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0580
  • 国内刊号:21-1234/R
  • 影响因子:1.40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二等奖(99)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00年6期文献
  • 高原环境下军事三项运动集训人员营养学问题的探讨

    1997年5月,我们对海拔1570m环境下集训的某部军事三项队员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评价,对存在的营养学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肖永良;董银生;王建光;郭永忠;朱发仁;张鸿;赵秋玲;包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无机氟对生物膜表层流动性的影响

    以ANS为荧光探剂,应用荧光偏振技术,体外实验观察不同剂量无机氟作用下对几种细胞膜表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氟浓度在8~32mmol/L范围内,随剂量上升,红细胞膜、肝细胞膜及突触体膜中的ANS的荧光偏振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只有在32mmol/L时,突触体膜的该值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膜表层流动性降低.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氟可降低突触体膜表层的流动性.

    作者:张本忠;屈卫东;吴德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铜、锌微量元素及抗氧化酶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

    探讨铜、锌等微量元素及抗氧化酶与精神分裂症关系和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放免分析法、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和等离子体发光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一级亲属和正常对照3组,分别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血清铜(Cu)、锌(Zn)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病人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亲属组与对照组、病人组与亲属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病人组红细胞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亲属组(P<0.05),亲属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Cu、Zn含量病人组和亲属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Cu和Zn等微量元素的降低可能导致SOD和GSH-Px等一系列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在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精神障碍.

    作者:史洁萍;李波;周俊清;郭世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织纹螺毒性与地理环境相关性初探

    织纹螺是浙江省沿海地区常见的螺种之一,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当地俗称割香螺.织纹螺的毒性物质为一种麻痹类毒素,能引起人类神经毒症状,死亡率很高.由于织纹螺的肉质鲜美,在本地有长期的食用史,而且食用较为普遍.自60年代中期报道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曾多次发生市民误食该螺引起的食物中毒.国内外对麻痹类毒素研究认为其毒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为探讨织纹螺与地理环境之关联,我们对其进行了长期观察.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梅;楼丽波;徐景野;张思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干热沙漠环境石油工人血、尿、发中16种元素水平的研究

    采用法国产JY-7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光量计(ICP)测定抽样人群血、尿、发中16种元素水平,研究干热环境对石油工人体内元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野外石油工人和对照组人群夏季血中Li,Ca、Zn、Se明显降低,钻井工人夏季血中Li、F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抽样人群夏季尿中Li、Na、K、Mg、Ca、Sr明显高于冬季,钻井工人尿中Li、Na、Mg、Ca、Al明显高于对照人群;野外作业人群夏季发中K、Ca、Fe、Se、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a、Fe、Zn、Al夏季低于冬季.表明干热环境可导致石油工人体内一些元素水平的下降.

    作者:胡宇;肖碧玉;刘开泰;姜平;何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稳恒磁场对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利用大鼠胚胎肢芽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物经不同强度的稳恒磁场作用,研究稳恒磁场对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利用图象分析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强度大于40mT的稳恒磁场能明显抑制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集落形成率明显减少,并显示剂量效应关系.拟合细胞分化和增殖抑制曲线,计算得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半数分化抑制强度(ICD50)为52mT,半数存活抑制强度(ICV50)为40mT.表明抑制细胞分化、增殖可能是稳恒磁场致发育危害的重要作用.

    作者:吴全义;刘方平;端礼荣;侯永根;邢光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烹调油烟致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利用吸入烹调油烟(浓度为43±4mg/m3)持续染毒制备动物模型,以B(a)P气管灌注法染毒(12mg/kg/5d)的动物为阳性对照,吸入加热的空气(24~28℃)为阴性对照,每组15只动物,分3个时相(20,40,60d)观察动物肺组织P53、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P53、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试,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P53蛋白阳性,bcl-2表达低,COF与B(a)P组肺组织有P53蛋白表达,且随染毒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多,以细胞增生、异型性增生病变组织中表达阳性为多.bd-2表达与P53有相似规律,bax在组织中表达与bcl-2相反,但看不出时相规律.

    作者:让蔚清;周少琴;苏琦;李东阳;龙鼎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大鼠肝、肺脂氧合酶代谢8种化学物质的活性比较

    对大鼠肝、肺细胞液中脂氧合酶协同氧化8种化学物质的活性进行比较研究.肝酶的适宜反应条件为Tris缓冲液、pH7.2、3.5mmol/L亚油酸和213mg/L胞液蛋白;肺酶的适宜反应条件为Tris缓冲液、pH6.5、13.5mmol/L亚油酸和223mg/L胞液蛋白.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肝、肺脂氧合酶氧化联苯胺的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除联苯胺外,四甲基联苯胺、邻苯三酚、愈创木酚、四甲基苯二胺、连氮双(3-乙基苯并三唑-6-磺酸)、邻联(二)茴香胺和对苯二胺等7种化学物质也被肝、肺脂氧合酶协同氧化.但肝酶活性仅相当于肺酶活性的12%~19%.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1)肝、肺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的脂氧合酶同工酶:(2)肝脂氧合酶所占胞液蛋白量的比例低、数量少.结果提示:肝、肺脂氧合酶很可能是机体代谢某些具有苯环结构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作者:蔡原;A.P.Kulkarni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砷对大鼠血清补体抑制活性的影响及硒的拮抗效应

    采用补体溶血抑制实验,观察砷及砷硒联合染毒对大鼠血清补体抑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硒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染砷组大鼠血清补体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砷+硒组血清补体抑制率比染砷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剂量硒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砷可致血清补体抑制活性下降,使补体自稳状态遭到破坏,可能参与砷中毒引起的免疫病理过程.硒可有效拮抗砷的毒作用.

    作者:郑金平;祝寿芬;刘慧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体外评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研究

    乙肝疫苗免疫后12年的追踪观察资料表明:在完成全程免疫10~12年后,表面抗体(anti-HBs)阳性率将下降至50%~60%,抗体滴度也明显降低.但令人们感兴趣的是尽管anti-HBs水平逐年降低,但是疫苗仍表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群体保护率仍大于85%.这就意味着接种了乙肝疫苗若干年后,体内仍存在着记忆性的淋巴细胞.当机体再次暴露于相同抗原时,记忆性淋巴细胞将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保护机体免于感染乙型肝炎.

    作者:王汝祥;郭莹;符文华;杨长宏;魏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吸烟因素对高原人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近年来运用神经行为功能测验组合(NCTB)测试溶剂作业工人、驾驶作业工人和一氧化碳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报道较多,而对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普通吸烟人群的测试结果尚无报道.我们对海拔2300m地区45名长期吸烟达10~32年的工人和40名不吸烟工人进行了早晨班前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长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食品中的污染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单增李氏菌)是李斯特氏菌(Listeria)属中重要的人类食源性病原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中.因此,该菌很容易污染食品而引起人的食物中毒.目前人们对单增李氏菌污染食品的问题很关注.本文基于近年来一些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顺合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基于质粒的转基因小鼠致突变检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自1980年底,美国Yale大学的Gordon等[1]首次用显微注射法将含有疮疹病毒和SV40 DNA片段的重组质粒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中,成功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动物模型以来,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已逐步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并已开始在毒理学中得到应用.由于从动物基因组中能比较容易地重新分离转入的外源基因,并对其突变进行精细的分析(如测序、确定突变类型和突变谱等),因此应用转基因动物研究系统,不仅为突变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可以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突变的组织特异性、突变与表达时间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突变与癌变的相互关系等,并能在同一动物体内进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多个遗传学终点的研究.可以说转基因动物是目前研究体内基因突变唯一可行而有效的四维系统.

    作者:曹洁;印木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水中浑浊度的测定研究近况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悬浮物,如泥砂、粘土、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可溶性的有色有机化物,浮游生物和其他微生物等.其颗粒规模从胶体(1mm~1μm)到悬浊液(>1μm),在光照下产生浑浊现象.通常将浑浊度数值化来确定.

    作者:周明乐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全球流行动态及控制策略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仍然是亚洲许多国家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本病已扩大到以往无乙脑的一些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开始重视并着手对本病的加强监测和控制.现将该病近年来的流行动态及应采取的控制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俞永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P16基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调控细胞基本活动的基因如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等出现异常改变所致.P16基因是一种多肿瘤抑制基因,在多种癌症中都已检测到P16基因的异常表达.近年来,P16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可能的潜在医用价值的研究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为此,我们对P16基因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光宇;廖明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农村分散式给水卫生现状调查

    分散式给水,是指居民分散地直接从水源取水.据宁海县1996年调查资料表明,全县分散式给水人口占总人口的46.75%.为了掌握农村分散式给水生物性污染情况,我们从1997~1998年开展了分散式饮用水监测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平;李坚;葛鹏飞;泮文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重庆市渝中区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调查

    90年代以来,我区麻疹率一直控制在1/10万左右.为了解我区人群麻疹免疫状况,查找计划免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我们于1998年10~11月开展了本次调查.

    作者:缪栩清;潘传波;郑守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应用RAPD技术分析5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DNA多态性

    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严重的医院内感染,且能迅速流行的条件致病菌.用传统方法对其分型存在分型不完全、重复性不佳、分辨力差、结果解释不可靠及试剂制备困难等缺点.作者采用90年代发展起来的RAPD(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52株该菌进行分型,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大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蚌埠市歌舞厅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

    为贯彻执行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我市歌舞厅的卫生监督,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1998年10月14日~11月4日,对全市歌舞厅进行了一次卫生监督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龚庆春;孔凡祥;田磊;宋文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咸鱼中DHA、EPA含量与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关系

    大多海产品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廿二碳六烯酸(DHA)、廿碳五烯酸(EPA)已被证实对人体和一些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和营养功效.但PUFA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分子中的多个不饱和双键极易氧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传统的海产加工品咸鱼,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受空气中氧、温度、水分食盐及鱼体中酶、血红色素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脂肪极易酸败[1],PUFA含量就会减少.本文测定了咸鱼脂肪中DHA、EPA含量及酸价、过氧化值,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乙醇提取物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原理蜂胶溶于乙醇,用称量乙醇不溶物的重量以减量法获得乙醇提取物重量,计算其占样品重量的百分比.

    作者:欧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从辽宁省腹泻患者便中检出携带耶氏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

    1993年我国新发现一类致泻性大肠杆菌,命名为产志贺样毒素侵袭性大肠杆菌(ESIEC),在1994年至1997年期间,流研所从山东、新疆等地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收集400余株大肠杆菌进行研究,发现其中20%为ESIEC菌株[1~3],这一结果提示ESIEC的分离率可能比其它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离率都高.我们于1997年在辽宁地区首次开展这项专题调查,从21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经过初筛分离出可疑ESIEC菌株51株,其中有7株菌株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HPI毒力岛的基因irp-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桂香;安静;赵常智;董雪;程伯鲲;景怀奇;徐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庚型肝炎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为了解庚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危险因素,我们于1997年6月~1998年4月对山东省泰安市及所辖新泰市共763名献血员进行了抗-HGV和HGV RNA检测,并对其中6例抗-HGV阳性者及其11名亲属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鲜平;李应光;刘灿征;郝立宪;武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贵阳市霍乱流行期食品及环境中霍乱病原菌检测结果

    1998年贵州省各地发生霍乱流行.为了解霍乱流行期健康带菌者及食品、环境污染状况,于8~9月份对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的街头摊点所售生冷食品,环境中井水、污水、苍蝇及食品从业人员肛拭等进行霍乱病原菌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玉梅;蒲飞;申萍香;赵萍;王伟;吴承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是人类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过去认为是学龄儿童呼吸系统感染重要病原体.近年来,已公认是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原[1].我们采用间接血凝(IHA)方法调查MP-IgM感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侯晓娜;王淑云;曲长青;解立威;丁雪松;任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铜铁矿癌肿死亡调查

    长期以来,关于金属矿癌肿超常发生的资料时见报道,铜铁矿癌肿高发的原因也有报道,然而对其致癌因素仍有争议[1~4].为了解金属矿癌肿发生与职业的关系,我们对江西省武山铜铁矿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可风;彭开良;陈镜琼;朱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药制剂抗Coxsackie B组病毒的实验观察

    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B Viruges,CVB),是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的肠道病毒,共分6个型,是目前常见嗜心肌病毒.CVB1-6型均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中药制剂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对中药制剂--心肌康冲剂体外抗CVB1~6型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荣芳;杜忠贞;孙成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牙膏中锶

    锶是保健牙膏的重要成分之一.含锶的牙膏具有脱敏和镇痛作用,对牙齿酸蚀症、牙齿过敏有良好的效果,能消除牙齿由于冷、热、酸、甜所引起的各种疼痛,经常使用可坚固牙齿,增强牙齿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锶在牙膏中的高允许浓度为3.5%,但对锶的测定方法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法作为国标,对含锶牙膏中锶的多少也没有及时检测.本文用原子吸收法对牙膏中锶的测定进行了实验,并对几种牙膏中锶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吴晓芳;杨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呼伦贝尔盟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

    呼盟1955年牙克石市图里河镇发生首例HFRS患者,历经50年代暴发、60~70年代相对静止和80年代多发3个阶段,进入90年代疫区不断扩大,局部地区有时疫情暴发.现将呼盟1956~1998年HFRS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作者:孙丽萍;韩永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131人食物中毒的报告

    1998年6月25日在本市某酒店一次187人聚餐,餐后有131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泻为水样便.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阎旭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1949~1998年白喉流行病学分析

    随着百白破三联疫苗及白破二联疫苗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全面推行计划免疫以来,我省白喉的流行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掌握疫情动态,分析流行因素,制定防治策略,现将黑龙江省自建国以来的白喉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宫晓梅;闫芳;刘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多管发酵法测定大肠菌群中倒管的改进

    大肠菌群测定是判断食品、饮用水、环境等是否受到粪便污染以及污染程度、评价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发酵法、滤膜法、纸片法等.而发酵法则为许多实验室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被列入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第一法.目前市售的倒管均为开口平整的规则倒管,因其结构不合理增加了检验人员判断结果的难度.作者以改进后的倒管(附图)按国标GB4789.3-94进行测定.经过多次试验,其结果准确,无假阳性,并且产气易于观察、判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明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佛山市珠江水系非O1群霍乱弧菌血清型分布

    非O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形态与生物学特性与O1群霍乱弧菌非常近似的庞大菌群.近几年,由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有上升趋势,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了解我市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血清分型情况,我站对珠江水系佛山段水体进行了连续系统的监测.1998年1月至12月共分离出非O1群霍乱弧菌128株,并进行VBO血清分型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贞;蔡戴崧;陈莲芳;朱素仪;黄祖星;严国友;陈抒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水中铅测定方法探讨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铅含量是基层单位经常采用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1],该方法在调节佳pH值范围时操作繁琐、费时,且由于指示剂变色过程没有明显突跃,不易观察,难以准确控制佳的pH值范围.本方法采用柠檬酸铵-氨水缓冲溶液直接控制溶液的pH值,操作简便,快捷,准确,适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通过与国标分析方法进行试验对比,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邦辉;孔祥生;康云华;苏琼英;罗明;李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用PHA试验进行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

    为了解大连市健康人群破伤风的免疫状况,预测免疫工作质量,我们用PHA试验对大连市城乡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了破伤风免疫水平调查.

    作者:王晓琴;席建华;邵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戊二醛使用现状与对策

    戊二醛作为高效消毒灭菌剂,已广泛使用于临床.由于戊二醛的杀灭作用受微生物的种类、使用浓度、pH值、温度、有机物、使用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技术指导、系统管理和质量控制来保证.本文通过对我市各医疗卫生单位戊二醛消毒剂使用现状的观察和对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使用技术、提高消毒灭菌质量、保证安全使用的措施.

    作者:李毅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大丰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为了解大丰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和发展趋势,对大丰市1976~1998年恶性肿瘤死亡状况进行分析.

    作者:施伟;刘爱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贵州省1998年食源型暴发霍乱的流行病学分析

    霍乱在贵州省流行已有多年,食源型霍乱的暴发也经常发生,并在近年来成为一些地区霍乱流行的主要方式.为探讨食源型霍乱的流行因素和特点,现将我省1998年因聚餐而引起的26起霍乱暴发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邹志霆;潘忠伦;吕太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食物中毒发生高峰时间分析

    食物中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急性疾病.掌握食物中毒发生高峰时间的分布规律,对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笔者对宜昌市1960~1996年208起食物中毒案例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邓青;徐勇;周会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蜜饯生产中添加剂大量超标的现状调查

    密饯,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品种多,色、香、味具佳,为广大群众喜爱.但是近年来市售的蜜饯特别的甜,吃完后感到口干、口喝,还有苦涩味.这主要是其大量的添加剂(糖精、甜蜜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作怪.

    作者:黄浦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保健食品中10-羟基-2-癸烯酸

    目前,测定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含量的方法有薄层扫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气-质联用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HAD的方法常需要进行复杂的提取和衍生化反应,不仅费时,而且容易引起误差,且存在其它脂肪酸的干扰.另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也因保健食品的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而使得测定结果不稳定.本文建立了保健食品中10-羟基-2-癸烯酸的大口径毛细石英交联柱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本法直接用甲醇提取10-羟基-2-癸烯酸,经大口径毛细柱分离后,由氢火焰检测器测定,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提取和衍生化反应,消除了其它脂肪酸的干扰.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青;方赤光;杨明远;马莹;朴红莲;姚孝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超临界流体萃取和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焰红染料

    用有机溶剂做改性荆,对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SF-CO2)进行修饰,同时使用无机盐和整合剂提高萃取物的回收率,萃取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建立一种用SFCO2萃取土壤中极性化合物焰红染料(phloxine B)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甲醇对SFCO2有较强的修饰作用;丁胺和Na4EDTA具有促进phloxineB的稳定性并提高土壤的解吸附水平.

    作者:王烈;高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饮用水中铁含量测定的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探讨

    铁含量是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指标,也是水质检验中常规的分析项目.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水质的评价及改良措施.目前采用的国家标准检验法是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1].前法显色稳定,灵敏度高,后法快速简便,不受干扰物影响.但由于铁是以不同状态和价态(二价或三价)存在于水体中,测定的误差来源较多,如果测定时不小心,极易使测定结果产生偏差.本文按照标准法[1]所规定的操作,讨论铁含量分析中的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

    作者:陈春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固相萃取-HPLC测定固体食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

    苯甲酸、山梨酸是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测定其含量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的标准方法有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1].其中薄层色谱存在着定量不准确,而HPLC只适用于软饮料.Ali等报道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固体食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用HPLC测定[2].但要接触大量有机溶剂,同时由于经过多步骤的提取,苯甲酸、山梨酸损失,造成回收率偏低.本文采用了固相萃取技术提取了苯甲酸、山梨酸,而后用HPLC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谢维平;赖晓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人体血、尿、发中的痕量硒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参与人体许多组织的重要代谢,硒的缺乏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各种疾病[1].人体硒的检验技术比较复杂,只有少数单位采用分子荧光法测试,其所用仪器昂贵,试剂有致癌性,操作繁琐且需避光,因此限制了此项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们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人体血、尿、头发中痕量硒的检验方法.该方法全部采用国产仪器和试剂,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好,灵敏度高,该方法的小检出限达到0.42μg/L,较分子荧光法提高了数10倍,是痕量金属分析的一种理想方法,但目前该方法在我国卫生检验行业中的应用尚少.我们将其原理、仪器等有关技术指标介绍如下.

    作者:杨君;马永民;张耀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肉品中三甲胺的提取及气相色谱测定

    三甲胺是衡量肉品腐败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转化为致癌的N-亚硝基胺基化合物.其测定方法有酸滴定法、微量扩散法、有机溶剂提取后气相色谱法[1]、顶空气相色谱法[2]、苦味酸盐比色法[3]等.前两者测定的是总挥发胺,误差较大;有机溶剂提取后气相色谱法及顶空气相色谱法灵敏度低,进样量大(分别为50μl及1ml);苦味酸盐比色法是目前测定火腿中三甲胺的国标法,但该法要用高毒试剂甲苯,测得的是各种能与苦味酸结合的有机胺的总和,结果偏高[1].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用鼓泡分离三甲胺后再以气相色谱测定,能较客观地测定肉品中的三甲胺,且能避免使用高毒试剂.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良正;喻开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质控图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质控图是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它可用来验证检测数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常用的控制图是均数-标准差控制图.除用于常规质量控制外,本文还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测试标准溶液的有效期和判断标准峰面积的可靠性.下面以糖精钠为例,对质控图的应用作详细的介绍.

    作者:王若燕;殷德荣;周晓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余弦模型在痢疾发病季节性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余弦模型对北京市1959~1998年痢疾月平均发病率的对数拟合及发病季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简单余弦函数方程(^)y1i=1.528+0.588Cos(ti-188.48),含第二谐量三角多项式(^)y2i=1.528+0.588Cos(ti-188.48)+0.119Cos(2ti-15.19),并对实际资料进行拟合,效果良好.求得决定系数R12=0.91 R22=0.99,求得顶相角ψ1=188.48°说明北京市痢疾发病高峰时点在7月24日,发病的低谷时间是1月上旬(1月9日).

    作者:谢学勤;高京晓;孙贤理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曲线的Weibull分布拟合

    从12755例出生登记资料中,选择正常分娩者8463例,以SPSS 8.0 for windows进行威布尔分布拟合.结果:(1)威布尔分布不仅可用于拟合上升型曲线(巨大儿发生率),而且可用于拟合下降型曲线(低体重儿发生率).(2)低体重儿发生率随母年龄上升而下降,提示早婚早育倾向于出生低体重儿.(3)巨大儿发生率历年来呈上升趋势.

    作者:刘少娟;潘宝骏;陈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CBMDisc82~98儿童肥胖文献计量学研究

    本文在统计CBMDisc82~98收录的关于肥胖儿童的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以期对儿童肥胖的研究有所启示.

    作者:袁德东;牟成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辽宁省保健用品卫生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自1993年辽宁省卫生厅发布<辽宁省保健用品卫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来,在尚无国家或地方性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上述<规定>是我省保健用品卫生管理的唯一行业性文件.该<规定>为促进和搞活我省保健用品市场,保护消费者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法制化,该<规定>已不能满足和适应保健用品市场发展的需要,卫生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探讨和剖析我省保健用品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的需要.

    作者:富景辉;葛卫东;柳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表皮剥脱性毒素阳性球菌与致病性葡萄球菌指标的关系

    表皮剥脱性毒素(原称皮肤坏死毒素)是化妆品中致病性球菌对皮肤的主要致病因素.近年来应用化妆品所致的皮肤色素沉着、皮炎及红疹时有发生,但表皮剥脱性毒素的检测尚无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观察了可致皮肤发生烫伤综合征[1]病变的革兰阳性球菌与常用致病性葡萄球菌诊断指标血浆凝固酶、甘露醇、溶血毒素及卵磷脂酶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表皮剥脱性毒素的检测,为直接、准确地检测各种致病性球菌对皮肤的致病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苋;秦丽云;张伯兰;王军鹏;张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新种检测及其rOmpA基因序列分析

    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引物扩增福建南部来源蜱标本和动物标本中的DNA,以发现我国可能存在的新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以立氏立克次体rOmpA基因序列中的相关序列为引物,扩增标本中rOmpA基因部分片段,用pGEM-T载体及其宿主菌进行阳性克隆筛选,阳性克隆经鉴定之后提取质粒DNA,进行序列测定.测定序列用Blast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并采集相关序列,用Bootstrip方法随机取样100次,用PHYLIP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共检测采自福建宁化地区的越原血蜱100只和野鼠类血标本38份.其中从越原血蜱(不同来源)扩增出斑点热立克次体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5.04%(17/113);并从社鼠、黄胸鼠、褐家鼠扩增出阳性片段,以鼠类为单位计算其阳性率为44.73%.对寄生于野鼠的越原血蜱扩增的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其它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同一基因片段不同,其与日本立克次体同源性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从病原学角度首次证实我国福建省存在日本立克次体近缘种立克次体,这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泮河;曹务春;张习坦;戴小红;陈振光;许荣满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革螨、恙螨与HFRS传病关系的调查研究

    为探索革螨,恙螨与HFRS的传病关系,我所对革螨、恙螨与HFRS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革螨、恙螨是黑线姬鼠(HFRS的主要宿主)鼠窝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可通过鼠和人正常皮肤叮刺吸血,有HFRSV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HFRSV.且从鼠、螨和人所分离HFRSV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这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HFRS鼠间的传播媒介,并可能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

    作者:张云;陶开华;朱进;吴光华;姜克俭;张家驹;周燕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辽宁省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型及耐药谱监测

    辽宁省自1988年以来从不同地区、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到15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分为14个噬茵体型,分型率为97.35%.其中4774为我省优势噬菌体型,占暴发株的57.80%.15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谱复杂,所有菌株均呈三耐以上.

    作者:白羽;姚文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细菌性痢疾季节性高峰与气温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国外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福氏志贺氏菌大毒性质粒编码的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受温度控制.当日平均气温持续在20℃或日高气温持续在30℃以上时,菌痢等肠道传染病就会急剧上升[1~3].本文旨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菌痢发病与气温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应用这一理论指导防病工作.

    作者:陈朴;邱东光;邱斌书;韩惠丽;于宏敏;王保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山东省部分地区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型研究

    选择424例有偿献血员用ELISA检测抗-HCV,对抗-HCV阳性血清用ELISA进行血清学分型,对已确定血清型者采用RT-PCR作基因分型.结果424例献血员中,HCV感染率为21.70%(92/424),献全血并血浆者的HCV感染率(45.14%)显著高于只献全血者(6.94%);92例抗-HCV阳性者中,血清学分型率为34.78%(32份),其中血清学Ⅰ型30例(93.75%)、Ⅱ型2例(6.25%):该32例血清中有30例可用基因分型,其中基因Ⅱ型26例(86.67%)、Ⅲ型3例(10%)、Ⅱ/Ⅲ型混合感染1例(3.33%),两种分型方法的一致率为93.33%(28/30).表明山东省部分地区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率较高;献血浆是该献血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其HCV感染以血清学Ⅰ型和基因Ⅱ型为主.

    作者:刘淑贞;傅继华;崔怡辉;庄辉;刘传新;石长胜;苏生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大连市不同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庚型肝炎病毒(HGV)是新近发现的与人类肝炎相关的RNA病毒.据文献报道,在我国部分地区,HGV感染占非甲-非戊型肝炎的1/4~1/3.庚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相似,主要经血传播,可引起急、慢性肝炎、暴发性肝炎和携带者状态,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为了解我市HGV感染状况,我们对正常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抗-HCV阳性者、献血员等不同人群进行了HG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秀岩;吕作芝;徐萍;王稳;刘丹;张远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营口市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传播因素的调查

    近年来,尽管我省甲型肝炎疫情有所下降,但在流行季节仍有局部地区暴发或流行,且沿海地区一直呈持续高发状态1999年入春以来营口市甲型肝炎有明显上升趋势,1~5月份全市共发生甲肝2799例,发病率134.23/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1259.55%,占全省同期甲肝发病数的47.09%,比该市1995~1998年同期平均发病上升754.57%.为控制疫情发展,我们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确定了该疫情的传播因素,并采用PCR技术从分子病毒病原学角度证实了这一结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有昌;韩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成都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成都市1994年发现首例HIV携带者后,HIV感染者人数一直在增加.艾滋病防治已成为疾病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控制艾滋病,市政府非常重视,开展了大量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点疾病领导小组,出台了<成都市防治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0~2010)>,在高危人群中开展HIV监测.目前,艾滋病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缺乏对相关部门有效协调,监测覆盖面小,缺乏本底资料,宣传方式单一,防治经费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为解决这一现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调整宣传方式,加强协调,加大防治经费投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

    作者:李建华;欧志勇;彭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伤寒LPS-PHA试验的实验体会

    伤寒LPS-PHA试验(脂多糖-红血球凝集试验)是一种简便、易行,适合基层推广使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1991年以来,已在全国多家医疗单位、卫生防疫站推广使用,证明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Widal's反应.本文概要介绍我们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所积累的部分经验和实际问题,加以分析、讨论,为今后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梅玲玲;黄良;张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三级预防对妇女HIV感染的防范

    全球妇女感染爱滋病病毒(HIV)的人数仍在持续增长.据WHO及UNAIDS的新资料[1],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大约有3360万HIV感染者,其中妇女1480万,占46%;仅1999年度,就有230万妇女发生新的HIV感染,死亡110万人.在非洲,平均每10名HIV阳性的男性将感染12~13名妇女,这是导致这一地区HIV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1999年一年之内,共有57万儿童成为了HIV感染者,90%以上是通过母-婴途经传播的.

    作者:董建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妊娠早期血中铅和微量元素与抗氧化水平研究

    观察妊娠期铅和硒、过氧化及抗氧化水平,预断宫内铅暴露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75例早孕妇女血铅0.30±0.20μmol/L,未见高于对照,早孕妇女血硒含量下降明显(P<0.05),低于1个标准差(S)有12%,血锌低于1个S有10.6%,早孕妇女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高(P均<0.05),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不明显,Se和Zn低含量与SOD和GSH-Px活性之间未见有联系.提示:早孕期Pb尚未造成宫内高暴露,Se和Zn已感不足,过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增强.

    作者:柯小豪;蔡文德;余俊平;朱远雁;彭璐;张静;赵美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青海高原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卫生学评价

    我们通过常规生物样品监测,对青海省内自产的14种不同种类的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青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陕西秦巴山区孕妇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对陕西秦巴山区70名孕妇进行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品种单调,动物性食品及豆类食物摄入极低,导致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Ca、VA、VB2、Zn等体内相应的营养素水平偏低.建议加强孕妇营养指导,使摄入食物多样化,提高动物性食品及豆类食品的摄入比例,改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孕妇科学合理的营养.

    作者:王小娟;王振林;张瑞娟;张志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989~1998年广州市食品添加剂卫生质量分析

    食品添加剂可直接影响食品的卫生质量甚至引起食源性疾病.为全面掌握我市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质量情况,现对我市1987~1998年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质量进行分析.

    作者:黄惠芝;马林;姚建明;李志方;何莲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膳食纤维与限食作用对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比较3种膳食纤维与限食作用对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影响,探讨膳食纤维抗氧化作用的机理.5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其中3组分别添加10%的3种膳食纤维(纤维素、麦麸、果胶),另一组为10%限食组,其余一个组为对照组.大鼠喂养3个月后发现,膳食纤维各组大鼠粪便脂肪排出量增多,血清中及红细胞膜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限食组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别.由此说明膳食纤维发挥的抗氧化功能可能是通过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而不是由于其限食功能.

    作者:宋扬;温兆霞;宋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南京市大气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为了研究城市生物气溶胶的污染及其传播规律,于1998年春夏两季在南京大学校园的气象塔进行微生物监测.24小时内不同时间和不同高度的大气细菌和真菌浓度采样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无论是细菌还是真菌平均浓度都高于春季;不论是春季还是夏季的细菌和真菌平均浓度都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一天内4个时间的细菌、真菌样品形态特征分类.结果表明,两个季节大气细菌以革兰氏阳性菌占绝对优势,各种形态的细菌中,球菌占首位;大气真菌共鉴定出五属一科,春夏两季均以青霉属占首位.

    作者:陈梅玲;胡庆轩;徐秀芝;翟俊辉;孙振海;鹿建春;孙润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北京市汽车废气污染对交通警察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

    以北京市4个区县1400名值勤交通警察和相应对照人群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并抽样测定了部分对象外周血铅含量、血COHb饱和度、肺大呼气流速(PEF)等健康效应指标.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COHb饱和度较对照明显升高(1.58±1.06/0.44±0.51,P<0.001),血铅含量相对偏高(64.76±20.91/32.40±15.27,P<0.01).提示北京市汽车废气污染对部分职业人群已产生一定的健康影响:同时城区交通警察的肺PEF亦较郊区下降(P<0.05),提示可能与城区汽车废气污染严重有关,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作者:潘小川;全宝玲;李钢;温天佑;金晓滨;刘红;钟连红;韩志雄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女性肺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1991年4月至1995年12月在沈阳市区开展了以健康人群为基础的肺腺癌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原发性肺腺癌病例72例,年龄为35~69岁,有Mantel-Haenszel法与多因素Logistic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烹调油烟、肺癌家族史、月薪收入、活产数、β-胡萝卜素摄入量和维生素E与肺腺癌发病有关.对其中烹调油烟按等级数量化后,其OR值分别为1.33、7.33、1.67,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对其暴露水平调整后,暴露于烹调油烟的危险性为4.53倍.肺癌家族史的危险度为7.65.摄入蔬菜、水果中的β-胡萝卜素为保护因素,保护度为0.28.调整混杂因素后对女性肺腺癌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也显示同样结果.

    作者:周宝森;王天爵;张群弟;关鹏;Joseph M.Wu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健康促进与军队离退休干部健康老龄化

    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健康状况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疾病谱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已往单纯的生物治疗已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为此探讨在军队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提出建立军队离退休干部健康促进模式的构想,以期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的目标.

    作者:李权超;徐敏丽;何英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医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坚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主动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也是体现高等学校教育功能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作者:杨德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水灾对疾病流行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我国是一个饱受水患之苦的国家.据资料统计,从1642年起至1991年止的350年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18次,死亡580余万人[1].且洪涝灾害发生地区都是我国富庶地区,长江水灾,受灾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上海为;黄河泛滥,受害以河南、河北、山东为.1998年的水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个亿.水灾所造成的疾病流行,是对人类的又一大伤害.本文就水灾对疾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何炜;俞志新;戚英;应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上海市消防队员化学伤多发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化学类火灾日渐增多,消防部门的安全保卫任务日趋繁重.上海市消防局统计资料表明:1996年度,全市共发生各类火灾8012起,其中化学类火灾170起占火灾数的2.12%;全年火场受伤的消防队员70人次,其中化学伤有44人次,占火场伤害总数的62.90%.可见,化学伤是危害参战消防队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减少和消除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对参战消防队员的伤害,保证消防队伍的战斗力,笔者对消防队员化学伤多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作者:解军;闻国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关于国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联盟

    国际健康促进与教育联盟(IUHPE)已成立近半个世纪,是唯一的通过教育、社区行动和开发公共卫生政策来改善人类健康的全球组织.自成立以来,IUHPE作为唯一的全球性的由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者参加的非政府组织得以发展壮大,与WHO、UNESCO、UNICEF及其他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保持了紧密联系,促进了健康促进策略及项目的发展.

    作者:陆林;徐艳声 刊期: 2000年第06期