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5098
  • 国内刊号:14-1298/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94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临床医学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8期文献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结合临床护理76例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特色之一.中西结合护理就是在西医辨病的专科护理基础下,结合中医辩证理论,根据患者表现出临床症状和差异再进行辨证施护,从而收到更为满意的临床护理疗效.

    作者:魏琼;李芳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病人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的比较

    目的:是针对心肌梗死的病人寻找一种病人更舒适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传统的口腔护理与新的口腔护理的方法在同一个心肌梗死的病人均做两次,然后进行观察及问卷调查.观察口臭,恶心情况及了解两种方法病人更愿意选择哪种.结果:新的口腔护理的方法口臭及恶心的发生均明显低于传统的方法,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新的口腔护理方法比传统方法病人更舒适,更适合心肌梗死的病人.

    作者:方淑玲;祝照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DS5和DCA200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

    目的:对DS5低压阳离子交换色谱法联合梯度规避法和DCA2000免疫法两种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低压阳离子交换色谱法联合梯度规避法(X)和免疫法(Y)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回收率、精密度、干扰因素、相关性及参考范围的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4%以内,批内、批间的平均变异系数(CV)均<5%;10.2mmol/L三酰甘油、8.0mmol/L胆固醇、10.1%HbF对两种仪器均无干扰,684 umol/L总胆红素对DS5的层析柱有破坏作用,对DCA2000无干扰;两者结果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9957(P<0.01),n=50,直线回归方程Y=1.09X+0.1%;DS5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较DCA2000偏低;DS5和DCA2000两者参考范围分别为4.0%~6.0%和4.3~6.5%.结论:DCA2000测定结果比DS5偏高.

    作者:董永康;张恒;汤俊明;邵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变化的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糖的代谢及意义.方法:乙型肝炎患者组为本院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经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共143例;对照组为正常体检的健康人,乙型肝炎标志物均为阴性,共150例,进行空腹血糖及尿糖的测定并比较.结果:在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中,合并血糖测定值增高有53例,阳性率为37%,其中在高血糖患者中尿糖(++)者有13例,阳性率为24.52%;在150例健康人对照组中,血糖增高有3例,阳性率为2%,尿糖测定全为阴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增高,肝脏损害能引起糖代谢异常.

    作者:呼巧玲;梁爱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标本中248株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近年来临床感染性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临床各科所采集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尿液、前列腺液等标本762份进行了培养与鉴定.以便为临床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收检的各类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分离细菌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1999年版推荐的KB方法进行操作与结果判断.结果:大肠埃希菌仍处于感染的首位共64株占29.8%、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11.3%、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10.5%、链球菌18株占7.3%、念珠菌53株占21.4%,以上菌株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已为机会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防止新的流行菌株产生.

    作者:龙远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MCV对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

    本文探讨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MCV<70FI时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手工计数法相比较.结果表明,30例MCV<70fl标本.两法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别,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高,P<0.05.可见,仪器计数时,对于MCV<70fl并且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标本,应注意手工法复核.

    作者:刘克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影响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4水平因素的探讨

    目的:分析影响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因素,探讨溃疡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抽取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溃疡病患者55例,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IL-4含量,对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城镇患者和农牧区患者之间J进行组织间比较,观察幽门螺杆菌(Hp),宿主(种族)和相伴环境因素之间对其的影响.结果:Hp感染组患者血清IL-4含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汉族显著高于少数民族(P<0.05);城镇患者非常显著高于农牧区患者(P<0.001).结论:IL-4降低导致的TH2免疫应答下调可能是溃疡病发生的重要致病之一;Hp感染、高原特殊环境和宿主(种族)可能是影响本地区溃疡病患者血清IL-4含量水平的三大重要因素.

    作者:相英花;杨永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妊娠妇女血液红细胞MCV、MCH、MCHC、RDW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妊娠期贫血的类型,推断妊娠期贫血发生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系我院体检的围生期孕妇,共计4500例.采用CA-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各参数检测.结果:正常细胞性贫血:RBC/HGB、MCH、MCV、MCHC和RDW正常.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HGB降低较RBC明显、MCV、MCH、MCHC降低,RDW增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BC降低HGB明显,MCV、MCH增高,MCHC正常,RDW增大.结论:通过对中晚期孕妇的血液中MCV、MCH、MCHC和RDW的测定,可以初步判断妊娠期妇女贫血的类型.

    作者:鲁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敏CRP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及2DM合并冠心痛时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方法:40例2DM患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超敏CRP,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其血糖.结果:2DM患者CRP高于正常对照,2DM合并冠心病者CR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结论:CRP在2DM和冠心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均具有致病作用,其中2DM合并冠心病其意义更加显著.

    作者:惠玉芬;王兴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移动式床旁X线机的临床应用体会

    移动式床旁X线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急、危、重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抢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影像信息,并且能够术中定位、术中胆总管造影、骨科牵引、骨科术后等其他不宜行动的患者在床旁行X线检查的需要.床旁X线机分为传统X线机和CR(Computed Radiography)即计算机X线摄影[1].自2003年7月应用移动式床旁X线机(传统X线机)以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把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上展增;王太平;卢启文;洪宝强;哈进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复方樟柳碱颞侧皮下注射治疗挫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探讨

    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是目前眼科门诊较为复杂、难治的一种眼病,我院眼科采用复方樟柳碱颞侧皮下注射治疗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效果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妍丽;吴京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自发性气胸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接诊并治愈自发性气胸235例,其中5例保守治愈;52例经胸腔穿刺治疗,其中50例治愈,2例穿刺后胸腔积气更多,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18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其中3例病人术后仍有大量气体溢出.现将235例中5例出现治疗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潘龙毅;钟守平;张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10例分析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我院1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经积极治疗、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处理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作者:康孔枝;许会玲;张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新生儿溶血病46例临床分析

    我院儿科病房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共收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8例,对可疑患儿进行溶皿全套筛查,确诊新生儿溶血病4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惠芳;袁志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40例治疗

    目的:通过对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特点,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收集1982年至2007年经治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住院患者40例,分析其感染来源、细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及局部表现、体温、化验结果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40例34例痊愈,因并发症而救活无效6例死亡,病死率15%.结论: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全身症状严重,并发症多,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应早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主张联合、足量,加强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时切开引流,处理原病灶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尽快治愈.

    作者:王凤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12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 a多来经头部CT或外院MRI检查证实的15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12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7.64%(12/157),其中部分发作发展为全身强直阵孪发作(sGTCS)6例,单纯部分性发作(sps)3例,复杂部分发作(cps)2例,癫痫持续状态(SE)1例.2周内癫痫发作7例,占58.33%,均临时或短期用抗癫痫药.2周后癫痫发作5例,占41.67%,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和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由于大多数有致痈灶存在,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李建锋;陆丽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工作压力以及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症状腰腿痛已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青壮年.目前,临床上绝大部分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然而,由于一些病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自我保健意识差等原因,使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靳晚玲;靳素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撕裂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例肺撕裂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单发6例,多发5例.除1例合并出现肺血肿外,其余均表现为气囊肿及气液囊肿.囊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囊腔,气液囊肿可见液平.肺血肿表现为球形高密均匀度影.11例中5例合并肋骨骨折,3例合并气胸,2例合并血气胸.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肺撕裂伤均逐渐吸收消失.结论:CT是明确肺撕裂伤诊断及严重程度的敏感特异的检查手段.在判断临床预后及治疗效果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玉香;肖海松;高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二维与彩色多谱勒超声结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二维与彩色多谱勒超声结合诊断乳腺癌.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先用二维超声明确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及内部结构等一般情况,用Stauros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疾病良恶性标准进行判定.然后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记录血流分级,用频谱多谱勒测定病灶内多处血流并记录高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等参数.结果:35例乳腺癌患者33例符合乳腺癌声像图特点;所有患者均检出血流信号,且以Ⅱ级~Ⅲ级为主33例,且峰值流速>12 cm/s,阻力指数(RI)>0.7搏动指数(PI)1.2;两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二维与彩色多谱勒超声结合诊断乳腺癌准确、简便;综合分析和评价CDFl血流Adler分级、肿块内血流速度、PI、RI等指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卓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官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宫腔内异常回声的声像图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并与临床结果相对照.结果:宫腔内残留物25例;宫腔息肉9例;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增生5例;葡萄胎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1],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较高等优点.

    作者:李玉玲;沙吾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声与血象诊断阑尾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及血象变化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变频超声对125例可疑阑尾炎进行的超声和血象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与血象诊断阑尾炎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56%.结论:超声对大多数阑尾炎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血象检查,并对阑尾形态可直观显示.

    作者:付焕秀;邓仕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术后椎间盘炎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Postoperative Discitis,POD)的发病原因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7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7例病变均在腰椎,行矢状位和横断位SE序列T1WI、T2WI扫描,部分病例做了冠状位扫描;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包括:椎间隙变窄,髓核内低信号裂隙消失;相邻两个椎体终板侵蚀及终板下松质骨有小的脓肿;椎旁软组织肿胀;注射Gd-DTPA后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术后椎间盘炎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任岩;王新宇;周鹏;吕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胎儿脐带绕颈的B超诊断与分析

    目的: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与分析.结论:脐带绕颈发生率很高,成为宫内窘迫的原因之一,应用B超后,采用正确方法,诊断率提高到90%以上,脐带绕颈现象是高度易变的,掌握超声时间检查,结合临床合理评价是重要的.讨论:脐带绕颈约占分娩人数的2%,脐带绕颈与脐带过长,胎动频率、胎位变化有关.缠绕松弛者对胎儿影响不大,缠绕过紧者可能影响胎儿供血,造成围生期胎儿缺氧,窒息或死亡.及早发现脐带绕颈,及时提醒产科医生对症处理,减少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作者:何红斌;杨艳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典型关节损伤的影像学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典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关节损伤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意义及特点.结果:19例中17例X线平片和CT未见异常,2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而CT诊断隐匿性骨折,19例MRI均能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及范围,但未能显示骨折,部分病例显示韧带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结论:MRI能全面反映关节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但不能明确区分骨挫伤与隐匿性骨折,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独特作用,但不能显示骨挫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邓红兵;成官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胸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胸引导下对4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并对手术前后及术中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00%.手术顺利,术中患者无不适.48例患者术前经TTE三测量VSD缺损大小为3mm~14.5 mm,术中造影测量稍大,但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即时监测48例患者封堵器的输送及释放.释放后47例患者室水平分流消失,1例存在少量分流.术后3 d~1 a复查TTE,1例存在少量分流的患者分流消失,48例患者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均未影响周围瓣膜运动,未出现新的瓣膜反流,也无溶血、心内膜炎、血栓等并发症.结论:TTE对VSD封堵术的术前病人筛选、术中引导及监测、术后随访治疗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茹;厉志红;张毅刚;李德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对临床难以触及的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临床难以触及的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常规对需要检查的乳腺进行扫查,记录临床未触及的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等,并判断其性质.结果:共检查乳腺病人746例,在104例病人中检查出未触及的肿块130个,检出率13.9%,其中90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对临床难以触及的乳腺肿块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乳腺常规检查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王军里;杨敏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同期172例溃疡及胃黏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出血前服药史、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2%(58/230),多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NSAIDs组年龄偏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吏、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Hp感染可能加剧NSAIDs诱发胃肠黏膜损害,两组性别、消化道溃疡史、治疗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岳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和麦角新碱治疗,但这两种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或有禁忌证,其他处理有官腔填塞纱条、骼内动脉结扎甚至子宫切除.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对收治的13例顽固性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800μg,通过增强子宫收缩,治疗产后出血,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赵晋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007年对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评价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调查2007年全年全部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分上半年(1月~6月)和下半年(7月~12月).对抗生素的使用率、联合应用、用药指征等进行对比性评价.结果:通过上下半年抗生素的调查对比,下半年抗生素的使用率明显降低,但抗生素的联用尚不够合理,无指征的使用率偏高.结论:我院要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加强用药指征和合理性方面的管理.

    作者:董建军;卢向东;蔡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黄芪、丹参对川崎病患儿血浆P-选择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对川崎病(简称KD)患儿血浆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对40例K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黄芪、丹参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同时用ELISA法分组测定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并与正常儿童相比较.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儿血浆P-选择素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治疗后发现A、B两组血浆P选择素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但B组比A组下降更显著,并且它们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黄芪、丹参对川崎病患儿血浆P-选择素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故二药联合应用对KD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易晓青;卫荣江;毛云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奥硝唑、替硝唑与甲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病牙数154例随机分为奥硝唑组48例,替硝唑组52例,甲硝唑组54例,分别采取充填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慢性根尖周炎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根管充填后3d内出现的根充反应.以比较三者临床疗效及人体组织相容性.结果: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其用药前后根尖周炎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的改变,均具有显著差异.根充反应率:奥硝唑与替硝唑无差异,甲硝唑的根充反应率明显高于前2组.结论: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替硝唑优于甲硝唑,奥硝唑又优于替硝唑,故奥硝唑的疗效显著,应为临床首选.且奥硝唑与替硝唑比甲硝唑更具有良好的人体组织相容性.

    作者:孔令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带光源气管插管引导器经鼻气管内盲插探讨

    气管内插管是临床麻醉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治疗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致使插管径路上发生解剖异常,造成插管困难.

    作者:丁建国;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泵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

    目的:为观察一种新型的u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的作用,以及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和F两组,F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麻醉快速诱导后,R组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麻醉,F组以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同时记录并比较术中体动反应及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并观测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肌僵现象的发生结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快,但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但可通过控制速率及剂量来控制.仍可发生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

    作者:鲁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病理技术工作中从登记、编号、取材、固定、包理、制片等全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注意点,及具体规范质量标准,执行规范化质量操作的良好工作习惯.建立质控组织是保证病理切片优良的有效手段,质控-人控-控人,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根本.

    作者:杨元发;李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常用尿液分析仪的维护

    本文详细阐述了基层医院常用尿液分析仪的操作,保养,维护.特别基层医院尿液分析仪的工作环境一般相对较差,防尘、防湿条件多不满意,因此必须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

    作者:钟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C-3000血液分析仪基层应用体会

    BC-3000血液分析仪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多参数血液分析仪.它能同时测定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LT(血小板)等18项参数,并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经过近1年的使用认为BC-3000血分析仪不失为基层应用的优良仪器.

    作者:苟兴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人工起搏器安装术后生活护理

    目的:对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及安全教育.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起搏电极,在右胸上部皮下制作襄袋埋入起搏器.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起搏功能正常,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文丽;柴炜红;屈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人本理论在设备维修人员中的应用

    通过对人本理论的剖析,针对后勤设备维修和保养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在后勤设备维修和保养人员中应用人本理论的重要性;探讨在个人需要、激励、用人等方面如何更好地调动和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为医院为一线服务.

    作者:孙来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性肺不张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急性肺不张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5例急性肺不张患者在局部表面麻醉下,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阻塞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及痰栓、血凝块,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果:22例患者在24h内复张,11例在48 h内复张,2例在72h后复张.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治疗急性肺不张的方法针对性强、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郑贤勇;林洪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疗效分析

    目的:现察超早期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0岁~1岁)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其中36例(0个月~4个月)患儿为超早期治疗组,32倒(4个月~1岁)患儿为时照组130倒不愿接受或拒绝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接收药物治疗为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均做治疗前后做Gesell评估并做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超早期治疗组及对照组1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异常姿势纠正和控制,各项发育正常化.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患儿各项发育进展缓慢,超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单一疗法组.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干预和中枢性协调障碍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使惠儿各项发育趋向正常化.

    作者:郑爱华;黄义平;张振华;李飞燕;胡梦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结果:120例中,治愈90例,占81.7%.显效22例,占18.3%,总有效率100%.结论: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痛病之一,一般治疗方法难以见效,也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而小针刀疗法对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卓著,立竿见影,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君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

    目的:增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乙型肝炎职业性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12例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BV的途径,暴露后进行应急处理和临床医学观察6个月.结果:12例医务人员暴露后检测HBsAG1例阳性,11例阴性.结论:医务人员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预防,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石福荣;赵月凤;曹桂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犬咬伤儿童伤口处理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护理体会

    近几年随着饲养宠物犬和社会上流浪犬的不断增多,儿童缺乏防范意识,很容易被犬抓伤、咬伤,其被犬伤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促使机体产生足够的中和抗体.本文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1500例犬咬伤儿童在我中心进行伤口处理及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发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玻璃离子及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疗效观察

    本文采用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190例,220个患牙,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李日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Metapex根充糊剂治疗乳牙慢性根尖炎的疗效观察

    乳牙根尖周炎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来自于牙髓的感染是乳牙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原.由于乳牙的结构特点,牙髓感染多呈慢性,且易扩散至根尖周组织,临床常见患牙深龋,根分叉附近已形成脓肿、甚至瘘管,对于距离替换尚早的乳牙,拔除将影响后继恒牙的萌出.目前,通过根管治疗保存患牙仍是首选治疗方案,本研究自2005年至2006年,对100例乳牙慢性根尖炎的儿童采用Metapex糊剂及氧化锌碘仿糊剂作根管治疗,经过1 a临床跟踪观察,比较治疗效果.

    作者:肖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无偿献血者抗-E1例报告

    1个例简介无偿献血者高XX,女,于2005年9月6日在街头献血,9月15日该血液在输注前配血时发现次侧凝集,配血不合送我室进行检查.经查发现该献血者血液含有IgG抗-E抗体,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中国;马晓旭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