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影响因子:1.46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75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冠脉造影阴性与阳性胸痛患者心理状况研究

    目的 比较冠脉造影阴性与阳性胸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健康状态对胸痛患者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13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和冠脉造影阳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评定.结果 冠脉造影阴性组平均年龄小于冠脉造影阳性组(60.2岁±1.1岁 vs 65.0岁±1.2岁,P<0.01),且女性(51.5% vs 28.1%,P<0.01)、不典型心绞痛症状(48.5% vs 21.9%,P<0.01)比例较高;冠脉造影阴性组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阳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的特点是以中青年人多见,女性比例高,心绞痛症状不典型.冠脉造影阴性组较冠脉造影阳性组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其胸痛症状可能是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

    作者:郝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抢救高钾所致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抢救高血钾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应用瑞典金宝AK95S血液透析机,选用美国百特空心纤维透析器与费森尤斯聚砜膜透析器,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流量200 ml/min~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时间为4.0 h~4.5 h.结果 6例高钾所致恶性心律失常均经血液透析抢救成功.有1例长期服用低钠盐患者,1月内出现4次高钾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经停用低钠盐后1年内未再发高血钾.讨论血液透析是抢救高血钾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快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建平;谭佳英;雷炎;卢艳;李明晶;刘东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调理乾坤丸治疗亚健康状态2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调理乾坤丸对256例亚健康状态中老年人睡眠和疲劳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睡眠和疲劳量表对256例中老年人进行疗效观察和评定.结果 心理卫生测评显示该亚健康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调理乾坤丸对中老年人的亚健康状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调理乾坤丸能很好地改善亚健康状态中老年人的睡眠和疲劳状态,且配药安全合理.

    作者:穆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例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统计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年死亡率可达5%~10%[2].约62%的心衰患者有左右心室间不同步[3].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CHF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总死亡率下降了36%[4],联合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降低死亡率可达43%[5].现将我院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恶性心律失常1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正宝;冯巧爱;马锋;张中正;王勇;徐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持续室速患者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对高血压伴非持续室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原发性高血压伴非持续室速患者75例为室速组,选正常体检者52名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全部进行24 h Holter记录分析,对两组的HRT、 HRV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室速组与对照组比TO值明显增高(P<0.01),TS值、 HRVI值均明显减低(P<0.01),室速组的TO、TS 及HRVI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O、TS灵敏度和特异度都高于HRVI,而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也均高于HRVI,其中TS灵敏度和特异度又高于TO,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T减弱或消失,尤其是TS值减低是一项比HRV更强、更精确的预测高血压高危患者猝死的指标.

    作者:安毅;白梅;彭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额部钻孔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入路和技巧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钻孔穿刺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技巧,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表现及临床意识状态,经额部入路,以带导针引流管沿血肿纵轴穿刺吸除出血,术后留置引流管,残留出血经尿激酶液化引流.总结手术效果及技巧.结果 62例出血患者中,术后5 d拔除引流管后血肿清除率,显效 24例,有效 37例,无效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1例.结论 选择经额部穿刺治疗脑出血操作简便,置管定位准确,血肿清除安全有效,术后护理方便,对不需要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苏永生;田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多导睡眠监测162例成年OSAHS患者.比较手术前后血压失常、心律失常、血液流变学及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与治愈好转等情况.结果 成年鼾症者中OSAHS组患者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液流变学、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通过手术可逆转上述改变.结论 OSAHS与心血管疾病有关,OSAHS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对OSAHS有效,也能显著改善并存的心血管病变.

    作者:李世琪;王旭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赵晓妹;齐杰;马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或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 (RA)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证的AMI患者67例或行溶栓治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或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术中、术后或溶栓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RA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稳心颗粒对RA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作者:刘英华;朱玉山;王健兵;白文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8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PETIA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并且随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显著负相关;经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hs-CRP、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hs-CRP、TNF-α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疏血通注射液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作者:叶维聪;李树裕;林振;林晰喻;姚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与NO/NOS系统、ET-1、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NO/NOS系统、内皮素(ET-1)、左室质量指数(LVMI)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4例EH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测定NO、NOS、ET-1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iNO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火亢盛证及痰湿壅盛证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P<0.01).NO、NOS、ET-1水平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及阴虚阳亢证患者的LVMI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结论 LVMI可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严重程度的依据之一.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EH患者的iNOS水平较高,iNOS表达的降低可能是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患者的特征之一.

    作者:夏成霞;杨庆有;朱红俊;陆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者204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组(观察组)与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并口服贝那普利,对照组单纯给予贝那普利口服.观察治疗4周后MAU、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AU、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分别为(95.02±38.98) mg/d vs(126.95±34.31) mg/d,(2.99±1.30) mg/d vs(3.34±0.98) mg/d,(151.38±1.27) mg/d vs(190.19±2.6) mg/d,(20.47±4.17) U/L vs(22.15±3.79) U/L,(54.41±24.11) ng/L vs (55.78±6.90) ng/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肌酐)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贝那普利.

    作者:李国龙;刘志远;崔伟娜;王玉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662例T2DM患者资料,统计MS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并按是否合并MS分组,比较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结果 662例中495例(74.8%)合并MS,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5.56,P<0.05).MS组糖尿病肾病(DN,χ2=4.408,P<0.05)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χ2=8.011,P<0.01)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MS组.结论 合并MS组较无MS组DN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作者:尚玉清;王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脉压(P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57例入选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并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对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记分,测量外周肱动脉血压并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统计分析P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随病变支数的增加、病变范围的增大以及冠脉狭窄程度危险分级的增高,PP逐渐增高,其中左主干病变者PP高.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PP每增加10 mmHg,对数转换的Gensini积分平均可增加0.128(P=0.007).SBP在总体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者,但各亚组与正常者差异不大,仅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单支病变组.各组平均动脉压未见有统计学意义,DBP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 在冠心病人群中,P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60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且相关性优于SBP及DBP.

    作者:马登峰;王文强;王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清眩降压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观察

    目的 观察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EH)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对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组(治疗组)29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清眩降压汤,半剂/次,2次/日,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测定诊室血压值、动态血压、填写SF-36量表.结果 诊室血压,治疗组对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治疗组改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89.6%,对照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37.1%(P<0.01).生存质量,治疗组对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三个维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损害,治疗组改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EH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EH患者生存质量.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余军;徐凤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09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8例AMI患者,在发病12 h后,24 h内行延迟PCI治疗,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患者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临床不良事件.结果 住院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住院时间分别为6.7 d±0.5 d、6.6 d±0.5 d,两组各有1例再发心绞痛.3个月随访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再住院率分别为3.6%和3.2%,发生心功能不全(Killip Ⅱ级)者的比例分别为3.6%和3.2%.在NSTEMI组支架植入时,有1例发生了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并发症;在STEMI组有1例发生了IRA无复流,1例发生了IRA慢血流并发症,手术中IRA无复流和慢血流总的发生率为2.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PCI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和3个月内死亡率、再次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碎虎;才仔全;杨永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和西药,对照组单纯服用西药,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丽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焦虑并早搏患者42例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焦虑并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早搏并焦虑患者,按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稳心颗粒+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美托洛尔组),每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结果 治疗组1个月、6 个月24 h心电图早搏次数、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治疗1月、半年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减少焦虑并早搏患者的早搏次数及改善焦虑症状.

    作者:贺爱珍;李元玉;王志华;黄家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62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 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仪24 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的生活日记,将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分为A组与B组.结果 62例患者,A组41例(66.1%),B组21(33.9%).A组发生长RR间期1.5 s~2.0 s 41例,>2.0 s 4例,发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5例. B组发生长RR间期1.5 s~2.0 s的21例,>2.0 s的18例,发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17例.B组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作者:刘俊连;孙平莲;潘秋珍;杨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宁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宁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49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126例)和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 123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自拟宁心汤,对照组加用盐酸普罗帕酮片(0.15 g,每日3次,口服).服药10 d,进行心绞痛、心律失常的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7 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 1.2%;治疗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 3.5%(P<0.05) .结论 自拟宁心汤不但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缓解心绞痛也有益.

    作者:程艳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脑舒通对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脑舒通联合辛伐他汀滴丸) 50例和对照组(辛伐他汀滴丸)5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比较两组血脂及hs-CRP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C、TG、LDL-C、hs-CRP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HDL-C明显增高(P<0.05).结论 心脑舒通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降低血浆hs-CRP水平.

    作者:李珍辉;林建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的Genisi记分评估,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按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7.01 mg/L±2.61 mg/L vs 4.89 mg/L±2.26 mg /L,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脉病变的不稳定型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 脂联素对冠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宁彬;马震;辛国勇;张雷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76例男性患者进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临床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对hs-CRP进行检测.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治疗3月,观察对hs-CRP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 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hs-CRP水平逐渐升高.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进行性升高. 40 mg大剂量组在1月时hs-CRP即开始下降,并且比同期20 mg小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 hs-CRP可反映ACS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hs-CRP水平,40 mg剂量组降低ACS效果更明显.

    作者:李涛涛;陈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2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常规使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强心剂及利尿剂等治疗心力衰竭,治疗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浆脑钠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NP、LVEF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心功能分级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守宏;刘振;武海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依伦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共入选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依伦平降压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12周时血压,使用美国GE vivid7彩色心脏超声采集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收缩压平均降低28.2 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18.2 mmHg,治疗12周时53例患者舒张压<85 mmHg,达标率为88.3%.结论 依伦平降压疗效好,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作者:徐海涛;王红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脏形态功能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与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3年内200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对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明确其类型及发病率与原发病、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结果 各种心律失常中房颤发病率高,其次为室早及房早,原发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为多见,而心腔内径越大越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较其他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腔内径大小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作者:刘宇;江雪慧;舒晓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梗死风证与免疫细胞因子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风证与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266例CI患者进行风证证候评分,测定IL-6、TNF-α含量,并就其在卒中中出现的相关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作分析.结果 中脏腑组风证量值与TNF-α、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9、0.46),中经络组风证量值与TNF-α、IL-6水平也呈正相关(r 分别为0.23、0.19),中脏腑组较中经络组的相关性高;中脏腑组风证分值及免疫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中经络组(P<.01);风证患者中脏腑组与中经络组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均以中脏腑组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或P<.01).结论 脑梗死不仅风证量值与IL-6、TNF-α水平显著相关,而且与其病类在病程中发生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几率也关系密切.

    作者:关少侠;谌剑飞;丁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蒲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黄蒲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VaD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西药多奈哌齐治疗组(A组),中医辨证后运用黄蒲通窍胶囊组(B组)和中医辨证后使用黄蒲通窍胶囊合用多奈哌齐组(C组).疗程为60 d.观察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包括: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 黄蒲通窍胶囊可以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ADL、MMSE 、ADAS-cog积分,降低血Hcy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蒲通窍胶囊可以改善VaD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陈永华;江停战;张波;黄为;刘妮;曹仕健;王时光;李亚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脑干血管病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干血管病变合并呼吸衰竭者的临床特点及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ICU收治的37例急性脑干血管病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均在早期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余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实施脑保护、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观察呼吸机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并比较分析脑干梗死组和脑干出血组的预后.结果 37例急性脑干血管病变患者,脑干梗死21例,脑干出血16例,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后24 h、48 h的血气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干梗死组病死率38.1%,脑干出血组死亡率75.0%(P<0.05).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脑干血管病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优于脑干出血患者.

    作者:李霞;范青香;李立恒;牛艳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供血脑动脉病变的情况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 发病机制.方法 对96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现78例存在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多发病变分别为28.2% (22/78)、34.6% (27/78) 和37.1% (29/78),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22例,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多,占45.2%(38/84),颅内动脉狭窄27例,以大脑中动脉(MCA)多,占41.2%(47/114).频发TIA组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1),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7 例盗血现象.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姝娟;袁军;郭建雄;孟云清;萨茹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微创术和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微创术和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8例(治疗组)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同时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与单独使用微创穿刺术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 治疗组完全独立2例,基本独立5例,轻度依赖8例,中度依赖2例,重度依赖1例;对照组完全独立1例,基本独立2例,轻度依赖4例,中度依赖10例,重度依赖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创术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潘宁;杜怡峰;付海燕;郝茂林;刘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偏头痛4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口服尼莫地平、谷维素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口服尼莫地平、谷维素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3个疗程,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2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62%,(P<0.01).经颅多普勒检查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慢(P<0.01).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与尼莫地平有明显的协调作用.

    作者:王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记忆量表(C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查40例PD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者的记忆功能及情感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记忆的各项分测验成绩、记忆商 (MQ)及MMS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病例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记忆比较,抑郁组无意义图形再认低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其他各项分测验、MQ及MMSE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结论 PD患者有明显记忆障碍,其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郜立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阳熄风化痰法对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拟定入选病例标准,符合中风病恢复期风证及肾阳虚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以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治疗组予侯氏黑散化裁汤,对照组予华佗再造丸治疗,6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肌张力降低,痉挛好转,明显改善率55.5%.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率45%,显效率30%,优于对照组(χ2=8.306,P<0.05).结论 温阳熄风化痰法可显著改善中风病患者患肢痉挛状态.

    作者:孙西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颈椎病椎动脉型早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方式,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62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TCD的变化情况.结果 益气活血方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文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对损伤程度、疗效、预后评估等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名S100B蛋白水平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评价其与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与梗死大小、部位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出现升高,于发病后24 h内开始升高,2 d~3 d达高峰,尤其是梗死灶大的中、重度患者升高明显,第7天仍有部分升高.皮层脑梗死与皮层下梗死比较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S100B蛋白可作为急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也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可用于判断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

    作者:李江华;王丽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持续时间、次数及临床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173例TI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次数及临床特征.发作后均在24 h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部分发作48 h后复查,记录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的例数.结果 TIA发作≤30 min、>30 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14.3%(16/112)、36.1%(22/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TIA发作≤3次、>3次TIA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14.7%(19/129)、43.2%(19/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既往有、无卒中病史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34.9%(15/43)、17.7%(23/1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者发生脑梗死比例为27.5%(28/102)、14.1%(10/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表现为偏肢无力和(或)麻木、非偏肢无力麻木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40.2%(33/82)、5.5%(5/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局灶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30 min 、发作次数>3次、既往有卒中、高血压病史及表现为偏肢无力和(或)麻木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比率明显增高.

    作者:黄晓芸;梅志忠;方浩威;余映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腧穴治疗颅脑术后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针刺腧穴治疗颅脑术后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颅脑手术后经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头痛患者进行针刺腧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治疗1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和头痛持续时间的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针刺腧穴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大幅缩短(P<0.01).治疗(1~3)个月,头痛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其中眶上神经痛5例,滑车上神经痛4例,耳颞神经痛8例,枕大神经痛7例,枕小神经痛4例,颈部肌肉拉伤后致高位颈神经痛8例.结论 针刺腧穴对颅脑术后各型头痛均有明显效果.

    作者:俞梦瑾;陈辉清;黄振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近五年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肌张力研究进展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现就近五年结合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归纳整理如下.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急性脑梗死(AC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1].大多数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2],因此,早期再通闭塞动脉,尽快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血供,尽量挽救神经功能成为其治疗目的.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蛭、地龙,地龙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和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溶栓的作用[3].

    作者:汪立明;朱守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GDF15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调控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转移[1].近来研究发现,GDF15还是一个重要的心血管保护因子,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叶庆虎;张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冠心病介入术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因其创伤性小、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介入治疗虽能解决局部血管的狭窄问题,但不能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琪琳;杜金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动脉硬化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和Monckeberg's硬化两种形式,前者主要在内膜层,形成斑块;后者则累及动脉壁全层,引起管壁僵硬度增加,弹性降低.传统观点认为动脉内膜下的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注意力都集中在管腔病变.而新的国内外研究发现,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才是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管壁病变才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

    作者:何海艳;徐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血管神经症诊治进展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中的一种.大多发生在中青年,20岁~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心血管神经症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随着社会竞争的紧张、激烈,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作者:黄贤胜;宫春明;赵红莲;赵立华;李春华;丁振江;王虹;李俊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痰浊血瘀证候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中风和冠心病重要的原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AS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焦点内容之一.

    作者:贾连群;杨关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过模拟VD动物模型并予中药干预,观察各项实验指标的变化,是探讨中药治疗VD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方法.现将近三年来中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进展分类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仙;肖红玲;王霞;于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抗血栓药研究进展

    颈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应用于临床已近二十余年,该技术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支架内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内支架术后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因此,抗血栓治疗一直是血管内支架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

    作者:任丁;吴云虎;黄龙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血液流变学、脑含水量的影响

    目的 复制脑缺血大鼠模型,研究参芎嗪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注射液组、参芎嗪注射液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脑含水量、脑指数的影响.结果 参芎嗪注射液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脑含水量及脑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参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对脑缺血损伤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辉;吴丽敏;杨文明;汪美霞;董婷;汪瀚;韩明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颅脑创伤后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脑室给予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颅脑创伤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创伤组(TBI组,42只)、CGRP8-37组( 42只).TBI组、CGRP8-37组大鼠分别作自由落体创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PCR技术,动态观察对照、创伤和CGRP8-37组大鼠0.5 h,2 h,6 h,12 h,24 h,48 h,72 h后CGRP的变化规律.结果 ①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在TBI组脑组织 CGRP阳性单位在伤后0.5 h 开始表达上调,2 h、6 h 依次增高,12 h 达到峰值( P<0.05),之后逐渐回落,72 h时高于正常水平.与TBI组相比,CGRP8-37组脑组织 CGRP阳性单位表达在2 h即达到高峰,随后持续回落,48 h即恢复正常,72 h低于正常水平.且在相应的时间点CGRP阳性单位表达都低于TBI组.②PCR显示: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相似,即CGRP8-37组脑组织CGRP mRNA表达较TBI组峰值提前,由12 h提前至2 h,且在相应时间点减少CGRP mRNA表达.结论 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能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CGRP的表达,减轻脑水肿,并能促进病理过程的恢复.

    作者:贾志亮;刘跃亭;段虎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海马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海马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PD模型组(B组)和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D-AP-5+PD组(C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多克隆抗体mGluR5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大鼠海马有丰富的mGluR5表达;PD模型组中大鼠海马mGluR5表达明显下降;在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D-AP-5+PD组中,大鼠海马mGluR5表达又明显上调.结论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海马各区mGluR5表达下降,可能是神经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作用.mGluR5可能与帕金森病认知和情感及记忆功能障碍有关.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海马各区经用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D-AP-5处理后,海马mGluR5表达明显上调,推测mGluR5表达下降可能在帕金森病长时程增强(LTP)诱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NMDA受体依赖性.

    作者:骞健;张巧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鹿茸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IMP-1mRNA表达的调节

    目的 观察鹿茸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基因水平探讨鹿茸方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鹿茸方小剂量治疗组、鹿茸方中剂量治疗组、水飞蓟宾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干预治疗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R);用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UAER、肾皮质TIMP-1 mRNA表达显著增高,均较正常大鼠显著上调(P<.05);治疗组显著降低模型UAER,显著下调肾皮质TIMP-1 mRNA的表达(P<.05).结论 鹿茸方及对照药物水飞蓟宾均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肾皮质TIMP-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好杰;张洁;叶伟成;倪培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卡尼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左卡尼汀对大鼠脑组织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 左卡尼汀各剂量组均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ATPase的活性.结论 左卡尼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脑能量代谢,提高脑组织ATP 酶活性,维持钠泵、钙泵的稳定有关.

    作者:韩征宇;李光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7日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肛温37 ℃)和亚低温治疗组(肛温 33 ℃),每组各40只.每组根据处死的时间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每亚组各8只.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 HIBD组缺氧缺血侧大脑组织Caspase-3 活性逐渐增高,48 h达高蜂(Caspase-3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144.15±4.50),然后逐渐下降 ,72 h后仍有明显增高;与HIBD模型组各时间点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通过降低缺氧缺血后Caspase-3 酶的活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赵旭晶;阴怀清;孙玲;房清丽;武师润;阴崇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氯胺酮在大鼠体内死后的分布研究

    目的 建立大鼠氯胺酮灌胃给药致死模型,研究氯胺酮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LD50组和4LD50组,经灌胃匀速注入2LD50(17.28 mg/g)和4LD50(34.55 mg/g)氯胺酮.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结果 各脏器组织氯胺酮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①2LD50组:脑 >肝 >肾 >肺、脾、肌、心血、心;②4LD50组:脑、肾、肝> 肺>心血、脾、心>肌.结论 氯胺酮灌胃给药致死的动物模型,可应用于氯胺酮中毒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氯胺酮死后分布不均匀,含血丰富的器官如肺、肝较其他组织和血液含量高,氯胺酮中毒致死案件中,法医学鉴定时应全面正确的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

    作者:王大利;万东方;王勇;尉志文;王雪彦;贠克明;王玉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对培养大鼠乳鼠缺氧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成活48 h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氰化钠造成心肌细胞细胞内缺氧模型),B组为suf 1组(缺氧+0.1 ng/mL舒芬太尼),C组为suf 2组(缺氧+0.2 ng/mL舒芬太尼).比较3组心肌细胞形态学(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的变化及吸光度A值的改变.结果 缺氧12 h后,对照组细胞搏动功能变化明显,呈散在性搏动,而实验组搏动频率减慢.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学变化逐渐明显,对照组较实验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舒芬太尼对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丽;赵建力;刘保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钙超载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氯化钾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THP 1 μmol/L组、l-THP 10 μmol/L组、l-THP 100 μmol/L组.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扫描,观测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钙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1~100) μmol/L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胞内钙浓度([Ca2+]i)均无影响.左旋四氢巴马汀对60 mmol/L KCl诱导的外钙内流引起的胞浆钙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照组、1 μmol/Ll-THP、10 μmol/L l-THP 、100 μmol/L l-THP的峰值荧光强度增加分别为(64.3±2.8)%、(46.3±3.1)%、(34.2±1.5)%、(20.8±1.2 )%( P<0.05).左旋四氢巴马汀对10 mmol/L Caffeine诱导细胞内钙库的钙释放,引起的胞浆钙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照组、l μmol/L l-THP、10 μmol/L l-THP、100 μmol/L l-THP峰值荧光强度增加分别为(53.9±4.3)%、(48.2±3.9)%、(44.3±4.6)%、(35.5±3.2)%(P<0.05).结论 左旋四氢巴马汀可以通过减轻损伤诱发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程度来保护海马神经元.

    作者:周亚光;苏明华;杨光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清热祛湿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清热祛湿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观察清热祛湿方治疗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取5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与正常组一起纳入本研究.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清热祛湿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于给药2月后,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分别测定TNF-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清热祛湿方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同时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治疗后IAI、HOMA-IR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热祛湿方治疗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IR模型大鼠TNF-α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大,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丁艳;刘金玲;张洁;曹莹;王好杰;王立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白介素对高血压大鼠去内皮主动脉收缩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在高血压和正常血压情况下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血管活动的急性影响.方法 去内皮主动脉环取自12周SHRSP和WKY鼠,在悬挂于张力测量仪,测量苯肾上腺素收缩曲线之前,用IL-1β(20 ng/mL)平衡1 h.用Indomethacin(1μM)和PP-2(1μM)来抑制环氧酶(COX)和Src-激酶活性.结果 1 h平衡后,IL-1β显著加强了SHRSP大鼠主动脉环收缩力,抑制COX或Src-激酶能阻断这种效应.与WKY组相比,用IL-1β平衡1 h后的SHRSP大鼠主动脉环苯肾上腺素刺激下的大收缩力要大得多.然而IL-1β对WKY鼠主动脉却没有此种效应.结论 IL-1β能够引起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的迅速收缩,并且能增强苯肾上腺素介导的收缩作用,COX和Src-激酶途径介导了这种反应的信号传导.

    作者:康成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补阳还五汤组药量为50 g/(kg·d),尼莫地平组药量为20 mg/(kg·d),共给药30 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给予蒸馏水1 mL/100 g 灌胃.治疗后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行为能力,以HE染色、Nissl染色检测其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7.67 s±3.42 s、8.76 s±4.03 s、29.56 s±13.28 s、16.96 s±7.06 s、20.16 s±8.89 s;探索次数分别为:16.86/min±5.37/min、14.42/min±4.01/min、4.26/min±0.80/min、8.96/min±1.30/min、8.74/min±2.52/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5),平均探索次数显著减少(P<.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5),平均探索次数显著增加(P<.05).光镜观察显示,补阳还五汤组和尼莫地平组均可见海马CA1区神经元脱失现象明显减轻,数目增多,神经元丢失率明显降低.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作者:李君;钱涛;高维娟;唐敬龙;张鸿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对中风病中西医结合认识的探讨

    学术界对中西医结合的探讨由来已久,本文以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为切入点,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方面的意义及结合思路,提出病名应为相互参照之用,只求规范,不苛求统一;认识疾病方面要以患者为结合体,将两者融会贯通;治疗方面应注重整体观念,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思路,提高疗效.

    作者:蔡春茜;赵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继续教育答题卡(2010年1月第1期试题)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