每日服普罗帕酮300 mg,安博律定50 mg,共4周.用24小时Holter 监测评价用药前后的疗效,同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ADR).结果Ⅰ组显效 30%,总有效率73%;Ⅱ组显效32.25%,总有效率70.90%;Ⅲ组显效65.78%,总有效率92.1% .Ⅲ组与Ⅰ、Ⅱ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DR监测单独用药时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副作用较联合用药发生率高,均为A型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与安博律定联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优于单独用药,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作者:牛云枫;王睿敏;贾海玉;苏改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结核性腹茧症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 例结核性茧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术前无一例确诊 .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结核性茧腹多因并发症首诊,误诊率高.临床上提高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适时合理的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熊德海;姜军;汤修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急性输卵管扭转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急腹症,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文献报道甚少,我院19 99~2000年收治了2例,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术前2例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悫;谭毅;高莉;袁英;周萍;刘春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病历简介 例1:男,1岁3个月。因反复呛、咯痰5天,外院治疗无好转,怀疑气管异物转来我院就诊。
作者:曹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男,64岁.因反复左中、下腹痛、腹泻1年,复发半天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中下腹隐痛 ,无放射,伴腹泻;排淡黄色稀水便,每日3~5次,无粘液及脓血,偶有里急后重感,多次 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大便培养(-).予以对症治疗可缓解.以后反复发作,发作时无发热 、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曾多次就诊,行胃镜检查1次,纤维结肠镜3次,全消化 道钡餐2次未发现异常.先后诊断为慢性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半天前再次出现左下腹痛、腹泻入院.查体:T 37 ℃,P 86次/min,R 20次/min,BP 110/80 mm Hg(15/11 kPa);
作者:吴仕英;丁光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迟发性脾破裂并不少见,但本例为首次腹腔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极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
作者:魏存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乳腺癌中60%~70%的组织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但受体分布与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生物学关系等方面仍存争议.本文对1999年3月~19998年3月206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经免疫组化检测的 ER、PR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玉娥;邱晓光;蒲庆田;王涛;董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乌拉地尔(urapidil,商品名优匹敌)是一种新型的α-受体阻断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降压药,其针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首次静脉注射乌拉地尔的剂量与疗效、低血压发生率的关系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桂鲜;谢余澄;郑粉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结外型恶性淋巴瘤中原发胃肠道较多见,原发性肠恶性淋巴瘤主要发生在小肠,在小肠恶性肿瘤中占居首位,大肠淋巴瘤较少见.我院10年来共收治了15例原发性肠恶性淋巴瘤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林珺芳;芮红兵;叶德富;卓光生;陈君敏;薜原;郑玲;朱月永;康日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二年来,我们应用心先安(化学名: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国清;胡小柳;赖善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新生儿危重疾病时在原发疾病基础上易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循环衰竭尤其是难治性休克是疾病发展恶化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预后 [1] .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 ,腹胀是休克恶化的重要标志 [2] .本文分析1992年1月~199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 8例新生儿危重病例资料,旨在探讨新生儿危重疾病时循环衰竭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江卓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我院用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果如下.
作者:付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我们应用改良食管斜形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21例,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谢丰勇;范增林;王世合;杨新生;牛新强;张运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尿道下裂是男孩多见的泌尿生殖系畸形之一,发病率达0.2%~0.44%.其基本特征为 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而不是阴茎头顶端.根据尿道外口解剖位置,可分为轻型(阴茎头型 ,阴茎体型)和重型(阴茎阴囊型,会阴型).75%的患者为单纯轻型尿道下裂.阴茎阴囊型, 会阴型尿道下裂比较少见,而且常并发严重的生殖系统畸形,如隐睾,小阴茎等 [1] .目前认为,尿道下裂是由于尿道沟不能完全闭合所致,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 者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尿道下裂,本文仅就近年来病因学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保兴;杨文增;张运杰;吴嘉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PAVM)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 病,是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又被称为肺动静脉瘘、肺血管瘤、肺动静脉血管瘤 等.PAVM早由Churton于1897年在尸检中发现,而关于PAVM的首次临床诊断报告于1939年 由Smith等首先发表.多数先天性PAVM(60%~90%)伴发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 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 [1] .该病女性发病率大约是男性的2倍 [2] .10%左右的PAVM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被确诊,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外显率不断增加 [3] .该病自然转归不佳,未经治疗的患者中病死率达11%.
作者:李燕;黄连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由于胰岛素的应 用使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死率显著下降,DN逐渐成为主要死因.在我国,DN在胰岛素依赖 性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的发病率分别为30%~40%与15%~20%.在西方国家,糖尿病已是终未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病因.WHO预测21世纪DN 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因此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综述其研 究的新进展.
作者:曹佳懿;康远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挽救各种疾病致急性呼 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但这种有创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多,费用高,护理工作 量大等问题.自Meduri报告用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后,无创正压通气(nonin 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得到广泛的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 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大大促进了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在急诊危重病的抢救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者:唐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国有2千多万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各文献报道不一,国外5%~20%,国内0.9%~50%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DN的诊断和中西医治疗概况,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琳瑛;赵建国;郑健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功能性便秘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祖国医学早有论述.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 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病证,称为便秘.<内经>称之大便难、后不利 .<伤寒论>称为阳结、阴结、脾约.<诸病源侯论>称大便不通.<丹溪心法>称为大便秘结.统称便秘.本文仅就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理及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熊俊光;王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定义多发性结直肠癌分为异时性和同时性两种。异时性结直肠癌是指经外科手术达到一个“清洁”结直肠(无任何新生物)后的时候发生的原发性大肠癌 [1,2] 。恶性肿瘤必须是新生物的且不是原发灶的复发或转移。异时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是:①除外术后复发癌;②2个癌的诊断间隔时间应>6个月。2个癌的诊断间隔在6个月以内则被视为“漏诊的同时性癌”。
作者:陈宏;唐伟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呃逆俗称隔气,是由膈肌痉挛引起的喉间声响不止,不能自制的一种表现,其反射途径 不十分清楚,持续时间长短不定,患者非常痛苦.本文综述近年来临床常用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王川平;苏秀琴;王淑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结肠脂肪瘤临床上较为少见,误诊率几近100%.我们自1991~2000年共收治3例结肠脂肪瘤,均误诊为结肠癌.现分析如下.
作者:翟建文;胡基刚;徐岩;李保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脑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上皮组织的一大类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55% [1] , 依其临床表现及典型影像特征,不易误诊.当病变为多灶,尤其通过胼胝体侵犯对侧半球时 ,可致误诊.我院1999年7月~2000年12月收治脑胶质瘤患者中,有2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都少萍;罗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其临床表现程度不一,症状多 样化,因而不易与一些肠道疾病相鉴别,故误诊率较高.本院自1987年6月以来收治该病17 例,误诊1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袁祖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眼、外生殖器三联征 外,还可累及皮肤、关节、血管、心脏、神经系统、消化道、呼吸系统、肾等多器官、系统 ,临床表现复杂,各症状常常不同时出现,且又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容易误诊漏诊. 我院1992年1月~2000年11月确诊BS 52例,外院及入院初误诊28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磊;刘建中;鞠文龙;刘艳芳;原希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儿男,11岁.纳差、消瘦、全身皮肤渐黑1年.近1个月来时有恶心、呕吐;腹痛,无规律 性;黄稀便,每日7~8次;伴低热.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病情加重,出现烦躁、精神恍惚 ,血压测不到.立即给予扩容、升压治疗,血压渐回升并稳定,尿量增加,未再吐泻,但精 神不振,不思饮食,吐字不清,时有自语,于2000年2月1日入院.患儿既往健康,否认结核病及其接触史.有兄1人健康.入院体检:T 36.5 ℃,P 96 次/min ,R 28次/min,BP 98/60 mm Hg(13.0/8.0 kPa),体重27 kg.神志清,表情淡漠,呼吸平稳,消瘦,全身皮肤粘膜色素沉着增加,以口唇、牙龈及阴囊等处较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颈无抵抗.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不大.肛门及外生殖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李跃英;伊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